1964年10月20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新华社卡拉奇十八日电】巴基斯坦《黎明报》特派记者今天自华盛顿报道:
    赫鲁晓夫突然被逐走使华盛顿感到震惊和目瞪口呆。
    星期四在这里,当戏剧式的、使人疑虑不安的消息从电报机上源源不断地传来时,人们看到国务院官员带着慌张的神色跑来跑去。
    表面上,美国官员对克里姆林宫内的突然更动装出没有什么不安的样子。
    美国的俄国问题专家在向记者作正式传达时保持着笑嘻嘻的乐观的样子。但是在这种公开的姿态后面,人们非常担心赫鲁晓夫被逐出世界舞台可能产生的后果。
    使华盛顿最害怕的问题就是赫鲁晓夫的下台可能对中苏分裂产生的影响。
    自从古巴危机以来,美国的世界战略一直是以俄中两国的继续分裂为基础的。美国人很高兴赫鲁晓夫是一个跟他们起共鸣的人。过去几天,人们纷纷谈论约翰逊和赫鲁晓夫将于明年初举行最高级会议,来设法就裁军问题达成新的协议。美国希望苏美的进一步协议会扩大中苏分裂。美国还希望赫鲁晓夫要求召开的十二月世界共产党会议把中国逐走。但是突然,这一切期望都将成为泡影。
    华盛顿将密切注视在莫斯科的任何表明将继续奉行赫鲁晓夫政策的迹象。这里的外交人士认为,一俟总统选举结束,如果约翰逊总统当选,他将果断地尝试重建华盛顿在赫鲁晓夫下台前同莫斯科建立的联系。
    俄国和美国过去似乎特别是在对中国的态度和对印度加强军事力量的态度方面有默契。赫鲁晓夫的下台使这项默契处于危险。如果克里姆林宫的新统治者要这项默契的话,华盛顿是会迫不及待地予以恢复的。
    这里普遍认为,赫鲁晓夫的两个继承人可能是在一个强有力人物出现之前的一个临时权宜之计。这个人可能是勃列日涅夫或别的某个人。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集体领导会继续下去。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七日电】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铁托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拍发了如下一份电报:我谨代表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并以我个人名义,祝贺您当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确信我们两党两国的友好和同志般的关系和合作将继续发展,以利于我们双方,以利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间的建设性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一步加强。
    【中东通讯社贝尔格莱德十七日电】南斯拉夫报纸最关心的两件大事是:赫鲁晓夫的被逐以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报纸广为报道一事表明,南斯拉夫政府正不安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据悉,南斯拉夫党政最高领导人正就赫鲁晓夫的去职和中国原子爆炸所造成的新局面进行频繁的会商。
    【合众国际社佛罗里达州坦帕十八日电】(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汉弗莱(他今天在到南方进行竞选旅行途中飞到坦帕)主张“对共产党中国施加国际压力,迫使它加入已把大气层核试验宣布为非法的国家的团体”。
    他说:“我不打算鼓吹承认共产党中国。我一贯是坚决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的人”。
    弗汉莱说,如果共产党中国加入核国家大家庭,这就可能使尚未在禁试条约上签字的法国重新考虑它的立场。
    【本刊讯】英《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八日报道:
    艾哈德总理、阿登纳和西德执政的基督教民主党其他领导人,今天在这里会晤,进行了许多“总清查的会谈”中的第一次会谈,目的在于澄清波恩对变动中的世界局势的立场。议程上的题目有俄国政府的变动,英国选举结果和中国原子弹。
    人们认为在过去四十八小时内所发生的三件大事将加强艾哈德的对手的地位。
    基督教社会联盟领导人施特劳斯和阿登纳要求紧密地团结和改变波恩外交政策方针。昨天在议会中,许多发言者都要求采取进攻的、和“向前冲”的政策,以便使俄国和西德关系正常化。
    艾哈德今天也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要求:重新考虑他的“反戴高乐”路线。现在对他有一种压力,要他集中力量在同法国联合下组成一支欧洲的巨大核力量,正如施特劳斯和阿登纳所建议的那样。
    【法新社巴黎十七日电】戴高乐将军今天在他访问南美二十六天归来后第一天就赶忙同内阁部长们举行一系列的会议。据信讨论了过去二十四小时中发生的三件大事——中国原子弹的爆炸、赫鲁晓夫的辞职以及威尔逊出任英国新首相。
    【合众国际社巴黎十七日电】一位助手说,戴高乐认为,赫鲁晓夫被赶下台是“非常严重的”。他在离开里约热内卢回国前对官员们说,“现在正是我回国的时候了”。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十七日电】《斯德哥尔摩新闻》十七日以《中国原子弹》为题发表社论说:“在北京政权的头号敌人赫鲁晓夫被迫辞职的同时,中国进入了核大国行列。即使中国的爆炸不是为赫鲁晓夫放礼炮,中国的这一示威性的行动也肯定表明赫鲁晓夫试图强迫中国赞同妥协政策的那种方式遭到了失败。……赫鲁晓夫曾一度拒绝中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今天的局势是:苏联新领导人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在各方面都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
    《瑞典日报》说:“中国在赫鲁晓夫下台后立刻爆炸原子弹是一个讽刺。”
    【本刊讯】芬兰《每日新闻》十七日社论:《中国的炸弹》,摘要如下:
    中国的炸弹是爆炸了,甚至就在预言的时候爆炸。然而爆炸的后果仍然是不能估计的。
    新近爆炸原子弹的效果立即在政治方面出现。莫斯科部分核禁试条约又失去它部分的意义。
    爆炸的结果提高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威望,这可能也是意义重大的。特别是在它们之中出现了符合所谓北京强硬路线的倾向的时候。
    虽然联合国成员的权利未必根据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来衡量,然而,必须说,在这个事件之后,中国的缺席更成为荒唐了。
    中国显然现在是一个核大国,那么继续采取迄今遵循的孤立政策将是更危险的,格外重要和紧急的是举行有中国参加的裁军谈判。
    【本刊讯】西柏林《每日镜报》十七日社论摘要如下:
    红色中国原子装置的爆炸使得这个远东共产主义帝国走上了通向核大国的道路上的最初阶段。北京进入原子俱乐部第一次典范的证明,即使在真正的词意上说决不能说成是工业化了的一个国家,也能获得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这一点还表明,从长远来看,不再能推行以两个超级核大国为前提的政策。
    中国核爆炸震动华威顿,腊斯克不得不承认我国际威望提高。说苏联“和平共处”基本政策不会有剧烈改变。宣称美准备“签订一项禁止一切核试验的条约”
    【美新处华盛顿十八日电】腊斯克国务卿料想共产党中国将尽快爆炸另一个核装置,同时他认为现在还为时太早,不能揣测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的含意。
    腊斯克星期日在这里发表的电视演说中谈到了最近这两个事件。
    关于美国对苏联政府发生变动的反应,腊斯克说,美国仍然致力于世界和平,并准备同苏联新政府一道为此目的达成协议。但是他警告说,如果苏联新的领导人决定制造危机和危险,那么美国将像过去一样加以对付。
    但是他说,他并不料想苏联在像和平共处和缓和世界紧张局势这样一些问题上的基本政策会发生任何剧烈的改变。
    他强调说,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基本上是一件“人事的变动”,而不是政策的改变。他在回答问题时指出,苏联政府“仍然在处理事务”,他又说,苏联新的领导人都是前总理的副手。
    腊斯克不肯猜测苏联在西柏林问题和全面禁试条约中的就地视察问题上是否会改变政策。他说,美国宁愿对苏联新领导人将来的做法采取等着瞧的态度。
    但是他肯定说,他料想苏联不会帮助共产党中国人发展核能力。他说,经验表明,大多数核国家一般不想其他国家拥有核能力。
    他说,他料想共产党中国将“尽快”爆炸另一个核装置,但是他又说:“没有迹象表明这大概会在今后几天内发生。”
    但是他表示相信,共产党中国成为一个核国家大概会使它的威信稍微提高一些。但是据腊斯克说,增加的威信极有可能会被各国厌恶大气遭到污染的情绪所抵消。他说他料想苏联新政府将遵守在老挝承担的义务,因为苏联是老挝协议的签字国。
    国务卿还预料,美国和英国将在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他又说,他料想约翰逊总统和威尔逊首相将在“对彼此都方便的时候”进行会晤。
    【美联社华盛顿十八日电】(记者:海托华)腊斯克说,美国准备继续努力签订一项东西方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的条约。但是他说,“除非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进来”,否则任何核国家都不会想参加这样一个条约。
    腊斯克说,他认为有可能举行由美国总统和苏联新领导人参加的东西方最高级会议,但是他又说: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计划,政府之间也没有任何具体的接触。”
    腊斯克对美国对苏联新政府的总的态度作了这样的概括:“如果有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我们将抓住这种可能性。如果有危险,我们将加以对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八日电】腊斯克说,“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世界上其余的人都没有料想到莫斯科的变动是在那样的时间和以那样的方式发生的。”
    他还说,苏联政府的最高级的集体领导继续存在一些时候的可能性将比有一个人出来担任最高统治者的可能性来得大。
    【法新社华盛顿十八日电】腊斯克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可能导致人民中国采取比较谨慎的政策,因为它对于核武器的破坏力有了新的认识。
    【新华社渥太华十七日电】《加拿大环球邮报》十七日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昨天成了爆炸核装置的第一个亚洲国家。这次爆炸也粉碎了一种很普遍的神话,那就是只有欧洲和北美的科学家才能打开原子的秘密。在一个亚洲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渥太华公民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标题是:《中国成了核国家》,社论说,“中国的行动对西方有特殊的意义。中国掌握了核武器的技术使现在的世界力量关系失去了平衡。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要作到这一点,最好是请北京参加走向和解和和平的行动。无论是在国与国的基础上,或者在联合国内,都必须同共产党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这的确意味着,不应当不理会四分之一的人类。这的确意味着对世界的力量关系作出现实的估计”。
    加拿大外长马丁昨天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中国可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不可能长期地拖下去。他又说,中国爆炸核装置着重说明了中国参加裁军讨论的重要性。
    【美联社里约热内卢十六日电】戴高乐总统在谈到赫鲁晓夫辞职一事时说,“(他)在全世界的荣耀就这样完了”。
    戴高乐在同英国大使弗莱交谈时说,“嗯,这位可怜的赫鲁晓夫是完了。”
    【新华社波恩十八日电】德新社十七日从美因兹发出一篇关于艾哈德讲话的报道,摘要如下:
    联邦总理艾哈德星期六晚上在美因兹说,苏联领导的更换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艾哈德在基督教民主联盟选举大会上说,“‘我们将和新政府打交道,并且根据这个新政府对我们德国的迫切要求所采取的豁达和谅解态度的程度来衡量它”。突然更换领导这件事使人猛省,感到现在更其有必要尽可能地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不是削弱它。
    联邦总理在谈到这几天来的第二个大的世界政治事件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子试验加剧了人们的不安。他把这一点同欧洲统一的迫切要求联系起来。根据同法国政府所达成的协议,联邦政府还打算在今年制定一项有希望协调引起争执的利益的计划。
    总理详细地谈到了联邦共和国同波兰和东南欧国家的关系问题。在那些国家内设立的贸易使团将加强经济交流建立新的文化关系。联邦政府还希望同捷克斯洛伐克达成一项协定,从而可以消除在这些国家里还存在的不信任。
    艾哈德强调说,联邦政府在重新统一的道路上决不后退一步。而正是在这个问题
    上苏联新政府必须表现出豁达。联邦政府过去同占领区所保持的人员接触是出自人道主义的考虑。如果从政治上来说,联邦总理认为有些接触是很值得怀疑的。乌布利希同意接触,以便以此来加强他的政权来对付日益增长的反抗。然而对这方面的认识并不会诱使联邦政府受人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