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二00三年九月八日)
黄菊
  同志们: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按照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要求,广泛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残疾人满怀信心地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向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国各级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协调组织作用,满腔热情地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迎难而上,大力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我国广大残疾人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美好情操,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党和政府的全面关怀和全社会的热情帮助下,我国广大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对残疾人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生动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残疾人这个社会最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
  我国广大残疾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残疾人有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有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智慧和能力。希望我国广大残疾人,大力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挫折所屈服,敢于在逆境中奋起,勇于在奋斗中成长,努力开拓人生的新境界;大力发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创造新生活的本领;大力发扬主动参与、积极奉献的精神,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主动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为人生增添光彩。
  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各级残疾人组织都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地为残疾人谋利益、办好事,依法维护残疾人的权益,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努力成为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成为广大残疾人的真正贴心人。
  胡锦涛同志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倾听残疾人的心声,反映残疾人的愿望,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社会群体。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制定特殊的扶助政策,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在康复、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广大残疾人不断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侵犯残疾人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坚定不移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团结友爱的美好品德,进一步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使广大残疾人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同志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开辟了我们伟大祖国发展进步无比美好的前景,也必将为我国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观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汇报演出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当一位位残疾人演员微笑着走上舞台,优美的音乐从他们手中流出,动人的舞姿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观众的心弦被拨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8日晚观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举行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专场汇报演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陈至立也观看了演出。
  舞台上,盲人演员在钢琴上奏起贝多芬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聋哑少女跳起舒展优美的舞蹈《千手观音》。聚光灯下,伴随着芭蕾舞曲的优美旋律,肢残青年表演的舞蹈《生命之翼》,共同演绎着残疾人超越极限的理想与追求。观众的情绪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而起伏,大家更从演员们以残疾之躯挑战人生的奋进精神中受到直接的情感冲击。强烈的艺术氛围感染了现场观众,全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李长春等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由盲、聋、肢残和弱智人演员组成,成立16年来,足迹遍及祖国山山水水,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惟一登上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的文艺团体,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此次演出的节目是为庆祝中国残联四大的召开,由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再创作,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更新,艺术质量更精。


第2版(要闻)
专栏:

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所作报告说
我国残疾人事业五年来成绩举世瞩目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作报告时说,我国残疾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残疾人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过去的五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邓朴方说,白内障复明、精神病防治和听力助残、普及型假肢等康复工作效果尤为显著。盲、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链初步形成。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日趋完善。普遍进行的扶贫开发和残疾人专项扶贫,扶持近千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采取救济、补助、供养等措施,499万特困残疾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司法、文化、体育等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为残疾人生活、医疗、就学、就业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发展迅速,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公共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营造文明进步的舆论环境。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观念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
  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乐观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其中一部分人勤劳致富。各行各业的英模群体中都有残疾人的杰出代表。一些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展示残疾人意志与才华的特殊艺术享誉海内外。残疾人运动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祖国赢得荣誉。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各级残联领导岗位,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加强。
  我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积极参与、推进国际残疾人事务。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树立我国重视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良好形象作出了贡献。


第2版(要闻)
专栏:

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所作报告认为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十分宝贵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在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做报告时认为,中国残联成立十五年来,不断加深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十五年来,我国的残疾人事业由小到大,从单一的收养救济型发展为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参与者,生活状况发生深刻变化。
  邓朴方说,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尊重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倡导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机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打好基础,讲求实效,重点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努力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业务领域;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并汲取地方和基层的创新精神、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沟通政府、社会和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做实事;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奋斗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邓朴方指出,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党和政府关怀、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残疾人自身努力和残疾人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


第2版(要闻)
专栏:

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所作报告表示
 今后五年是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朴方代表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向大会作报告时表示,今后五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要有新拓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今后五年是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作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大局、乘势而上,理顺关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面推进、加快发展。
  邓朴方指出,康复工作要在继续抓好重点康复工程的基础上,普及康复服务,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教育要与救助相结合,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推进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拓宽残疾人受教育途径。参与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条例》,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在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扩大保障覆盖面,增加残疾人专项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解决贫困无业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兴办重度残疾人寄养机构,启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加强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残疾人工作,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就抓好关系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几件大事时,邓朴方说,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能够最大化地凝聚各界爱心人士,优化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的十多年,残疾人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必要进行新一轮的残疾人基本状况抽样调查,摸清底数。办好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组建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机构和国家残疾人运动队,建设综合训练基地,培养队伍,提高水平,力争优异成绩。


第2版(要闻)
专栏:社论

踏上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
——热烈祝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残联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国残疾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残疾人及其亲属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
  中国残联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建功奉献的五年;是残联不断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的五年,是残疾人事业迈出新步伐、蓬勃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党和国家为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中央明确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国务院颁发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十五”计划纲要;全国人大和政协多次组织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办实事。五年来,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残疾人自身素质明显提高,我国残疾人组织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已成为我国重视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志。
  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残联成立十五年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十五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坚持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倡导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坚持依法发展,保障残疾人权益;坚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从国情出发,打好基础,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由小到大,从单一的收养救济型发展为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的的社会事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应国情、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所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残疾人作为一个最困难的群体,生活状况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2亿多残疾人亲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忽视这两个数字。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满腔热情地关心残疾人,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制定扶助政策,采取扶助措施。各级残联组织要努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团结广大残疾人一起开拓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广大残疾人要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同全国人民一起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自强自立的广大残疾人和甘于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一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开创残疾人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预祝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第2版(要闻)
专栏:

共创美好明天
——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潘跃
  轮椅在前行,盲道在沿伸,这是命运的轨迹、生命的乐章……
  1998年中国残联三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创造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业绩。
  扶残助残 蔚然成风
5年来,国家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颁发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十五”计划纲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多次组织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成员单位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职责;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办实事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通过实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不同程度得到康复的残疾人由416万增至880万:227万盲人重见光明,12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世界,8.7万名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207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完成肢体残疾矫治手术13万例,装配假肢、矫形器38万件,39万肢体残疾者、智力残疾儿童、脑瘫儿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家庭康复训练。
  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保障了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624所特教学校,在校生达56.7万人。盲、聋、智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由64%提高到76%,残疾人普通高中27所;特殊高等教育学院(系)6所,上线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例达90%,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链初步形成。
  5年来,按比例就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的省、地、市、县、市辖区已达2983个,实施面达到86.4%,通过实施按比例就业解决了113.8万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集中就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福利企业集中安排了101.3万人就业。在国家税费减免、优先办理经营手续、落实经营场地等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残疾人个体就业人数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10万人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58.5万人。
  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多种形式,扶持到户到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包、带、扶”。目前,贫困残疾人数由1998年的1372万下降到2002年的1022万,超过温饱线的残疾人生活状况、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发展迅速,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观念不断增强。
  战胜自我 自强不息
  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乐观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参与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各行各业中都有残疾人的杰出代表,有的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许多人作为自强模范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表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冲破局限,自食其力,实现其人生价值。
  一批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目前,全国共有3218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当选县级以上(含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27人,当选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16人,与1998年相比有较大增长。与残疾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有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代表参与。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为保障残疾人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面向未来 共奔小康
  在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残疾人作为一个最困难的群体总体上还没有实现小康。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依然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后20年,我国残疾人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生活状况根本改善,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扭转。消除贫困,稳定解决温饱,绝大部分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劳动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丧失劳动能力者充分得到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康复水平和质量有较大提高。残疾预防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落实。
  ——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特殊需求得到特别扶助。社会生活参与面扩大,参与率提高。在残疾人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风尚。
  ——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大幅度减少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以上教育入学率。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普遍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融洽,法制建设更加完善。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形成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实现残疾人奔小康的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确估计和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