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回良玉在宁夏西海固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新华社银川9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9月3日至6日,回良玉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深入贫困乡村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到贫困农户家庭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子女就学情况,看望少数民族群众。他还实地考察了荒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林保护等。他对西海固地区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回良玉强调,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是改变民族地区面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他要求,一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发挥区域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好基本农田,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劳务输出。二要坚持扶贫到村到户,把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真正使贫困户受益。三要坚持科教扶贫,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四要坚持社会帮扶,继续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力度。五要坚持充分发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回良玉强调,民族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程,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全国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报杭州9月7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来自全国经济发达的百强县(市、区)的代表、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有关党政部门负责人9月6日至7日聚会杭州市萧山区,探讨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共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途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会上讲话,阐述“推进城市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分别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主题发言。顺德、江阴、萧山、绍兴等8位“全国市县区十强”负责人在大会上交流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
  与会代表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实地参观考察形成共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十六大提出的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培育产业支柱、重视发展民营经济、要素市场高度开放、城乡发展比较协调,是全国百强县(市、区)发展的4条共性经验。代表们指出,当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台阶必须确立全面发展观,即从经济社会、城市乡村、地区之间、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发展道路。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要对城乡矛盾给予特别的关注,尽量避免和减少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县域内各级党政负责人要确立“土地是农民集体所有的神圣财产”的观念,统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主办,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承办。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拉开帷幕
  本报厦门9月7日电 记者余继军报道: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今晚在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出席开幕晚宴。本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和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参与协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共同承办。
  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唯一的以促进中国与境外直接、双向投资为宗旨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它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采取投资与贸易相结合、展览展示与项目洽谈相结合、项目推介与政策咨询相结合、商务活动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邀请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政府及半官方投资促进机构、寻求投资合作的各类企业前来参展参会。
  本届洽谈会将继续举办国际投资论坛,主题为“完善投资环境,创造竞争优势”。届时,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柯白、英国国际贸易署署长布朗爵士等将在论坛发表演讲。
  本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11日结束。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卫生部等发出通知
 开展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
  本报北京9月7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总局、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今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的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对作业方式极其落后、职业病危害难以消除、不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依法坚决予以关闭。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一年多来,特别是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职业病危害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和控制,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仍不断发生。最近,又发生了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务工人员60人患尘肺病的严重职业病危害等事件,反映出全国一些生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职业病防治、生产经营、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一些县、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对人民健康漠不关心,官僚主义严重;一些职能部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严重失职。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将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安全生产隐患、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以至关闭的手段。对违反有关法律,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要求,有关监管部门要从制度、机制、体制上依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在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同时,积极推广和应用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落后技术、工艺和材料。不得使用未经毒性鉴定的有毒化学品。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河南将打造百个省级重点学科
  本报郑州9月7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日前,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24所河南省内本科院校校长会聚古都洛阳,参加全省首届本科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提出,为进一步推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尽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在今后3年内下力气打造100个省级重点学科。在100个省级重点学科中,着力建设好30个第一层次学科点,争取在某些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努力建设好60个第二层次学科点,力争有50%的学科在某些研究方向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10个高等学校扶持学科,力争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山西长于煤,短于水,水资源指数在全国排倒数第二。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节水战略举措——
山西:向节水型省份迈进
本报记者 罗盘
  水源匮乏水质污染山西形容枯槁这是一组令人警觉的数字。山西人均占水量只有438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7%。全省目前城市日缺水量约60万吨,247万人存在饮水困难,50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在全国污染严重的30个城市中,山西占了13个。眼下,全省仍有338.7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40余万亩水地沦为风沙源,山西的水资源仍在锐减。国家水利部门对山西水资源量的分析表明:从20世纪中叶至末叶,山西水资源减少超过了1/3。
  据专家分析,到2010年,山西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50亿立方米,将是目前缺水量的2.5倍。全省水资源开发比例已高达68%,远远超出20%—40%的国际公认用水标准。
  缺水成为山西经济的致命伤。在山西省山阴县下喇叭乡有个“织女泉”村,乡长刘占东指着窑洞下接雨水用的浑浊的水泥坑,苦笑道:“织女泉,那是俺们的一个梦。”记者在村里走了一遭,发现全村256户人家多半有这样的“泉坑”。村民孙世清的儿子小孙推着驮着两桶水的自行车,无可奈何地说:“俺每天都得去1公里外的地方担水。”村民们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水,为争水吵架斗殴的事时常发生。
  进入今年7月份以来,山西省受旱面积已近1000万亩,有145万人、24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2002年,山西省小麦播种面积仅有67.7万公顷,同比减少10万公顷,减幅12.9%。
  “能源大省决定山西必然缺水”,一位水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采一吨煤带走2.5吨水,每发一度电平均取水量为12升。”仅2000年,山西因采煤损失地下水储量就达71.34亿立方米,引黄工程每年给太原补水也不过6亿立方米!连年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无序采煤漏水等已造成全省近70%的土地支离破碎。太原、大同、朔州三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的主要基地,这三个市目前已具备生产能力的工矿企业,在大量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仍有一半因供水不足,不得不限产甚至停产,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
  科学节水着力治污打造节水山西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一项战略举措出台了:西引黄河,东抓拦蓄,两翼边山水保治理,以节水、治污为核心,打造节水山西!
  山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用水定额》等行政规章。全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供水水价体系。严格实行计量收费,规定了耗水器具的新标准,倡导使用节水器具,推行差别水价、超额用水部分加价。
  在今年初召开的焦化行业环保全面达标促进会上,山西省政府要求所有焦化生产企业今年年底前完成首次清洁生产审核;2005年底前,实现机焦炉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截至7月底,山西省对6369家企业进行了环境检查,取缔五小企业3301家,关停不达标企业945家,668家企业被停产整改,立项查处违法企业978家。
  科学节水在全省铺开。今年5月,山西省首座环保型煤矸石电厂在侯马市建成投产,每年可消耗煤矸石30万吨,回收利用污水368万吨。与普通电厂相比,每年还可减少1.5万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太原用水、排污大户的太钢,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使原来的浊环水达到除盐水水质标准,每年可提供240万吨深度除盐水、280万吨除盐水、1400万吨净环水,可节约新水1920万吨,全厂年处理污水达到5400万吨。7月16日,山西省首个矿井废水净化回用工程在大同市青磁窑煤矿调试成功,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王斌来
  节水是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极度缺水的山西迈向节水山西,观念上的更新引发了行动上的创新——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一场水革命让山西初步尝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甜头。
  有人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魂。”遗憾的是,不少人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行动不尽如人意。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一道理固然简单,但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却并不容易。
  一个水龙头一年能节多少水?青岛啤酒公司算过一笔账:11万立方米,价值大约为23万元左右。对于家庭和公共场所来说,一个水龙头一年能节多少水虽然无法准确计算,但从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数量无疑是极为可观的。从中不难看出,节水领域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随手关闭水龙头之类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小事,实际上与节水这个大问题密切相关。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节水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私事,而是涉及全社会协调发展、涉及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公事。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源不足的状况。解决水荒,调水、蓄水等开源的做法确有必要,节水、治水等节流的做法也不可偏废。在我们这样一个水资源本就短缺的人口大国,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尤其重要。
  节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付诸行动。山西省多管齐下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政策手段提升水商品意识、建立水资源的市场化机制;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工农业生产向节水化迈进;通过节水宣传教育、限水亲身感受,促使千家万户自觉节水。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一举一动见公德
希望类似现象少些,少些,再少些
挤占盲道不应该
  (王雪峰摄于山东省济宁市街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