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投入1亿美元,引进1000项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换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两拨千斤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综述
本报记者 夏珺
  你到超市农产品柜台走一走,琳琅满目的米、面、肉、鱼、蛋、牛奶、瓜果、蔬菜应有尽有,足以让你眼花缭乱。你或许对这些天天见、顿顿吃的东西早已司空见惯。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菜篮子、餐桌如此丰富的背后,凝聚着多少“科技含量”?其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948”的功劳呢。
  “948”:我国第一个以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内容的专项计划
  “948”(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开始执行的时间是1996年5月。当时,我国结束了农产品的全面短缺,解决了“数量”的问题,但“质量”、“品质”问题又接踵而至。我国农业由产量目标进入到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开始了新的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这样的调整和转变又谈何容易。我国农业长期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研究目标,积重难返,一下子还不能适应农业新阶段的新形势,解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问题的技术储备和研究基础都不够雄厚,我们的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怎么办?如果完全靠自己研究,一是周期长,远水不解近渴,二是研究的成本过高,划不来,不如直接从国外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获得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国第一个以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内容的专项计划——“948”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浮出了水面。
  引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
  “948”计划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上,以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市场需求,增加新的消费热点,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柑桔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我国水果生产和世界柑桔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长江流域柑桔主产区农民和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在1997年前后,柑桔价格跌幅较大,有的地方出现“卖果难”,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积极性。
  “卖果难”的深层问题是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老劣品种多,优新品种少;中熟品种多,早、晚熟品种少。为此,“948”安排引进资金200万美元,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引进适合我国栽培种植的柑桔良种62个,引进种质资源87个。这些品种和种质资源拉长了成熟期,填补了市场空当,丰富了我国的柑桔果品类型。从中选择了25个有推广潜力的品种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6个柑桔主产省市进行扩繁推广。目前已建立了1500亩苗圃,共出圃优质苗木35万株、接芽148万个,建立了6600亩示范园,高接换种49万亩老劣桔园。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柑桔果实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有效地抵御了外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增强了柑桔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项目区政府和桔农的普遍欢迎,初步统计,地方各级财政为本项目落实配套资金3000多万元。
  海水养殖品种大菱鲆,能够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速度快、品质好。“948”将大菱鲆从英国引入我国,中国水产科学院的科技人员根据大菱鲆的生长特点,结合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研制出了深井海水育苗、全年多茬苗种生产和大棚温室+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北方养殖业的设施水平和技术水平。1999年至2001年,仅3年大菱鲆养殖迅速发展成为北方沿海的新兴产业,工厂化养殖面积增至60多万平方米,年产商品鱼达3000多吨,育苗年总值达1亿元,养成鱼产值超过10亿元。大菱鲆养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口猛增,使沿海渔民直接受益。以大菱鲆养殖较集中的莱州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增加养鱼的就业人数就达5000—6000人,还带动建筑、打井、饲料、鱼药、设备、电料、水泥制品、塑料制品、玻钢制品、营销、生活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出现,新增就业人数已超过2万人。
  “948”计划经济社会效益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续效益将越来越显现
  “948”从一开始就是低调的,甚至不为人知。但与宣传上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农业部统计,8年来,中央财政对农业部引进投资7.7亿元人民币,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已经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地引进总计1300多项世界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适用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改造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研究表明,购买技术的成本大约相当于新技术发明成本的1/3。一个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新品种的培育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而直接引进,既可以在生产上迅速示范推广,又可以作为育种材料,为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多样化的物质基础。自“948”计划实施以来,仅是农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就引进了1.8万份,除了具有特殊种性的大田作物种质资源外,还引进了一批蔬菜、果树、花卉、牧草等等栽培植物的品种和种质资源,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农业科研长期以来重点集中在主要粮食作物研究上,内容、种类相对单一。“948”计划实施以来,一大批我国从未开展过研究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引入我国,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的空间,而且起点高,一开始就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果。目前在国内所有的农业科技计划中如“973”、“863”、国家攻关、科技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中,均不同程度地可以看到“948”的成果。
  技术引进大大缩短了我国农业科学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尤其是通过“948”项目的实施,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关键的先进设备,主动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交流,使得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基本能够跟上国际农业科学研究的先进步伐。专家预言,随着科技人员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创新,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948”引进技术的后续效应将越来越显著。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编辑点评

做好引进大文章
骁骏
  “948”计划,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地方政府配套支持,全国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使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工作步入规范、有序阶段,使农业技术引进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948”不但引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加强了与发达国家同领域的技术交流,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背景和空间,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
  通过国家项目的引导,还加强了对全国农业技术引进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引进、盲目引进等问题。引进项目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办法,丰富、完善了农业科技管理内容,专家称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和开发相互促进的科研计划体系。可以说,“948”把我国农业技术引进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实践表明,技术引进是在较高起点上发展本国经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世界农业和农业科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农业的内涵、结构、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飞跃。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与消费热点的转移,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农业科技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农业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面临着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艰巨任务。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继续把农业技术引进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相关链接

你知道“948”吗?
  1994年8月,中央决定在“九五”期间安排1亿美元,引进1000项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责成农业部牵头,农业部与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这项计划简称为“948”计划。1996年5月,由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水利部、林业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中国科学院、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12个部委的主管领导组成了协调领导小组。
  “948”计划于1996年5月正式实施。8年间,中央财政总计对农业部引进投资7.7亿元,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地引进总计1300多项世界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适用技术,引进农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1.8万份,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改造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抓住市场需求兴产业,围绕地域特色做文章——
蚕豆变青豆的启示
中共甘肃省定西地委书记 石晶
  蚕豆,是甘肃省定西地区漳县、渭源等县的一种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当地农民自种自用,丰年有余则随行就市,是家庭中一项不起眼的收入。
  一条信息蚕豆变青豆
  1999年4月,渭源县五竹镇农民张义在东南沿海打工时,被一条大量收购青豆的信息吸引。经了解,他发现南方人喜食青豆,特别是港澳台和东南沿海地区更是把青豆视为美味佳肴。而青豆正是家乡大量种植的蚕豆未成熟提前一个多月剥出的青豆粒。他跑了几家大酒店,签订了购销合同,然后返乡以每公斤高于蚕豆干豆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了50吨青豆,销给南方客户,一次获利10多万元。
  一个协会带起一个产业
  如何把青豆产业做大做强,让众乡亲不断增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显然是不行的。应该有一个把千家万户生产和千变万化市场联结起来的组织。
  2000年,张义挑头创建了“渭源县蚕豆技术开发协会”,吸收五竹、杨庄等6个乡镇的50户蚕豆种植大户加入协会,建立和发展了稳定的青豆生产基地。冬末春初,协会与会员签订青豆种植与回收合同,实行订单生产;播种之前,协会给会员统一发放优质的蚕豆种子;青豆生长季节,协会为会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组织种植观摩、科技讲座,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青豆的产量和质量。
  协会的成立和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青豆产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协会筹资7万元,建成288平方米加工棚,加工青豆100吨,实现利税13万元;2001年,协会再投资7万元,建成180平方米气调库,建立了青豆保鲜储藏系统,加工销售青豆120吨,实现利税15万元,农民从事青豆加工劳务费收入60万元;2002年,初步形成青豆生产、加工、销售及秸秆利用产业链,加工销售青豆180吨,实现利税20万元,农民从事青豆加工劳务费收入80万元。
  协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青豆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倍增。会员王军富一家2002年种植蚕豆12.5亩,出售青豆1.79万公斤,收入1.08万元,比往年收蚕豆增加收入5000多元。协会给会员带来了实惠,也增强了自身吸引力。目前,会员由50户发展到1500户,遍及渭源、漳县、岷县等地,协会资本积累由7万元发展到70万元。2003年,协会落实青豆订单种植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适宜种植区2万多亩,年内加工销售青豆可达1000吨以上,实现利税100万元,农民从事青豆加工劳务费收入300多万元,初步形成市场+协会+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几点启示
  ——抓住市场需求兴产业。从蚕豆变青豆中我们看到,只要及时捕捉市场信息,顺应市场规律,盯住市场需求搞发展,就能使不起眼的产业变成市场抢手的新兴产业;就能使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原始经营方式变成有组织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就能使千家万户盲目被动的生产方式变为主动有目的的生产过程,实现产业化生产与市场化销售的有效对接。
  ——依托绿色食品办工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我们要根据劳动资源富裕的实际,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的绿色食品企业,采取“市场+协会(企业)+农户”等有效形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和产品营销的有机整体,建立产、加、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原料提供者的地位,带领农民进入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环节,走上经营致富之路。
  ——紧紧依靠协会组织抢市场。在千家万户农民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联起了一条纽带,有利于加快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吸纳农户参与产业开发,提高农户的科技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提高市场预见性,使特定产业项目向种植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优质化、销售市场化方向发展。
  ——紧紧围绕地域特色促经济。基本思路是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努力构建“你无我有(特色),你有我廉(规模),你廉我优(品质)”的发展模式。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宽带入农家
  湖南省邵阳县电信局加快农村网络发展,大多数边远乡镇已开通宽带网络。农民利用网络了解致富信息,沟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图为电信局技术员在为边远区农户调试宽带网络。(李爱民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驾着“铁牛”奔小康
——江苏宜兴农机监理所为农服务记事
杜浙 南风
  在江南水乡江苏宜兴市,近年来到处可见一种新型拖拉机,它奔驰在广阔的田野。因为它是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农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变拖”。
  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像宜兴这样的农村,如果没有‘变拖’,运输和交通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可以称它为‘小康铁牛’”。宜兴市一位领导这样评价“变拖”。
  “变拖”每台价格1万—3万元,农民买得起,用得起。如今它已成为农民运载蔬菜、粮食、木料等农用物资的得力工具。宜兴是著名的陶都,陶土原料、陶瓷产品的运量相当大。在陶瓷的集中产地丁蜀地区,就有着1600多台“变拖”在日夜奔驰。
  宜兴太湖边,是个大型蔬菜种植地区,这里的新鲜蔬菜每天都要运往苏锡常地区和上海市。在这个地区,有数百台“变拖”。洋溪镇朱渎村的“变拖”驾驶员胡国兴今年40岁,从1998年起开机动小三卡运送蔬菜。几年下来有了点积蓄,买了台“飞彩变拖”,专门从事蔬菜贩运配送。两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无锡市区各大超市、商场及蔬菜批发市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去年,他花20万元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小康生活。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下岗职工也加入了“变拖”行列,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
  据宜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赵治平所长介绍,自从1998年第一台“金蛙变拖”开进宜兴,当地农民便开始骑上了奔小康的“铁牛”。5年过去了,宜兴已经发展到近5000台“变拖”,平均一年增加1000台!如果按每台机解决两个农村劳力就业计算,就是1万个劳力就业;按每台机每年可净收入2万元算,这些“变拖”就为宜兴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
  宜兴市的农机监理人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顺应“变拖”的发展趋势,尽心竭力为农民致富服务。他们将“变拖”的发展作为加快农机现代化的重要考核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发动全体监理人和基层水利农机站工作人员,帮农民选择安全性能较好的、适合城乡运输作业的“飞彩牌”、“善卷牌”等几个优质“变拖”品牌。目前该市“变拖”的保有量、占有率和增长率在江苏省各市(县)中名列前茅。
  致富路上的“保驾人”
  提高“变拖”的安全系数就是保障农民安全致富。宜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强化“变拖”的安全技术检测工作。去年加大了拖拉机检测中心的技改和投入。聘请江苏大学等专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对检测设备进行软件升级,设施维修更新,确保检测线准确、高效地投入运行。2002年,该所检测“变拖”上万台次,其中有2635台由于技术参数不合格被强制整修,确保了“变拖”硬件的安全合格。
  驾驶员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关键。该所投资兴建了电教化培训室,采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变拖”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每月定时定点进行考试,合格者发放驾驶证。去年,该所共实施农机安全检查178次,检查各类农机具1.2万台套,查出各类病机603台,为农民安全致富消除了隐患。宜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获得“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光荣称号。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警惕“基本农田不农用”
  编辑同志:
近日,笔者到农村采访,看到有些被保护的“基本农田”或被随意取土,或被挖塘养鱼,有的被圈地建厂。
  为此,笔者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承包合同上的条款种好基本农田,切莫擅作主张用作他途。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管理力度,严格执法,对破坏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教育、处罚。
  (山东省乐陵市 孙洪波)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盼水毁村路及时修复
  编辑同志:
由于一些地区连日来雨水不断,致使一些农村道路被冲出一个大豁口或是深坑,有的道路甚至被冲毁,这不但给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严重威胁了农民的人身安全。
  笔者建议,要及时加强道路巡查,发现问题尽快修复,确保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辽宁省东港市 吴斌)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盼设农机租赁市场
  编辑同志:
近来农民纷纷反映,农机供需矛盾突出。有的农机户因外出打工或忙于其他事务导致农机长期闲置在家,而有的农民急需用农机却又找不到。农机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民生产,也制约农机充分发挥其效益。农民呼吁,应在农村集镇上或村委会设立农机租赁市场,把闲置农机放到租赁市场,既解决了农民急需,又能取得一定收入。(安徽省太和县
关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