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热点

  开发区征用土地后,农民们被迫住在简易棚里,有的甚至以猪圈为屋——
目击泗阳开发区
本报记者 顾兆农
  江苏省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建于2002年初。开发区分为东、西两区,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西区1.3平方公里,东区42.7平方公里。县里有关领导称,目前西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在东区建设上,该县先期开发4平方公里,共6000亩土地。
  今年3月起,该县实施开发区东区的开发建设,在开发区征用土地后,一批失去土地和住房的农民们被迫住在简易的棚子里,有的甚至以猪圈为屋。
  记者在现场看到,杂乱而简陋的棚子一个挨着一个,据说这里住着200多户人家。闷热、漏雨,蚊叮、虫咬,没电、没水,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图①的这位妇女就住在猪圈里,她告诉记者,她“家”的情况还算是好的,起码还有电。
  县里领导对记者解释说,这次开发区东区开发建设涉及800多户农民动迁,目前县里已经在统一规划的宅基地上,为600多户农民建成了别墅式住房。这200多户农民住在简易棚里,是因为有些村的工作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就是在去年开发的开发区西区里,记者也随处可见空旷的土地。图②就是空荡荡的开发区西区一角。
  此间专家认为,过多过滥的开发区有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土地抛荒等后果,并可能损害农民利益,有关部门应当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有力地遏制新一轮的“圈地”热潮。
  据悉,泗阳县目前正在着手解决拆迁户的住房问题。(附图片)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热点

  浙江省经县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园区竟多达731个,这一现象已引起省里的高度重视——
浙江要破开发区难题
江南 胡雪良
  破解“小、低、散”的难题
  行车浙江,你会发现公路干道附近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标志越来越多、越做越大。在经济活跃的环杭州湾地区,不少地方出现了“乡乡建区、镇镇办园”的现象,甚至有“一乡多区、一区多园”的情况。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显示,全省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园区竟多达731个,已占用126万多亩土地,其中近一半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浙江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低、散”。不少园区规模偏小,建设要素分散。全省开发区、园区中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100多个;0.5平方公里以下的占了总数的1/3;规划面积最小的仅10亩。不少园区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普遍偏低,有的地方入园企业产业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与苏南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像苏州市的园区投资密度平均每亩在200万元左右,而浙江仅为38.23万元。
  浙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省份,一方面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过多过滥的园区却在重复建设中占用大量土地,甚至只“圈”不用。这一突出矛盾已引起政府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8月中旬,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明确表示,一定要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对园区整顿一批、撤销一批、合并一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有专家指出,破解园区“小、低、散”的难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行政区划“框框”来整合园区资源要素。如今,浙江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已形成特色,开发区、工业园区如能与区域特色优势结合,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跨区域向重点园区集聚,将有利于科学、合理布局。当然,也要避免“贪大”的倾向,一定要提高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注重引资项目的科技含量,注重单位面积的投资密度和投入产出率。
  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时下,浙江因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产生了一批“失地农民”,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成为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
  以安吉经济开发区为例,开发区所管理的12个村及社区,共有1.3万农村劳动力,因土地征用产生了5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农民一辈子靠地吃饭,现在地没了,又不像城里人有‘劳保’,觉得没个依靠。”60多岁的罗老汉这样说。他的担忧也是开发区许多“失地农民”共同的想法。
  安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邹进坦言,目前,安吉县有关失地农民保障的政策还未出台,开发区正在调研、测算,也对照参考了临近县市的有关做法和保障标准,准备分期分批安排这部分群众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一些特困户,则建立最低保障金和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在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浙江已先行一步。到今年6月,全省已有21个市、县实行了征地补偿费用区片综合价,18个市、县建起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整治过多过滥的开发区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姜长云
  当务之急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并做好加强土地审批管理、清理整顿各类开发用地、强化土地使用监督等工作
  开发区问题值得重视
  近年来,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各类开发区建设中,违规滥占耕地的现象比较多。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一是损害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我国的粮食安全观怎样更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都是不能突破的底线。然而,近年来一些开发区盲目圈地、非法占地,导致大量耕地转变为非耕地,丧失了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二是妨碍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一些开发区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任意出台土地优惠政策,竞相压低地价,甚至不惜零地价或赔本出让,导致大量的土地开发收益流失,并加剧了进区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三是助长低水平重复建设,妨碍产业结构升级。一些开发区定位不清、项目雷同、功能重复,甚至只注意企业或项目的引进,不重视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产业、产品结构的层次较低。
  四是侵犯农民利益,加剧社会矛盾。一些地方在开发区建设中,强行向农民低价征地、再高价出让土地,“以地生财”,形成对农民利益的严重侵犯。一些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缺乏保障,影响社会稳定。
  五是增加地方财政风险,容易滋生腐败。有些地方盲目圈地建开发区,政府不惜花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但由于区位比较优势不明显,“巢”筑好了,“凤”却引不过来,导致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无法回收,形成地方政府的显性或隐性负债。
  清理整顿是长期任务
  针对当前土地市场秩序混乱、违规设立开发区等问题,国务院及时做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重大决策。近两个月来,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应当看到,目前省以下开发区过多过滥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领导仍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靠违规占用耕地谋求发展。因此,整治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第一,当务之急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并做好加强土地审批管理、清理整顿各类开发用地、强化土地使用监督等工作。
  第二,加强土地市场的制度化建设,切实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和市场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制度性处罚力度。要完善土地市场秩序,短期的治理整顿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经常性的土地市场制度化建设。要完善土地市场信息体系,强化土地市场监督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提高土地出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消除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比如,严格实行开发区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第三,应鼓励各地按照有利于完善土地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农民等困难群众利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快土地制度创新。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奶农为啥不领情
张毅
  日前,笔者在牧区采访时遇到一些农民来反映情况:“人家A公司奶站收得好好的,咋说停就停?”“咱家白花花的牛奶全放在家里,这大夏天的可咋整?”“我家的牛一天没挤奶了,胀鼓鼓的真不是办法!”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笔者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们是盟里某市的奶农,此前一直通过收奶站给A公司供奶。可是,前一天,政府出面没收了收奶站的挤奶设备,强行终止奶站收购牛奶,奶农只能将牛奶卖给政府引进的B公司。奶农对此想不通——B公司的价格比的A公司还低5分钱,为啥非要把奶卖给他一家?
  市里的领导向群众解释:“我们引进B公司,统一收购,是为你们的长远利益考虑。”
  奶农仍然坚持他们的意见:“不管是什么公司,都得公平竞争,两家都来我们更高兴!”
  “现在是无序竞争,B公司是大公司,跟他们合作,才能稳定发展。”市领导苦口婆心。
  “盟里刘书记在电视上讲过,要引进完达山、光明等几家企业,搞活市场,带动咱奶农致富。现在就B公司一家企业,那不什么都由它说了算?!”
  无论市领导怎么宣传,奶农就是想不通。这时,主管农业的副盟长来到群众中间,问清情况后,当场表态:让原来的奶站继续收奶!奶农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市里的那位领导跟我们直皱眉头:奶农尽看着眼前利益了。你说是长途跋涉送鲜奶有保障,还是把牛奶加工成成品,用火车、汽车拉出去卖有保障?我们引进B公司来建厂,人家的条件是奶源必须够30万吨。我们统一提供奶源,还不是为了奶农的长远利益?引来个企业很难的!
  政府确实也是一番好意,奶农怎么就不领情?关键是,政府定的买卖是否有把握,奶农不放心。前几年,市里引资办了个牛奶公司,跟农民签了合同动员他们养奶牛,结果咋样?企业的牛奶卖不掉倒进地沟里,奶农的奶款不兑现,冬天买饲料的钱都没有。现在,尽管B公司是个大企业,但在当地奶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由政府硬“挤”出30万吨来建厂,这种做法有悖市场规律,不免有拔苗助长之嫌。毫无疑问,对奶农来说,“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最倒霉的还是他们。反过来说,等当地牛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少不了有企业到这儿生根开花。
  强扭的瓜不甜。市场经济还是讲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政府要安心做好“裁判员”、“服务员”,市场的事情还是交给市场办吧。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电子客票来啦!
  东航的电子客票计划于9月8日“闪亮登场”。在此之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也已推出电子客票服务。电子客票与传统机票相比,具有成本低、易组织销售、方便旅客乘机等特点。旅客通过互联网订票之后,只要凭身份证或护照就可在机场直接乘机。(朱选摄)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又到月饼飘香的季节,各月饼企业和酒店的“月饼票”又开始在南京红火起来;而上海日前发文,严令封杀“月饼票”——
众说纷纭“月饼票”
新华社记者 石成 华岚
  赞成者:月饼票成了腐败的道具
  杨先生对上海封杀月饼票的做法举双手赞成。他说,人们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现在的月饼市场是“吃者不买,买者不吃”,月饼票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代币券,被用来拉关系、送人情,成了腐败的道具。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系主任乔均认为,封杀的理由不仅仅是像月饼票这样的代币券扰乱市场秩序,滋生腐败,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税收的考虑。代币券大行其道,管理如果跟不上,容易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使得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无据可依。因为按照税法,企事业单位购券作为礼品赠送他人,此类支出一般列为“业务招待费”,有比例限制,但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没有额度限制的科目列支,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而获券(卡)的个人也不会缴个人所得税。
  反对者:封杀取消了我们的方便
  一位老人说以前的中秋节他都要购买几十张月饼票馈赠亲友,但是今年听说要取消月饼票,顺带把他每年送月饼的方便也取消掉了。以前只要把月饼票送给亲友,他们可以自己去领取,现在他要自己跑几十个地方把月饼送到亲友手上,实在是不方便。
  一位在某单位办公室工作的人士也抱怨说,单位每年中秋节都要给职工发月饼做福利,以前是发月饼票让职工自己去拿,现在如果取消了票,单位要花人力物力去运回来,职工们还要大包小包地拎回家,大家都嫌麻烦。这等于是社会劳动的进一步重复,原来很多步骤是无需实物流通的,现在反倒要多花运力、多占地方,当然是社会总成本的无谓增加。
  专家:一个禁字难了此事
  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杜亚斌认为,我国的法律对月饼票之类的代币券的确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月饼票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代币券,因为它不能完全代替货币,只能是用于指定的商场或酒店并且只能用于月饼的消费,要说它不合法的确没有法律依据。
  东方智业的成教授也指出,月饼票本身是个好东西,它诞生之始就是为大家提供方便的。月饼票带来的腐败问题从根本上并不是票本身造成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从源头上制约,而不是把月饼票一棍子打死。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难保过一阵子后又出现其他什么形式的代币券卡。
  不少专家也同意成教授的说法,认为禁月饼票应把重点放在区分公款与私款消费,不要“一刀切”。有专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发行电子消费卡券一类时,只要严格制定并执行一些制度,由代币券卡产生的诸如腐败、金融秩序、税收等等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解决得更加高效而科学。这些制度包括:电子消费卡发行审定核准制、实名登记购卡制、消费联网制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