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三峡建设经验系列报道

千秋伟业 历史丰碑
——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三峡工程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张毅 彭俊
  编者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实现了正式下闸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和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的三大目标,这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的胜利完成。在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三峡工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三峡三期工程全面展开之际,本报推出三峡建设经验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示三峡工程建设的全貌。
  亘古至今,峡江的水,从未这般宁静;千百年来,峡江的人,从未如此激动。
  6月1日,三峡大坝成功下闸蓄水,16日,五级船闸试通航,7月,三峡电站左岸机组进行并网发电前的紧张调试,截至8月30日,左岸4台发电机组陆续投入试运营……连日来,一连串振奋人心的喜讯从三峡大坝飞出。高峡出平湖,几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宏伟蓝图,终于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巍巍大坝,傲然矗立。百年梦想,十年建设,铸就辉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发挥效益,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又一巨大成果。她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繁荣的见证,也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晶;她凝结着众多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也凝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
  世纪梦想,科学决策。三峡工程研究论证时间之长,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泛,为新中国大型建设项目中所仅见,充分体现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科学求实精神
  万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千万子孙,长江水患也困扰了中国千百年。
  1953年2月,“长江”舰甲板上。毛泽东指着滔滔东去的江水说:“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河,它脾气好坏,对国家和全体人民利益关系极大,你们可千万不能马虎啊!”这天被召见的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建三峡工程一事。我的老对手也请过美国人帮助建三峡,只是他没有真心想建三峡,他的全部心思花在怎么吃掉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所以他是注定搞不成的。”
  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下游受灾人口1888万人,受灾农田4755万亩,3.3万人死于这场灾难。毛泽东流泪了,他在菊香书屋的小院里遥望南国,伫立许久……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6次召见当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都是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曾对林一山说:“你看,你能不能找个人替代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这虽是玩笑话,却流露出领袖的忧虑与急切。
  1958年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议题。
  然而,梦想能否变为现实?中央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研究与论证,其时间之长,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泛,为新中国大型建设项目中所仅见。
  1958年2月,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率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湖北省的领导同志,逆流而上,就三峡工程实地考察。周恩来说:“我们要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从长江上中下游出发,以修建三峡大坝为主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同年,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论证的方针。此后,对三峡工程的研究工作又持续了20多年。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一片生机。1980年7月中旬,邓小平自渝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抵汉后,又召集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研究三峡工程问题。
  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4年,经过国务院16个部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领导审查通过,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蓄水位为150米的三峡方案。三峡工程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的论证。是年6月,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论证委员会,对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重新论证。1988年11月,有400多名专家参与的论证工作全部结束。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1989年7月21日,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二十六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长江考察。在从沙市顺江而下的船上,他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专题汇报;到了武汉,又参观了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试验。他表示: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为现实。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蓄水位为175米的三峡工程新方案。中华民族吹响了三峡工程的号角,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党中央、国务院谆谆告诫:确保工程达到一流质量,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中堡岛,西陵峡中段的一个江心绿洲。1994年7月1日,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在这里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
  在中堡岛消失的地方,大坝天天在长高。2000年,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亿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月浇筑量的世界纪录。目前,左岸大坝已全线达到坝顶设计高程185米,右岸三期碾压混凝土挡水围堰已达到设计高程140米。
  速度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三峡工程的论证与决策,之所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是因为长江上这一永久性建筑事关下游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千年大计,质量第一。因此,无论是准备阶段的实验,还是正式上马后的施工,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
  在成功地建造了三峡工程的“试验大坝”——湖北陆水水库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又果敢决策,1970年12月批准了先行修筑葛洲坝工程。由于工程采取“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办法,开工后暴露不少问题。但实践证明,建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了经验,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开工前夕,江泽民同志考察完各项准备工作后,要求三峡建设者:“一定要发扬奉献精神,保质保量将三峡工程建设好。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一点都不能马虎,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最后胜利。”
  在开工典礼上,李鹏同志讲话指出,一定要把三峡工程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工程,要有第一流的现代化管理,第一流的文明施工,第一流的工程质量。
  1997年大江截流之前,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三峡工程时强调,要把工程质量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切实把好材料关、技术关,不断完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高水平、高质量地建设好二期工程。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成功,一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1998年12月,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任主任的朱镕基到三峡考察时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他还告诫说:任何一点马虎都会遗祸子孙。
  1999年,为了确保三峡工程质量,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组建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同年,还成立了三峡工程稽察组,对三峡工程资金运作及安全生产进行稽察。
  2003年5月27日,三峡二期枢纽工程验收通过。5月29日,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新任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任主任温家宝说,千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要继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一切服从质量,务必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益求精。要强化质量管理和监督责任制,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三峡工程达到一流的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移民百万,世界难题。定政策,斥巨资,走开发性移民之路,党中央时刻牵挂库区人民
  石宝寨边上的那座老镇,已搬迁复建。2000年底,镇子里的人还在谈论着移民的事。被时间打磨得润滑的街石,古色古香却显破旧的房檐,卖茶叶蛋的老妇人,打着手机、笑得灿烂的青春佳丽……当时记者拍摄的情景,如今全不见了。当地的一位居民冲记者一乐:都搬到上面去了,那边房子修得漂亮,街道也气派!热情淳朴的民风一同搬到上面去了。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线,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市),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2.45万公顷。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总人口将达113万人。
  移民历来是世界难题,三峡库区移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建设工程。任务艰巨、千头万绪。然而,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挂在心头。早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方面就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水库移民试点工作,动用资金2.37亿元。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发性移民方针。这是确保三峡水库移民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
  1994年10月,江泽民一行乘“巴山号”船,离重庆,经涪陵,过万县,下秭归,到宜昌,先后察看了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开发点和大坝施工现场三斗坪。江泽民强调,三峡工程移民任务很重,要坚持开发性的移民方针,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和库区发展要通盘考虑,协调进行。
  2002年10月,胡锦涛同志风尘仆仆到重庆考察,他冒着濛濛秋雨,专程前往丰都县考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情况。他对当地干部说,移民工作是关系广大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快移民迁建进度,确保三峡工程二期移民目标如期实现;另一方面,要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帮助移民群众广开致富门路,真正使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吴邦国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期间,非常重视移民工作,他强调,一定要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要正确把握移民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迁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三峡库区和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库区移民中的“两个调整”是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1999年5月20日,朱镕基总理深入库区调查后指出:移民建设要走建设和环境保护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随即,国务院对移民政策做了两个重大调整:一是加大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力度;二是加大库区工矿企业搬迁和结构调整力度,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重组。从1999年到2002年的3年时间,三峡库区外迁移民14万人,2003年又决定增加外迁安置2.53万人,三峡外迁移民总数占规划安置农村移民任务的41%。
  三峡是全国人民的三峡。从1992年开始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十年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引入资金130.7亿元,实施经济合作项目2613个,支持、建设希望小学439所(次)。库区诞生了一批名优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接收移民的各省市,基本上把外迁移民安置点放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的地方,移民承包地和自留地都达到或超过当地村民的平均水平,大多数移民住上了新房。
  截至2003年3月底,三峡移民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2万余人,累计建设各类移民房屋3237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065户,完成了大量公路、码头、输变电、通讯等专项设施的复建。三峡库区面貌焕然一新。
  防灾环保,抢救文物。中央领导心系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库区经济建设协调、持续发展
  连日来,在三峡库区和水库上游,众多打捞“水上垃圾”的船只穿梭不停。
  早有专家预测,三峡大坝蓄水初期,水库的水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央领导要求必须做好库区防污应急预案,避免下游用水遭到污染。
  更紧张、繁重的清污工作在库区蓄水前已经完成。蓄水前,库区对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和放射性污染源等,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大扫除”。到2003年3月底,库区12个区县共完成库底固废清理总量479.3万吨,安全处置废放射性污染源16处。三峡库区2003年需建成的28座污水处理厂、20座垃圾处理场,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
  长江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加之人口密度过大,人为活动频繁,也成为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在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时的讲话中说,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库区两岸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一定要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这是确保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务必年复一年地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和懈怠。
  1994年11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前夕,李鹏到三峡考察时,专门在巴东县察看了县城东侧的山体滑坡现场,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地质矿产部、湖北省巴东县等有关单位的汇报,他强调,移民区迁建城镇新址要充分考虑地质情况,重视滑坡问题,把新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牢固的地基上。
  2001年7月,朱镕基在三峡工程移民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对崩滑体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刻不容缓,必须在水库蓄水前抓紧治理。对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到2002年,两年安排40亿元专项治理资金。目前,三峡库区计划实施工程治理的173个崩滑坡体,已竣工79个,在建94个;计划治理的74段塌岸,已竣工18段,在建56段。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在中国水电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0年间,长江上游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对库区受影响的植物进行迁移和繁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从2002年起8年内,国家规划投资392.2亿元,用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峡江地区蕴藏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目前,这里已成为规模空前的地面文物保护现场和地下文物考古发掘现场。按照“重点保护,重点发掘”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目前,已实施地面文物保护项目302项;实施地下发掘项目531项,完成考古勘探面积885.2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数万件。白帝城、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屈原祠、昭君故里等重点文物都将得到很好的保护。
  今年是三峡二、三期工程衔接之年。从2004年起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要在导流明渠上所围起的三期围堰里,修建右岸厂房坝段及电站厂房;要安装余下的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高压电气设备。今后6年,库区还有40多万人需要搬迁安置。蓄水、通航、发电之后,三峡工程由以建设为主转向建设与管理并举。一系列新的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三峡大坝巍然屹立。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有广大建设者的奋力拼搏,三峡工程将再创辉煌,三峡枢纽姿态将更加雄伟,贡献将更加巨大。(附图片)
压题照片:三峡大坝雄姿。 本报记者 雷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中宣部再次组织“‘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
  中央新闻单位百余记者分赴各地深入采访报道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由中宣部组织的“‘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近日启动。从9月上旬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12家中央新闻单位的百余名记者深入全国各地基层单位,进行集中连续采访报道。
  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反映各地基层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等方面形成的新思路,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新进展、创造的新经验、涌现出来的好典型,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为保证采访报道的顺利进行,12家中央新闻单位均选派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记者参加这次采访活动。116名记者分成10个报道组,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进行采访。
  中宣部对这次采访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采访团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牢思想基础。要紧紧围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这一主题,深入采访、深入报道,在新、深、实上下功夫。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努力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将思想性、指导性寓于形象性、可读性之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
本报评论员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在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自觉的行动。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一些职能部门和国家机关推出许多便民利民措施,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有关部门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制定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全国各地的收容遣送站转变职能,由管理变成救助,挂上了救助站的新牌子。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明确提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公安部推出包括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等四个方面30项便民和利民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建立和完善10项制度,推出23项司法为民新举措。民政部积极推进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方便城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群众办理婚姻登记,等等。这些行动和措施,是紧密联系实际,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气象,是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注重实践的理论,是指导党员干部注重实干的理论,是注重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理论。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不是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而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一切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学习“三个代表”,就要这样去学;我们贯彻“三个代表”,就要这样去做。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一些未能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求我们改进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的工作,以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中去,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改进不合理的章程和不合时宜的制度中去,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新措施、新制度;这就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改进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中去,增加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细致更周到,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当前,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很好。广大干部群众努力为实现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奋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造福。这样我们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结束访韩离釜山抵东京
 吴邦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本报东京九月四日电 记者史宗星、孙东民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四日下午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友好访问。
  当地时间十六时四十分,吴邦国委员长的专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步出机舱,与迎候的日本国会参议院运营委员会委员长宫崎秀树、众议院运营委员会委员长大野功统等热情握手,相互致意。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向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献花。
  吴邦国是应日本国会众议院议长绵贯民辅和参议院议长仓田宽之的邀请来访的。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吴邦国说,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二十五周年之际,我应邀来访,愿本着增进了解、加强信任、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精神,与日本领导人会晤,并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中国驻日本大使武大伟和夫人毛娅平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和留学生代表到机场列队欢迎。
  日本是吴邦国此次亚洲三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此前,他对菲律宾和韩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并在马尼拉出席了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
  新华社釜山(韩国)九月四日电 (记者张锦芳、钱彤)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结束对韩国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后,于四日下午乘专机离开釜山前往日本。
  韩国国会和釜山当地有关官员前往金海空军机场送行。
  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驻釜山总领事刘谨凤以及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送行。离开前,吴邦国接见了中国驻釜山总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考察了地处蔚山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现代重工业公司。
  韩国是吴邦国访问亚洲三国的第二站。此前,吴邦国对菲律宾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了在马尼拉举行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附图片)
  九月四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友好访问。 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会见德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记者吴黎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下萨克森州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主席西格马尔·加布里尔为团长的德国社民党青年政治家代表团。
  李长春说,中德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频繁,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德都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方愿与德方一道,共同推动中德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李长春还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德国社民党之间的良好党际关系,希望继续加强两党之间的友好交往,尤其是加强两国青年政治家之间的交流,为推动中德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加布里尔感谢李长春的会见。他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德国赞叹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德中两国国情不同,但两国关系发展顺利,而且发展前景良好。加强两国青年政治家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持久稳定地向前发展。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和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东实施10项民心工程
 确保全省人民无饥寒确保年增70万就业岗位
  本报广州9月4日电 记者韩建清报道:9月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实施《10项民心工程》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全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这10项民心工程包括全民安居、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灾减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广东东、西两翼、北部山区、边远山区、老区部分群众的生活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广东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困难,并且取得重大成绩。中共中央发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之后,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求深、求实、求新上下功夫,重在实干,重在落实,认认真真研究老百姓实际问题,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生活困难。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最后确定集中解决10大问题,并定名为“民心工程”。
  这10项民心工程与广东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按照工程计划,从2004年开始,广东力争用5至7年时间,对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分期分批进行改造;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广东省石灰岩地区部分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农户搬迁和5000户海上渔民上岸居住的安置问题;用3年时间,通过筹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帮助双特困户达到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上;确保“十五”期间全省每年净增就业岗位70万个;确保农民负担减轻50%以上;省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以上资金,用于资助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能享受义务教育;全省城镇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2005年要达到900万人,2010年要达到1000万人;切实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难”问题;用3至5年时间,完成120宗城市防洪大堤建设,将县级以上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以上标准,重点城市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标准,等等。
  为确保10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已作出具体分工,负责指导10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峡永久船闸首次停航度汛
  本报武汉9月4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由于三峡坝址流量超过每秒4.5万立方米,3日晚8时,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正式停航度汛。这是三峡永久船闸自试通航以来首次在汛期停航。根据规程,三峡工程坝址流量超过每秒4.5万立方米时,三峡永久船闸将停止通航。预计此次三峡永久船闸停航将持续到9月5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未成年人可自愿选择户口所在地
  本报北京9月4日讯 记者张涛报道:今天,北京市再次加大户口开放力度,宣布从9月5日起,未成年人的户口迁移可以随父随母自愿选择。据介绍,此次未成年人的范围是指从1985年8月8日到2003年8月7日之间出生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楼兰工程”启动
  本报乌鲁木齐9月4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9月3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有关专家奔赴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盐生植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此举标志着“新楼兰工程”正式启动。古时的楼兰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水草丰盛的重镇,可是在公元330年以后,楼兰消失了。“新楼兰工程”设想以现有若羌、且末两县为基础,规划扩建一个中等规模的生态旅游中心城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