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原正军
  夏末秋初,笔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奔走于东北大地的林海平原之间,行程千余公里,耳闻目睹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原始森林休养生息
  在吉林省东部的林区中,山坡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条条清澈的溪流环山绕林;宽阔的谷地上,水稻、玉米、大豆生机勃勃,一派田园风光。当地老乡自豪地说,如今我们这里的庄稼是旱涝保收。省林业厅的冯晓光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实施的天保工程不仅保住了东北的原始森林,而且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好势头。
  此言不虚。天保工程实施前,仅黑龙江省就有100多万林业工人。经过几十年规模砍伐,到1997年时,不少林场陷入了无林可采,工人吃不上饭的尴尬境地。
  为了保住锐减的森林,控制住生态恶化这匹脱缰的野马,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决定,使东北等林区开始了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战略转移。
  原来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作为恢复森林生态的一项重要措施,东北各大林区推行管护责任制,原始森林得安宁。由于引入利益机制,责权利相统一,一人承包,全家承担起防火、防虫、育林的责任,管护人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承包林。
  与此同时,限伐、禁伐政策的执行对恢复森林生态产生了巨大效果。有数据表明,天保工程实施5年来,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1580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森林的破坏性采伐受到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一些多年不见踪迹的野生动物又在林区频频出没。
  众所周知,过去是谁砍树多谁光荣,而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恢复森林生态植被,增加蓄积量成为林区新的价值追求。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加快了发展采育林的步伐,目前已发展到125万亩。他们宁可采伐人工更新林,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林。汪清林业局在为国家生产消耗3000万立方米的同时,现在仍有蓄积3869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
  像汪清林业局一样,尽管困难不少,许多林业局还是从保护森林资源的大局出发,主动提出了继续减伐的要求。黑龙江森工林区表示,计划将目前天保工程核定的419万立方米采伐任务调减到231万立方米,年产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12个下属林业局将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
  林业工人过上新生活
  天保工程的实施,既是恢复森林生态植被的过程,也是林业工人转变观念,走向致富之路的过程。
  吉林三岔子林业局42岁的分流职工董志帼拿到了安置费后,又借了1万元,在当地县城办起了江源县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他聘用的40多名下岗同事,工资最高的拿到1000多元,董志帼年收入也达到3万多元。董志帼说,干个体的收入要比林场职工多。
  放下手中的油锯之后,分流下岗职工才慢慢发现,丰富的林下资源原来潜力无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搞好就业,绝大多数林业局成立了各类资源管理服务组织,为开展管护承包的职工提供技术、市场、销售等服务。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有着亚洲最大的原始红松母树林,实行管护经营后,吸引香港资金建起了国内最大的松果加工厂,不仅安排了几百名下岗工人,而且通过回收使1000多名管护职工的松果就地增值,人年均增收4000余元。
  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东华林场,我们看到,家家户户正在晾晒黑木耳。林场场长张金忠是4年前最早种木耳的人,在他带领下,全场255户已有201户种了木耳,由于实行订单生产,木耳以每斤20元的价格销售给山东、安徽,并向韩国、日本出口一部分。仅木耳一项,今年全场增收3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经过改制,许多木材加工企业和原来的“婆婆”脱离了关系,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使这些老企业焕发生机,一些产品远销欧美。野菜加工厂、药材加工厂、山果加工厂、矿泉水生产厂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2002年,黑龙江森工集团木材生产产值已由1997年的32%下降到17%,多种经营的产值已由1997年的43%上升到58%——这是由分流下岗的19万职工创造出来的。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在东北林区,我们发现木材生产的“老大”地位正被林下种植、养殖、果品加工、旅游等绿色产业所取代。国家林业局天保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张平说,绿色产业兴起堪称天保工程实施5年来林区最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森林旅游在东北不少地方悄然升温:夏季的林区生态游初具规模,冬季的天然滑雪场生意渐火。面对商机,位于长白山天池附近的白山林业局将下属单位的办公楼改造成了各类宾馆,去年仅宾馆收入就达246万元;吉林省辉南森林经营局建成了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据统计,2002年仅黑龙江森工林区共接待游客就达3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1.4亿元。
  绿色食品日渐红火。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当地的“森林猪”、“森林鸡”今年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注册了商标,成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名牌产品。
  只有青山常在,才能实现永续利用。相信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东北林业工人,将在新的文明发展道路上谱写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新篇章!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限额采伐,积极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植被得到明显恢复。
龙泽文摄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揭晓
  本报讯 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主办的“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已于日前圆满结束。本次知识竞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公众参与踊跃。截至6月22日,全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近3万人参赛,其中全部答对的有13924人。本次活动是一次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大学习和大普及,对于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发动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白涛获一等奖,刘尚志、史锁、李兵、吴佳珊、卢嫒等获二等奖,程书平、林璋、周飞连、黎仁萍、缪翔、齐丽民、李鸿健、孔凡成、温秋萍、李燕燕等10人获三等奖,金祥林获最佳参与奖,山西省运城市环保局获最佳组织奖。(蔡小蕾)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贵州发现2.8亿年前鲨鱼化石
  本报讯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贵州织金发现距今约2.8亿年的旋齿鲨的齿列化石,专家推测可能属于旋齿鲨科中的太阳鲨。据考古专家、贵州工业大学教授杨瑞东博士介绍,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旋齿鲨齿列化石中牙齿数目最多、齿列最长、个体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旋齿鲨化石。
  这一鲨鱼化石是在贵州织金县城南1.5公里处的古佛山被发现的。化石产于灰岩中,与其共生的有大量的延化石、珊瑚化石等。化石牙齿个体巨大,齿列呈弧形,共有16枚牙齿。齿列前端牙齿短小,后端牙齿长大。考古专家推断,这块化石属早二叠世茅口期,距今约2.8亿年。
  贵州织金旋齿鲨化石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的化石内容,对研究古代鲨鱼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古特提斯洋生物群的生态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李忠将)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生活在四川卧龙的8只大熊猫,日前顺利迁移到新建成的雅安碧峰峡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总投资2.4亿元,总面积约6000亩,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研究基地。首批入住的8只大熊猫正在专家们的严密观察下逐渐适应新环境。
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山西运城有了环保“千里眼”
  本报讯 如何确保环境达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如何确保企业环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转?这是各级环保部门在企业实现环境达标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对此,山西运城市环保局的做法是:规范企业的排污口,在企业总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仪,环保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监控企业的排污状况。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为环保部门有了“千里眼”,不法排污企业遇到了“克星”。
  去年以来,运城市环保局积极探索在企业安装在线监测仪的一种有效管理办法。他们首先在向涑水河排污的临猗化肥厂成功地安装了在线监测仪,有效地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去年11月,运城市环保局组织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和重污染企业在该厂召开了在线监测仪现场会,要求所有化肥行业及重污染企业都要安装在线监测仪。目前,全市已在化肥行业及涑水河、汾河流域的10家重污染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监控监测。
  在对水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仪的同时,运城市环保局还积极探索在大气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仪。他们首先在夏县新星金属镁厂成功地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效果明显。接着,又在稷山华宇镁厂进行试点工作。同时,探索出在焦炉底部安装自动拍照设备,进行烟气监控的方法,解决了焦化企业在线监测可行性的难题。(胡汝明)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张希军
  经历了非典的惨痛洗礼,“善待生物、保护生物”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只有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善待生物、保护生物”。
  从前古生代早期浅海中生命物质的形成,到前古生代末期植物和动物的分化,再到哺乳动物在中生代的出现、新生代的兴起,生物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终于在新生代更新世这个最新的地质历史时期产生了人类。
  但是,自从学会直立行走、学会使用工具和劳动之后,人便从灵长类这类普通动物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突发的种群,开始在生物圈里逐渐占着主导地位,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享受欲望使人类向陆、海、空的索取愈演愈烈——
  智慧的古巴比伦王国的臣民,为了保持繁荣昌盛,获得更多良田,毁灭了大片森林和草原,结果使千里沃野沙化、盐碱化,庞大的巴比伦王国最终化为乌有;
  美国西部许多地区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布,一战结束后,美国人为增加小麦产量,将大片森林、草原辟为耕地,结果形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00公里、高3400公里的黑色风暴带,造成了千万人的流离失所;
  在国际社会上,霸权主义者为了抢占地盘、掠夺资源,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弥漫的战火使大片大片的森林消失,许多动植物因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物种锐减;
  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河水及饮用水污染加剧,许多植物、动物失去生存的家园,土壤污染随处可见,动物赖以生存的植物已无立足之地;
  宠物和笼养鸟的盲目流行,被一些人视为人类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征,殊不知滥养宠物污染了公众环境、引发了狂犬病,1只笼养鸟的背后是19只同类的丧生;
  聪明的人们发现虫害和疫源时就使用大量杀虫剂、抗生素,尽管暂时控制了虫害和疫情,但却意想不到地毒死了害虫和老鼠的天敌……
  科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一样。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这就是水中的食物链的一部分(其实虾米吃的并不是青泥,而是水中的浮游生物)。那么,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又是如何呢?森林之中大型食肉动物如虎、豹、狼以吃草食动物为主;而食肉鸟类如鹰、隼类则以中小型鸟类、兽类为食;草食动物如狍、羊、兔以百草及树叶为食;中小型鸟类如燕、雀、莺则以昆虫、嫩叶及草籽为食;昆虫以各种植物为食;各种动植物的死亡或遗下粪便滋养了百草、森林及菌类,菌类给植物提供营养或加速动植物死亡,用另一种方式维系着动植物生长。这就像自行车的链子,一环扣一环,断掉其中的一环,自行车就不能走了。世间生命之网并非人类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千百年来的历史表明:大自然不是我们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而是与我们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虽然是地球的宠儿,但地球上却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如果没了那数不胜数的地球生物,听不到百鸟齐鸣,看不到百花齐放,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
  现在活着的人的行为将决定物种未来的消长存亡,污染和破坏地球及其生物环境,就是自毁家园。对自然,我们不能虚妄地去“征服”和“战胜”,更不能狂妄地去“消灭”和“铲除”,而要精心地加以保护和照拂。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一手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手去保护、发展资源,或者说一手去守护自我,一手去保护其它物种。地球需要全人类的爱心呵护,只要大家脑子里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清洁生产,绿色开发,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
  简而言之,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属于大自然,而大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必须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正确位置,善待生物,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贯彻《决定》精神 加快生态建设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 王忠林
  党中央、国务院日前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迅速改善我国的生态现状,推动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正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全面实施生态战略,努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由商品林区向生态林区的战略转变。
  从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坚定生态林区发展定位不动摇
  《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林业定位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决定》明确提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出了“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的重大决策。《决定》在赋予林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更赋予了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使命。
  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森林资源也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少到5.2亿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少到1.3亿立方米。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从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由商品林区向生态林区转变的战略构想,这不仅符合我区的区情林情,也符合林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要求,更符合国家对林业主导需求的重大转变。
  把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为生态林区,而不再作为商品林区,是由该地区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区情林情决定的。大兴安岭林区拥有黑龙江省37.1%、全国4.1%的林地面积,又地处黑龙江、嫩江两江源头。一方面现有商品林经营区内可采蓄积仅为3535万立方米,已不具备作为国家用材林基地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我区气候寒冷,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同时,由于优势树种落叶松成材要110年至120年,即使按40年成材计算,营造商品林每公顷也要亏损550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决不能再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发展经济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因此,实现由商品林区向生态林区转变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生态林区发展定位不动摇,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凡是没有解决污染、环保问题的产业坚决不搞。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构建健全的生态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下,不断调整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较好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把培育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生态林区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决定》强调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林业建设的主体和核心,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进而促进以山川秀美为重要标志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早日形成。这表明林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受到了空前重视,生态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因而,“加大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天然林管理,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从大兴安岭特殊的生态功能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出发,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摆到了突出的位置。5年来,全区森林资源净增长2284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到78.6%,比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减少森林资源消耗848万立方米,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推进,要实现《决定》提出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这一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和五大转变推进的有利契机,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天保工程为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以木材检查站、家庭管护和专业人员机动巡逻为主的“三道防线”建设。坚持依法治林,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林木、乱垦乱占林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等行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现有基础上,主动调减木材产量,力争尽早全面停止主伐生产,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保护区的机构、设施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做到能保尽保,使保护区成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继续抓好后备资源培育,立足大兴安岭实际,大力推进以森林植被恢复、森林质量优化、“两江”源头生态林建设和城镇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强化营林质量管理,实行营林工作项目监理制和造林质量责任制,努力提高森林覆被率和林分质量。力争到2010年,全区森林覆被率提高到79.1%,森林蓄积增加到56230万立方米。
  大力发展生态接续产业,减少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的是把发展作为灵魂和主线,尤其是《决定》充分考虑到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行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决策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决定》提出的林业发展,已不再是普通意义的经济发展,而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是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林业工作者必须“走出林业看林业、走出林业发展林业”,不断弱化林业发展对林木资源的依赖。否则,生态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林业的发展最终也就很难走出“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怪圈。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林区多种生态资源,以构建发达的产业体系为切入点,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森林食品业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为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恢复性增长。5年来,在按天保工程要求调减木材产量407万立方米的情况下,林区经济依然保持了年均6.2%的发展速度,2002年发展速度达到了7.5%,非木产业增加值实现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8.6%,比1997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林区的经济发展已初步摆脱了对森林资源的过分依赖。
  为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我们将发挥大兴安岭得天独厚的多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接续产业。依托神州北极、大森林、大冰雪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发展接续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借助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机遇,加快通县公路、漠河机场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接待能力,集中全力打造中国北极旅游品牌。利用全境无污染的天然净土优势,以新组建的北奇神绿色产业集团为龙头,发展AA级绿色食品和面向世界的有机食品,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掘水草资源丰富潜力,通过设立畜牧业发展基金、以奖代投、放母还犊等措施,重点加快鹿、绒山羊、狐、貂等珍贵毛皮动物的养殖,发展具有高寒地区特点的冷凉型养殖业。在全部或大部分停止主伐生产的前提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实现99.2亿元,年均增长9.1%。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创建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机制
  《决定》体现了创新的思路,体现了改革的精神。要实现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破除那些束缚林业生产力发展、制约林业生产积极性的机制障碍,确立以物质利益为动力、以市场经济为指导、以科学管理为保障的适应生态建设要求的林业经营机制。必须解决政企合一体制给资源管理带来的不便,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增添林业发展的活力,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机制上、体制上的保障。
  按照《决定》指出的“要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积极性”的要求,首先,应从当前影响林业经营机制和体制最主要、最紧迫的因素入手,逐步深化林业的各项改革。同时,从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到林区职工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为《决定》的顺利实施和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