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湖北省残联高度重视康复工作。图为省残联聋儿康复中心积极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聋儿提供系列完整的康复服务,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吴用摄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编者的话
  第三次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9月7日将在北京举行。开展自强与助残活动,表彰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是激励广大残疾人树立自强不息精神,在全社会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自强与助残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我们今天集中编发一组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的感人事迹。
  李立忠,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身患不治之症,却把全身心扑在小小讲台上,被人们誉为——
教坛保尔
刘山山
  他,拄着双拐走上讲台;他,颈不能转,腰不能弯,在黑板上写字时,左手要托住右臂;
  但他的课,讲得思维流畅,清楚严谨,板书写得规范工整,一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没有半点拖沓或重复。
  他——就是被誉为“教坛保尔”的山西省吕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化学教师李立忠。
  李立忠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地区的一个偏僻小县——方山县,他自幼目睹父老乡亲们艰辛的生活,深切感受了山区人才匮乏和科技文化的落后。
  1982年,以优异成绩从山西师范学院毕业的李立忠,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决定回到生养他的山区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3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到了1985年,他带的毕业班里有12名学生考取了大学本科,结束了方山县历届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的历史。
  1989年,李立忠被选调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刚组建的化学系工作,他租住在离学校三四公里外的一间民房里,他当时已患有关节炎,不能骑车,每天上下班全靠步行。
  1992年,李立忠带学生去实习,为了节约实习经费,他和同学一起挤在潮湿的通铺上,过度的劳累,使他的关节炎越来越严重。实习回来,他没有休息就又开始新课的教学,十几天后,他终于头昏眼花,四肢麻木地瘫倒在实验室里……
  住院几天后,李立忠听说他的课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代,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李立忠坚持出院,拖着腿脚不便、脖颈僵硬的病体又走上了讲台。
  从1989年到1995年这6年中,李立忠平均每年的工作量都是他工作定额的2.6倍。
  1995年秋,李立忠的病情恶化了,经医生会诊,李立忠患的是一种叫“强直性脊椎炎”的疑难病,人称“良性肿瘤”,目前属于不治之症。由于耽误了早期的控制治疗,病情已到了晚期,等待他的将是全身瘫痪,甚至不能说话进食,直到生命结束。
  面对如此病况,李立忠在医院仅一个星期,就要求出院了。
  生活已不能自理的他,反复思索今后的日子该如何过?几天后,他拄着双拐,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同意他作为代课教师。
  这天,学校领导和系里的几位同事都赶来听课,只见李立忠拄着双拐弓着背站在教桌前,拿出头天晚上花了4个多小时赶制的幻灯教学片,有两个学生帮助操作,开始了特殊的讲课……下课铃响了,所有听课的师生含着热泪目送李立忠在两位同学的搀扶下,一步一挪地走下讲台,走出教室。二十几级台阶,他整整走了20多分钟……
  1998年3月,李立忠住院做了髋关节人工置换手术,入院当天,他仍在上课,出院20天,脚刚能着地,他就又走上讲台,给学生补起落下的课程。
  多年生病住院,李立忠的家境清贫,背了不少债。而当他获得“曾宪梓奖”和山西省政府的奖励现金时,他却拿出3万元捐给了学校,现在,山西师专拿出7万元,和李立忠捐的3万元合在一起,设立了一个“李立忠教育基金”,专门奖励那些生活贫困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身残志不残
——记山东博兴县国税局张群
王铁军
  在山东滨州市博兴县国税局,有一位基层税官,他先后7次截肢,却保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默默奉献的情怀,抱着“腿断,意志不断;身残,精神不残”的信念,用自己的“铁腿”书写着绚丽人生。他叫张群,现任博兴县国税局城区分局副局长。
  2003年3月5日,山东省国税系统《基层监控操作软件》试点工作现场演示会在博兴县国税局城区分局如期举行。而负责这次试点技术攻关的张群,此时正在赴北京治疗严重心肌病的途中。
  张群现在是滨州国税系统的业务骨干。然而,1988年,张群带着军功章和单拐来到税务局时,对税务业务是一窍不通。1979年入伍的张群,在一次战斗中被炸掉左脚。转业后,他做过7次截肢手术,从脚脖子截到了膝盖以下。张群如饥似渴地钻研业务,从一个门外汉变为税务通。凭借自学,张群成为全县国税局第一个通过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第一个掌握了数据库操作技术。
  2001年5月24日,在博兴县兴富镇国税所举行的滨州市国税系统CAT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模拟环境试运行现场会上,张群熟练地演示并讲解着复杂的管理系统。为了CATIS上线,张群和同事们蹲在办公室大干了40多天。一天晚上,张群累得晕倒在电脑旁,经检查才知是突发性心肌炎。两天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就“逃”出了医院。
  一次,他和同事们来到一名姓张的业户摊位前,请他照章纳税。这名业户竟将屠刀在张群眼前晃来晃去:“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张群镇定自若:“你朝这儿砍!”说罢,挽起左腿裤管,露出了假肢。业户一下怔住了。这时张群语气平和地说:“您拒税,属于抗税违法行为,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经过一番说服教育,该业户一分不少地补缴了税款。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人民的好医生
——记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藏医郭尖措
赵继东
  山里的孩子郭尖措,出生在地处黄河谷地北侧山地的偏僻村庄,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尔尕昂村。这里,海拔2900米左右,除了山地就是沟谷,人均只有七八分耕地,只能种植小麦、油菜等很少量的农作物,直到今天,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不过1000元左右,贫穷依然伴随着这里的乡民。郭尖措8岁父母离异,与病弱的母亲一起艰难度日。
  1962年,12岁的郭尖措拜藏医界享有盛誉的叶秀活佛为师,跟着师父学习藏文,钻研藏医。因为贫穷从未上过学的他,靠着师父用画小人的方法,传授给他藏医理论和诊病手段。
  年轻的藏医郭尖措于1967年和师父叶秀一起靠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的200元钱,在尔尕昂村办起了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一个藏医合作医疗站。医疗站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是每年春夏秋3个季节每次长达一个月的上山采药。自采的天然藏药便宜,每服药一个疗程最贵不超过10元,最便宜的只有几角钱。节省一分钱就能为贫困的乡亲减少一分生存的压力,郭尖措这样想。1968年夏,在一次采药中,他从山崖上滚了下来,左腿髌骨摔成粉碎性骨折,造成终身残疾,只能拄拐行走。常年高海拔缺氧环境的采药工作,还使他逐渐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肺肿得很大,脑供血不足,一到晚上双眼什么也看不见。30多年,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仅他一个人就换回了2万公斤以上的药材,等于为病人节省了10多万元医药费。郭尖措为乡亲看病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说,病魔不会在节假日休息,每一位病人都是我的亲人。他为病人端过屎尿,伺候病人吃饭、住宿;他曾把自己的土炕让给病人,自己蹲在地上过夜;病人要取暖,他上山捡过粪拾过柴;病人连夜要回家,他曾驾车相送。1999年,40公里外尖扎县60多岁的回族老人马乙卜拉来看病,双下肢肿痛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他为老人送饭煎药,精心诊治,出院时,见老人无钱买车票,又为老人买了车票。郭尖措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月薪2500元以上,但他自己却没有多少钱,20年间,他为病人垫付医药费、饭费、路费有6万元之多。
  1987年10月,在省卫生厅、化隆回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投资20万元,省藏医院赠送设备支持下,建成了化隆回族自治县藏医院,他出任院长。1993年,他在人口密集的群科镇开设了门诊,此后每个星期日他都去那里义诊,从未间断。1999年,他又在平安县冰凌山区设立门诊,每星期六,他都要赶百公里路去冰凌山区义诊,上午9点赶到,一口气诊治二三百个病人,直到下午三四点才吃饭。郭尖措重视藏医藏药的科技进步,在叶秀师父悉心指导下,他组织研究创新了6种新药,举办了18期藏医培训班,培训了本县和外县的150名藏医。郭尖措一心办藏医为病人,政府和人民给了他极高的荣誉,1989年,青海省卫生厅授予他“人民的好医生”称号,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美丽的孔雀在翩翩起舞,优雅的舞姿征服了台下的观众,白孔雀的扮演者聋人演员邰丽华被誉为——
孔雀仙子
陈灿五
  大幕拉开,一只美丽的白孔雀在翩翩起舞,柔软的腰肢,轻盈的舞步,征服了台下的观众——但这不是普通的舞蹈表演,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残疾演员们的演出,美丽孔雀的扮演者是聋人姑娘邰丽华。
  邰丽华出生在湖北宜昌市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幼时的一场高烧让她永远堕入了无声世界。
  因为从小在远离住家的聋哑学校上学,她不仅在学校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锻炼出很强的自立性。
  通过努力,邰丽华成为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的一名大学生,别人都是在听讲。而她永远坐在第一排——她要“看讲”。
  虽然当初在聋哑学校时,邰丽华进行过一定的舞蹈基础训练,但和那些专业的舞蹈演员相比只是皮毛而已。当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需要她成为该团的舞蹈演员时,许多人怀疑,这时开始舞蹈训练是否太晚?
  但一向安静的小姑娘邰丽华这时却表现出性格的另一面——倔强。那一年的夏天,妈妈发现女儿经常站在衣柜前摸着那些她以前心爱的裙子发呆。午睡时,妈妈轻轻卷起女儿的裤腿,震惊地看到女儿两条腿上淤血片片伤痕累累,妈妈心疼地流下眼泪。
  邰丽华第一次在电视节目里看见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舞蹈《雀之灵》就深深地入了迷,从此,她像着了魔似的,经常对着录像带苦练。
  邰丽华曾获得她所在城市的舞蹈大奖;15岁时,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赢得各国观众的赞许;先后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残联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附图片)
  图为邰丽华全身贯注地表演《雀之灵》。
本报记者 刘龙摄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王书臣,三十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的重残人张连喜,为我们展示一名普通公安民警的——
人间真情
田靖清
  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从纯真的少年时代到如今的不惑之年,把与他非亲非故的重度残疾人从小学背到中学,从少年背到中年,这一背就是30年!
  1971年初春的一天,天津市红桥区欢庆里小学一年级一班的教室,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做着自习。
  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班主任忙问:“张连喜,你有什么事?”
  “我要上厕所。”张连喜低沉的回答隐约夹杂着哭声。
  就在张连喜用双手撑着身体艰难地挪向教室门口的时候,又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举手的是刚刚转学而来的王书臣,“我能背他去厕所吗?”王书臣问。
  在老师鼓励的目光里,王书臣鼓起勇气,背着张连喜向厕所走去。谁也没有想到,从此两只相继举起的小手就永远地握在了一起。
  张连喜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他的奶奶和父亲腿部都有残疾。连喜小的时候,一场高烧使他成了婴儿瘫,那时他才3岁。小连喜上学后,每天上学,只能由他瘸腿的父亲背着,吃力地在学校的楼里爬上爬下。那天下课后,王书臣对张连喜说:“以后我背你上学吧,别让你爸送你了。”
  走在路上,王书臣才发现平时不远的路如今竟会变得这么长。他的步子越迈越慢,呼吸也开始困难。背上的张连喜似乎感到了什么,忙说:“不行我下来,你歇歇。”王书臣气喘吁吁地说:“别动,我能行。”
  寒来暑往,日月如梭,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为了照顾“就近入学”的张连喜,王书臣主动放弃了择校的机会,和连喜一起进了天津市四十四中,并要求和连喜分在一个班。
  1981年冬天,高中毕业的王书臣应征入伍。3年的部队生活结束了,1985年5月,王书臣来到公安红桥分局南头窑派出所当了一名人民警察。就在王书臣当上警察不久,张连喜所在的街道自行车厂倒闭了。王书臣来到工商管理所,经过努力争取,为张连喜在市场上找到了一个摊位,使张连喜生活来源有了着落。
  为了给连喜组建一个温暖的家,王书臣四处为连喜说亲。终于,有人给连喜介绍了一位姑娘。在王书臣的帮助下,他们很快结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为赶出汉字编码天府码课题研究的鉴定材料,汪世龙疲劳过度,造成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农业科研,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盲人的追求
李平安
  汪世龙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海口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人生原本充满了阳光。凭着他的刻苦努力,一个农村娃成了大学生,接着又分配到大城市,进了科研所。他仍不敢有半点松懈,为了赶出汉字编码天府码课题研究的鉴定材料,连续奋战了72个小时,为鉴定会如期举行立了大功。然而,他的眼睛却因为过度疲劳,诱发眼压过高,失明了。
  汪世龙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无底的冰窟,前途暗淡无光!可他没有灰心,他说:“我要坚强地活着,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尽管科研所领导给予他百般照顾,他和妻子万利云仍毅然决定,回到安徽农村发展,他们要向生活挑战。
  夫妻俩经过多方求助,终于租到了一亩地。他们自己动手在地头搭起了一个临时的棚子,全当住家。吃水很困难,小万每天要走一里多路去挑水。小窝棚里又闷又热,蚊虫多不说,地里的蛇也会经常光顾……
  他们自己搭建两分地的温室,育苗、种菜,并进行食用菌试验,其他的7分地种葡萄。
  汪世龙原来的领导和朋友得知他的处境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夫妻俩用借来的5000元钱盖起了3间泥瓦房,开始了正规的农业科技试验。当他们培植的菌种都长出了白色的菌丝时,小万高兴地拉着丈夫的手说:“成功了,世龙,你摸摸吧!”
  汪世龙又开始了第二步实验:利用稻草捆,在室外大面积种植平菇。他口授技术,小万一边记录,一边查资料,一边具体操作。夫妻俩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勤奋苦干,终于获得了丰收,创造了亩产收益1万元的纪录。喜讯很快传遍四方,引来一批又一批乡亲参观、取经。几年下来,他们已向全国26个省市2000多个农户和下岗职工传授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带动大家一起走致富之路。
  在安徽省安庆市党政部门和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汪世龙夫妻成立了万利食用菌研究所,他们还整理了7万多字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以便更好地传授技术。接着,他们又创建了一个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了国内较先进的大棚材料、微喷微滴系统,建成了1300多平方米的科研、培训、综合大楼,进行较大规模的科研和种植试验,硕果累累。
  尽管十分繁忙,汪世龙仍没有忘记失明前正从事的计算机汉字编码工作。他搜集了国内投入应用的十几种汉字编码,对国家标准字库中收录的1万多个汉字逐一进行剖析研究。并着手设计汉字输入键盘方案。终于,他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记忆量小,拆字符合国家标准,重码极少,适合盲打,且键盘键位手指使用频率与英文键盘相似的汉字输入法。该发明已于2002年5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报安徽省科技厅作为火炬计划立项,将在近期进行国家级成果鉴定。
  汪世龙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计划带头人”、“全国残疾人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议论风生

自强才能赢
潘跃
  李立忠身患不治之症,颈不能转,腰不能弯,却在三尺讲台上创造了人生的辉煌;郭尖措左腿伤残,心脏患疾,却成为人民的好医生;邰丽华不幸耳聋,却在无声的世界里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倾倒不同肤色观众的“孔雀仙子”……
  残疾人是不幸的,他们的艰辛和痛苦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然而他们勇于扼住命运的咽喉,挑战自我,在不幸中勇于自强、自立,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社会的尊重,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自强,乍听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自强精神,意义非同寻常。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市场化、高技术化和高标准化,使每个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陡然增加,健全人疏于学习就要落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屡见不鲜,社会发展对残疾人的发展、就业和成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就更需要残疾人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打拼才会赢”的观念,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奏出人生灿烂的乐章。如果张群失掉左脚后自暴自弃或吃老本,就不可能成为国税系统掌握新技术的尖子,是他“腿断,意志不断;身残,精神不残”的自强信念,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信息化税管的宠儿;汪世龙搞科研失明后,也许靠国家养着也能活,但他天生就是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回到家乡又搞农业科技,成为带动乡亲致富的难得人才。
  自强,源自于理想、信心和毅力,从吴运铎到张海迪,从张海迪到长春市电信公司工程师王树明(本报9月1日第四版),他们都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李立忠住院做髋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当天,仍然抓紧时间为学生讲课,出院才20天,脚刚能着地,又心急火燎地为学生补课,他活着的意义,自强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郭尖措为病人端屎尿,把土炕让给病人睡,自己蹲在地上过夜,还为病人垫付医药费,他的心中也只有病人。
  自强固然可贵,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应呼吁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帮助与扶持。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那么一个残疾人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帮扶残疾人,既是我国社会的传统美德,更是时代的热切呼唤。王书臣从背着肢残人张连喜上学到为他生活、婚姻着想;深圳市残疾人网站“志愿者助残服务站”的一例例故事,让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们更加信心倍增,使他们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从而增加了“赢”的力量!


第12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志愿者在前行
——深圳市残疾人网站志愿者服务站小记
周和平
  深圳市残疾人网站志愿者服务站,一个现代信息社会志愿者的新形象。
  2001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年,在中国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全国评审委员会召开的表彰大会上,这个服务站荣获“十杰”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深圳市残疾人网站志愿者助残服务站成立于1999年9月,原有22名员工,其中残疾人13名,健全员工9名,8名是工程师。他们团结一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俗的成绩:全国第一家残疾人网络远程教育大专班的开办、网上特殊红娘栏目的创立、自主研究开发了造福聋人三维动画手语教学软件、以及用于盲人上网的“自强语言导航系统”软件……
  2001年初,他们与深圳电大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残疾人网络远程教育大专班。为了这个班的如期开办,志愿者张大海、陈磊、付斌等几个工程师一起,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在最短的时间里,安装调试网上教学系统。在这一年里,每一堂课上都有他们的身影,搀扶重残朋友上下车。对于聋哑人,志愿者想出了记录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他们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感动了残疾朋友,为他们树立了信心。前来参加网络技术培训班的6名香港残疾人士在结业离去时,给该服务站留下了两句话“无私关怀,爱心典范”。
  网上特殊红娘栏目的开办,也令人惊叹。它的主持人是残疾员工苏丽平,原对电脑一点不懂,是在工程师们耐心帮助下,并经过刻苦努力,才对电脑操纵自如。2000年7月28日第一次举办了特殊红娘交友联谊会,交友联谊会上残疾男女朋友们欢声笑语,畅谈人生……去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主持召开了庆祝会,会上通过特殊红娘栏目结识的两对新人结成夫妻。特殊红娘栏目,得到了广大残疾朋友的喜爱,大家亲切地称呼苏丽平为“苏大姐”!
  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人,手语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服务站里有3名聋哑员工意识到,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手语教学应该有所变化。他们利用从聋哑学校之所学,并参考了300多种书籍,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研究开发出一套三维动画手语教学软件,实现了从平面手语到立体三维手语的转化。
  在开发出三维动画手语教学软件后,深圳残疾人网站的工程师们又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如何帮助盲人上网。经过几名工程师艰苦研制,可以协助盲人上网的“自强语言导航系统”软件终于诞生。它能从网上自动获取各种信息,并用接近播音员的声音朗读信息,广泛试用后,受到盲人的欢迎。(本版稿件除照片外均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