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未尘封的往事
席建蜀
  这件事发生在二十七年前。虽然早已时过境迁,却一直未被尘封,逝水流年,但它在我的记忆中却总是那么清晰。
  我那时还在农村插队当知青。记得那一年四川春上大荒,听说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人。年初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之际,曾顶着巨大的压力,从东北调拨了一亿斤玉米给四川赈灾,但不久之后他就第三次被打倒了。在四川的许多地方,人们一边吃着这些来之不易的救济粮,一边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那种尴尬的滋味,实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当时,小平同志的家乡广安一带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许多农民便堂堂正正带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革委会出具的身份证明,外出逃荒,去湖北河南一带乞讨。川东五月,农活正忙。收罢油菜,又要割麦、插秧,农民们忙得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这个季节抓不住,一到秋天田里地里没东西可收,马上就得饿肚子。这时节,外出逃荒的人们也忙着赶回来参加“双抢”(割麦,插秧)。他们没钱买票,便只能一路混车。由于经常被查票的赶下车去,许多人都耽误了归期。我所遇到的那个孩子,便来自这群人中。
  1976年5月18日,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两天前,为联系买化肥的事,生产队派我回城里出了一趟公差。那天上午办完了事,我赶到火车站,打算乘火车回公社。襄渝线那时虽已通了好几年车,但却一直都没有正式的客运。达县是一个大站,每天也只发两趟临时客车。早晨八点一趟开往重庆,下午两点一趟开往大巴山腹地的小城万源。
  时间尚早,发往万源的车还没开始剪票。我闲来无事,便出了候车室四处瞎逛。来到售票处旁边的空地上,却见那儿乱哄哄一片。原来,负责维持车站治安的民兵们正在开饭。在离售票处不远处,有几个佩戴着执勤袖章的人正蹲在靠墙根的地方吃饭。虽没看清他们吃什么,却闻到了一股令人馋涎欲滴的肉香味。在他们身旁,站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正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端着米饭,拿着馒头大嚼大咽,还不时咽着口水。那模样既可怜又有几分讨人嫌。我见这情景,不知道为什么竟默默地停下了脚步。
  孩子蓬头垢面,面黄肌瘦,身穿一件又脏又破的黑夹袄,已不知哪年哪月做的,补丁上缀着补丁。浑身上下只有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显得有几分生气。那几个民兵一边吃一边轰他,说小叫花子走开,别在这儿站着让人看着恶心。孩子下意识地搓着两只脏兮兮的手,往后退了一步,却没有走开,依旧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吃,依旧不时地吞咽唾沫。于是那边有人又叫起来,说叫你走开,听见没有?小叫花子!孩子又退了一步,怯怯地说,我不是叫花子。听了这话,那边便有人笑了起来,说,不是叫花子,那你是什么?孩子歪着脑袋看了他们一眼,便提高了声音,说我们家是硬邦邦的贫下中农!这一来,便又引起一阵哄笑。笑过了有人就说,小崽子你别给贫下中农脸上抹黑了!贫下中农有你这么丢人现眼的吗?孩子听了这话有些难为情,便垂了目光,低声说了一句,我从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没吃过饭,肚子饿。
  一听这话,那边便有人举起一个馒头晃了晃,说,是么?那你过来,小把戏。孩子犹豫着,终于没能抗拒食物的诱惑,便慢慢地走了过去。拿馒头的手伸了过来,孩子抬手要接,那手却倏地又缩了回去。那人笑嘻嘻地说,叫我一声爷爷,就给你!孩子抬起头来,眼睛直直盯住他手里的馒头,毫不犹豫轻轻叫了一声,爷爷!那人说我没听清,再叫一声。孩子稍稍愣了一下,咽了一口唾沫,干干脆脆地又叫了一声。那人听了便十分响亮地应了。这工夫旁边便有人也跟着起哄,有人说小把戏,你叫我太爷爷我给你吃米饭,还有人说你叫我太太爷爷我给你吃肉。那人却呵呵笑着说,孙子,不许乱叫!便将馒头递了过来。孩子伸手正要拿,旁边却突然站起一人来,伸出一只大手将那馒头半路截了过去。这人紧绷着脸,说声慢着!便将孩子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了好一阵,又问,小杂种,你是从哪儿来的?孩子犹豫了一下才说,我是广安的。这人便冷冷一笑,说我看你像广安的,你果然就是广安的!邓小平就是你们那里的,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孩子一听这话眼睛便亮了起来。想了想,便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说邓爷爷是中央领导。拿馒头的人一听便大声喝斥说,胡说八道!他是什么中央领导?他是中央最大的坏人!孩子听了这话便不再吭声,只是用戒备的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他。这人却不太在意孩子的表情变化,停了停又说,小杂种你现在要想吃馒头,连喊三声打倒邓小平,我就给你。孩子没有说话,恨恨地瞥了他一眼,便慢慢地低下了头去。这人却一个劲儿地逼问,说你喊不喊?你到底想不想吃馒头?孩子沉默了好一阵,突然仰起脸来,摇了摇头说,我不想吃馒头,我肚子不饿了。说罢转身就走。
  我自始至终目睹了这场风波的整个过程。望着孩子那瘦小的身影倏然离去。
  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个贫苦而又饥肠辘辘的孩子,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食物,可以舍弃自己的尊严,但却绝不容忍别人损害他所敬重的人,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灵魂和情感的纯洁。一个流落异乡四方乞食的孩子,社会地位虽然卑微,但心灵却非常圣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位领导人只要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老百姓也就会真心实意地爱戴他,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叛他。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悄悄地掏出两元钱捏在手里,去候车室里找那孩子。但找来找去几乎找遍了整个车站,却再也没有见到那孩子的身影。一个多小时以后,直到火车开出站台,我还一直惦记着那孩子,并深深地为他的命运担忧。
  当时没有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做点什么,这成了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尽管我无缘再见那孩子,但我坚信他长大成人之后,一定是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作家论苑

定格
卞毓方
  定格是一种特写,数电视画面表现得最为清楚:挺胸冲刺的健儿,四蹄生风的烈马,展翅高飞的苍鹰,掀天陷日的海浪,乔丹转身跃起上篮的雄姿,刘欢飞扬到最大限度的披发,忽然!——仿佛着了孙悟空的定身法,统统在瞬间凝固。
  印象是更为灵动的定格。比如:大禹抽象为治水,愚公抽象为移山,牛顿抽象为下落的苹果,瓦特抽象为沸腾的水壶。又比如:关公定型为红脸,张飞定型为花脸,曹操定型为白脸,诸葛亮定型为羽扇纶巾。印象人见人殊,定格的画面也便因人而异,你说玫瑰是红的,他说玫瑰是黑的,甲说流星雨像天女散花,乙说流星雨似嫦娥落泪。
  定格是一种定势。人们一提起赵云,眼前就会呈现白袍小将,其实,他也有着苍髯飘拂的晚景;一提起托尔斯泰,眼前就会掠过白胡老翁,其实,他也有过光彩照人的青春。若再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白袍小将赵云比白胡老翁托尔斯泰要早生一千六百多年,与其祖先的祖先的祖先同辈。
  先入之见最易形成定格。比如,我初到台北见李敖,非常不习惯他的微笑,那种无时无刻的,彬彬有礼的,温良恭俭让的微笑,因为我早就习惯了他横眉怒目、拳打脚踢、剑拔弩张的文章,而且已经在大脑皮层定格。又比如,大一那年首次见到花甲初度的冰心,她清朗的面影、矫健的步态,从此就在我记忆深处扎根,直到她逝世也毫无变化。所以底片一经感光,其他的物像就再也难以入侵。所以人们,尤其是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得谨慎,在你可能是白璧微瑕,无心之错,偶然发生的小小不经意,不检点,在他人则可能落眼生根,印象从此定型。
  定格往古,这是一种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因为距离远,我们眯了眼看,手搭凉棚看,举望远镜看,不管怎么努力,看到的只是一点:一大点或一小点。这些都已经浓缩在一张叫“时光”的碟里。举例说,你要是想认识远古时期那些最聪明最能干的祖先,你去读碟,碟就告诉你一个名字,他叫伏羲。你要是想了解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五千年来究竟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你去查碟,碟大而化之地总结说:四大发明。
  对今人今事定格,往往就比较苛刻,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大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彼此挨得很近,我们很容易一眼就捕捉到某某歌星是在当众假唱,某某大师脸上有一粒麻子,某某领导挪用公款出国旅游,某某同事占用公家的电话上网,某某家的叭儿狗在小区溜达时总爱当着女士的面撒尿,好没教养!
  凡事都怕定格,定格了就失去变化,就由多元变成一元,由立体转为平面,由生动变为僵化。凡事又迟早要定格,在发展的阶段上定格,在他人的印象中定格,在“时光”之碟的纹路里定格。定格并非一成不变,不过,那很难。这就如同翻案,郭沫若挟一代学术宗师的威势为曹操正名,说他是红脸英雄,然而在今日的京戏舞台上,曹操不仍旧是白脸的奸雄。这又如同破旧立新,虽然哥白尼早在四个多世纪前就证实了地球围绕太阳转,当代人也毫无例外地认可了他的“日心说”,但临到讲话,写文章,我们不是依然遵照古人的地球本位,喋喋不休地叙说:“东边的太阳升上来了。”“西边的太阳落下去了。”——让习惯于望文生义的冬烘先生,误以为地球仍然是太阳系的中心。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洈水之绿
汪洋
  走进洈水湖,你会强烈地感到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那绿色从山上流向湖中,从湖中流向岛上,从岛上流向天空,将洈水湖的天空染成了翠绿。于是,你会惊奇地发现,整个洈水湖风景区,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流动的绿色世界。
  洈水发源于武陵山脉,流域未经污染,河床除了鹅卵石以外就是细沙,绝少泥土,水的流程是一条天然的过滤线,河水流淌了几百公里也就净化了几百公里,她轻歌曼舞地从湘西北来到鄂西南,带来的只有快乐、甘甜和纯净。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多数水域,你都可以从水面一直看到水底。整个洈水风景区除了水面以外,地表都覆盖着厚厚的植被,所以,洈水风景区的绿,不仅仅是外表的色泽之绿,而是内里的品质之绿,是足以帮你健体强身,给你养怡之福。
  洈水风景区有一个由十几个岩洞组成的岩洞群,因为开放的历史不长,洞中景观完好地保持原始风貌,自然能给人以新奇。无论从层次、纵深,还是从石笋石钟乳的丰富性、多样性来看,最具神秘感又最诱人深入的,数洈水风景区已经开放的两个洞。新神洞内有巨型石幔,名曰天宫大幕,其规模堪称全国之最。颜将军洞因纪念战国时期巴人出身的一位颜姓将领而得名,洞中有酷似坟冢的石钟乳名曰颜将军墓,并有陪冢和碑文依稀可见的墓碑,很能引起游人的兴趣。然而新神洞和颜将军洞独特之处并不在于此。几乎每一个溶洞都有石幔,大小有别而已。新神洞和颜将军洞的独特之处在于水。新神洞内有高十米宽八米能使人顿生“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的神龙瀑布,有颇似庐山三叠泉的三层瀑布。颜将军洞有足以泛舟的地下湖。新神洞和颜将军洞的水出自洞内,是从洞底的岩层间渗透出来的,是堪称绿色食品的天然纯净水。许多游客就用随身携带的各种容器,盛满颜将军洞或新神洞的泉水,带出洞外饮用。
  洈水湖畔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碧草连天,花香四季,深壑飞瀑远天鸣雷,林间雀唱珠圆玉润,瓜香果甜,鱼游兽走,青山绿水间如诗如画。
  洈水风景区的绿,绿进了血脉,绿进了骨髓。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十月
毕东海
  十月
  让我们想起蓝天 鸽子 灼灼鲜花
  让我们想起谷穗 收获 灿灿原野
  让我们想起诗歌和童话
  让我们想起梦境和音乐
  让我们想起希望
  让我们想起未来
  十月
  我们不会忘记
  那位世纪伟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一个共和国带着清新露水
  在五星红旗下含笑站立起来
  我们怀想那些英雄的烈士们
  是他们使璀璨的礼花
  在我们头顶绽放
  十月
  我看到今日祖国的门楣上
  贴满了一张张通红的喜报
  改革 愈来愈密集的鼓声
  惊醒了每个怠惰的角落
  祖国正甩开双臂
  奋力摇着速度和效益的桨橹
  十月
  最美好的季节啊
  南方少雨 北方爽快
  一垛垛的玉米 稻谷
  一树树的大枣 金橘
  摆满了每一畦田亩
  堆满了每一道山岗
  湖泊 如湛蓝湛蓝的杯子
  盛满醉人的酒液
  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
  到处是欢庆的人海
  十月
  每根弦子都奏响福音
  每张稿纸都倾注着爱
  每条道路都畅通
  每只翅膀都张开
  每扇门窗都洒满阳光
  每根小草都饱含喜悦
  十月啊
  我们热爱十月 用我们辛勤的汗水
  我们捍卫十月 用我们忠诚的热血
  永远永远啊
  我们怀揣着十月 我们手挽着十月
  海枯石烂
  痴情不改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听雨
苗雨泽
  撑起一方无雨的时空
  伞柄灿烂手上
  雨在上边,我在下边
  从里向外不停地行走
  目光在伞之外移动
  让一个个湿透的感觉去飘泊
  望着滴滴悬挂的珠玑
  我也垂帘一回历史
  谛听一种无家可归的声音
  缺钙的脚步由悲剧相伴
  老墙在多雨的夏季崩塌
  敢在自己轨道上运行的人
  远远宽过飞鸟的翅膀
  撑起一方时空,无雨
  我却在雨上行进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晨光(摄影) 季晓育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新游记

高高翘起的尾翎
张雨生
  中国版图像只大公鸡,昂首向着东方啼鸣。鸡冠在东北,鸡尾在新疆。紧贴边境的阿尔泰山脉腹地的白哈巴,则是高高翘起的尾翎。盛夏8月,我来到这里,寻访守卫祖国西北部疆界的边防连。
  大峡峪横贯中哈边界,边防连驻守在峡谷南岸。地势南高北低,放眼望去,哈萨克斯坦的边疆景观历历在目。东部影影绰绰的群山背后,是俄罗斯和蒙古。随着邻国关系的平和,如今的边境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宁静。
  边防连驻地的东墙根有道山梁,山梁上筑了座很阔气的平台。是检阅台么?很像,但下面没有操场,怎样检阅部队呢?我问在连队蹲点的副团长,他笑笑说:“您登上去望望,就会明白。”
  平台的正面向着东北。极目展望,全是大森林,苍苍茫茫,浩浩荡荡,没有尽头。国境线沿着大峡谷向东延伸,我国境内是缓坡高原,南部高山层峦叠嶂。这里地属哈巴河县,县城在高山那边的山脚下,全县人口不足八万。从县城到最北部边境,翻过道道山岭,有两百多公里。高山阻挡,人烟稀少,使得这里几乎与内地隔绝。近年修了一条军用公路,简易路基,砂石路面,多弯,狭窄,坡陡,行车十分艰险。进来的人很少,这里的森林、草地和山川,依然呈现着纯净的原始状态。
  “这个平台,是给艺术家们修筑的,好让他们观光、照相和绘画。”副团长向我介绍,每年秋末冬初,摄影家和画家会寻到这里来,画这片森林,照这片山景。
  山体高差很大,成阶梯状逐渐抬升,垂直景观带非常明显。站在平台上,可以饱览阿尔泰的七个自然景观带。从河谷到山顶,依次是草甸草原带、山地混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冰沼土带、永久冰雪带。这些自然景观带层次鲜明,各展风采,从温带草原到极地苔原冰雪,一齐呈现在眼前。
  副团长当兵就在这个连,戍边近二十年,被战士称为“白哈巴通”。他说我来的不是时候,再过一个月,深秋了,白桦林渐渐染上金黄色,山顶戴上了雪帽,天空湛蓝,浮云乳白,松杉苍翠,缓坡高原上铺金盖银,宛如一幅油画。
  从平台上下来,我们开着三菱吉普,进入了林地。
  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红松,秀丽的冷杉,构成了原始森林的主体,它们属于南西伯利亚的植物区系。森林里不长杂树,不串连藤萝,成片的,几千公顷,几万公顷,乃至整整一条山脉的斜坡,全都是参天的大树,一棵比一棵粗壮,一棵比一棵古老。树干笔直伟岸,坚韧挺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刚正不阿的感觉。针叶林中,间或夹杂着阔叶林,主体是白桦树。白白的树干,如同粉刷过一般。心形的树叶,墨绿墨绿的,待到秋霜染过,才会金黄一片。树木自生自灭,无人砍伐。白桦寿命短暂,一棵只能生长几十年;松杉寿命长,一棵能生长三四百年。枯朽倒木层层叠叠,任其腐烂。老树塌陷倒地,完成它的生命历程,化作沃土,成为天然生机,在它倒下的地方,新的生命很快又郁郁葱葱。倒入溪流的大树,被冲进哈纳斯湖,强劲的谷风吹送,浮木挤向大湖的北端,一条百多米宽,两公里长的枯朽浮木带,成为一大景观。地表的枯枝落叶上,长满了苔藓、鹿蹄草等。蔷薇、忍冬丛生向上,高达两三米,与大树枝上垂挂的松萝交错相接,填塞着树冠下的空间,林内显得格外饱和,格外阴森。
  林间的大片空地,便是山谷草场。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又极少有人放牧,草场出现我未曾见过的兴旺。赤芍、柳兰、红花遍地,金银花、郁金香、水毛莨一片金黄,飞燕草、鸢尾、翠雀花、勿忘我如同厚厚的地毯,野胡萝卜的伞形花朵,高高地成片地撑开在草地上,像是沿着山梁飘浮过来的白色云雾。盛夏季节的到来,赋予它们最强大的生命力,铺成了这绚丽多彩的花甸。蓝天、白云、雪峰及墨绿的森林,与草场浑然一体,构成了大自然最蓬勃最舒展的景观。
  远处,可望见友谊峰,它是阿尔泰山的主峰,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这里夏季的雪线约为四百米。友谊峰超出了这个高度,白雪皑皑,宛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白玉,耸立于群峰之巅。周围的冰川似玉龙飞舞,最大的一条长达十余公里,叫哈纳斯冰川。
  夏日,冰川融化,成了山谷百溪的源头。阿尔泰的溪流都汇入额尔齐斯河,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径直北去,注入北冰洋。这里是我国唯一的水系归入北冰洋的地区。
  穿过百多公里的林区和草地,仅仅见到一处小小的村落,几十户人家,民居皆为尖顶木屋,四周堆着草垛,马群悠闲地散放在草地上,颇具欧洲牧场的风光。
  副团长告诉我,这小山村叫白哈巴图瓦,是蒙古族的一个小部落。边防连也有了这个唯一的扶贫点。上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当地政府两次帮助他们走出原始森林,迁到山那边的内地,但他们生活不习惯,两次都退了回来。政府另辟蹊径,不再勉强成年人走出去,只是把他们的孩子接到内地学文化。孩子们学了文化,接受了现代文明,懂得了科学知识,便再难习惯祖辈们的封闭生活。他们长大了,结婚了,纷纷飞出了这片原始森林。
  可惜,我没时间久留,只走进两户人家看看木屋。他们把大树截成十来米一根,两头凿成槽,两边刨平,围成方形,一根一根平叠上去(留出门窗),用沾泥掺和茅草,压在缝隙里,密不透风。叠到一定高度,平放一排木料封住,再用原木棚成尖顶,防止冬天积雪。木屋结构简单,但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建一次可以住一两百年。
  大森林的原始状态,一直处在我的想象之中。如今发展旅游业,想看原始森林并不难,我所工作的地区就有好几处。然而看过之后,便是失落,便有遗憾,与想象中的原始状态相去甚远。去黑龙江,我寻觅过小兴安岭,去海南、西双版纳,我窥探过热带雨林,被称为原始森林的,也都是只见森林,不见原始。或划归林场管理,或称为森林公园,终日游人如潮,还能原始么?
  白哈巴的大森林,终于进入了我想象的境界,就我所见,唯有它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原始森林。据说,与之相邻的布尔津县那边,正在修筑等级公路,直到哈纳斯湖。这不免让人担心。一旦车流人流涌入,祖国的尾翎还能如此纯净和自然么?看来,她还是处在深闺人未识的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