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安徽省芜湖市9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取消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户口”,并对符合入户条件者当场办结。此次改革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不过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也要面对新的挑战——
安徽芜湖:农民全部变居民
本报记者 刘杰
  户籍制度改革让人们欣喜,一些久拖未决的落户难题终于解决了
  9月17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服务大厅。64岁的江正财老人急匆匆走进来,不一会就拿到了崭新的《居民户口簿》,他乐哈哈地对记者说:“这下心里踏实啦。”
  老人是来给儿媳妇办户口的。儿媳妇张自华是农村户口,而江正财一家是芜湖市郊区的菜农户口,城乡差别给张自华的入户竖起了门槛,她结婚7年了也没能把户口转入夫家。江正财老人为此往派出所跑了无数趟也没个头绪。“小孙子眼看快上学了,全家很着急。这下好了,市里取消农业户口,不光给入户,还办得快,一家人全成了居民啦。”
  鸠江区大桥镇保顺村妇女主任谢正云,是来帮助村民办理两个“老大难”户口的。一是赵广东、夏水英夫妇1994年生育二胎,因没来得及到镇医院分娩,拿不到《出生医学证明》,尽管持有准生证却给孩子上不了户;二是村民李正金在外地打工时与许瑞香恋爱结婚,可许瑞香和孩子的户口却一拖几年办不下来,先是要收几千元钱,后又要等有农转非指标才给迁。“多亏市里放宽了政策,尽管等了6年,今天总算把母子俩的户口一起办了。”谢正云显得很激动。
  还有75岁的陈老伯,本人户口原在南京下关区,退休后想随老伴到芜湖市居住,为了把户口转过来,两地奔波了10多年也没办成。现在政策一改,手续齐全,一朝办成,陈老伯看着户口簿,半天不知说啥好。
  来芜湖创业的顾小姐和滕先生,经营着一家计算机公司,年缴纳税款近2万元,两人不久前结婚有了孩子,想在芜湖落户,服务大厅的民警回答得很干脆:“年缴税5000元就可入户,按规定公司还可以为3个员工解决户口。”顾小姐欣喜地说:“那公司招聘人才更有吸引力啦。”
  人们的这些欣喜都源于芜湖市的户籍制度改革。
  今年7月14日,芜湖市人民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芜湖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暂行规定》,并于9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次改革在芜湖市域范围内取消现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自理口粮、菜农、稻农等户口类别,统称为“居民户口”。同时以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前提条件,实行市外户口准入制,鼓励外地人来芜投资、经商、就业、购房等,并解决一些久拖未决的落户难题。
  9月8日,新的户籍制度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对一些有此需求的老百姓来说,个中感慨难以言表。
  改革冲破了各种因户籍而形成的壁垒,也带来连锁反应,政府其他部门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新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施长达45年之久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闸门”一旦被打开,各种因户籍而形成的壁垒全被冲破,由此引起的震荡是可想而知的。9月17日下午,有关部门的同志应邀坐在一起,畅谈各自的看法,他们的发言透着一些疑惑。
  市计生委有关领导说得含蓄:户籍制度改革顺应了改革需要,也是城市化的需要,深得人心,但计划外生育抚养费以前收不上来就不给入户,现在改革了,给予入户了,负面效应会不会加大,会不会让人感觉计生政策松了?
  取消农业户口,人口自由流动,大量人口涌往城市,对城市就业、社保、医保压力更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坦率地说:“老实说,我们对这次改革不大乐意。现在城市失业率为5%,社保系统运作艰难,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失业率加大,社保体系更难维系。”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同志说:户籍改革放宽到高中阶段可转户进城,原来的政策性约束没了,还会带来进城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等等。另外,城市学校受到就学压力,农村学校又面临生源短缺,两难境地很难打破。
  土地部门提得更为尖锐:户籍的二元性源于土地国有、集体的二元性,户籍的二元性消失了,而土地二元性并没消失,由此而来的土地补偿不均衡等问题如何解决。
  “恕我直言,这些都不是户籍本身的功能所在,户籍只有身份证明、居住和登记功能,其他都是计划经济时代附加在户籍上的社会功能,改革就是要去掉户籍的社会功能,还它以本来面貌。”市公安局副局长薛永华说得理直气壮:“户口就是户口,它不应当再承担其他职能,不应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障碍,而应当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其实,没了户籍的支撑,一些部门的职能并不会受到影响,只是户籍制度改革了,他们也必须作相应改革。经过深入座谈,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外生育抚养费可以依法征收;农民进城促进“三产”自然会促进就业,城乡社保同步也是大势所趋;教育结构调整迟早要进行,加大教育投入更是势在必行;加快土地流转,用土地换保障也是改革的新趋势。
  “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是非改不可,那就只有用改革的办法去适应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幽默地为讨论作了个总结。
  取消二元制户籍制度,并不是户籍改革的终点。农民要真正融入城市,以后还有更为艰难的过程
  “我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与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相比还相对滞后。”市公安局长程李明在向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报告中坦言:“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中’的发展思路,打破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户口管理模式。”
  改革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如今,服务大厅每天要接待1000多人,办结户口1100多件,其中准迁证有200多件。而在过去,全市26个户籍派出所每天也只办结三四百件。
  “虽然只是户籍制度上的一种改革,但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方青对芜湖市的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以前农民生农民,市民生市民,改革后这一现象不复存在。这首先就打破了社会歧视,其次是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吸引投资,缩小城乡差别。”
  方青还说,芜湖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以准入制条件取代指标控制,使户口迁移调控由主要靠行政审批向经济调控为主转变,辅之以依法调控。取消二元制户籍制度并不意味着户籍改革到达终点。要想解放农民,就得减少农民;要想达到农村现代化,就得率先实现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撤掉了计划经济的人为樊篱,让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昂首迈向城市化征程,改革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但户籍改革的关键还不仅仅在户籍本身,而在于它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如果这些相关改革不能配套,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体现。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程必定研究员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也必将带动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区管理、公共卫生、中小学生就学等一系列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程必定特别强调,转户口容易转素质难,转形式容易转实质难。户籍制度改革后,农民要真正融入城市,还得经过更为艰难的过程。核心问题在创造就业岗位上,城市化的实质在于就业结构城市化,居住城市化只有与就业城市化相结合,才能发展,才能达到小康。因此,政府要在发展就业弹性较高的产业上下功夫,打造更好的就业型城市,才能真正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上海十六铺——
百年老码头宣告退役
  9月24日,有141年历史的上海十六铺客运码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建的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25日正式投入运营。
  按照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规划设想,未来的十六铺将建成上海的水上旅游中心,在水上旅游这条宽广大道上继续书写新的“水文章”。图为驶向十六铺的最后一艘客轮缓缓靠岸。(竺钢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北京个人工资收入中免税部分增至1200元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王军)北京市政府日前作出决定,对北京市个人所得税按工资薪金项目征税的,从今年9月1日起,每人每月的补贴项目免税扣除额由200元提高到400元,这意味着北京市个人工资收入中的免税部分由过去的1000元上升为1200元。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有关人士25日对记者说,北京市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仍按法律规定为800元。此次仅是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大城市消费水平高、个人所得税的组成部分中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方面,将个人工资薪金收入中补贴项目的免税扣除部分适当予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这项政策的起始时间今年9月1日指的是税款所属期,即纳税人按规定在10月7日之前申报9月份取得的应缴税收入时,开始正式享受这项政策。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法官素质待提高
  基层法院法官仍要普及法律常识
司法考试内蒙古两千人仅八人过关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5日电 (记者汤计、刘军)去年,首次国家司法统一考试,全国36万名考生,通过率为7%。而内蒙古自治区法院系统2000多名报考人员中,仅有8人过关,通过率不足0.4%。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老师王?说,国家司法考试要选拔精英人才,每年保持10%左右的过关率是合理的。但就去年的试卷而言,我以为法学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培训3个月大部分能过关。而法官素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王?说:“我们经常被邀请到基层法院给法官讲基本法律常识,真是不可思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韩苏平说,在法官法出台以前,法院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各路神仙”纷纷往里塞人,在某些地区甚至被当作“肥缺”争抢,造成现有人员鱼龙混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院院长于雪峰说,多年来,因法院院长行政级别“高配半格”,为了解决“待遇”问题,大量的乡镇党委书记、老的科局长被提拔到法院当院长,根本不顾法官队伍高度职业化的特点。他说:“这就像不懂行的人拿手术刀一样!”
  法官法颁布以后,最高法院对法官的学历提出了明确要求。于是,各级法院的继续教育基本上是以让法官获取文凭为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法院院长于克平说:“我们院表面看98%的人员是大专以上法律专业学历,实际上大部分是近两年上的夜大、函大等,‘原装’的很少。文凭是提高了,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
  出口不畅通、进口有“猫儿腻”,使法官职业化的进程“消化不良”。在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拥塞法院大门的同时,很多法学院校毕业生拿着毕业证却无法入门。呼和浩特市中院政治部主任乌云说:“近3年我们只进来一名学法律的大学生,还是市委一位领导的孩子。”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团总支书记李强说:“今年法学院毕业生183人,进入法院的不到10人。”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大会报告中。报告还把进城务工人员定义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工会这一举措意义深远——
民工: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
本报记者 袁建达
  农民加入工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组织民工加入工会,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杨汉平教授说,农民加入工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它反映了对民工参加城市建设所做贡献的认可,是工农融合的开始,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最大限度地将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用人单位和民工都明白其重要意义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务实的行动,使民工找到自己的组织。目前,民工维权已从舆论呼唤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背景:事实上,组织民工加入工会,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工会组织开风气之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把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有力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福建省泉州市实行流动会员制,任何一家工会的会员证在全市都通行、有效;组织乡镇、村级和企业三种工会,覆盖所有用工单位。如今,泉州市镇镇有工会、村村有工会,不论民工在哪里工作,都能就近找到工会的大门。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想方设法与本市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地方的工会取得联系,建立双边或多边维护机制,目前已与全国40多个城市的工会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工会联合会,今年以来就有10万民工申请加入工会组织。南方沿海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大量建立和大规模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也为各地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加入工会组织是绝大多数民工的希望和要求。把民工定义为职工队伍成员,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观点:众多专家指出,民工为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却经常受到侵犯,许多问题如子女教育、工伤、欠薪等需要有组织帮助他们解决。明确民工可以加入工会,是从根本上维护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解决许多目前尚难解决的问题。就工会而言,也是扩大影响、开辟工作新领域的好机会。
  杨汉平教授认为,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定义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尽可能多地组织他们加入工会,符合《工会法》的精神和原则,可以更好地、理直气壮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全国总工会的有关专家认为,接纳和承认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实事求是的。几年前,我国制造业全部职工中农民身份的工人就已超过一半。根据我国法律,中国境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都有加入工会的权利。可见,农民工加入工会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陆学艺建议,不仅要承认民工属于工人阶级,而且要培养、教育和帮助民工,促进他们尽快融入到城市产业工人中来,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目前,大多数进城务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组织尽可能多的民工加入工会并不容易
  背景:9月16日下午,一名从农村到南京打工的中年男子爬上18层楼顶,准备跳楼。这位民工采取极端做法的原因只是要讨回属于他和其他4位兄弟被拖欠的8000元工资。尽管最后该民工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其中显现的问题引人关注。种田利润不高,打工者的工薪往往是一家人的救命钱。
  广东省人大代表反映,该省约有64.4%的合资企业或私营企业拖欠、克扣或拒发职工工资。职工投诉、申请有关部门仲裁,或用法律手段起诉老板,即便有关部门秉公办事,等到问题解决时,民工恐怕早已生计艰难了。
  观点: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傅福荣认为,目前,民工加入工会有几大障碍:一是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民工都是临时性的,流动性强,不必组织他们入会;二是民工们对加入工会认识不足,“加入工会有用吗?”对入不入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三是工会组织覆盖面不够宽,民工想入会却找不到“门”。因此,要尽可能多地把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山东省建设工会主席冷相明分析说,目前,大多数进城务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他们处于社会边缘地带,游离于城乡之间,许多必须解决的生活问题没有着落,权利频频受侵却无处申诉。如不尽快解决入会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势必影响城市化进程,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他建议,对进城务工人员要统一管理,工会重在吸收民工入会,解决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之后的维护、纠正和待遇等问题。政府其他部门,如工商、公安、民政、教育、建设等部门都要各司其责。此外,要加强对民工的培训和教育,从技能上入手,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山东不少地方建立了民工学校,白天上班,晚上抽点时间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链接
  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工会组织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他们进一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据全国总工会统计,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约有9400多万人,并且每年仍以500万人的速度增长,三个产业工人中就有两个来自农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杭州西湖
 水域扩大 全景重现
  伴随着西湖“西进”,西湖水面已由原先的5.6平方公里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西湖“一湖二塔三岛四堤”的全景如今终于重现人间。图为9月24日拍摄的杭州西湖湖西水域美景。
  新华社记者 庞伟良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南昌
 四百盲聋儿童用“心”赏鸟
  9月25日,南昌市人民公园鸟语林迎来了400多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南昌市盲校和启音学校的学生。第一次走进鸟类的世界,学生们兴奋极了,他们用心去感受着大自然的声音,用手去感受鸟儿带来的乐趣。
钟日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北
 发现“灭绝”植物菜芙蓉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唐益雄等专家日前在河北省内丘县考察时,发现了被认为在我国早已灭绝的植物——菜芙蓉。菜芙蓉属锦葵科,生物酮含量比大豆、银杏高近百倍。1984年全国农业资源普查时各地均未找到。图为种植者王绍璋正在观察菜芙蓉长势。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