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本期关注——美国防治非典经验

从美国没有SARS大流行
 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黄建始
  编者按:在今年初的SARS疫情中,美国也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但并未发生大流行。专家认为,这与他们相对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不无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好的经验可为我所借鉴。为此,本版特约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美国为什么没有SARS大流行
  根据流行病学的传染病三角形模式,一个传染病要流行,必须满足病原、宿主和环境三方面的条件。SARS作为一种新病原体,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或分泌物直接感染。每个人都有易感性。美国SARS患者中白人和亚裔人各占43%左右的事实,可以排除SARS对宿主具有种族特异性的假设。从人口角度来分析,有人会说SARS重灾区北京和香港均人口密集且流动频繁,可能是SARS在这些地方暴发流行的原因。然而,美国的纽约等大都市人口同样密集且流动频繁,显然这个解释不能完全成立。
  分析发现,美国之所以在SARS疫情未明的情况下能预见到SARS的严重性,与他们经历了惨痛的“9·11”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炭疽危机有很大关系。“9·11”事件后,美国以反生物恐怖的名义,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应对SARS的防御网。美国应战SARS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时刻准备着,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从2月中旬开始美国CDC(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就一直关注中国广州的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情况,作好各种准备。
  二是应对SARS高效率、高效应。3月12日,WHO发出全球预警信息后,当时美国尽管还没有任何可疑的SARS病例,但因为加拿大出现了可疑病例,美国CDC在两天之内,即3月14日就启动了国家应急中心。这个中心是“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思处理炭疽危机后发现指挥系统不是很有效,花费了约710万美元建起来的。
  三是细致务实,具体措施迅速到位。第一个措施就是3月15日向全国各地医院和临床人员发出SARS预警,做到了“有备”,避免了临床医生在病人来到时措手不及而导致不该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等现象。同时,美国CDC向各州卫生厅详细通报全球SARS情况。而且,马上开始调查可能接触过SARS病人并经过美国的旅游人员患病情况,为去东南亚旅游的人员或从疫情国返回的乘客发放SARS预警卡,头一个月就发了50多万份。另一个具体措施是为地方卫生局、医疗机构、临床人员提供监测和确认潜在SARS病人的指南。因为美国搞反生物恐怖,做了好几年的准备,所以能够在一二天时间里把这些指南都拿出来。美国还向WHO派出30多名科学家,科研人员也马上开始分析标本、寻找病因。所有措施均在CDC网站上公布。而所有这些,均是在启动之初短时间内陆续到位的。
  四是及时授权,很少行政干预。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专门签署行政命令,赋予公共卫生机构对SARS和相关疾病隔离检疫的权力。为了做好危机沟通,保证信息透明,其网站经常更新,而且每天都要向媒体通报。
  五是在科研战略上,采取流行病学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病因及药物研究齐头并进的办法。3月底,美国已掌握曾在香港住过并返美的人员名单和地址,并详细询问流行病接触史,取血样并追踪观察。所有调查研究都制定有标准程序,利用网络交流并随时根据反馈作出调整。从2月份就开始了病原学研究,12天就绘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图,同时紧张筛选测试上千种药物。
  正是美国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使其能在突然来临的SARS面前,有能力迅速采取以上措施,沉着应战。
  认识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美国有一整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由于该体系的建立和加强是在反生物恐怖国家安全的背景下完成的,它集中了美国最好的资源。美国国防部、卫生部、联邦调查局、环境保护局、应急管理局和能源部均参与了应对体系的建立和加强工作,保证了该体系的强有力的指挥功能。
  从公共卫生专业的层面来看,美国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一是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以及临床公共卫生沟通系统。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按疾病设立不同的报告系统,一竿子到底,比如普通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近年来还开发出各种针对不同症状的不同监测系统,以及可以迅速通知临床人员的预警系统。有的监测医院急诊室病人有关症状,有的监测市面药房药物销售情况,有的监测学校学生缺课情况,有的监测法医有关死亡解剖的记录,有的监测猫狗死亡情况,有的监测逛商场人打喷嚏的症状,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目的就是一个,早期发现疾病暴发的先兆,赢得时间准备应对。
  二是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全国上下互通有无,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很少各自为战的现象。
  三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CDC的疫情情报服务培训班通过50多年的运行,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9·11”事件后,全国上下还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四是全国大都市医学应急网络系统。该系统覆盖了美国的所有大城市,由联邦政府出钱装备和补贴各大城市的医院,包括现有的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科,使每个签约医院(科)都有负压病房等应对设备。这些医院平时根据市场需要运行,同时不断进行传染病防治能力的训练准备。一旦出现疫情,在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可以马上转换为应急医院。
  五是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可在12小时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
  美国不少专家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和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一样重要的国家安全。即使生物恐怖事件暂时没有出现,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也可防治疾病,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像当年为国防需要建因特网一样,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双赢战略。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美国建立和加强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国人民免受SARS的侵害。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北京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北京市427个接种门诊从9月中旬开始为市民接种流感疫苗,日期比往年提前一个月,疫苗储备量达150万人份。图为北京市第六医院保健科的医务人员在给东城区黑芝麻小学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专家介绍,流感流行季节也是非典可能出现季节性反弹的季节,且流感的临床表现与早期非典病人有非常相似之处,流感病例容易被误诊为非典疑似病例。专家建议那些非典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少儿、大中小学生及医院、公交、银行等公共服务人员,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新华社记者 张旭摄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求医路上的陷阱
吴平德
  曾陪一位亲人到一些医院求医,耳闻目睹,发现就医路上的几种“陷阱”。
  一是处方陷阱。处方单上开列出来的中草药名用怪名,如板蓝根开成“菘兰”,菊花写成“节花”,甘草说成“灵通”,拿到平价药店购买,药剂师自然看不懂。西药则用英文简写,或者干脆使用代号,让患者如看“天书”。不言而喻,医院的目的是此处开方此处买药,休到它处购买,即使患者想方设法将处方单拿走,到手也是一张“神仙”处方单。医院如此开处方,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和药品选择权,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是药品陷阱。医院常向患者发出如此承诺:药品价优惠30%至60%,药品大赠送,买二送一;凡购药者还可赠送价格几十元甚至数百元的某新药;或借口某卫生组织免费提供了几百万的药品为由,有价值几十万的药品大量回赠购药者。然而在此购得药后再到别处询问药价时,购药者才发现已购药品与社会平价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差甚悬。病人挨此大宰,悲哉!
  三是专家陷阱。坐诊的普通医生被冠上了“专家”、“教授”的头衔,并说是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某知名医院或医学会。而这些人大多实为本地医院的退职或退休人员,虽然在某一疑难病方面有点专长和知名度,但并非全国性知名专家,却非要冠上“中国某医药研究中心”、“国家某中医研究学会”的知名学者或专家头衔,以让求医者慕名前往。
  四是诊治陷阱。打着“高科技”、“新疗术”、“全国首创”等幌子,明明是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却偏偏说成是“基因导疗法”、“纳米治疗术”、“克隆免疫球蛋白锁定疗法”、“真空臭氧注射术”、“激光离子术”等等,名目繁多,吹得天花乱坠,实则多是大而无功,其目的就是引诱患者前来就医。
  五是广告陷阱。有些利欲熏心的医院不惜血本做广告,做到天天报上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甚至使用骗人伎俩,比如在广播里开设“空中门诊”,通过开通热线电话现场解答患者难题,事先却串通本院一伙同行扮成患者,不间断地打进电话来,反馈“神奇”疗效,让患者听之怦然心动。这些广告鱼目混珠,患者若不加以识别,难免上当受骗。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编读往来

健康知识使农民受益
  编辑同志:
拜读了8月29日《健康时空》版刊登的“谨防人畜共患疾病”一文,才知道人畜共患疾病的种类之多、危害之大,而基层群众对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性又普遍认识不足,缺乏足够重视。因此,最近一阶段,我做了以下3件事:一是给养宠物的亲戚朋友寄送了“谨防人畜共患疾病”一文的复印件;二是在单位同事中宣传预防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性;三是利用到农村走村串户检查安全用电的机会,向群众宣传不可忽视人畜共患疾病,特别提醒养狗户要主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家养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尤其令我高兴的是,我的这项义务宣传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赞扬、支持和理解,而且更为可贵的是,群众还相互宣传预防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性哩。(江苏射阳县合德供电所 许书琴)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诺和诺德在中国建亚太基地
  本报讯 世界糖尿病治疗领域先导——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在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布中国新生产厂正式落成。新厂是诺和诺德公司在中国的又一大重要投资,该公司将使天津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的生产基地。
  诺和诺德中国新厂总占地4万平方米,全部工程将分3至4期投入建设。新厂将全面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生产设备及质量控制体系,在生产全过程及设备验证、供应商审核等方面均遵循完整的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全部工序实现无污染排放,所产生的废弃物全部实现回收处理。随着该厂的建设,诺和诺德将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快捷的一条龙式整套服务。
  (刘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痰火论指导肿瘤治疗的尝试
  本报讯 河南康复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全国提出的“痰火论指导肿瘤治疗”的学术思想,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引起了中医药界的关注。
  李全国指出,明代医著《名医执掌》即强调“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未有有痰而无火,有火而无痰者”,但可惜的是这一精辟论述在肿瘤治疗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李全国从事肿瘤治疗20余年,他发现在癌症转移时,多并发周围及体内淋巴结肿大,与中医的痰火流注相吻合,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李全国认为,多种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甚至诱生干扰素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来改善微循环,消除和缩小肿瘤。据此,李全国从痰火论入手治疗癌症,研制出了中药汤剂消瘤汤一号和二号。其与传统中医治癌方药不同的是:清火消炎并举,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用药,使用了可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中药半枝莲、栀子、黄芪等。
  李全国在实践中发现,痰火论并非完善,中医痰症还应分为肺痰、肾痰、脾痰和怪痰四类。怪痰多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怪痰引发的癌症多为痰炎并举,治疗应滋阴降火。该肿瘤科以此学说治疗癌症患者数千人,使病人减轻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在辅助放化治疗时也起到了减轻毒副反应以及增效减毒的效果。(仲燕)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关注睡眠

健康来自睡眠
  “健康来自睡眠”是医学研究人员根据近年来对睡眠研究的最新结果所提出的新观点。长期睡眠不足、失眠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达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对存在睡眠障碍者施行催眠干预后,受试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升高。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接受治疗后的受试人员,在日常生活压力面前可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能力。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外,还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可能是近年来罹患糖尿病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对中年人的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同样可引起内分泌紊乱。
  健康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3个支柱,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目前,各种因素引起的失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征候,也是临床常见的医疗主诉。根据“赛诺菲”万人问卷调查表明,人群中约有45%患失眠症,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多醒及早醒。治疗失眠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导眠、维持足够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且无宿醉反应和成瘾性。近年来研制出的新药思诺思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理想药物。该药属于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轻微的抗焦虑、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目前,该药在欧洲、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国内学者对思诺思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失眠者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及早醒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新型安眠药物。(李菲)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你“会”刷牙吗
孟丽静 编制(新华社9月18日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药天地

青蒿素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本报讯 记者崔佳报道:最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前往重庆市酉阳华武制药厂,经过对其青蒿素类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进行国际GMP考察认证,认为“这里将为世界卫生界抗击疟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这也是该组织首次对我国中药产品进行考察认证。
  作为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青蒿素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1972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从名叫青蒿的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药物具有极强的抗疟疾疗效。世界卫生组织认定,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最有效、最安全且唯一无抗药性的药物。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及其附近的武陵山区,才能生长具有工业提炼价值的青蒿。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国内青蒿素产业长期处于“小、散、乱”格局,导致产量小、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新药开发能力差,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极低。
  记者近日了解到,这一尴尬局面有望得到扭转。近两年来,重庆市以上市公司华立控股为龙头,通过收购、兼并与合资等形式,形成集原料生产、新药研发、成药制造、国际营销为一体的完整青蒿素类抗疟药产业链。目前,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已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13000亩的青蒿种植基地,并在未来三年内达到10万亩,提取青蒿素6万吨。其中,最新一代复方双氢青蒿素产品安特新(Artekin),已得到WHO、美国FDA等权威机构及有关疟区国家认定。
  据华立控股董事长汪诚介绍,目前全世界有21亿人受到疟疾威胁,每年有3亿至5亿人感染,270万人因此死亡。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把青蒿素抗疟新药作为一线药物,进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计划、疫区国家政府采购计划等“大市场”,在全世界疫区使用。在未来3到5年内,我国青蒿素类药将占到世界抗疟药25%—30%的市场份额,那时将是我国青蒿素产业真正收获的季节。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名医、名院指南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以社会责任营造医院口碑
  本报讯 在医患纠纷时有耳闻、医患矛盾仍旧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在老百姓中树立好口碑?是每所医院所面临的课题。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近4年来,坚持“以民为先,以健康付出为本”的原则,注重社会责任,在群众中营造起医院的好口碑。
  一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基于这样的认识,三峡中心医院采取切实措施,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率先建立了下岗职工优惠就诊门诊部,为政府和下岗职工分忧,对下岗职工挂号、住院、治疗等费用实行优惠,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01年,成立“三下乡汽车流动门诊”,把大医院搬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今年4月,在城区开通“健康快车”,每天早晚免费接送行走不便、就医不方便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院投入资金20余万元,设立“见义勇为”基金,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成立院内护理支持中心,有30多人专门为病人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平均每天达350余次;革除了以前外来车辆不准进院、乘坐电梯要收费、加床自己带等不能满足病人需求、束缚医院发展的现象,推出帮助病人购买车船票、提供便宜的住宿等130余条深受病人欢迎的便民措施;医院每年为社会捐款、捐物达300余万元。
  今年4月18日,重庆市第一例非典病人和6例医学观察病人住进该院。全院职工沉着应战,严把疫情关和生死关,志愿报名赴抗非一线的有472人。通过两个多月的拼搏、战斗,实现了“不能感染一个医务人员、不能出现第二代病人、不能死一个”的目标,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4年来,医院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与1998年相比,医院占地面积由90亩增加到220亩,业务收入由60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设备价值总额由1300万元增加到9800万元。年门诊量由40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由1.6万人次增加到2.2万人次。现已由1个医院拓展成为1个总院、5个分院、若干个专业中心、1个研究所、1个临床学院、5个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医疗服务范围覆盖23个区县、1600万人口。渝东、川北、鄂西、陕南等地的患者也慕名来此就医。
(傅立波 周雷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