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卡西亚诺夫总理访华前表示
 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
  本报讯 记者吕岩松报道:即将访华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日前接受中国驻俄记者联合书面采访时表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两国在政治、经贸领域的友好合作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卡西亚诺夫将于9月22日至2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除参加俄中两国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外,他还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晤。
  卡西亚诺夫指出,近10年来,俄中政府领导人每年都要举行定期会晤,总结两国前一时期具体的经济合作成果,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制定加深和完善互利合作的措施。访问成果将反映在联合公报中,其中既有两国就经贸和人文领域合作方面达成的共识,也有两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卡西亚诺夫说,此次会晤的特别之处在于:这将是在俄中两国政府总理定期会晤形式下,他同中国政府新领导人进行的首次接触。他期待着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双边感兴趣的合作问题进行富有成果的会谈。他表示相信,此次会晤将进一步加深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谈到即将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晤时,卡西亚诺夫指出,这将是《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生效后举行的首次成员国政府总理会晤,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此次会晤首要任务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莫斯科峰会的决议,并为扩大六个成员国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推动力。他认为,各成员国应共同努力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机构系统,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卡西亚诺夫指出,俄中关系目前健康发展,并具有巨大的潜力。他说,两国之间的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双方实际利益。协调双方利益、寻找更加高效的互利合作形式将为俄中关系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他说,去年俄中两国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20亿美元,但这并未反映出两个伟大邻邦的真实潜力。俄罗斯方面希望扩大机械制造及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并全面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协作。卡西亚诺夫认为,俄中两国不仅在政治领域,同时在经贸领域也能够实现战略伙伴关系。
  在谈到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时,卡西亚诺夫表示,从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来看,目前俄罗斯经济运行良好。2003年前8个月的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7%,工业生产增长6.6%。此外,今年以来俄罗斯吸引外资增长了11.9%。为了保障经济稳定平衡地发展,俄罗斯政府将继续奉行改善投资环境、取消贸易壁垒的经济政策,通过税收、海关及工业政策鼓励投资积极性。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仍认为美英对伊动武是错误 布什对伊政策支持率不足一半
 德法英就伊问题举行峰会 驻伊美军遭袭三死十三伤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20日电 (记者宋世益)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在这里对美国媒体发表谈话时说,他仍认为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是一个错误”。
  据报道,普京说,如果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切实加强,俄罗斯将支持该决议获得通过。
  普京说,首先,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过程中应发挥真正作用,“而不是扮演象征性角色”。第二,应明确国际维和部队的职能,规定其驻扎时间、任务和责任。此外,必须确定伊拉克政治和经济重建的途径。他还表示,俄罗斯目前没有考虑向伊拉克派兵的问题。
  新华社华盛顿9月20日电 美国《新闻周刊》20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对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表示支持的美国民众比例为46%,比一周前下降5个百分点,首次跌至50%以下。
  调查显示,不支持布什伊拉克政策的民众比例为47%,其余7%未表示意见。有56%的美国人认为布什政府在伊拉克花钱过多。此外,布什经济政策的支持率继续下滑,从上周的41%下降到38%,不满意比例则从51%上升到57%。在反恐方面,布什的支持率为66%。
  调查还显示,对布什总体表现感到满意的民众比例下降为51%,这是“9·11”事件以来的最低点。有50%的民众表示不希望布什连任。
  据新华社柏林9月20日电 (记者刘海燕)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20日在柏林举行三方会晤。三国首脑未就伊拉克战后政权移交等问题达成一致,但一致强调,联合国应该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中担当中心角色。
  三国领导人在会晤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法英三国有关伊拉克问题的磋商取得一定进展,三国均认为应尽快把控制权交给伊拉克政府,但没有就具体的时间表达成一致意见。希拉克承认,在伊拉克问题上三方“并没有完全站在同一条线上”。
  希拉克强调,美国应在几个月内将伊拉克的控制权移交给伊政府。布莱尔则表示,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移交时间。施罗德认为,民主和稳定是伊拉克未来的发展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这次会晤是美英发动对伊战争以来,德法英三国举行的首次三方会晤。
  新华社巴格达9月21日电 (记者邵杰、李骥志)驻伊拉克美军21日发表声明说,美军20日在巴格达以西100公里的拉马迪镇遭到炸弹袭击,一名士兵死亡。这是20日发生的第二起袭击美军事件。这两起袭击事件导致3名美军士兵死亡,13人受伤。
  据新华社巴格达9月21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美国国务院驻伊拉克发言人纳比勒·扈利21日在巴格达宣布,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代表团已于20日晚离开巴格达前往纽约,准备出席正在那里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会议。
  扈利说,伊拉克临管会代表团成员包括临管会本月轮值主席沙拉比。
  伊拉克临管会代表团在出席联大会议后,还将前往华盛顿同美国领导人会晤,并可能正式邀请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伊拉克。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离散家属会面
 韩朝贸易额五年增长三倍
  本报汉城9月21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朝第八次离散家属会面在朝鲜金刚山一带举行。453名韩国离散家属昨天上午乘车穿过韩朝东部军事分界线前往朝鲜金刚山,同等候在那里的100名朝鲜亲人会面。
  第八次韩朝离散家属会面活动是根据韩朝红十字会达成的有关协议进行的。453名韩国离散家属将在金刚山逗留3天,同朝鲜亲人进行4次会面。
  本报汉城电 据韩国媒体报道,自金大中政府实行对朝和缓政策以来,韩朝贸易大幅度上升,5年来增长3倍,总额达24亿美元。
  韩国产业资源部日前公布,自1998年至今年8月,韩朝贸易额已突破24亿美元,达24.3亿美元,韩国进口额为9.7亿美元,出口额为14.5亿美元。
  韩国实施对朝和缓政策之前,韩朝贸易额仅为2.2亿美元。
  今年1至8月,韩朝贸易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双方贸易额达4.06亿美元。韩国估计,今年双方贸易额将比去年增长30%。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帕斯图夏克议长表示
 波愿成为中欧交往桥梁
  本报驻波兰记者 金钊
  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邀请,波兰议会参议院议长洛京·帕斯图夏克将率参议院代表团于本月22日开始访华行程,访华前夕帕斯图夏克参议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帕斯图夏克高度评价波中两国友好关系,并表示,波兰愿成为中国与欧洲尤其是与欧盟交往的桥梁。
  帕斯图夏克愉快地回忆起波中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高度评价波中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悠久传统。他说,波兰议会对与中国发展政治交往、经贸合作、文化、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很感兴趣。2002年三位中国副总理级领导人的访波,以及他此次访华表明,两国都有意愿进行交流、对话与合作。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发展波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时,帕斯图夏克表示,波中两国可在联合国各委员会加强合作,携手创造新的国际秩序,以使波兰和中国在其中拥有相应的地位。波兰正不断扩大自身在建设欧洲未来的影响,波兰愿意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尤其是与欧盟交往的桥梁,波兰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潜能和在欧盟中的地位推动建立欧洲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共同合作。这将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帕斯图夏克认为,波中两国议会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和前景,中国全国政协的相关委员会与波兰参议院的外事及欧洲一体化委员会、立法和执法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可以建立交流合作。波兰议会有较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这方面同样可进行交流。在经济和文化、科学领域,波中两国之间也有拓展合作的空间。
  帕斯图夏克说,中国是波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经贸往来发展迅速,波兰的对华出口虽有增加,但增速较慢。值得欣喜的是,双边贸易的不均衡已经得到了双方的重视,并开始采取行动减少贸易赤字。波方推荐波兰公司到中国参加各种展销会、展览会和产品推介会。为推进双边经贸关系,波兰知名的企业家和商人此次将随参议院代表团访华。在两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有效的拓展经济合作的方式是相互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波兰欢迎中国企业家到波兰投资,尤其是在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波方将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
  帕斯图夏克说,今年波兰通过了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为在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成员国铺平了道路,加入欧盟是波兰历史中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进程。应该强调的是,波兰加入欧盟对欧盟本身的成长有利。波兰积极参加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政治重建,9月3日接管了伊拉克中南部的管辖权。波方认为,伊拉克的稳定和重建会有利于创造新安全环境,并有利于中东合作进程。波兰加入欧盟和接管伊拉克稳定区表明,波兰在国际舞台日益活跃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在谈到当今国际关系时,帕斯图夏克表示,冷战结束后,我们有了新的世界,但没有新的世界秩序。“9·11”事件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重建,国际安全可能将在今后几十年内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一些人认为,冷战的结束产生了更多不稳定因素,更多对安全的威胁,更多国际冲突的源头。如果冷战时期的感觉是“恐惧和希望”,那么现在代替它们的是“希望和恐惧”。
  (本报华沙9月20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自民党确定新领导人
  本报东京9月21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新任总裁小泉纯一郎今天确定了党的新领导人,任命49岁的内阁官房副长官安倍晋三(森派)为干事长、原干事长代理额贺福志郎(桥本派)任政调会长、原干事长山崎拓转任党的副总裁,总务会长堀内光雄和国会对策委员长中川秀直(森派)留任,新领导人都脱离原来的派系。
  小泉在谈到党的人事安排时表示,起用安倍担任干事长是出于领导人的“年轻化”。民主党、共产党和社民党的领导人都指责自民党新领导班子的“鹰派色彩”。此间报纸报道说,小泉起用桥本派的额贺是因为他在选举中支持了小泉,起用没有入阁经验但人气甚旺的安倍晋三是着眼于今后的大选。安倍的祖父是前首相岸信介,其父是前外相安倍晋太郎,都担任过党的干事长。
  据报道,小泉将在22日对内阁成员进行调整。有消息说,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和厚生劳动相坂口力将留任,前政调会长麻生太郎入阁,外相将由新人担任。
  小泉在20日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以399票的多数赞成,再次当选为新一届为期3年的自民党总裁。小泉在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后表示,他将在今后3年的任期内加大改革力度,坚决推行邮政和道路公团民营化,努力促进日本经济复苏。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万人集会要求和平
 杰哈德高级领导人沙米辞职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20日电 (记者刘洪、聂晓阳)1万余名以色列民众20日晚在以海滨城市特拉维夫举行游行集会,要求以色列当局结束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立刻与巴勒斯坦方面展开谈判,以实现以巴和平。
  在拉宾广场,许多游行者高举“离开巴勒斯坦土地,拯救我们国家”、“停止侵略”、“对不必要的战争说不”等标语,抗议以色列军队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一些示威者更是要求以色列总理沙龙下台。
  一些民众对记者表示,以色列政府威胁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做法,加剧了当前的以巴冲突。要实现以巴和平,关键是沙龙政府必须停止威胁,并立刻与巴勒斯坦人展开谈判。
  这次大规模游行是由以色列一些民间组织发起的。包括政坛元老、“奥斯陆协议”设计师贝林在内的多名以色列左翼政治人士和社会名流参加了游行。这也是近一年来,以色列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和平示威。
  据新华社加沙9月21日电 (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的一名官员21日在加沙证实,杰哈德高级领导、发言人沙米今年8月初已向杰哈德监督委员会递交了辞职信。
  这名官员同时指出,杰哈德内部正在劝说沙米收回辞呈。
  以色列主流媒体《国土报》21日报道说,巴勒斯坦安全部门人士向该报记者展示了那封辞职信,沙米在信中称辞职是为了平息内部危机。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缴获大量毒品和武器
  本报伊斯兰堡9月21日电 记者丁子、陈一鸣报道:据此间媒体今天报道,巴俾路支省边防部队日前在靠近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地区缴获3000千克吗啡和一批武器弹药。
  报道说,巴边防部队19日夜里根据有关情报在俾路支省西北部靠近巴阿边界的贾盖地区采取突然行动,缴获3000千克价值500万美元的高质量吗啡、80枚火箭弹、51枚手雷以及43颗炸弹等武器弹药。看守这些走私物品的武装分子落荒而逃,没有进行任何抵抗。
  巴边防部队负责这次行动的军官说,这些毒品和武器弹药都是从阿富汗运到巴基斯坦的,然后再经巴基斯坦西部海岸走私到其他国家。


第3版(国际)
专栏:

  第十三届非洲艾滋病与性病国际大会于9月2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约6千名世界各地的代表将共同探讨艾滋病给非洲带来的严峻挑战。图为日前几名儿童在内罗毕的一个艾滋病孤儿院内玩耍。  新华社记者 徐显辉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拉公决赞同加入欧盟
  据新华社里加9月21日电 (记者张国旺)拉脱维亚中央选举委员会21日凌晨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20日就加入欧盟问题举行的全民公决中,绝大多数人赞同拉脱维亚加入欧盟。
  根据初步统计结果,约100万人,即72.53%的拉脱维亚选民参加了20日的公决,其中67%的选民支持该国加入欧盟。
  为确保此次公决成功,拉脱维亚议会对有关法律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如果参加投票的选民多于最近一次参加议会选举选民人数的一半,公决有效。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路线图”路难通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在18日与来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总统布什清楚表明中东和平计划“路线图”已陷入停顿。
  “路线图”计划实施不顺利的原因很多,但美以对待阿拉法特的态度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在“路线图”计划过程中将他完全排斥在外。
  美以在阿拉法特态度上至少有3点失误。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最高领导人,将他排斥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是美以的失误之一。
  以色列视阿拉法特为“恐怖头子”,美国基本默认,这是失误之二。阿拉法特的确曾主张用武装斗争来反抗以色列占领,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阿拉法特早已改变了策略,并多次表示愿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巴以之间的问题。
  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原则同意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也是一个重大失误。恣意威胁要赶走巴勒斯坦的民选领导人,不仅在国际上遭到普遍反对,更激发了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情绪,完全无助于巴以问题的解决。
  美以要求巴领导人打击恐怖活动,但具体到国土被占领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因为人们都明白,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的激进组织都免不了有外国的背景,特别是在武器和财政援助上都是如此。这已被巴以和谈历史所证明。从另一方面来说,阿拉法特一直未让极端的伊斯兰宗教分子直接插手巴以问题,应该说是他温和立场的表现,或许因此才未导致中东地区出现更糟的局面。
  此间人士注意到,布什高度评价了巴勒斯坦前总理阿巴斯,对其辞职深表遗憾,而对于巴方新任命的总理库赖,则继续施压要他在国内“反恐”。由此看来,库赖的新政府班子即使能组成上台,执政也会困难重重。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此次访美目的是为“路线图”寻觅出路,但在美国这种态度面前,有中东问题专家已指出: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盼望的、能为双方接受的“中间道路”
  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巴以双方仍然坚持他们目前的不妥协立场,美国态度仍偏袒以色列一方,中东“路线图”计划的确路难通。
  (本报开罗9月1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