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西陵峡畔桔农乐
  ——从秭归看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 夏珺
  初秋时节,汽车从湖北秭归新城出发,在雨中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我们要去看的郭家坝村。下了车,冒着小雨爬山,艰难地走在狭窄、泥泞的坡埂上,好不容易才爬上了一个山头。站在山头一望,周围的坡坡岭岭全是翠绿的柑桔树,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山头上,一些农民正围着一位“老外”在交谈。我们凑过去一看,几个柑桔专业户正向“老外”请教柑桔嫁接技术,旁边站着一个“翻译”——一位朴实的中年人。原来,这“老外”是美国柑桔专家、国际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戈。
  见记者来采访,郭家坝村村支书郭启喜乐滋滋地说:“多亏了邓老师呀,种了邓老师带来的新品种,全村桔农的收入提高了七八成呢。”家有1000多棵柑桔树的专业户郭启松对记者说,以前种的是老品种,卖不上价,后来从农技站买了“948”引进的新品种搞嫁接改造,8角钱一个枝条,投入不算多,但改了以后确实大不一样,病虫害少了,果子价格也上去了,“纽荷尔”卖到3元1斤小贩儿都争着抢着收呢!尝到了甜头,去年他一下子又改造了200多棵树,靠卖柑桔的收入,他推倒了平房,盖起了小楼。
  郭家坝村是柑桔专业村,家家户户都有几百棵柑桔树,去年人均收入4020元,其中3/4的收入从卖柑桔中来,许多农民靠种柑桔娶了媳妇,盖了新房。郭启喜所说的邓老师,就是那位“翻译”——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他另外的头衔是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本应在实验室搞农业前沿技术的邓秀新,却像农民技术员一样常年奔波于湖北、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浙江等柑桔主产区。
  邓秀新对记者说,“我国柑桔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败,最基础的是要尽快把品质搞上去,现在国内的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老劣品种多,成熟期过于集中,产后处理落后。”柑桔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但从1997年开始,柑桔的结构性过剩引发的“烂果现象”日趋严重。
  1998年,以邓秀新为首席专家组成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专项”(“948”计划)柑桔良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与推广的工作,目的是用几年时间尽快通过品种和技术的引进为国内柑桔产业打实发展基础。项目实施以来,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引进了62个柑桔优良新品种,还完成了病毒快速检测、品种纯度检测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农业科技的推广,不仅要带给农民一个新品种、传授一套新技术,还要向农民宣传一种面向市场的新观念。”邓秀新说,“过去的农业科研人员不注重研究市场,也很少考虑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有些过于阳春白雪,这是造成新技术推广难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开展‘948’项目时,强调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告诉他们国内外的市场情况,还编制了一套很容易学会的‘傻瓜化’技术,很受农民欢迎。”的确,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学到的不仅仅是栽培技术,更宝贵的是市场意识。秭归的桔农渐渐懂得了适应市场需求,学会了“包装”,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柑桔装到箩筐里卖,越来越多的桔农将柑桔分级、打蜡,装进彩印的纸箱里,有的还注册了商标呢。
  在“948”项目的推动下,我国传统的柑桔生产再度焕发了生机。在四川,柑桔生产仅次于粮、油、菜,成为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在湖北,农民种柑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过去从没种过桔树的农民也开始种柑桔了,全省新发展了15万亩柑桔;在重庆,2500多万株不耐贮运的红桔和低质的实生甜橙被换成高品质的新品种,全市的柑桔品种结构和成熟期结构得到优化;在湖南,一批柑桔批发市场、产业协会、洗果打蜡分级厂、包装纸箱厂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壮大着。
  记者请国际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戈谈谈他对中国柑桔产业的看法,他说,这是他第三次来秭归考察,每来一次,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变化和进步,从品种更新,到种植技术,再到成熟期的错开、拉长等方面,都在进步,甚至连果形都比以前好看了。如果不是亲自来这里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认为,中国前几年进行的柑桔品质改良工作已显现出积极效果,这将有利于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增强中国柑桔的市场竞争力。(附图片)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相关链接

  世界柑桔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栽培柑桔,其产量为所有水果之首,柑桔国际年贸易额为65亿美元,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柑桔产量为5300万吨,10年后达到近9000万吨,近年达到1亿余吨。
  世界65%的柑桔产于发展中国家。柑桔增长最快的主要是巴西、中国。按产量排序,目前柑桔生产大国依次为巴西(占23.7%)、美国(15.9%)、中国(10.8%)、墨西哥(5.5%)和西班牙(4.6%),这几个国家的产量合计占世界的60.5%。面积最大的依次为中国(18%)、巴西(14%)、尼日利亚(8%)、美国(6%)和墨西哥(6%)。
  中国的柑桔生产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世界平均单产为965公斤/亩,最高的为美国,达到2458公斤/亩,而中国目前的单产只有513公斤/亩,约为美国的1/5,世界平均水平的53%。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怎样才能既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又使牧民增收致富呢?内蒙古、吉林采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让富裕与生态共生
  本报记者 于猛
  绿起来才能富起来
9月初,驱车奔驰在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青的、黄的、绿的各种色彩从道路旁、小山坡上、沙梁间夹着草儿的清香扑面而来。草原变绿了、变美了。但令人惊奇的是,在这如此好的草原上,风吹草低处却见不到多少成群的牛羊。“牛羊到哪里去了?”“在圈里。”锡盟畜牧局贺局长指着远处围栏里的红砖棚说,“牛羊大都实行了舍饲、半舍饲,圈养,围栏禁牧休牧了。今年老天帮忙,雨水出奇地好,草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但这样的风调雨顺并不总会发生。连续几年的大旱让牧民们懂得了只有让草原休息好,平衡好草畜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增收致富。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套马杆、牧羊鞭,走上了舍饲圈养之路。”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杰仁苏木(乡)扎各斯泰嘎查(村)的牧民那顺带记者参观他的“生态家园”。在他家承包的3240亩的草场被围栏划分成三块实行轮牧,这样每块草地都可以休养半个月。禁牧期就用提前贮好的饲料饲喂牛羊。他拿出一个与当地政府签订的草畜平衡责任书,上面详细记载着牲畜存栏、应载畜头数,以及承包草场面积、产草量、饲草料储备等情况。那顺笑着说:“我按责任书的要求去做,等草场休息好了,我们的生活就好起来了。”锡林郭勒草原上大多数牧民都签订了像他这样的责任书。截至6月底,内蒙古全区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面积已达到4.18亿亩。自治区农牧厅草原处处长牧远告诉我们,在内蒙古,这场以草畜平衡为基础的禁牧、休牧、轮牧,将从根本上使牧区的牧业生产由滥牧薄收式的数量型畜牧业转变成集约经营的效益型畜牧业。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但目前退化、沙化草原面积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64%。赤峰市有草原8600万亩,退化草原面积6900万亩,其中,严重沙化草原面积3100万亩。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大草原东部的白城,草原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占总可利用面积的52.6%。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体系严重失衡,使许多草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能力,畜草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京津地区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既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又使牧民增收致富呢?这副担子落在了牧区各级政府的肩上。
  禁的住、休的了,草原经济才可持续发展
锡盟总结多年经验,于1999年实施了“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综合措施,以让草原得到合理的休养生息。截至今年8月底,全盟围栏草场1.21亿亩,有45.32%的天然草场实现围栏化。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始,又实施春季牧草返青休牧制度。今年,全盟天然草牧场实施春季休牧1.3亿亩。赤峰市各旗县区因地制宜开展了禁牧舍饲、人工种草、建配套小草库伦等配套措施,严重退化地区长期禁牧,中度退化地区阶段性休牧,轻度退化或未退化地区划区轮牧。白城从2002年开始,确定每年4月1日至9月1日为季节性禁牧期。目前,吉林草原禁牧范围已扩大到整个西部11个县(市、区),草原禁牧面积690多万亩、休牧面积1345万亩,禁牧区域舍饲半舍饲牛羊占西部饲养量的70%以上,形成了季节性休牧和全年禁牧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草原利用新格局。
  实施禁牧舍饲后,牲畜头数短期内必然下降,养殖成本也相对提高,影响农牧民增收和畜牧业的发展。要保证禁的住、休的下,还须着眼长远解决畜牧业和农民生活面临的问题。内蒙古推行“模式化”养殖,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收到较好效果,他们制定了统一的养殖和舍饲育肥方式,缩短出栏、育肥期,通过暖棚育肥提高效益。经测算,平均育肥出栏一只羊纯收入达到80元。牧民逐步认识到“模式化”养殖的发展前景和潜力,积极投身于禁牧舍饲。除了科技支持外,各地政府普遍采取了补助的方式解决“转型期”牧民的实际困难。内蒙古对牧民给予一定的粮食补助。吉林大安市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畜牧部门无偿供应草种,水利部门优先安排打井,金融部门给予贷款支持,为改造生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给草原“放假”,使植被恢复很快,草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据测算,锡盟休牧区草场比非休牧区草场牧草高度平均增加4厘米多、平均产草量提高35公斤(鲜)/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55万亩草原围栏封育项目是农业部实施的划区轮牧试点示范项目。在这里,放牧季节可达160天,每个牧区放牧时间18天,仅占放牧季的11.3%,而且这18天合理分布在3个不同的时间,牧草88%以上的生长时间处于休闲状态。经测定,牧草高度比围封前提高4—9.8厘米,亩产草量比围封前增加16—20公斤。据内蒙古全区禁牧、休牧试验结果测算,禁牧两年后,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50%以上,早春不放牧的地段较放牧的地段生物产量提高2倍。
  草原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推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让人看到了草原生态恢复的信心,但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实告诉我们,草原生态建设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有4亿公顷天然草地,全国几十年累计保留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4%,草原长期超负荷严重“透支”。而土地荒漠化却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内蒙古13亿亩草原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每年风沙以1.7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直接威胁首都北京。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但由于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多,投资仍显不足。正如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所指出,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随笔

  农产品也要创品牌
  林恩全
  说到品牌,很多人会联想到机器轰鸣、规模巨大的工业企业以及高尖端的工业产品。很少有人会把它与农民手中的农产品相联系。长期以来“萝卜白菜、装筐就卖”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导致了农民品牌观念的淡薄,也给人们留下农产品没有品牌的印象。但如今,这种状况正悄然改变。
  近几年,各地农民给农产品“上户口”、注册商标的现象纷纷涌现。据国家工行行政总局统计,1991年全国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数量仅为1098件,而2000年就增加到4791件。一时间,原先默默无闻的农产品都有了自己的响亮称号。
  农产品的商标品牌已成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这是我国农业市场化深入、竞争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随着我国加入WTO,消费者对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进入也愈加困难。能否在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农民手中农产品的牌子有多硬。
  眼下,很多农民在丰收的喜悦之后,却不得不面对产品销售无路的困惑。这除了有些产品不适销对路外,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响亮的牌子,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即使能销售出去,价格也并不看好。
  因此,打响农产品的品牌战,掌握农产品销售的主动权,是市场对农民提出的新考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品牌塑造也成为新时期农民必须具备的新素质。当然,在农产品创牌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扶助,这也是党和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江苏海安县加强56万亩水稻后期管理,力争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图为海安农场五大队农民在给水稻喷药灭螟虫。  杨一秋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莫让垃圾“入侵”农村
  编辑同志: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问题已不容忽视。一方面有的农民环保意识差,乱倒生活垃圾和其它污染物;另一方面城市垃圾逐步向农村“入侵”也不容忽视。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源头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在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城市也有义务做好企业污染物和市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工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未经处理的垃圾和污水随意向农村倾倒和排放。
  江西省资溪县 章晖宇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接轨奏响发展乐章
  ——浙江三门县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陈斐斐 林卫兴
  浙江省三门县上坑村原是个穷村落,村里有数十位大龄青年为婚嫁发愁。可今年以来,外村姑娘纷纷“飞”向上坑,与40多位青年结为伉俪。
  在三门县,随着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一批工业区迅速崛起,主动承接上海产业的辐射和转移,不仅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各个产业基地开始形成鲜明特色,日渐纳入“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势后劲。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非典影响,但全县仍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7.4%。
  绘就发展新蓝图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三门县经济社会发展尽管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但相对浙江沿海其它市县来说,却存在工业经济总量小、投入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劣势。据测算,从该县目前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看,通过内生机制形成的GDP增长率大约只能完成县里确定的年均GDP增长率19%以上目标的2/3。
  显然,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充分集聚县外要素,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成为三门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赶超步伐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三门县委、县政府绘就了全新的发展蓝图:以思想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重点,生产要素接轨为保障,体制接轨为动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三门建设成“长三角”南翼的上海产业扩散、配套、合作基地,华东重要能源基地,浙江临港型产业基地,以特色海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旅游度假休闲基地。
  “软硬”兼施打基础
  为把美好蓝图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三门在“投入、引进、流通、发展”上狠下功夫。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之一。三门县狠抓电力等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建设,台州市沿海高速公路三门段建设、甬临线三门段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启动,不久将构筑起县域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并大大缩短到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城市的地理空间。此外,还积极参与“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等促成与“长三角”经济圈其它城市科技成果等的合作、交易和交流等,构建起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平台。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硬件固然重要,但服务意识、人文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也不可忽视。为此,三门县重点整治服务环境中存在的诸如“梗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现象;切实推行二轮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批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和精简审批事项;为重大引进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努力做到各种手续一次性办结;建立企业对政府各部门服务工作的评议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等,为实现“引进”、“发展”的目标打造良好的软环境。“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三门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投资者的信心指数激升。今年上半年,已引进外地企业45家,投资总额达3.7亿多元。
  用心用力见成效
  三门县县委书记李良福说,勤劳敢干是浙江人民的美德,三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就要发扬光大这一美德,做到用心用力、创新创业。
  县城西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去年11月5日才成立,这项总投资达10亿元的重点工程,在总指挥陈招远和指挥部18位同志的努力下,正朝着“政府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招商引资的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典范、城市化建设的亮点”方向发展。目前,已有119家企业等待入园,有的企业已在规划设计之中。
  此外,机电、橡胶制品、医药化工、工艺品行业四大优势产业的形成,带动了一批专业工业区块的崛起,促进三门以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的姿态尽快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
  工业化大大促进了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去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30元,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5.7部,城市化率达31%。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合作社成为哈市农村产销桥梁
  本报讯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随着木兰养蜂、方正富硒米、南岗废旧回收等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兴起,哈尔滨市农村的小生产已与该市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4000多名农民当上了新“社员”。
  找市场、抓订单、跑超市、代购代销、预约销售……只要是能让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系起来的事,合作社都做。据了解,哈尔滨市各类合作社有效地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联系起来,使农民进入市场有了载体,龙头企业经营有了保障。今年,哈尔滨市的南岗、太平、道里、平房等区及巴彦、木兰、阿城、五常、双城等县(市)的合作社已完成登记注册,正在广泛征集“社员”。(杨兴原 韩惠敏)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绛县加快实施小康建设
  本报讯 今年以来,山西省绛县加速实施小康建设,引进资金、新上项目均创历史新高。
  该县围绕农业特色比较优势,继续壮大以牛、鹿为主的畜牧业,以山楂为主的林果业,以中药材为主的特种种植业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维之王食品、金绛食品、金甲药业、东方神鹿、天龙化工五大龙头企业,开发鹿系列保健食品、牛肉系列食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推进城镇化。(张广瑞 周永平 郭志俭)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淮滨农信社积极为农服务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南省淮滨县农信社深入开展送贷款、送科技、送信息下乡活动,不但为广大农户架起了一座增收致富的金桥,也促进了农信社自身发展。
  今年前7个月,该社送货上门服务4000多次,贷款金额980万元;为农民送科技书籍5000册,上科技课600余次。截至目前,该社新增农业贷款484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达3.9亿元,实现收入1134万元,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韩国亮 田振宇 夏勇)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新兖成为齐鲁经济第一镇
  本报讯 山东省济宁市新兖镇认真实践和探索行政管理改革的新路子,初步实现政府管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6元。实现了2000年初提出的争创齐鲁经济第一镇的奋斗目标。先后获得“中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好、贡献大乡镇”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今年1—7月,全镇又实现财政收入1.55亿元,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该镇以优化发展环境、提供良好服务为抓手,重点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问题。企业改制后,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靠行政手段向政策引导、典型引路、依法行政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侯立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