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举行纪念《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暨“公民道德宣传日”座谈会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记者王比学报道: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今天在京联合召开纪念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周年暨“公民道德宣传日”座谈会,总结交流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纲要》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之际,党中央在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2001年9月20日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参加座谈会的各界人士认为,《纲要》颁布两年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可喜进展。现在,从总体上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等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与会代表在发言中说,党的十六大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不久前,经党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新的起点,把加强这项工作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在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广泛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积极倡导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深入进行科普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会议强调,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还要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增强道德建设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特别要切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相互促进,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奇生和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苏秉公、河北省衡水市委书记李俊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等在座谈会上发言。有关部门和首都各界人士代表参加座谈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就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第二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了讲话。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翟卫华主持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首都百万群众参加国防教育活动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记者苏银成报道: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北京市在首都首条“国防教育街”——通州区吉祥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把首都国防教育宣传引向了高潮。
  通州区“国防教育街”的建成,是北京市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该街分为国防教育主街、国防教育广场、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社区四个部分。为了展示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容,北京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和通州区在南北长500米的主街两侧设立了悬挂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肖像的元帅墙、大将墙和20位英模人物灯箱。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国防教育广场上,摆放着长征二号火箭模型和高射炮等兵器实物,广场四周设置了56块展示中国国防发展历程和通州区双拥共建成就的图板。与主街毗邻的通州区老干部局、如意社区和通州电影院也建立了老干部事迹展室、革命文物展柜、双拥画廊、国防教育学校和国防教育影库等配套设施,供街道居民参观学习。
  在国防教育广场举行的“首都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书画比赛”现场,40多位来自北京市各小学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绘制“我心中的国防”图画,一位叫王思思的小女孩向记者展示了她刚画好的一幅名为“和平”的图画,并用稚嫩的语言告诉记者:“我希望和平,不再有战争,全世界的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
  据不完全统计,今天全市在长安街沿线、各繁华地段、街道社区等地共设立宣传点350个,张贴悬挂宣传标语8000余条,散发各种国防教育宣传材料10万余份,直接参与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的首都群众达百万余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本报评论员
  今年9月20日,是第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根据《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国防教育日,为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对于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强国防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来建设、来保卫,需要靠全国人民共同来支持、来参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是我国武装力量的坚强后盾和坚实基础,人民群众在我国国防事业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国防建设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改进武器装备,抓好国防设施和人防工程,提高综合国力等等,这是物质方面的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人民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丰富国防知识,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精神方面的建设。国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中,精神力量可以推动和促进物质方面的建设;在战争中,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战斗力。
  每年的国防教育日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今年国防教育日的主题是:“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这个主题清晰地表述了国防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讲清了有国必须有防的道理,讲清了国强则民安、国破则家亡的关系。深刻认识建立巩固的国防对于我们国家、民族以至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广大群众就能积极参与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加强国防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民”上下功夫。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要重视这项工作。部队、机关、学校、街道、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民兵组织等,都应当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全民国防教育引向深入,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兴化:民主议事凝聚人心
  本报记者 龚永泉
  从去年6月起,江苏泰州兴化市把每月的10日定为全市“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日”,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找到了新载体。一些村干部和村民反映说,民主议事活动照这样坚持下去,干部干着踏实,群众心里痛快。
  9月10日,记者参加了该市大垛镇安民村和戴南镇永丰村的民主议事活动。安民村的议事内容是村里引进一个投资1000万元的水泥加工厂,涉及土地流转、3户农户拆迁、电力增容和环保4个议题。28位村民代表各抒己见,最后一一达成了共识。29岁的大垛镇党委书记张坤也到场听取意见。
  永丰村有各类企业75家,今年1至8月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5.2亿元,年终将达到7.5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将达1.07万元。永丰村当天的议事内容是如何加快全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兴星纺织公司业主许国兰说:“在党支部关心支持下,自己由外行成为内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有职工500多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特别是企业加强了环保的投入,既改善了工人的生产条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全镇都应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金达软管厂业主翟成康说:“各类产品要努力实现标准化生产,打出品牌。未来的经济是品牌经济,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一些议事代表认为,永丰村企业数量不算少了,现在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不仅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兴化市委副书记邹祥凤告诉记者,通过议事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智慧集中到发展上来,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为增收富民提供了有力支持。临城镇郭家村通过议事协调东郭、西郭两个自然村的关系,建好了多年未能建成的通村公路;大垛镇兴芦村组织3次议事,解决群众在改水措施上的分歧;缸顾乡集镇建设拆迁工程涉及200多户农户,通过民主议事,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拆迁,13天内完成了全部任务。
  记者了解到,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开展以来,兴化市从市领导、部门负责人到乡镇干部都挂钩到村,积极参与民主议事活动,主动协调解决基层难事、大事,努力实践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宗旨,从根本上丰富和强化了基层民主议事活动。不少议事代表说,过去我们光抱怨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现在市里统一拿出时间让我们畅所欲言,参与村务管理,我们要珍惜这一民主权利,加强方方面面的沟通和交流,使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4版(要闻)
专栏:

  澳门特区全国政协委员结束对川视察
  据新华社成都9月20日电 (记者张勇)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20日结束对四川为期一周的视察,乘飞机离开成都返回澳门。
  委员们对成都、德阳、绵阳以及阿坝等地进行了视察,视察的重点是当地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水利工程建设及生态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视察,澳门委员实地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到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和历史文化的悠久博大。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参加了此次视察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

  9月20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北京延庆大庄科乡人民武装部部长张海庭(左四)在革命教育基地——沙塘沟村开设国防教育课堂,为中小学生讲解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知识。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奉献
 青藏兵站部官兵艰苦奋斗立新功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胥金章、本报记者翟启运报道: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称号的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广大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几代青藏人奋战高原49载,在“世界屋脊”开辟了青藏公路,在“生命禁区”铺设了格拉输油管线,在冰峰雪山上架通了通信线路,为繁荣高原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青藏线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全长2000多公里,横穿戈壁高原,跨越昆仑山,穿越108条河流,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8级以上的大风年均达120多天,有500公里属冰冻地带,被国家划定为“特别艰苦地区”和“生命禁区”,是名符其实的地上“天路”。
  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一代代青藏兵站部官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这里安了家,扎下了根,为西藏军民运送了80%的所需物资,进出藏人员逾百万;架设起1680
  杆公里的国防线,始终保持畅通无阻。先后有740多名官兵在执勤任务中光荣牺牲,其中团职干部23人,平均年龄仅为42岁,3800多名官兵留下终身残疾。
  青藏兵站部官兵铺设和管理的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线,全长1080公里,是我国第一条高海拔、长距离、多品种成油输油管线,承担着西藏军民100%的输油保障任务。官兵以“艰难困苦不低头,完成任务不含糊”的气概,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输油任务,为西藏累计输油360万吨,创造产值10多亿元,被藏族群众誉为“金珠玛米”献给西藏的“乌金哈达”。
  青藏线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过去的荒漠、戈壁、野谷,如今新出现了不少城镇、厂矿、企业。以青藏线为依托,全国重点工程龙羊峡水电站、青海钾肥厂、格尔木炼油厂等先后在沿线建成,给高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连残疾人就业渠道通畅
  本报大连9月20日电 大连市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目前全市有就业需求的101757名残疾人中,已就业的为88160人,就业率达到86.6%。
  为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上档次,2002年8月,大连市投资近400万元建起了集残疾人劳动力市场、残联信息中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他们从2002年10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走访1万家用人单位,寻找残疾人就业岗位;走访1万户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就业状况”为主题的援助残疾人就业行动,不仅为残疾人挖掘出了许多用工岗位,而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丰富了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的内容。到现在,全市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共走访用工单位11640个,挖掘就业岗位1238个。
  大连市还积极探索鼓励、扶持和引导残疾人个体就业。2002年,大连市投入30万元为330名残疾人提供了理发、修鞋、修车的工具,使他们走向自立。大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还在全市开办了100多家盲人按摩院所,为有一技之长的盲人提供了用武之地。(王科 孟凡育)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民中国》杂志纪念创刊五十周年
  本报北京九月二十日讯 记者于青报道:《人民中国》杂志创刊暨发行五十周年纪念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以及专程来华与会的一百多名日本读者代表等中日各界人士约三百人出席了纪念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非平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原冶金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非平同志因病于9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非平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刘淇、贺国强和谷牧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李非平原名赵桂岭,1913年2月出生于河南南乐,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党的外围地下工作,1937年在南京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工作,1939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特种大队股长、抗大教员,1940年在八路军太行山总部军工部任太行工业学校教务主任,兵工厂厂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唐山市工业接管组副组长、唐山钢厂军代表兼工委书记,1950年任山西太原钢铁公司经理,1952年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基建处处长,1954年至1964年任冶金工业部建筑局副局长、基建司司长,1965年任四川省渡口市委第一副书记兼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总指挥,1980年任冶金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81年兼任上海宝钢工程总指挥,1982年任冶金工业部顾问,1986年离休。(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