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土资源部要求推进基层矿产资源管理
  本报烟台9月18日电 记者夏珺报道: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重点开始向县级基层延伸,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加快推进全国基层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到位。
  记者从日前于山东招远市闭幕的国土资源部基层矿产资源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推进基层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到位的试点工作,于2002年启动,目标是争取在3至5年内,实现全国基层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到位,促进全国1/5的县级基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县(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是全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基层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直接为矿产企业服务,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一些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机构、职能、人员等方面未能完全到位,致使一些地区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资源破坏浪费现象严重,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强调,要做好基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加快培育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加强资源储量和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管理,还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增强基层管理部门的服务功能。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8月份国房景气指数小幅回落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结果表明:8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6.89,比7月份下降0.38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42点,在连续2个月攀升之后出现小幅回落。
  8月份,构成“国房景气指数”的八个分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全面上扬的态势。其中,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转让收入分类指数升幅最高,是拉动“国房景气指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的主要因素。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连续3个月稳定在97.7点左右的水平。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加强协调配合 提高监管效率
 三金融监管机构召开联席会议
  本报北京9月18日讯 记者田俊荣报道:为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三家金融监管机构协调配合,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对金融机构及其从事的金融业务持续有效的监管,保证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6月初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起草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并于今天召开了第一次监管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该《备忘录》。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移动信息化一期工程启动
  本报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电讯盈科(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九月十七日在北京签署中国移动支撑系统信息化一期MIS工程实施服务框架协议。据悉,该工程总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冉永平)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十二家建材企业产品获名牌称号
  本报讯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建材产品博览会上,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马可波罗”牌产品等十二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及其品牌获名牌称号。这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首次评比活动,标志着中国近四十万家建材企业开始进入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时代。(路漫)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将举行
  本报讯 由中国经济导报社主办的第二届民营企业发展论坛暨高技术产品展览会将于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一个与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民营企业同行进行充分交流的舞台。展览部分将涉及高技术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晓朱)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一汽华利公司产品全线降价
  本报讯 拥有一汽品牌、日本技术等多项光环的一汽华利公司日前宣布,对该公司主导产品价格做出重大调整。自八月二十八日,幸福使者系列产品全线降价,降幅达百分之十(三千元至五千元)。此举意在降低欲购买“家庭首款车”用户门槛,让幸福使者更贴近消费者。(郭景良)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东营地税加强监督促税收增长
  本报讯 山东省东营市地税局东营分局全面推进地税“提速”工程,为切实把各项指标落到实处,该局开展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督查活动,通过不定期的督查,该分局在精神面貌、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和进步。(华建亮)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兴隆地税局着力规范税收执法
  本报讯 河北省兴隆县地税局从建立规范性制度入手,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近日该局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性制度、税收管理办法和执法操作指南。他们每年都进行两次全面执法检查,对执法过错进行追究。
  近两年来,全局对上至局长下至普通干部共四十七人次进行了责任追究。
  (平夫 寒江)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北京东来顺捐资内蒙古献爱心
  本报讯 金秋,北京老字号东来顺饭店迎来百年店庆,该集团向内蒙古捐资一百万元,其中六十七万元支持锡林郭勒盟治理浑善达克沙地,二十万元给乌兰察布盟兴建一所希望小学,十三万元捐赠赤峰地震灾区的草原人民。
  (林文)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2000年5月24日海关总署令第81号公布2002年6月21日修订根据2003年9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9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决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2003年9月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与完善加工贸易管理,规范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促进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防止重复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出口加工区(以下简称加工区),只能设在已经国务院批准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条 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海关在加工区内设立机构,并依照本办法,对进、出加工区的货物及区内相关场所实行24小时监管。
  第四条 加工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以下简称区外)之间,须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设施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经海关总署对加工区的隔离设施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加工区有关业务。
  第五条 区内设置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出口加工企业、专为出口加工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以及经海关核准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
  除安全保卫人员和企业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加工区内居住。不得建立营业性的生活消费设施。
  第六条 区内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
  第七条 在加工区内设立的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应向海关办理注册手续。
  第八条 区内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记录本企业有关进、出加工区货物和物品的库存、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和损耗等情况。
  第九条 加工区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和海关稽查制度。
  区内企业应建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并与海关实行电子计算机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第十条 区内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海关不实行《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管理。
  第十一条 海关对进、出加工区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人员及区内有关场所,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进行检查、查验。
  第十二条 国家对区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
  第十三条 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不得进、出加工区。
  第二章 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
  第十四条 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由货主或其代理人根据加工区管理委员会的批件,填写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备案。备案清单由海关总署统一制发。
  第十五条 海关对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按照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办法进行监管。
  第十六条 加工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第十七条 从境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基建物资,予以免税;
  (二)区内企业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模具及其维修用零配件,予以免税;
  (三)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及消耗性材料,予以保税;
  (四)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予以免税;
  (五)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生活消费用品,按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海关予以照章征税。
  第十八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区内企业加工的制成品及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余料、残次品、废品等销往境外的,免征出口关税。
  第三章 对加工区与区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
  第十九条 对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照制成品征税。如属许可证件管理商品,还应向海关出具有效的进口许可证件。
  第二十条 区内企业的加工产品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废品等应复运出境。因特殊情况需要运往区外时,由企业申请,经主管海关核准后,按内销时的状态确定归类并征税。如属进口许可证件管理商品,免领进口许可证件。如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所列商品,应按现行规定向环保部门申领进口许可证件。对无商业价值的边角料和废品,需运往区外销毁的,应凭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环保部门的批件,向主管海关办理出区手续,海关予以免进口许可证件、免税。
  第二十一条 区内企业在确有需要时,可将有关模具、半成品等运往区外进行加工。经加工区主管海关关长批准,由接受委托的区外企业向加工区主管海关缴纳货物应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值保证金或保函后办理出区手续。
  委托区外企业加工的期限由加工区主管海关参照合同期限核定。货物加工完毕后应按期运回区内。区内企业凭出区时填写的委托区外加工申请书及有关单证,向加工区主管海关办理验放核销手续。加工区主管海关在办理验放核销手续后,应及时退还保证金或保函。
  第二十二条 区内企业销往区外的机器、设备、模具等,按照国家现行进口政策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区内企业经主管海关批准,可在区外进行产品的测试、检验和展示活动。测试、检验和展示的产品,应比照海关对暂时进口货物的管理规定办理出区手续。
  第二十四条 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须运往区外进行维修、测试或检验时,区内企业或管理机构应填写《出口加工区货物运往区外维修查验联系单》,向主管海关提出申请,并经主管海关核准、登记、查验后,方可将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
  区内企业将模具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时,应留存模具所生产产品的样品,以备海关对运回区内的模具进行核查。
  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不得用于区外加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 运往区外维修、测试或检验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应自运出之日起2个月内运回加工区。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运回的,区内企业应于期限届满前7天内,向主管海关说明情况,并申请延期。申请延期以1次为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
  第二十六条 运往区外维修的机器、设备、模具和办公用品等,运回区内时,要以海关能辨认其为原物或同一规格的新零件、配件或附件为限,但更换新零件、配件或附件的,原零件、配件或附件应一并运回区内。
  第二十七条 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其出口退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从区外进入加工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所需合理数量的基建物资等,海关按照对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区外企业凭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手续,具体退(免)税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下达。
  (二)从区外进入加工区供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等,海关不予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
  (三)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基建物资等,区外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供上述货物或物品的清单,并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经海关查验后放行。上述货物或物品,已经缴纳的进口环节税,不予退还。
  (四)因国内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须将国家禁止出口或统一经营商品运至加工区内进行某项工序加工的,应报经商务部批准,海关比照出料加工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其运入加工区的货物,不予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
  第二十八条 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物品,应运入加工区内海关指定仓库或地点,区外企业填写出口报关单,并持境内购货发票、装箱单,向加工区的主管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货物,须经区内企业进行实质性加工后,方可运出境外。
  第四章 对加工区内货物的监管
  第三十条 区内企业进、出加工区的货物须向其主管海关如实申报,海关依据备案清单及有关单证,对区内企业进、出加工区的货物进行查验、放行和核销。
  海关对进、出加工区货物的备案、报关、查验、放行、核销手续应在区内办理。
  第三十一条 加工区内的货物可在区内企业之间转让、转移,双方当事人须事先将转让、转移货物的具体品名、数量、金额等有关事项向海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 区内加工企业,不得将未经实质性加工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销往区外。区内从事仓储服务的企业,不得将仓储的原材料、零部件提供给区外企业。
  第三十三条 区内企业自开展出口加工业务或仓储业务之日起,每半年持本企业账册和有关单据,向其主管海关办理一次核销手续。
  第三十四条 进入加工区的货物,在加工、储存期间,因不可抗力造成短少、损毁的,区内加工企业或仓储企业应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报告主管海关,并说明理由。经海关核实确认后,准其在账册内减除。
  第五章 对加工区之间往来货物的监管
  第三十五条 加工区之间货物的往来,应由收、发货物双方联名向转出区主管海关提出申请。经海关核准后,按照转关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货物转关至其他加工区时,转入区主管海关在核对封志完整及单货相符后,即予放行入厂或入库。
  第三十七条 加工区之间往来的货物不能按照转关运输办理的,转入区主管海关应向收货企业收取货物等值的担保金。货物运抵转入区并经海关核对无误后,主管海关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担保金退还企业。
  第六章 对进、出加工区运输工具和个人携带物品的监管
  第三十八条 运输工具和人员应经海关指定的专用通道进、出加工区。
  第三十九条 从加工区运往境外的加工产品及由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应交由经海关核准、并由设立于区内的专营运输企业承运。下列货物经主管海关查验后,可由企业指派专人携带或自行运输:
  (一)价值1万美元及以下的小额物品;
  (二)因品质不合格复运区外退换的物品;
  (三)已办理进口纳税手续的物品;
  (四)其他经海关核准的物品。
  第四十条 进、出加工区货物的运输工具的负责人,应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运输工具的名称、数量、牌照号码及驾驶员姓名等清单,向海关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承运加工区货物进、出加工区或转关运输的所有运输企业的经营人,应遵守海关有关运输工具及其所载货物的管理规定,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未经海关批准,从加工区到区外的运输工具和人员不得运输、携带加工区内货物出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 从境外运入加工区的货物和从加工区运出境外的货物列入进、出口统计。从区外运入加工区和从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实施单项统计。统计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0年5月24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决定
  为了适应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新形势的需要,保障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条修改为:“区内企业的加工产品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废品等应复运出境。因特殊情况需要运往区外时,由企业申请,经主管海关核准后,按内销时的状态确定归类并征税。如属进口许可证件管理商品,免领进口许可证件。如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所列商品,应按现行规定向环保部门申领进口许可证件。对无商业价值的边角料和废品,需运往区外销毁的,应凭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和环保部门的批件,向主管海关办理出区手续,海关予以免进口许可证件、免税。”
  二、删去第四十四条。
  此外,对部分条款的表述予以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际航空界青睐“中国制造”
 认为中国已具备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能力
  本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中航二集团所属哈飞公司9月18日与美国德事隆集团贝尔直升机公司签订协议,确定哈飞公司成为贝尔430直升机机体的唯一供应商。德事隆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工业制造基地,航空界也不例外。
  在正在进行的北京航展上,中外航空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能力、工艺技术、质量保证、生产设施等均得到国际航空界的普遍认同。不少国外企业表示,中国航空工业已具备了发展较大规模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的能力。
  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总裁马乐德介绍说,自去年9月以来,空客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6个转包生产合同,金额达2亿多美元。目前在全球服役的3000架空客飞机中,1/4装备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今后几年,空客将不断加大与中国工业的合作力度,从中国的采购额将从目前的每年1200万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6000万美元。
  中航一集团在航展中以显要位置展出了其飞机转包生产领域的各种零部件及图片,以期获得更多订单。
  据了解,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已形成了设计、试验、加工制造、试飞等基本配套的研发生产能力。有关专家表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拓展转包生产,有利于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制造管理水平,为自主研发奠定基础。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今年以来,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新上项目67个,计划投资总额15.25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图为淑阳镇党委书记陈刚(左)深入施工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庞卫东 李朝民摄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

10月26日起——
民航购票须留个人信息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白天亮从民航总局获悉:从10月26日(乘机日期)起,民航旅客在各售票网点购票,必须认真填写购票单,留下姓名全名、性别、国籍、有效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相关信息。
  据了解,民航总局、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自10月26日起,在中国境内的民航运输机场和开放的航空口岸,所有进出港航班,一律须在起飞30分钟内,向指定的预报旅客信息的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联系单位预报旅客信息,国际航班同时要预报机组人员信息。这一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为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而作出的。
  凡经营出入中国开放口岸航班的航空公司必须预报的旅客信息包括:航空公司两字代码、航班号、始发站和目的站三字代码、抵离日期和时间;每一名机组成员和旅客的全名、性别、国籍、护照号码、联系方式(联系电话或地址)、座位号(选择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