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就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最近决定,将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
  问:请您谈谈为什么要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
  答:这是中央文明委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就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新一届中央文明委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今年以来两次召开全委会研究部署这方面的工作。最近,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起草、修改和印发的。文件决定,从今年开始,将党中央印发《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战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就是要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有力的抓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加强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就是要促使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就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关心、自觉参与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问:请您介绍一下,《纲要》印发两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了《纲要》。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两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修订完善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尚正在形成,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展示了中国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这些充分说明,党中央加强道德建设的决策符合民意、深得民心,充分说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关心道德建设、支持道德建设、参与道德建设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热情。
  问:请您谈谈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离不开道德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道德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道德建设。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正面临着许多严峻考验。目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这种状况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不相适应,与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解决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问: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抓住哪些重点?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遵循《纲要》的基本要求和中央文明委的《意见》,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在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一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必然带来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大提高。抗击非典斗争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也体现在社会转型、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够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还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爱岗敬业、扶危济困、奉献社会。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
  二是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经过抗击非典斗争,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强烈呼唤革除社会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要在全国城乡继续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动员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具体事情做起,搞好卫生防疫,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实守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又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当前,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规范,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要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遏制行业不正之风,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积极倡导扶危济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那些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今年以来,我国遭受了非典型肺炎这个突如其来的灾害,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要配合党和政府的救灾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受灾群众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五是深入进行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名牌栏目的作用,广泛进行科普宣传;组织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科普展览、讲座、咨询、培训、竞赛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常识、实用技术和健康常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宣传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自觉抵制“法轮功”等歪理邪说,移风易俗,除旧布新,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良好社会风气。
  问:如何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答: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渠道、手段和途径,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一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道德建设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针砭社会时弊、抨击不良言行,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要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道德宣传教育的力度。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电视台都要尽快设立道德栏目,并在黄金时段播出。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等重点网站,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道德网页,开设网上道德论坛,形成网上宣传教育平台。要讲究宣传艺术,改进宣传方式,多用群众的新鲜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道德宣传教育通俗易懂、入脑入心,易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
  二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做人民满意公务员、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以提高全民族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推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不断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好做法,创新活动方式,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在参与中陶冶思想感情,丰富精神生活,提升道德境界。
  三是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增强道德建设的渗透力、感染力。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精品。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和展示工作。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宣传教育。要把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引导,丰富内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用他们身上凝聚的崇高道德力量感染和教育群众。要注重典型的多样性,发现和总结各方面、各层次的先进典型,使各行各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要把宣传“精英”典型和宣传“平民”典型结合起来,把宣传崇高思想境界与宣传良好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群众既能从杰出人物的高尚品格中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又能从身边的凡人小事上体会到不平凡的精神内涵。
  问:怎样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答:公民道德建设是全党的工作、全社会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和《意见》的具体部署,迅速行动起来,抓好工作落实。要区分层次,循序渐进,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调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他们必须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对广大群众要注意广泛性和可行性,引导他们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在偏远地区农民、社区流动人口以及各种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中进行道德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调动和保护各方面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认真做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第2版(要闻)
专栏:

千树花放一时新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综述
新华社记者 田雨 曲志红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道德”的理念和规范,是最厚重的积淀,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一颁布,就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两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今天的华夏大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逐步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我们时代最美的追求。
  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纲要》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道德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对加强道德建设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近年来,在深入思考我国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党中央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深刻揭示了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纲要》正是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愿望而制定的。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发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专家、学者在谈到《纲要》时这样评价,《纲要》内容丰富、科学、严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20字基本道德规范;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纲要》的实施,对我们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民族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诚如所言,《纲要》的颁布,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注入强大动力。2002年3月,中宣部宣教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事前估计参加人数可能会达到100万,5月下旬就可以公布竞赛结果。出乎预料的是,组委会收到的答题卡高达1478万张,阅卷的工作量比原来的估计增加了10多倍,竞赛结果不得不推迟了1个多月才公布。
  这次竞赛面向全体公民,参赛者有工人、农民、学生,也有机关干部、公司职员和部队官兵,有白发老人,也有天真儿童。已届百岁的吴西老人,是参加百色龙州起义现今唯一健在的将军,是参赛者中最年长者。老人得知竞赛消息后,非常认真地填写好答题卡,让工作人员送到组委会办公室。不少参赛者还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重庆一位参赛者说,《纲要》概括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真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道德规范体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全家三口人参加答题,获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贡献一份热情。
  创纪录的参赛人数,充分表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关心道德建设、支持道德建设、参与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充分表明印发《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合民心、顺民意的重大举措。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魂之所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公民道德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
  《纲要》印发两年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修订完善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尚正在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民族精神激发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撑民族精神。平时看似润物无声的道德建设,在民族危难之时,如涓涓溪流汇集为波澜壮阔的洪流!当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病毒突然袭来时,无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投入到救治病人和寻找病因的战斗中去。曾有人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研究所来?为什么60多岁了还不顾危险每天到病房查看病人?钟南山的回答很简单:“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没有豪言壮语,但这样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
  在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中,让人感动的还有那些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勇气、无畏和奉献精神。北京通州的一对退休老人,一个儿子是医生,另一个是急救车司机。当儿子们从一线打来电话,两次发作脑血栓而颤巍巍的老父亲说:“你们别担心我。这是治病救人的大事,谁也不能往后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母亲,在电话里大声告诉儿子:“你们是妈最大的荣耀!等你们回来,妈为你们做最爱吃的饭菜。”
  有这样的父母,就有这样的儿女;有这样的百姓,就有这样的民族——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选择,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普通群众挺身而出,铸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钢铁长城。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35中初三(六)班学生李晶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提出的要求很简单: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经过非典,她觉得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最重要的素质莫过于有爱心、有公德”。
  孩子的心里话,纯真却深刻。在考验中成熟起来的新一代,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在他们身上,我们的民族精神将薪火相传。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谱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奏响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嘹亮凯歌,使伟大民族精神在新形势下得到锤炼和升华。有这种民族精神的强大威力,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一定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大群众的道德实践焕发蓬勃生机
  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每个公民知行合一的过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两年来贯彻《纲要》、在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春蕾计划”、“母亲水窖”、“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这些都已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牌栏目”。
  各地还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北京以“建首善、创一流”为目标,以“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为主题,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北京人”为主线,集中抓好文明乘车、出租车司机教育、整顿市容市貌等几件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事情,促进了首都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上海开展“与文明同行”系列活动,重点解决在公交车上部分市民乱抢乱坐,以及在街上乱穿马路等问题,普及城市交通文明。
  成都在农村重点开展“争当爱民书记”活动,乡镇党委书记作出了“在富民中爱民、在热心公益中爱民、在扶贫济困中爱民、在保一方平安中爱民”的承诺,切实转变了基层党组织的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从早年温州的劣质皮鞋到新世纪之初的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从山西假酒到河南黑米,人们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的同时,大声疾呼“诚信”的回归。浙江在全省开展打造“信用浙江”活动,得到了各地市的积极响应。温州市人大将在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伪劣皮鞋的8月8日,定为该市的“诚信日”,以警示企业和市民坚持诚信为本、以信立业。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正在公民道德建设大潮中重新得以确认和张扬。
  全国各地窗口行业也纷纷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集中解决那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唐山市在医疗卫生、通讯、电力、金融、商业等服务性行业积极倡导“以德经营、诚信立业、文明生财”的职业道德观,开展诚信服务竞赛,以优质的服务促进行业发展。在武汉、长沙、大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商业区,诚信被注入了许多商家的规范经营中,“百城万店无假货”连续多年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活动。
  围绕弘扬家庭美德的主题,南京市鼓楼区的社区居民踊跃参加以家庭健康、家庭文化、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家庭活动。经群众评比推荐,一大批爱学习、有爱心、温馨和睦的特色家庭脱颖而出。在中央门街道评选出的特色家庭中,就有藏书千册的“读书之家”、带领下岗工人艰苦创业的“创业之家”、事业有成乐于奉献的“院士之家”、精于剪纸艺术的“工艺之家”,以及夫妻携手的“军旅创作之家”等令人称羡的美好家庭……
  一场非典,让全国城乡群众意识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不仅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今年5月,中央文明委、全国爱卫会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三讲一树”活动,两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和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
  通知发出之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从市、县到乡、村,迅速开展以防控非典为中心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重庆市以清除卫生死角和城市“三乱”(乱扔、乱吐、乱贴)为内容,以城区为重点范围,从暴露垃圾整治、社区环境整治、环卫设施整治等八个方面入手,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在农村全面推行生活卫生“五个一”:一人一帕、一室一篓、一院一坑、一家一厕、一户一浴;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刷牙、勤洗澡、勤换衣。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经过抗击非典斗争的严峻考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对革除各种社会陋习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公民道德建设新局面。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必将塑造起新时代的民族之魂!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画 在城乡基层广泛张贴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在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周年暨第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制作的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宣传画,日前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往全国,在城乡基层广泛张贴。


第2版(要闻)
专栏:

民政部财政部下拨八点六五亿元中央救灾款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财政部近日安排下拨8.65亿元中央救灾款,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安徽、江苏、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受灾地区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等生活困难。据统计,今年以来民政部、财政部共安排下拨27.12319亿元中央救灾资金,其中专项用于洪涝、地震、台风等新灾的救灾资金达14.189亿元。


第2版(要闻)
专栏:

我国恢复公布非典型肺炎每日疫情监测情况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朱玉)卫生部新闻发言人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部自当日起开始向社会公布我国内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情况。
  他说,自2003年8月16日我国内地最后两名非典病人康复出院后,全国已没有非典病人,因此卫生部不再每日公布非典疫情。但是,全国卫生系统对监测非典疫情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各地每日零报告制度,我国内地至今未发现新发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近来,许多群众对非典疫情监测非常关心,询问有关情况,为此,卫生部决定,自即日起,每日通报非典疫情监测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