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2003-09-02

2003-09-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由“灰城”到绿城的变迁——唐山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由“灰城”到绿城的变迁<br/> ——唐山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纪实<br/> 侯西岭 李焱 陈秀云<br/>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这是昔日重工业城市唐山给人的印象。如今的唐山,天蓝水清,满目青翠,已形成“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新格局。<br/>  作为国内最早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的城市,唐山又开我国北方资源工业城市申报全国园林城市之先河。<br/>  因地制宜打造绿色精品<br/>  唐山是一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100多年的开采和工业生产,使唐山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园林城市,要因地制宜,从唐山实际出发,创建工业生态园林城市。”循着这一思路,从2000年开始,唐山加大投资力度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宽思路,远眼光,大手笔,建成一个又一个精品。<br/>  ——构筑“三圈、一环”城乡一体化绿化防护体系。在市中心、丰润区和古冶区外围,建设3—5公里宽、控制工业烟尘污染的环城区绿化圈和全长92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绿化环。<br/>  ——整合“一带、四廊”风景林区。贯穿市区南北,隔离工业区和生活区的生态防护屏障带,改造中心区通向外三区的三条道路绿化长廊和一条高压线下绿化走廊,形成高标准景观路。<br/>  ——改造生态环境。对市区的大城山、弯道山、凤凰山、古冶北山,封山育林、搬迁了十几家工厂和千余家住户,逐渐恢复了“远山苍茫近山翠”的原始风貌。投资1亿多元,对流经市区、污染严重的陡河等4条河流进行彻底治理。封堵企业排污口,治理脏乱差,大搞绿化美化,建成“两绿夹一水,傍河皆园林”带状公园。<br/>  ——打造园林精品点。在单位庭院和小区,实施精品绿化,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55个,省级园林小区17个。按照大面积、长绿期、敞开式的要求,建成会展广场等35块大型广场,总面积770公顷。<br/>  ——工业区“内囿外防”工程初见成效。市里规定工业区必须严格执行绿地规划,企业附属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比率近期不低于30%,中期和远期达35%、40%。对产生污染和有害气体的企业要求更高。因特殊情况不能达标的单位,必须经绿化主管部门批准,缴纳绿化补偿费,由绿化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异地绿化。<br/>  拆墙透绿、破硬复绿、拓路增绿、见缝插绿……几年间,唐山利用各种方式造绿,全市城市绿化面积达5071.9公顷。<br/>  变“疤痕”为亮点<br/>  盛夏的南湖生态公园,令人心旷神怡。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红莲袅娜,野鸭游弋。一对对新人以旖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争相拍下永恒的瞬间。谁又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个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br/>  煤矿的采掘使唐山周边形成2.2万公顷采煤下沉区和沉陷水面。垃圾遍地,满目荒凉。这成了唐山创建工业生态园林城市碰到的最大难题。<br/>  “为市民造福,把城市疤痕变成亮点。”1996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将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改造列为市民办的“实事工程”。经过周密论证,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开发建设思路,“拓荒造绿”,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环境。随即,由市领导挂帅的“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1997年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2万多军民浩浩荡荡开进南郊,打响南部下沉区大规模治理战役。几个月里,军民清墟10万立方米,种树2万多株。又是一年播绿时,1998年二期工程竣工。随后是三期、四期工程……一座粗放型的集森林风貌与水乡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初见雏形。<br/>  据市园林局同志介绍,南湖公园面积500公顷,植树30多万株。它的建成,为整个南部采煤下沉区治理提供了经验。根据专家构想,未来的“大南湖”着重生态园林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水体资源和土地资源,建设“陆地三场”、“水上四园”和“功能五区”。它的面积是现在的3倍,也是华北最大的生态园林。<br/>  几年里,唐山动员30万人次,对总面积2392.3公顷的南部和东部两个采煤下沉区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其中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改造工程,被国家领导人和专家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力作”。2002年,这一生态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br/>  全民参与,长效管理<br/>  登上古冶区北山,满山苍翠。谁又能想到,过去这里曾是个“兔子不拉尿”的秃山。被誉为“矿山铁汉”的全国劳模侯占友退休后,独自一人上了山。3年里,他穿破了20多双开山鞋,挑烂了10多副水桶,砸坏了四把大锤,锹、钎、镐等用坏了一大堆,硬是使秃山披上了绿装。侯老今年年初因病去世,但他的行动却带动一大批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br/>  唐山市环境办连续五年在全市群众中开展“一人一树,营造城市森林”活动,每年都有100多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市里开展的捐资助绿活动,一个月就收到捐款200万元。单位和个人认种认养乔木50多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90%。<br/>  更让人欣喜的是,唐山市有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参加创建绿色企业活动中。以消费木材为主的宝珠家具厂,还向全市家具行业发出倡议:“用掉一棵树,植活一片林”。<br/>  唐山突出依法治绿,相继制定了《唐山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关于对损坏城市规划区内园林设施和花草、树木、绿地行为实行处罚的通告》、《唐山市城市绿化用地补偿费、临时占用费缴纳办法》等13个地方法规和办法。否决了近百个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对67个违规项目给予停工整顿、罚款处罚,查处各类案件800多起。日常管理中,强化新建小区绿化达标“一票否决权”、月评最差绿化单位等措施。<br/>  同时,唐山深化园林绿化改革,一方面将管理重心向区街和居委会倾斜,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园林绿化管理新体制:一方面把绿地养护管理权推向市场,将重要道路绿化和沿街绿地养护权向社会招标,降低了养护费用。在筹资渠道上,唐山尝试利用路两侧开发所得收益和土地出让金补充绿化资金,并采用厂街共建、民建公助、居民自建、集资捐资等形式,筹集园林绿化资金近亿元。全市已形成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多元化、多渠道、宽领域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体制,从根本上保障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管理需要。<br/>  扩绿、改绿、造绿、还绿……唐山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称号。目前,唐山市绿化覆盖率达41.8%,绿化率达36.02%,人均公共绿地达9.9平方米,各项指标向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看齐。

话今昔激浊扬清 要唤回碧水蓝天 “庐山杯环保征文”彰显公众环境意识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话今昔激浊扬清 要唤回碧水蓝天<br/>  “庐山杯环保征文”彰显公众环境意识<br/>  本报南昌9月1日电 环保三十载不寻常,民众意识得高涨。为纪念我国环境保护事业30周年,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与国家环保总局、庐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今天,本报副总编辑梁衡、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主任胡保林、著名作家梁晓声、生态学家徐凤翔与部分获奖者代表共聚庐山,回顾我国环保事业3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畅谈未来的文明发展道路。<br/>  “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启事自今年4月在本报刊出后,读者投稿异常踊跃,共收到社会各界来稿千余篇。作者中有环保战线的工作者,有其它部门的职工,有退休在家的市民,有耕田养鱼的农民,还有许多在校读书的学生。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追溯中国环保事业的艰难历程,或描述30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或为存在的问题大声疾呼,或为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br/>  经过评委认真评选,董岩的《留住泉水,让历史延续》等18篇作品获奖(详细名单附后)。<br/>  本报副总编辑梁衡和庐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欧阳泉华等在今天的颁奖会上讲了话。

图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开学第一天,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右一)正在给一年级新生戴“我要做个好学生”的胸卡。 孙蒲远摄

纪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一周年大会提出 依靠法制和科技提升人口工作水平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纪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一周年大会提出<br/>  依靠法制和科技提升人口工作水平<br/>  本报北京9月1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国家人口计生委今天在京召开纪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一周年暨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和科技工作“双先”表彰会。会议提出,依靠法制建设和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br/>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指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基本法律,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系框架,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依靠政策到依靠法制的重大转变。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落实了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技术准入,推行了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使技术服务进入了依法管理、规范服务、健康发展的轨道。<br/>  会上,北京市东城区计生委等148个单位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北京市丰台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技术服务中心等294个单位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周新茹等496位同志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凤芹等800位同志被授予“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获奖作品名单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庐山杯”中国环保三十年征文获奖作品名单<br/>  特等奖:<br/> 留住泉水,让历史延续 董岩<br/> 一等奖:<br/> 敬一丹的环保信封   朱爱华<br/> 别再“迟钝”下去   李专<br/> 二等奖:<br/> 淮河见证历史     杨福臣<br/> 清水河何时还清    耿兴<br/>  温榆河的变迁     高龙波<br/>  “小江”今昔话环保  叶振元<br/>  小心大自然的惩罚   顾传龙<br/>  事实让人清醒     蔡小平<br/>  三等奖:<br/>  乡亲叫俺“环境顾问” 张改云<br/>  家乡的“挂锄战”   唐圣春<br/>  野生动物“回家”了  王博凡<br/>  从陌生到时尚     孙新安<br/>  从“掉价”到“宠儿” 石常涛<br/>  以水为鉴       曹家新<br/>  憧憬家乡绿满川    阎风<br/>  古稀之年看变迁    王选庆<br/>  上海环保新事多    金凡

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每周排行榜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br/>专栏:<br/><br/> 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每周排行榜<br/> 北京东西电子 武汉宇虹环保协办<br/> (2003年8月25日至8月31日)<br/>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br/> 1 海口 100% 25 成都 100% <br/> 2 汕头 100% 26 南通 100% <br/> 3 珠海 100% 27 武汉 100% <br/> 3 北海 100% 28 济南 100% <br/> 5 桂林 100% 29 天津 100% <br/> 6 湛江 100% 30 兰州 100% <br/> 7 厦门 100% 31 沈阳 100% <br/> 8 连云港 100% 32 北京 100% <br/> 9 拉萨 100% 33 南京 100% <br/> 10 深圳 100% 34 温州 100% <br/> 11 贵阳 100% 35 昆明 100% <br/> 12 乌鲁木齐 100% 36 哈尔滨 100% <br/> 13 南宁 100% 37 福州 100% <br/> 14 烟台 100% 37 南昌 100% <br/> 15 秦皇岛 100% 39 长沙 100% <br/> 16 呼和浩特 100% 40 上海 100% <br/> 17 长春 100% 41 重庆 100% <br/> 18 银川 100% 42 西宁 100% <br/> 19 广州 100% 43 杭州 100% <br/> 20 大连 100% 44 石家庄 100% <br/> 21 宁波 100% 45 西安 86% <br/> 21 郑州 100% 46 太原 86% <br/> 23 合肥 100% 47 苏州 86% <br/> 24 青岛 100% <b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