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七十三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日前荣获北京大学桃李奖。作为我国泌尿外科的学术带头人,郭应禄不但对青年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而且特别重视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图为郭应禄正和青年医师在一起研讨学科发展问题。
本报记者 徐烨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鱼与熊掌兼得 经济生态和谐
 山东无棣一条禁令保住万顷湿地
  本报讯 常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是,山东无棣县却做成了这样一件美事:总面积8.05万公顷的沿海湿地保住了,总投资3400万元的外资项目留住了!
  在无棣沿海有一条绵延76公里的古贝壳堤,抵挡着汹涌的潮水。据专家估计,这条古贝壳堤总储量达3.6亿吨,是千百年的海潮冲积而成。上世纪90年代,一位陶瓷工程师欣喜地发现了这块资源,并告诉无棣县的科技人员:这丰富的贝壳也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专家的建议引起了无棣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紧张的筹备,无棣县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兴建了无棣县珍贝瓷业有限公司,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以贝壳为原料研制开发新型瓷——贝瓷。
  然而就在无棣贝瓷产业蓬勃兴起之时,2001年初,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数位教授、博士来考察时一致认定,如此大的古贝壳堤世界上只在美国和南美各有一条,无棣县古贝壳堤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珍贵海洋遗产,对于研究古海岸线的位置、推断海岸环境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为此,无棣县政府正式下了一道禁令:禁止采挖海岸贝壳脊资源!
  然而,嘴边的肥肉能看不能吃,使不少无棣人感到惋惜:有了政府禁令,获国家专利的贝瓷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引来的外商怎么留住?县委领导同志寻找鱼和熊掌兼得的良策。几经勘察,终于在距海岸40多公里、距碣石山不远处的盐碱荒地浅层地表下,发现了丰富的贝壳沙资源,储量达1亿吨,按目前的使用量,足可开采500年!(王中涛 李政)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新一代金融业务网络引人注目
  本报讯 近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华为公司以“高安全的新一代金融业务网络”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其网络产品和集成安全架构。此次展示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好评,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公司在开发金融业务网络方面的强势地位。
  当前,我国的金融网络建设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用户不但要实现网络互联,而且对网络性能、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迅速提高。尤其是今天金融网络需要与各企业网以及因特网相连接,这对网络的业务支持能力和安全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安全成为了此次展会上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行业信息化对安全的迫切需求,华为公司最近发布了一系列安全新产品。在此次金融展上,华为即推出了有针对性的金融业务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华为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火墙、安全交换机、安全路由器等产品的基础上,在业务层、网络层、线路、认证、组网等层面整合了多种安全特性,从而真正实现了“高安全的新一代金融业务网络”。尤其是华为公司的MPLS、网络处理器等技术更是具有业界领先的突出优势,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农村教育见闻

别了,危房
本报记者 施芳
  回到北京已有些时日,但我总惦记着乡村里的孩子们,新学年里,他们是否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那是8月26日,离9月1日开学还有5天。湖南省临澧县烽火乡的村民们正在加班加点,以确保中心小学新校舍如期完工。中心小学由于地势低洼,连年遭受洪灾,一栋教学楼主墙体裂缝,需要维修改造。烽火乡中学、先锋小学、银河完小也相继出现危房,急需维修改造。临澧县决定将这几所学校异地新建,办一所较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小学第一期工程投入资金180万元,现已基本完工。第二期工程计划投入350万元,将在2004年完成中学部的整体搬迁。
  “以后娃娃们下雨天不发愁,可以安心上学了!”望着拔地而起的白色教学楼,中心小学校长鲁礼忠高兴地说。
  临澧过去是乡乡办高中、联村办初中、村村办小学,“两基”验收时村里为学校修建的楼房,如今有不少已是人去楼空。因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临澧从1995年至今已减少小学生1万多人。临澧决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将危房改造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有危房且学生不足百人的一律撤校并点,不再投入资金改造;凡地理位置适中且方便周边学校合并的重点改造。
  南方多雨,对于年久失修的乡村校舍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临澧县还结合灾后重建,抓好布局调整。九里乡中心小学原先下雨天教室内水流遍地,当地政府投资60万元,撤并了周围的2所学校,使之成为一所寄宿制学校。杨板和平小学、青阳小学属两校合并,易地重建后可方便两乡六村学生入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让校舍成为临澧最漂亮的建筑”,临澧县委书记吴友云信心百倍地说。从2000年到2002年,临澧完成学校危房改造的第一期工程,23所学校24个危房改造项目完成,新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撤并了46所学校,为边远地区1000多名小学生创造了寄宿条件。2003年,临澧开展学校危房改造二期工程,全县计划投资1575万元,完成15980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撤并所有C级危房,保障8000多名师生的餐宿条件,改善13000名学生的学习环境。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成立
  本报讯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近日宣告正式成立。据悉,这是国内第一家综合性电子政务研究机构。该研究院是在原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的业务方向是: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和论证、政府管理效绩的考评和政务标准的制定以及党政干部的电子政务培训等。(丁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我国高压变频调速技术跃上新台阶
  本报讯 我国高压大功率变频行业领先企业——北京利德华福技术有限公司组建五年来,取得了研制生产一百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大功率变频器的优秀业绩。高压变频调速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综合产物。到目前为止,高压变频调速技术是世界上高压电机调速的最有效的技术方式。目前,利德华福技术有限公司的这项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已在二十二个省市的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得到应用,安装运行率达到百分之一百。(潘海滨)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百年航空科普丛书面世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航空科普丛书日前在京举行首发式。丛书共十册,包括中国航空史话、世界航空航天人物、世界名机集粹等。丛书编委会汇集了两院院士、著名航空航天专家和著名科普作家。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来自农业科技年的报道(7)

河北:盐碱滩上鱼虾肥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提起盐碱地,别说长庄稼,就是人喝了这里的水也容易拉肚子。盐碱地真的就没治了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经过10多年的科技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硬是在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挖鱼塘,用盐碱水养鱼虾获得成功。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许多居民有幸吃到这里用盐碱水养殖的新鲜肥美的鱼虾。
  前不久的一天,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盐碱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池塘边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来自附近十里八乡的数百名农民朋友都挤在池塘边,伸着脖子围观池塘里活蹦乱跳的鱼和虾,兴致勃勃地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盐碱地水产养殖”现场会。
  这次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河北省水产局、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在河北省沧州市共同举办的“盐碱地水产养殖”现场会,是全国农业科技年的标志性活动。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以及河北省及沧州市的领导和全国10多个省的代表参加了现场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党组书记王衍亮介绍说,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对我国内陆盐碱地的水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和掌握了盐碱地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首次在我国内陆盐碱地养殖对虾取得成功,并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如今盐碱地水产养殖已成为黄骅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据统计,2001年沧州地区210亩示范区共收获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23642公斤,收获商品鱼6150公斤,210亩平均亩效益为3109元;2002年示范区平均亩效益为2004元,新增产值576万元。据统计,2001—2002年沧州地区盐碱地水产养殖累计新增产值6563万元,新增利税2704万元。
  2003年,课题组又开展了斑节对虾、西伯利亚鲟、彩虹鲷、三疣梭子蟹等品种的生产性养殖,建立了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的多元化养殖模式。同时,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生态习性的差异,探索了对虾与彩虹鲷、对虾与梭鱼、对虾与青蛤、鲟鱼与卡拉白鱼等的混养模式,从综合利用水体,高效、健康养殖角度,对池塘养殖最佳生态环境、单位水体最适养殖密度进行研究,改进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来自张会亭乡后小里寨村的王明成去年11月联合几户农民,在100亩盐碱地上开挖了12个池子,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沧州市水产专家的指导下,养殖白对虾获得成功,仅此一项,每亩的纯效益就达2700元左右。“这对于过去寸草不生、颗粒无收的盐碱地来说,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王明成深有感触地说。
  专家指出,开发咸水水域和低洼盐碱地,除增加水产品的产量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随着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可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培养一流考生?造就一流学生?
 《“高考”在美国》引发讨论
  本报讯 记者卢新宁、施芳报道:“培养一流的考生,还是造就一流的学生?”“高考状元是否等于一流学生?”在又一批年轻人走进大学校园之际回望高考颇具深意,而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考”在美国》一书更以独特的视角发人深思。
  《“高考”在美国》是美籍华人黄全愈教授继《素质教育在美国》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以发人深省的教育理念,带给人们对于教育的全新体验。作者睿智的见解、深刻的剖析、明晰的比较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此书的出版也引发了“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国高考如何改革?”这一话题,来自教育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及学生家长有感而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每周排行榜
(2003年9月8日至9月14日)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1 海口 100% 25 大连 100%
2 北海 100% 25 郑州 100%
3 拉萨 100% 27 成都 100%
4 桂林 100% 28 济南 100%
5 珠海 100% 29 天津 100%
6 宁波 100% 30 西宁 100%
7 湛江 100% 31 南通 100%
8 汕头 100% 31 青岛 100%
9 温州 100% 33 沈阳 100%
10 昆明 100% 34 南宁 86%
11 深圳 100% 35 南昌 86%
12 合肥 100% 36 武汉 86%
13 福州 100% 37 上海 86%
13 厦门 100% 38 兰州 86%
15 贵阳 100% 39 杭州 86%
16 秦皇岛 100% 40 重庆 86%
17 长春 100% 41 南京 86%
18 广州 100% 42 石家庄 71%
19 连云港 100% 43 苏州 71%
20 呼和浩特 100% 44 长沙 71%
21 哈尔滨 100% 45 西安 57%
22 银川 100% 46 北京 43%
23 烟台 100% 47 太原 29%
24 乌鲁木齐 10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探索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之路
——关于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调查报告
张永民 冯云生 沈白榆
  编者按:今天刊登的这篇调查报告,以大量生动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反映了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农村教育改革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效,读后深受启发。
  前元庄实验学校的做法和经验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就是坚持农村教育改革,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不断增强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三农”工作对改革农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元庄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是吕梁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山村,全村有195户,789人,历史上这里“丰年吃糠,灾年逃荒”。过去,村学校办在一个破庙里,条件非常简陋。由于教育落后,农村文化水平低,吃尽了愚昧和贫穷的苦头。村党支部在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认识到,农村最缺的是有知识的人,农民最缺的是科学文化知识,脱贫致富的根本是让农村的孩子和农民有机会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1987年开始,前元庄村进行了农村教育改革试验,逐步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依靠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振兴经济的发展路子。
  一、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做法
  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农村教育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依靠发展教育,带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体做法是:
  在办学方向中实行“农教结合”。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相互促进。二是建立教师联系农户制度,为农民脱贫致富当参谋和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学校教师被聘为村委会的“智囊团”,共同参与对全村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重要问题的决策。学校专任教师兼任成人教育的文化课教师,有专长的农民受聘兼作学校劳技课和实习的指导教师。四是资源共享,学校的图书、实验仪器等向全村农民开放,村里的果园和大田作物为学生实验和实习提供基地。
  在教育内部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学校设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成人教育几个部分,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渗透,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形成教育对象覆盖全村男女老幼的大教育网络,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打好基础。初中劳技课突出农村特点,力争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转入本校成人教育继续学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升学有基础,回乡有技能”。
  在教学安排上实行教学、科技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是基础教育以教学活动为主,适当开展科技活动和生产劳动,小学低年级开展“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开展“试一试”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初中开展“做一做”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成人教育以生产劳动为主,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开展科技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在劳动中逐步增加智力因素,使农村从纯体力型、纯经验型的劳动者向智力型、科技型劳动者转变。三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校毕业生和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二、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办好一所学校,带富一个村庄。学校根据村里经济发展需求,需要什么技术,就派教师到外面学习什么技术,先后选派8人到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技术研究所学习。康继兴老师成了附近有名的养猪专家,几十里外的农民都请他传授科学配制饲料和猪病防治知识。学校每年还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到村里传授农民致富技术。农民张九泉告诉我们:“在学校的帮助下,我家的养猪规模由小到大,现已发展到140多头,年收入3万多元。”2002年,前元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比1987年增长了249%。前元庄实验学校的经验表明,办好一所学校,可以带动一个村庄,影响周围邻村。学校的学生范围有多大,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就有多远。
  重教育学科技,农民素质提高。成人教育从农村和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中级班学员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主要学习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先进实用技术;初级班学员以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主要学习一些当地适用的农业技术;普及班学员以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为主,主要讲授一些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对识字不多的农民还兼负扫盲任务。目前,前元庄16至45岁的村民大部分已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27人获得山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
  文明程度提高,村风村貌改善。教育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村里成为无打架、无赌博、无盗窃、无上访、无封建迷信和邪教邪说的“五无村”。1990年至今,前元庄村和党支部都是省级“文明村”和“红旗党支部”。
  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较快发展。1989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投资97万元建起了新教学楼。村里的果园和大田作物,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村里还为学校划拨一块土地作为实验基地,丰富了学校劳技课的内容。前元庄实验学校学生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到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农村实用劳动技术。”前元庄实验学校连续多年在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推广改革经验,完善改革内容。吕梁地区在全区推广了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经验,目前全区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学校有2872所。各校结合本地特点,推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经验。例如柳林县刘家圪槈村采取多种方式让农民“早晨听广播,晚上上夜校,庭院搞试验,路上看墙报”,调动了农民学文化、学科技的积极性。
  三、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前元庄实验学校在农村教育改革中,坚持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给人们以深刻启示:
  农教结合——农村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农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农村学校不仅具有育人功能,而且可以发挥智力、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开展农业科技试验、推广和应用。农民也需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科学种植,发展经济,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情况说明,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走农教结合的路子,坚持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各类农业实用人才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以经济发展促进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村办好一校,一校带富一方,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教统筹——农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农村教育不仅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础,更要面向大多数受教育者,使他们即使榜上无名,也要身怀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青少年学生不可能全部上高中、上大学,在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他们是农村最富有潜力的人才资源,是科教兴农的生力军。前元庄实验学校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衔接,使受教育者不仅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成为新一代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民。
  科教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学校就是最高的学习殿堂,教师就是最有知识的人才,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的实践说明,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教师传授知识、传授技术的作用,掌握更多的致富技能,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发展教育——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也要体现在农民群众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对农村青少年,既要传授知识和本领,也要培养他们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的观念;对农民,既要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也要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改革证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
  前元庄实验学校探索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对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依靠发展教育,可以带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前元庄实验学校在农教结合、三教统筹和教学、科技、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贫困地区农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以史为证 以史为鉴
 千名老人揭露日本侵华奴化教育
  本报讯 “九一八”事变爆发72周年前夕,辽宁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齐红深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已有千余名老人提供了证言、证物,他们用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殖民教育罪行,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不忘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齐红深研究员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国家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和“十五”课题《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他和其他80多位专家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近万名日本侵华教育的亲历者,搜集到1200多份口述史料和3000多件历史照片和教科书等珍贵实物。许多老人是在病床上接受采访的,回忆日本占领下的苦难经历,常常泣不成声,老泪纵横。有的老人接受了几次调查,下一次再去时就已经含恨去世了。这不仅是首次利用口述历史的方法研究日本殖民教育的学术活动,而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搜集日本侵华罪证的民间活动,并且建立起了在世界上占有日本殖民地教育资料最多的资料中心,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库。
  提供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历史的千余名老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台、港、澳地区和许多海外华人也接受了调查。他们当中,既有长期从事对日工作的老领导,也有普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接受调查时,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4岁。他们回忆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各个侧面揭露了奴化教育的罪行。吉林省四平师院王树范教授曾就读于伪满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设立的王道书院,他拿出一本1943年借“满华文化交流”之机买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指出:“三民主义”、“孙中山”、“二十一条”等辞目都被开了“天窗”。许多日本殖民教育亲历者还从教育制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校内校外活动等各个方面揭露日本推行的奴化教育。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梁肃戎先生给齐红深来信说:“日本侵略东北时期,所施之奴化教育极为毒辣。你们收集资料极为重要。”他们搜集的口述历史和实物中,还反映出晋察冀、胶东半岛等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英勇斗争的史实。
  (王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