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实录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共河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录
本报记者 贾立政 李杰
  学习时间:2003年8月22日学习地点:省委办公楼第三会议室参加人员: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李克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心组本次学习的专题是“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抓住了这个精髓,就抓住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希望大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谈认识和体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李成玉(省委副书记、省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段论述,实际上表明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又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起来,使党的思想路线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这一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要解放思想,就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就要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论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王全书(省委副书记):党的十六大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觉性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与时俱进,就其语言形式上讲,是中国化的;就其基本内涵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直接、通俗、准确的概括。把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加快发展,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李克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快发展,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努力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同时,《纲要》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这是省委根据我省的客观条件和现实状况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我省的经济总量居于中西部地区之首,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也大多居于中西部地区的前几位,其中,财政总收入、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居于中西部地区的首位。这说明,我们有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我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中西部地区还不在前列,有好几个兄弟省份比我们高。正像同志们讲的,前有榜样,而且差距不小;后有追兵,而且追得很紧。因此,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非有新思路、新举措不可。当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看到我们确定的目标既是一个雄心壮志的目标,又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目标;看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劲头很足、热情很高。我们要善于把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李成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就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认真做好政府的各项工作。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9600多万父老乡亲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加快发展的历史责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就我省实际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二是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四是进一步加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六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创新,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李克强:河南要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这一点,对我们这个内陆省份来说确实不易。我看需要从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一项壮大国有企业实力、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措施。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现在只有40%的比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任务很重。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对外开放是我省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大量引进省外海外资金。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下大决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支树平(省委副书记):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针,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着眼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跳出“三农”抓“三农”,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时,向农村倾斜。尽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村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方式。第二,统筹生产经营。不能就农业抓农业,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向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要树立市场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资本运营意识。第三,统筹人力资源开发。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运销业,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流动。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使进城农民在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形成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和创业的良好环境。第四,统筹社会化服务。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到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
  李成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大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不断创新发展。河南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项目、资金、人才、环境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我们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上,根子在于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过于陈旧。这些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也严重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要破除旧的思想障碍,彻底抛弃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坚持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我们的工作,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我们的工作,用辩证的观点去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无止境。“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三个解放出来”,对于我们河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坚决贯彻落实。
  范钦臣(省政协主席):解放思想是个总开关。在本世纪头20年,河南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观念,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一是要进一步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旧观念,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要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的旧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进一步破除封闭的内陆意识和自然经济的旧观念,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四是要进一步破除经济社会管理上“人治”的旧观念,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法制秩序,增强法制意识,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国家法律和河南省情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保证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作风至关重要
  李克强:对于河南来说,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作风至关重要。我们这支干部队伍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基础力量,必须有加快发展的思想意识。有的同志怕这怕那,就是不怕不能加快发展。说到底,是私心作怪,没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干部转变作风,首先是要转变思想作风,进一步端正思想作风。二是要实干苦干,舍得下力气,扑下身子,力戒漂浮。不实干苦干,怎么能实现中原崛起?三是要讲求实效,防止虚报浮夸,防止形式主义。要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最终体现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要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能不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能不能使人民群众长期受益、普遍受惠。我们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这个标准必须明确。
  李清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实现中原崛起,我们必须在工作作风上不断有新改进、在精神面貌上不断有新形象。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要求,全面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依纪办案、文明办案,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怀若谷,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踏踏实实做人民的公仆。要全面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秉公办事,刚正不阿,做党的事业的忠诚卫士。要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甘于清苦,乐于奉献,永做人民群众的老黄牛。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总之,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更强的纪律性、更强的法制观念,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真正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敬的人。
  陈全国(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要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从具体思路上讲,就是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境内境外相结合,创新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这个关键环节;配好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做到启用创新者、重用干事者、激励贡献者,抓好选人用人这个要害问题;造就一支竞争力强、与时俱进的人才队伍,管好、引好、用好1万名党政人才、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1万名经营管理人才,抓好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这个重点;用制度来堵塞漏洞,弘扬正气,刹住邪气,抓好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形成与时俱进的干部工作新机制。同时,抓好基层和基础环节,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与时俱进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河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服好务、多分忧、做贡献。
  李克强:今天的学习会开得很好,大家围绕专题,联系实际,踊跃发言,通过相互交流和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解。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终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下一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都要督促抓落实,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所具有的精神状态。省委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统揽全局,把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省人大要认真履行职责,推进立法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省政府要围绕我们已经确立的目标,抓落实,促工作。省政协要围绕发展,发挥人才优势,建言献策,为发展提供服务。我相信,只要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原崛起。
(附图片)
  图为会场。 陈伟摄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闫志民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个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前进方向和全人类的解放作出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最终社会追求。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它不断地冲破过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束缚,向新的更高水平发展,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将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能够充分满足社会所有成员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同时也表现为人的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与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相适应的是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它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互为条件和相互促进的辩证运动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来研究人类解放问题的。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也不断获得新的解放,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才能真正完全实现。
  由于共产主义是我们现在可以预见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所以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光荣的历史任务。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最艰巨最困难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党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把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统一起来。每个共产党员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完成现阶段的各项任务。只有很好地完成了党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忘记远大理想,因而失去前进方向或者走偏道路,又要反对脱离当前实际,空谈远大理想,重犯过去急躁冒进、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的典范,它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必然走向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必然使人民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必然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和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


第9版(理论)
专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指针
许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的作用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要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挥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作用,实现自身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高校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强化育人工作,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成为输送高素质人才和孕育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摇篮。一方面,高校必须强化其育人功能,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育人的核心工作,为国家输送大批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人才。同时要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设置基础性和应用型学科,培养基础性学科的人才应着眼于生产力的长远发展,培养应用型学科的人才应着眼于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应发挥知识聚集、高科技聚集、高素质人才聚集的优势,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近年来,高等院校面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些高校通过建立科技园区成为高新技术的生长点,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校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成为推动时代文明和孕育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先进文化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高等院校除聚集知识、学术外,也是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汇点。因此,高校应利用这一优势,把自己建成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头雁。同时,应充分发挥其“知识库”和“思想源”的作用,创造适应时代精神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解答人们思想道德领域出现的新课题,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高校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挖掘办学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高校要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有大的作为,首先应实施教育创新,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次,应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增强办学活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扩招计划应建立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保证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再次,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维护好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高等教育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的积极作用,高校的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教书育人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上。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轻视学习、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有关。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高校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和工作实践统一起来,坚决反对“说一套,做一套”。对于高校的党员干部来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如扩招后如何确保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如何加强学科建设等,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善于结合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学生会等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