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随着粮棉购销体制改革的加快,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大部分省份已先后放开粮食市场,作为专司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性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向何处去
——访农业发展银行行长何林祥
本报记者 江夏
  农业发展银行已将近10岁,随着粮棉市场化改革,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越来越少,农发行的历史使命是否即将完成?带着人们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农发行行长何林祥。他的回答也是沿着农发行的建立、发展和走向展开的。
  农业发展银行的建立,消灭了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提高了收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做出了贡献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因体制不顺,粮棉油收购资金挤占挪用问题非常突出,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伤了农民的心,也成为长期困扰各级政府、影响农业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当时,迫切需要组建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加强对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农发行承担了原由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承担的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开始履行全方位支农的职能,1998年又阶段性地调整为专司收购资金封闭管理。
  有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1998年—2002年,农发行累计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7651.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5360.2亿公斤,油料24.5亿公斤,棉花26968万担。收购粮食“打白条”现象真正成为历史,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那么国家的收购资金是不是成了无底洞?何林祥列举了另一组数字:在粮棉库存逐年增加的情况下,1995年—1997年平均每年收购资金借款为1500亿元左右,1998年—2001年平均每年降到180.3亿元,2002年净还款108亿元。1997年、1998年,中央财政对农发行的亏损补贴分别为160亿元、157亿元,1999年降至31亿元,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实现账面盈利22.78亿元、10.44亿元和11.17亿元。这说明收购资金被挤占挪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农发行中央银行借款和财政补贴逐年减少,基本实现了保本微利经营。
  随着粮改步伐的加快,农发行的职能面临新的调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发行不仅没有失去存在的基础,服务“三农”的任务反而更加繁重
  近一两年,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明显加快,主销区首先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产销平衡区大部分省份粮食市场也已经放开,主产区粮食市场的放开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意味着多渠道购销粮食局面的形成,农发行的单一职能也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但它作为供应和管理收购资金的主渠道地位不会改变。
  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在加快,同时经营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与商业化经营目标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近些年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支农功能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非常严重。农业和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加大政策性信贷支农力度,既是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支农的需要,也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而推进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投入长期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仍面临着农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不仅农业生产,还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农民的创业等,都需要政策性金融的介入。加入WTO之后,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大,发达国家出现增加农业补贴的新趋势,我国农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借鉴国外通行做法,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有效弥补财政支农直接投入的不足。
  因此,农发行必须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网络、人员的作用,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执行政策为前提,以防范风险为重点,按银行规律办事,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保本微利经营。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政府调控、政策导向、示范引导、中介服务等重要功能和作用。
  在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农发行将按照“统筹考虑,总体定位,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继续履行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的基础上,适当新增一些农业项目贷款业务
  农发行在新时期的总体定位和支持重点,应在国家支农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的框架内统筹考虑,依据粮棉购销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不同区域政策性业务需求实施分类指导。
  从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农发行的现实情况,应该在继续履行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的基础上,适当新增一些农业项目贷款业务,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调整职能定位上,农发行将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首先,坚持不懈地加强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防止出现管理真空,确保履行好现阶段职能。其次,职能调整要实行分类指导。要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育状况的不平衡性,坚持一省一策,在支持范围上要与各地的区域性特点相适应,突出支持重点,不搞“一刀切”。再次,职能调整要循序渐进。与粮改的进程和机构人员的状况相适应,分阶段逐步调整到位,不能齐步走,原则上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可以先行一步,做到成熟一项开办一项,开办一项成功一项。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新获“四证”小煤矿安全条件改善
 多数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双出口,有独立通风和排水系统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记者彭嘉陵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获悉:重新核发“四证”的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国共有23591处小煤矿通过了省级验收,多数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及两个安全出口,有独立通风和排水系统。40%以上的验收矿井实现了壁式采煤,2695处小煤矿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小煤矿安全环境及总体技术面貌有所好转。
  “四证”是指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核发“四证”的小煤矿18682处,占验收矿井的79.2%。
  在以往关井压产、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国家依法加大了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力度。两年多来,全国累计依法取缔关闭各类小煤矿15400多处。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初步得到遏制。
  单井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通过整治,单井年平均产量比关井压产前的1997年提高了1倍,由不足8000吨提高到了1.6万吨。生产能力在3万吨/年以上的接近60%。
  小煤矿安全条件改善,使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趋于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为6.096,2001年为5.07,2002年为4.64,今年上半年为4.01。
  但无证非法小煤矿仍然大量存在,违法开采和死灰复燃现象比较严重,事故频发。如,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现有的225处小煤矿当中,222处没有取得省级部门核发的“四证”。这些小煤矿长期违法开采,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4.7。上半年全国无证非法小煤矿发生特大事故5起、死亡76人。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在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从德国进口的剥离能力达每小时3100立方米的轮斗挖掘机在作业中。目前,该公司原煤生产能力已突破1200万吨。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摄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具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图为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在湖中泛舟赏荷。杨康林摄影报道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临潼区农业结构调整结硕果
  本报讯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逐步适应市场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国内总产值15.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416万元,同比增长43.38%,农民现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桥镇及周边地区围绕龙头企业银桥乳业集团,大力发展奶牛饲养、饲草种植等相关产业,引进加拿大苜蓿、黑麦草等优质草种,种植饲草5000多亩,种植饲料玉米3400多亩,建设青饲料贮存窑350多个,公司加农户的奶畜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奶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相桥镇平均每户拥有1头奶牛,每头奶牛年收益在千元以上。新市乡围绕汉兴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造纸、面粉加工业等,目前面粉加工企业发展接近3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6亿公斤,产品销往全省及兰州、西宁、大庆等城市。周边农民或进行产品原料运输,或进行原料收购,或利用副产品发展养殖,或进入企业上班做工,或开办商店、饭店、旅馆,仅服务业收入一年就可达300万元。
  (潘山泉 李晓困)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信用社提供资金支持
 洪家房村向葡萄奶牛要效益
  本报讯 河北省涿鹿县洪家房村在信用社的扶持下,瞄准市场,大力发展新品种葡萄种植业和奶牛养殖业产业化生产。目前,全村建起塑料大棚28个,栽培早熟葡萄;奶牛存栏数已达621头。仅此两项去年全村收入增加264.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656元。
  为解决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地成本增大的问题,村党支部决定,依靠信用社的支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利用当地充足的粮食、秸秆、饲草资源,以奶牛养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2000年,信用社投放贷款60万元,引进奶牛48头,使全村的奶牛产业很快发展了起来。24户农民当年每户收入增加8000多元。2002年春节刚过,又有74户农民向信用社申请贷款。乡信用社经过调查后,分两批投放贷款234.5万元,支持农民购买奶牛180头。村上还建起了“洪洋聚鑫乳业公司”,并与蒙牛集团签订了售奶协议。(张贵枝 张天惠)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居民碘营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去年加碘盐覆盖率达95%以上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记者费伟伟报道:我国盐行业把实现普及碘盐供应、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去年加碘盐覆盖率达95%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达88.8%以上,连续3年完成合格碘盐供应目标。据卫生部2002年第四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儿童甲肿率下降到5.8%,居民的碘营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确保碘盐供应,提高民族素质,各省区市盐政管理部门坚持走依法治盐之路,加大盐政执法力度,全国2.5万盐政执法人员查市场、端窝点,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山东省盐务局去年一年查处涉盐违法案件2.9万起,查获私盐1.8万吨。各级盐业公司和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狠抓质量管理,加强了质量检测、监督和证明商标的管理,同时加大了科技攻关的力度,加大了加碘工程项目引进的加碘机、全自动小包装机和大包装机的消化吸收,大大提高了盐业加碘的技术装备水平。
  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今天召开的全国盐业会议上强调,确保碘盐供应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如果停止食用碘盐半年左右,甲肿率又会回升,碘缺乏病将重新危害人民。要充分认识食盐专营和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成果,提高专营水平。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全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建议
 发展农牧结合的现代畜牧业
  本报锡林浩特8月7日电 记者张毅报道:目前我国正处于草原经济和生态优化的关键时期,尽快转变生产观念,逐步实现畜牧产业现代化,不仅可以帮助农牧民增收,而且能够保护草原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这是20多位农业、畜牧业和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4日至6日在这里召开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形成的共识。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农学会、中国草学会联合主办,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碧草连天,繁花似海。包括5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内蒙古赤峰草原地区的围栏圈养、轮牧禁牧、退耕还草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情况后,在锡林浩特市进行了研讨。
  专家指出,要实现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现行的生产方式,发展农牧结合的现代畜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说,放牧是把双刃剑,过度放牧造成沙化,而适度放牧也可控制杂草。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掌握规律,实现“人管畜,畜管草”的放牧方式。他同时提出,畜牧业龙头企业应当引导牧民轮牧、禁牧,大量发展作物式草地和工业化生产饲料,逐步实现现代化养畜。
  与会专家对内蒙古草原兴发公司推行的“羔羊当年出栏”的做法给予肯定,该公司在指导牧民围栏圈养、轮牧禁牧、退耕还草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神华与华能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神华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今天在北京签署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与中国华能集团总经理李小鹏分别在协议上签字。此举标志着两家在国内煤炭和电力行业颇有影响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方向是:以煤为主,逐步扩大。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签订中长期购售煤协议;合作开发神华集团部分煤炭基地,对口供应华能集团相应电厂;华能集团在新建电厂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采用神华集团煤种,由神华集团负责燃煤供应;同时双方开展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建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