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总通知要求各级工会   依法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全国总工会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依照《工会法》、《劳动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这是全总首次就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问题发布文件。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9400万人。通知指出,多年来,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极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在一些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职工超时超强度劳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职业危害严重、恶性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职工基本的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甚至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进城务工人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苦脏累险工作,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不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不论其户籍是否在本地区或工作时间长短,都有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对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不得拒绝他们入会。统计职工入会率,必须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职工。要抓紧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使用进城务工人员较多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
  通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进城务工人员是新兴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职工队伍中新的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


第4版(要闻)
专栏:

河南斥资10亿建设农村医保体系
青岛把好城市低保“进”“出”关口
  本报郑州8月7日电 记者李杰、戴鹏从日前召开的河南省农村医疗卫生会上获悉:河南将斥资近10亿元在全省启动一项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对基层医疗条件加以改善。
  河南80%的人口在农村,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就医难、看不起病、尤其看不起大病的现象。加之乡镇医院设施落后、医护人员少,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河南省将在18个县、市试点推行一套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然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覆盖全省所有农村。
  新制度的原则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三结合”。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根据筹资标准缴纳合作医疗费用,每年10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10元,中央财政补助10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准挤占挪用。从纳入试点的太康县看,农民在乡、村卫生院及卫生所的医疗费用,300元以下的可获得25%的报销;301元至2000元的,报销比例为30%;2001元至4000元的,报销比例为40%;4001元至6000元的,报销比例为50%;6000元以上的,报销比例为60%。而农民在县级医院看病发生的费用,1500元以下的,报销比例为20%;1501元至3000元的,报销比例为30%。
  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培养医疗队伍,河南省还将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全面“武装”,分批建设完善600所乡镇卫生院和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同时以优厚的条件招募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促进医护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
  本报青岛8月7日电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全面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建设的“阳光救助工程”,进一步保证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准确、及时,应该保的一户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实现了“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青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已达到1.45万户、3.4万人。
  为了把好“低保”的“进口”,在“低保”资格评估、审核、审批过程中,青岛市严格规范运作程序,建立区、街道、居委会“三审”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群众和舆论监督。上半年,共有628户申请“低保”的家庭因不符合“低保”条件而未通过居委会一审评估,经街道办事处和区民政局审核属实,发给《不予批准通知书》。由于操作规范,证据准确,未被批准申请的家庭再未提请二、三审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为解决当前“低保”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易进难出”的现象,青岛市各级民政部门十分重视做好“低保”的“出口”工作,使得上半年城市“低保”人员退出“低保”的人数达到868户、2173人。为了理顺“出口”,青岛根据本地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的“低保”人员再就业,使他们逐步自食其力。市南区在各街道办事处开辟了“低保”人员“阳光救助求职窗口”,并实施“低保”人员再就业“一站式”服务;市北区在街道办事处建立了“阳光互助家园”,把“低保”人员的再就业纳入互助范围。
  青岛市还结合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诚信低保”品牌,鼓励再就业的“低保”户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上半年,共有445人主动退出“低保”。
  (宋学春 袁兰华)


第4版(要闻)
专栏:

牧草丰收喜开镰
  河北省张家口沽源牧场实施退耕还草成效显著,今年由于雨量充沛,种植的优质牧草获得大面积丰收,预计平均亩产青干草200多公斤,总产2万多吨。图为8月6日,沽源牧场9万亩草场开镰打草。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会见台湾媒体负责人访问团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记者陈斌华)国务委员唐家璇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成嘉玲女士为团长的台湾新闻媒体负责人大陆访问团。
  唐家璇对台湾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在非典疫情后组团来大陆进行交流访问表示欢迎。他说,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大政方针。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坚决落实胡锦涛主席今年3月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所提出的四点意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台湾当局至今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鼓吹“一边一国”论,千方百计在岛内外从事“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这是引发台海局势紧张、影响两岸关系稳定的根源。我们反对有人借“公投”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
  唐家璇说,近些年,两岸关系虽然迭经波折,但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的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发展经济是两岸面临的共同任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我们希望看到这一有利于两岸民众共同利益的事情能早日实现。
  唐家璇说,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当前台湾民心所向。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凡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凡是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事,凡是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我们都将积极地去做。当前两岸关系存在很大困难。但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来看,这种困难只是暂时的。两岸同文同宗,民众血肉相连,两岸关系终究会好起来。
  唐家璇表示,长期以来,台湾新闻界为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目前两岸新闻交流还不平衡,台湾方面还有不少限制规定。这不利于两岸新闻交流,应尽快改变。希望两岸新闻工作者深入了解两岸民众的心声,继续发挥沟通桥梁与舆论推动的作用,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作出新贡献。
  台湾新闻媒体负责人访问团一行19人是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邀请,于8月6日来北京、山西交流访问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副主任周明伟等参加了会见。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圈地热”要不得
李长虹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随意圈占大量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土地,越权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开发区过多过滥,明显超出了实际需要,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近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这一举措很及时,很必要,深得民心。
  据报道,在现有的3837家开发区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家,省级批准的1019家。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圈占土地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方违法授予园区土地供应审批权,园区用地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违法交易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地方为占用土地,采取化整为零等对策,应付和逃避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有的地方借县改市、乡改镇之机,把大量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有的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将城区面积成倍扩大,严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的开发区和园区以办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名,以划拨方式圈占土地,然后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导致划拨土地变相非法入市。对上述“圈地”现象如不加以清理整顿,势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国务院规定批准兴办的开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些开发区已成为新兴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新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表明,开发区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区“过热”、“过滥”,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搞开发区热度很高,并非是真心实意搞建设。有的是以搞开发区为名,实则搞“形象工程”显政绩,明知有些项目行不通,硬要上马,造成大量土地长年闲置、撂荒,留下财政窟窿,成为后来人的包袱。有的以开发之名,行乱批土地之实,占用大量耕地搞房地产,建别墅、造豪宅、盖楼阁,趁机大捞一把。究其原因,这些都是为了小团体以至少数人利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土地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保护土地资源,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可以说,保护土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就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工作,制止乱“圈地”现象,使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得到落实。我们相信,这次清理整顿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实效,使开发区建设搞得更好。


第4版(要闻)
专栏:

成都撤免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
  本报成都8月7日电 记者梁小琴报道:成都市从7月份开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建设活动,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被免职撤职。
  全市通过开展刹歪风、严纪律、树形象的集中整治,邀请服务对象进行评议打分,派出督查组对“窗口”行业搞明察暗访,制定和执行公务人员“十不准”纪律等措施,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和意见700余件,解决热点问题312个。同时,按照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免去、撤销了41名倚仗职权乱收滥罚、在娱乐场所寻衅斗殴、公务时间打麻将、酒后驾车肇事等犯有严重问题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职务,触犯法律的已经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邛崃市回龙镇两名镇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收取农户建房办证款上万元,并私自将其中大部分款额用于修建、经营歌舞厅。整顿中,当地党委根据群众反映,经调查核实,很快将二人予以撤职和辞退,并公开向农民道歉。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会见伊拉克客人
 阐述中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五点主张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国务委员唐家璇7日在京会见来访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主席塔拉巴尼时,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的五点主张。
  唐家璇表示:第一,尽快恢复伊拉克的稳定和正常秩序是伊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二,伊拉克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伊拉克人民。伊拉克新政权应尽快产生,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伊拉克人民的政治意愿和选择应得到充分尊重。第三,联合国的有效参与有助于伊拉克问题的妥善解决,也符合伊拉克人民的利益。第四,各国在伊拉克的正当、合法权益应切实得到保障。第五,中国政府十分关注并愿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
  塔拉巴尼一行是伊拉克战后第一个来访的伊拉克代表团。唐家璇说,伊拉克不久前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是朝着伊人治伊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希望该委员会能切实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造福伊拉克人民。
  塔拉巴尼介绍了当前伊拉克局势,高度赞赏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称赞中国是伊拉克人民的伟大朋友,欢迎中方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
  塔拉巴尼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毅访问朝鲜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应朝鲜外务省邀请,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于8月7日至9日访问朝鲜,双方主要商谈启动六方会谈的有关安排并就双边关系交换意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泰国公主诗琳通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7日宣布,应中国政府邀请,泰王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殿下将于8月14日至26日访华。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坚决反对冈比亚等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报北京8月8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今天在京发表谈话。他说,8月6日,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审议所谓“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我们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冈比亚等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他说,1993年以来,联大总务委员会已连续10年拒绝将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联大议程。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在此问题上的普遍共识:第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资格以任何名义或方式加入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第二,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联大第2758号决议,早已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全面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宪章》和联大决议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上述提案将理所当然地再次遭到拒绝。
  他说,2300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姐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任何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祖国的行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都决不会答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