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议会上院主席希望
 深化俄中合作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8月2日电(记者黄慧珠、宋世益)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是俄罗斯的朋友、邻居和伙伴,俄中两国和两国议会应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米罗诺夫说,俄联邦委员会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合作是建设性的。他认为,俄中议会间的合作不仅应体现在两国领导人和高级代表团之间的互访和交流,而且应考虑两国议会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直接接触和协作。他表示期待着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并希望两国议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米罗诺夫强调,俄中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持有相同的立场。他说:“当两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一致立场时,就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米罗诺夫同时指出,俄中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目前应为两国元首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补充新的具体内容。他表示,作为立法工作者,将建议俄有关部门制定和通过旨在改善俄经济环境和外贸环境的法律和法规。这将使俄中双方都从中受益。
  米罗诺夫高度评价中国经济改革取得的伟大成果。他说,他曾访问北京、上海,亲眼目睹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令人叹服。他认为,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经验,尤其是从立法方面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
  在谈到国内形势时,米罗诺夫说,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正在迅速好转,已连续3年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局也很稳定,这将成为促进外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他说,俄罗斯正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路线,为实现普京总统今年提出的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而努力。
  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邀请,由米罗诺夫主席率领的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代表团将于8月4日和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称联合国没必要通过对伊新决议 尼总统说指责尼向伊售铀毫无根据
 驻伊美军又遭袭1死3伤
  新华社华盛顿8月2日电 面对国内外要求在伊拉克扩大国际参与的压力,美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2日表示,目前的联合国决议已经为其他国家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和维持局势稳定提供了足够的授权,因此没有必要再通过新的联合国决议。
  麦克莱伦当天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一些国家表示,如果要它们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和维持伊局势稳定的工作,则有必要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新的决议。他说,尽管美国与这些国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磋商,但美国认为,安理会1483号决议已经为这些国家的参与提供了足够的授权。
  一些美民主党和共和党参议员近来一直对布什政府施加压力,要其在伊拉克重建和维持治安方面寻求国际上的援助,从而缓解美国的财政和军事负担。美白宫预算主任博尔滕本周在国会作证时说,他预计在今后几个月里仅维持美在伊拉克的驻军每月就需要支出大约40亿美元。
  新华社洛美8月2日电(记者林峰)尼亚美消息:尼日尔总统马马杜2日在纪念尼日尔独立43周年之际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驳斥了有关尼日尔向伊拉克出售铀的指责,认为这一指责“毫无根据”。
  马马杜在讲话中指出,尼日尔政府提供的“令人信服的资料”和有关专家的调查分析表明,尼日尔没有向伊拉克出售任何铀。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一些专门机构也已向联合国安理会说明,有关尼日尔向伊拉克出售铀的报道不实。
  尼日尔总理阿马杜日前曾驳斥英国有关尼日尔向伊拉克出售铀的指责,并要求英国首相布莱尔公布证据。
  位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尔是世界第三大产铀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美英两国声称伊拉克曾向尼日尔购买了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铀。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2日电 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2日说,伊拉克百姓并不仇恨驻伊美军,不断袭击驻伊美军的是与前萨达姆政权有联系的一些势力和伊拉克境外的恐怖主义分子。
  布雷默说,袭击驻伊美军的主要是萨达姆当政时的一些党派和组织的残余力量,包括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复兴社会党、“萨达姆敢死队”和萨达姆政权安全机构的残余分子,此外还有外国恐怖分子。
  8月1日晚,1名驻伊美军士兵在伊武装人员的袭击中死亡,另有3名士兵受伤。自美国总统布什5月1日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以来,在袭击中丧生的美军士兵已达53人,另有59人在非战斗事故中死亡。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举行最高人民会议代表选举
 金正日参加投票
  本报平壤8月3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今天举行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表选举,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内阁总理洪成南等分别到各选区参加了投票。
  选举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6时结束。朝鲜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除因出国在外或在偏远地区工作的公民,所有登记的选民都参加了投票。
  金正日今天来到位于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内的第658号选区139号分区参加投票,并和该选区的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候选人进行了谈话。随后,金正日在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次帅等陪同下视察了大学的校史室和军事教育图书馆。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是朝鲜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宪法,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最高人民会议将选举产生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内阁等。
  朝鲜各地当日还举行了道(含直辖市)、市、郡等地方各级人民会议选举。


第3版(国际)
专栏:

  泰勒表示近期离职
 利军首次攻入反政府军阵地
  本报阿比让8月2日电 记者赵章云报道:据此间媒体消息:利比里亚总统泰勒今天表示,他将在未来10天内离职,而不是西共体规定的3天内。
  在与泰勒进行会晤之后,西共体特使团成员、加纳外长阿多向报界宣布说:“他8月11日星期一将正式放弃政权。”泰勒本人也声明说,“星期一(8月11日)上午11时59分,我将退职,新人将宣誓”。但他没有明确他离开利比里亚到尼日利亚流亡的时间。
  据新华社拉各斯8月2日电 蒙罗维亚消息:利比里亚政府军2日在首都蒙罗维亚向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合”发起反攻,首次攻入两周前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维唐地区。
  反政府武装是7月19日攻占连接市中心和港口区的维唐地区的。利政府军2日的猛烈攻势迫使反政府武装放弃了市中心的3座重要桥梁,并退回港口区。到黄昏时,双方激战有所减弱。目击者称,反政府武装已重新夺回了大部分失地。在争夺战中,一些民房被摧毁。目前,双方伤亡情况尚不清楚。
  政府军表示,反攻是为了夺回反政府武装控制的港口区,使西非维和部队人员和装备能运进首都。
  同一天,双方在利比里亚第二大港口城市布坎南也爆发了激战。利国防部长丹尼尔·恰说,当天的激战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
  据悉,首批300名尼日利亚士兵将于8月4日抵达蒙罗维亚。


第3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果真是“泰坦尼克”号吗?
  吕鸿
  不久前,德国《明镜》周刊电子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人口学家警告(德国将陷入)15年的经济萧条》,并配发了一张耐人寻味的图片:“泰坦尼克”号已倾斜,船头翘起,船尾入水,不远处少量小船上的逃生者惊恐万状地看着这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轮缓缓沉没,图片说明是:“肯定走向灾难吗?德国为变革而竭尽全力——专家如此预测。但迄今大多数政治家和德国公民也许并不明白,什么正在向他们走来?”
  凡是看过巨片《“泰坦尼克”号》的人大都不会忘记,这幅画面是该片的经典画面之一,而用这幅画面来描绘当今德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编辑之构思倒也用心良苦、巧妙形象,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持诸如“德国难逃日本厄运,经济步入衰退边缘”、“德国是欧洲的‘日本’”等观点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那么,德国这艘“巨轮”果真会步日本后尘,成为“泰坦尼克”号沉船吗?
  《明镜》周刊电子版的这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德国一位著名人口学家赫尔维希·比尔克教授的观点,他的观点深中德国经济之肯綮,不乏真知灼见。例如,比尔克认为,除了出口因素和技术革新因素外,几乎所有推动德国经济前进的动力因素已丧失殆尽:劳动因素——德国人工作时间短、假期长;资本因素——在德国投资成本高,不仅吸引不了外资,而且本来在德国的外资和本国资本也纷纷外逃;个人消费因素———德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社会保障支出膨胀,达到了政府预算支出的近一半,政府不堪重负,为了给经济减压,政府向福利制度开刀,并涉及德国人极为敏感的养老金保险,造成德国人对退休后的生活忧心忡忡,于是多存钱、少花钱,导致整个德国社会消费乏力;就业因素———德国失业大军一直维持在400万人上下,失业率为10%左右,成为严重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痼疾”;技术革新因素——一方面,技术革新当然是促进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德国经济中独特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作岗位被机器所替代,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比尔克大胆预测,未来10到15年内德国经济年增长率最多只有1%到1.5%。
  比尔克的分析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德国学者对当今德国经济的看法,但这种看法似乎消极有余,而忽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积极因素:
  首先是欧洲统一大市场因素。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国家走进了一个共同的大市场中。按照普通的经济理论,当一个市场拥有超过1亿人口时,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进行内部循环的大市场。随着明年欧盟扩大到25国,一个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拥有4.5亿人口的“欧元区”大市场呼之欲出。看德国经济,其本身情况固然重要,但同时必须将其置于整个欧洲统一大市场中进行分析更为重要。说德国市场,它在狭义上仍局限于德国这个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地域,而在广义上这个市场已延伸到了整个欧盟,这是德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的共识。所以说,和日本这个较为狭小的市场相比,在欧盟这个巨大的内部市场中,德国经济还有不少回旋的余地。
  其次是金融因素。众所周知,日本经济近年来持续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泡沫经济,股市一落千丈,银行呆账现象严重,金融业遭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而受全球众多网络股破灭的影响,德国股市也遭受打击,缩水不少,但其程度远不如日本那样严重,无伤德国金融业之根基,也就是说没有出现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德国金融业尚属健康。
  况且,德国政府和经济界都或多或少地开出了不少“药方”,以解决德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这些“药方”包括大力削减政府财政支出、鼓励企业实行较为灵活的工作时间、给德国经济需要的外来人员发放“绿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进行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当然,德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步履缓慢,成效尚未显现出来。甚至,不少已经习惯于高福利制度的德国人不愿意改革,因为改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但谁都明白,不改不行。有这样的意识,世人不应低估德国人最终改革的成功率。
  如此看来,虽然德国经济这艘“巨轮”确实出现“倾斜”,但预测德国正在成为欧洲的日本、会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沉没下去等观点,似乎言之过早。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军细菌战罪行展览”及相关研讨会于8月1日在纽约举行。图为8月2日,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团团长王选向纽约民众揭露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罪行。侵华日军曾在中国20个省内进行过细菌战。据统计,有据可查的就有27万无辜平民死于细菌战,军方的死亡人数还没有统计进去。由于疫病蔓延造成各地流行,以及形成新的疫源地后造成多年疫病的流行,其死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基地”组织警告美不得伤害其成员
  新华社阿布扎比8月3日电 总部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3日播放了一盘据称是“基地”组织2号头目扎瓦赫里录制的录音带。扎瓦赫里警告说,如果被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的任何“基地”组织成员被判处死刑,美国都将遭到报复。
  扎瓦赫里在录音带中说,美国将把关押在关塔那摩的穆斯林囚犯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审判的结果可能是这些囚犯被判处死刑。他警告美国不要伤害被其关押的囚犯,否则美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扎瓦赫里说:“美国在审判他们(囚犯)的同时,就是在审判自己,对他们判刑就是对自己的判刑。”他还警告那些帮助美国逮捕“基地”组织成员的人将付出同美国一样的代价。
  据报道,目前大约有680名“基地”组织成员和“嫌疑恐怖分子”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军事监狱,他们分别来自42个国家,其中多数是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期间被俘获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单边主义的困境
  何洪泽
  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们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可以说在伊拉克问题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单边主义未来的气数,可以从伊拉克几个月来的局势发展看出一些预兆。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以来,美国在伊拉克的麻烦就不断增多和加剧。美军并没有像单边主义鼓吹者所想象的那样,受到当地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相反,他们遇到的是混乱、抢劫、示威和袭击。尽管单边行动的决策者至今仍然嘴硬,但在严酷现实面前,驻伊美军指挥部门不得不承认,美军目前正面临着“很不好对付的游击战”。伊拉克战后的稳定和重建,远不如布什政府想象的那样容易。
  对于美国占领当局而言,情况更糟糕的是,几乎每天都发生袭击事件,使驻伊美军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导致美军官兵厌战情绪与日俱增。而每月约40亿美元的战争开支,令不景气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堪重负,也让布什政府的伊战预算捉襟见肘。更为尴尬的是,美国至今还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使这场战争更加失去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关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虚假情报,还引发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这些问题充分证明,单边主义者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伊拉克问题的复杂性;忽视了伊拉克人民反对外国干涉和占领的爱国主义情感。美国目前在伊拉克已处于撤留两难的境地,这正是单边主义者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摆脱困境,美国政府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寻求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帮助。美国要求其他国家派遣赴伊维和部队,以缓解伊拉克人民对美国占领当局的敌对情绪;要求其他国家捐款资助,以支持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但众多国家表示,这些重大问题必须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布什前不久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曾表示拟在安理会提出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这些动向反映出美国在单边主义碰壁之后,独断专行的做法似有所收敛,联合国有可能在伊拉克问题上重新发挥一定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一超多强将继续主导世界格局的走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可以畅通无阻。一个国家再强大,也不能为所欲为。从去年9月以来,围绕着伊拉克问题的反复争论和较量,表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是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适当框架。国际社会在经历了伊拉克危机和伊拉克战争之后,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而言,在处理中东问题和其他国际争端时,最好摒弃单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这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有利于地区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爆炸事件死亡人数达50
 莫兹多克军医院安保负责人被逮捕
  本报莫斯科8月3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危机处理中心主任萨洛夫当地时间今天上午宣布,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镇遭恐怖袭击的军医院搜救工作已经结束,废墟中共找到50名遇难者。目前有64名伤员在莫兹多克、顿河畔罗斯托夫、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医院接受治疗,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俄联邦政府车臣事务部长伊利亚索夫今天在莫斯科说,莫兹多克军医院恐怖爆炸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就是那些在莫斯科、格罗兹尼等地组织、制造爆炸事件的人。俄联邦安全部门已经掌握这些人的名单,现在的任务是消灭这些罪犯。
  8月1日晚,两名恐怖分子驾驶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冲进莫兹多克市军医院,并引爆了车上的炸药,医院主楼被炸毁。在这家医院接受医治的都是在车臣军事行动中受伤的俄联邦部队军人。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日电 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军事检察院2日拘捕了发生严重恐怖爆炸事件的莫兹多克军医院负责安全事务的阿拉克良中校。
  俄军事总检察院新闻处当天透露,阿拉克良犯有渎职罪。调查表明,阿拉克良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拒不执行有关命令,对医院安全没有采取应有的保卫措施。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克萨烈士旅扬言中止停火
  新华社加沙8月2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军事派别阿克萨烈士旅2日发表书面声明称,由于巴勒斯坦安全部门拘押阿克萨烈士旅成员,阿克萨烈士旅将中止停火协议,继续向以色列目标发起自杀袭击。
  声明谴责巴安全部门当天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拘押约20名阿克萨烈士旅成员,呼吁该组织成员在以色列境内实施自杀性爆炸袭击。
  巴新闻部长阿姆鲁对新闻界说,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日下令将约20名长期藏身在其拉姆安拉官邸内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集中到一起,以便给他们在官邸外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但阿克萨烈士旅拉姆安拉负责人哈纳姆则认为,拘押这些人是以色列恢复阿拉法特行动自由的条件之一。
  包括阿克萨烈士旅在内的巴主要武装派别于6月29日和30日先后宣布,3个月内暂停袭击以色列目标。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印分别发生恶性爆炸事故
  本报伊斯兰堡8月3日电 记者丁子报道: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吉尔吉特的一个村庄今天凌晨发生炸药爆炸事件,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有至少45人死亡,150人受伤,其中包括不少妇女和儿童。
  消息称,爆炸发生在一个名为格耶尔的村庄。爆炸的炸药是用来修路用的,当时存放在一个村民家中。巴内政部的一名官员称,可能是电路的短路引发了火灾,而后引爆了这些炸药。由于当地民宅紧密相连,并多为木结构,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地警方表示,爆炸只是一次偶发事件,没有复杂的背景。
  爆炸发生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和总理贾迈利分别对死难者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并指示有关部门对受伤者进行紧急援助,同时对事件起因进行调查。
  据新华社新德里8月3日电(记者刘军)据印度报业托拉斯3日报道,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当日凌晨发生煤气罐爆炸事件,造成三幢居民楼倒塌,目前已证实至少有20人死亡,40多人受伤。
  事故于当地时间凌晨3时25分发生在印度著名的钻石切割和打磨中心苏拉特市。事发当时,楼里居民大多在熟睡中。
  据悉,目前仍有50人被埋在废墟里,警方已封锁现场,营救工作正在进行。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拉美 消除贫困任重道远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不久前,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与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表一项调查报告,对拉美地区的18个主要国家在2015年前实现将贫困人数减少一半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
  在2000年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首脑通过了一个《千年宣言》,确立了在2015年之前将1999年的贫困人口削减一半的宏伟目标。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远远没有完成千年峰会确定的第一阶段的任务。以拉丁美洲为例,2002年,本地区的贫困人口不降反升,新增加了700万人,其中赤贫人口为600万人。据统计,拉美目前贫困人口已达2.21亿,占人口总数(5亿多)的44%,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约20%。贫困现象的加剧和贫富悬殊的加大威胁着拉美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拉美地区要实现千年首脑峰会确定的目标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回顾历史,在过去的10年中,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大约减少8个百分点。但近两年来,拉美地区的经济危机使贫困人口至少增长了2个百分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要达到2015年消除一半贫困人口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应保持经济年增长率3%以上。但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材料,近年来拉美国家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低于2%。这一增长幅度显然不足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所以拉美地区根除贫困的目标预计将推迟到2050年。
  当然,拉美各国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正如调查报告所指出的,如果按照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速度,拉美18个国家中将只有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巴拿马、多米尼加和乌拉圭能够实现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目标;巴西、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尼加拉瓜的贫困率也将减少,但速度却要慢得多;而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委内瑞拉的贫困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导致拉美国家贫困化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上升、社会分配不公、经济政策不当、发达国家的掠夺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等。但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近10年来,拉美多数国家执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破产或濒于破产,贫富差距拉大。而8000多亿美元的外债,又让各国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经济增长难度加大。
  不少拉美国家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扶贫的重要性,正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改进或制定新的扶贫计划,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例如,巴西总统卢拉就提出了“零饥饿计划”,把扶贫作为新政府的首要任务。
(本报加拉加斯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