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回良玉对当前防汛抗旱和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继续落实责任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本报北京8月2日讯 记者江夏报道:当前全国正处于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暴雨洪水随时可能发生,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旱情发展很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1日就当前的防汛抗旱和救灾工作做出批示:“近期,黄河、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强降雨天气,防汛抗洪形势不容乐观,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急剧发展。目前正值三伏,并处在主汛期,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都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和旱情,切实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继续落实责任,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既要抓好防汛抗洪,又要抓好抗旱工作,还要做好救灾工作,真正以防汛抗旱救灾的成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国家防总就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的批示精神,加强监测预报,密切掌握汛情、旱情的发展变化,加强会商和分析,加强指挥,科学调度,正确决策。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汛抗旱预案,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提早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及时解决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嫩江洪峰已于1日2时通过齐齐哈尔站,洪峰流量5760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0.65米,为一般洪水。黄河中游1号洪峰已于1日19时24分通过陕西潼关河段,洪峰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进入三门峡水库,继而由小浪底水库拦蓄,对黄河下游将不会造成影响。淮河干流水位全线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淮河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江南、华南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发生了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请将空调提高1摄氏度”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请将空调提高1摄氏度”——持续酷暑中,南京的电视媒体通过主持人、气象播报员或字幕频频发出倡议。
  8月2日,已经连续10天气温超过38摄氏度,南京气温又突破1966年以来的最高值40摄氏度。
  连续“高烧”天气把南京的气温推向峰值,让市民对空调、电扇、冰箱等降温家电的依赖程度达到了极致,一旦停了电,市民叫苦不迭,难以忍受。
  南京市目前每百户市民的空调拥有量已达108台,空调全开用电负荷80万千瓦,在总负荷中约占1/4。电力部门表示,“将空调提高1摄氏度”,这是动员全社会共同克服困难的好倡议。
  南京媒体倡议,“请将空调温度提高1摄氏度”,得到了众多南京市民的响应。从8月1日起,南京的新百商店、中央商场等商贸流通企业也采取限电措施:空调运行不满负荷,照明用电减半。商家们表示,他们的营业条件和营业额虽然受到限电的影响,但是能够理解,少赚些钱,却能让老百姓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将空调提高1摄氏度”,举手之劳,对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家家力所能及,人人都能办到。一个空调温度提高1摄氏度,也许节省不了多少电;一个家庭注意节约用电,也帮不了多大忙。但一个市、一个省、社会上所有的空调,如果在用电高峰时提高1摄氏度,那节省的电绝对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全民动员相互让电,体现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互助精神。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浙江合理调度让电于民
  本报杭州8月2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面对持续高温,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峰谷调剂、限制企业用电等措施,让电于民,千方百计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和抗旱用电。
  6月30日以来,浙江出现持续高温干旱。除沿海、岛屿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在37摄氏度到40摄氏度,西部山区达40摄氏度到42摄氏度。各地居民用电负荷一再突破用电纪录,不断出现拉闸限电情况。7月14日,浙江省统调负荷达1586.6万千瓦,而省网统调发电能力仅1000万千瓦左右,还需500多万千瓦时从华东大电网和其他省市购买,高峰时段的电力缺口高达100万千瓦时以上。
  浙江生产用电本来就紧张,高温时期生产、生活用电矛盾更加突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用电量有限的情况下,要统筹兼顾,把保证群众生活用电摆在第一位,科学、合理调度好生产、生活用电。杭州市在倡导市民节约用电的同时,采取果断措施,要求201家大工业用户实施错峰用电。从7月22日起出台一项紧急补救措施,要求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商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限制一半制冷设备的用电负荷,晚高峰期间的广告灯箱和霓虹灯等一律停止亮灯,以最大限度让电于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安徽部署灾后迁移群众住房重建工作
 宣布解除淮河紧急防汛期
  本报合肥8月2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在淮河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从昨天到今天,安徽省已连续两次召开有关会议,安排部署沿淮行蓄洪区迁移群众住房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各地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行蓄洪区迁移安置群众入冬前住上新房。
  据最新统计,全省共安置受灾群众116万多人,其中投亲靠友70多万人,住临时庵棚21多万人,借住公房13万多人,住救灾帐篷7万多人,其中沿淮行蓄洪区转移群众占大多数。按照“围起来、迁出去、让道于水”的方针,今年从行蓄洪区转移出来居住在区内低洼地和河滩地的群众,实施移民保安工程建设,一律不准返回原地建房居住。
  对于灾后移民住房建设,安徽省制定了灾区重点连片建房暂行办法,强调灾区建房要科学选址,提高抗灾标准,同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和“三个有利于”,即恢复重建和农村小康住房建设相结合,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和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实现有利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抗灾减灾,有利于灾区群众长期安居乐业。
  又讯 今天12时,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水位已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且仍呈落势,汛情平稳。依照防洪法,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2日下午召开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宣布从即日16时起,解除全省淮河紧急防汛期,并向沿淮各市、县人民政府发出了有关通知。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为,从7月4日12时淮河进入紧急防汛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淮各级政府和各级防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抗洪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了淮河大堤的安全,确保了沿淮重要城市、工矿企业的安全,确保了重要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确保了今年淮河三次洪峰顺利安全地通过安徽,防汛抗洪斗争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但由于当前正值主汛期和台风多发期,天气多变,淮河及沿淮湖泊水位高,防汛救灾形势仍不容乐观,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期的同时,仍要求各地要密切注视汛情变化,继续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同时积极做好洪灾之后的蓄水排涝和抗洪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
国家药品标准将全面修订
  本报北京8月2日讯 记者富子梅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宣布:从今年开始的3到5年时间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药品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对于标准低、质量不可控的药品,发现一个淘汰一个,从源头上着手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这项“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启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介绍,现行国家药品标准基本上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制定的,目前已严重滞后于我国药品生产现状和药品检验工作发展的实际,存在着重复收载、同方异名、同名异方等缺陷,一些标准已不足以控制药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也给一些假冒伪劣药品扰乱市场、危害百姓生命健康以可乘之机。以中药为例,目前已收载的4000余个品种中大约有15种重复收载,20种左右属同方异名或同名异方收载。
  曹文庄表示,由于国家药品标准是为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上市药品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要求,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上市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以及百姓用药的安全有效性。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计划利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完成中药4000余个品种和化学药品500个品种的清理工作,新药转正标准约300
  个品种的标准提高工作,常用药用辅料约50种的标准制定工作,以及《中国药典》附录检测方法的科研和提高工作,实现国家药品标准的质量可控性及与国际先进标准的接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小浪底水库出现汛期首场异重流
  本报郑州8月2日电 今天上午7时48分,黄河中游一号洪峰携带着258千克/立方米的泥沙,以2270立方米/秒流量,安全通过三门峡水库大坝后,继续向下游演进。9时左右,在小浪底大坝前62千米—63千米处出现今年汛期首场异重流。
  “异重流”是黄河等高含沙河流特有的一种水流形态,指含沙水流进入库区后遇到清水,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形成一股浑水流,并沿库底向坝前行进的现象。
  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对此次出现的异重流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派出70多名技术骨干,配备8条测量船,抢测异重流。
  记者在异重流潜入点附近看到,黄河河道里一艘艘白色测量船在不停游弋,黄委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的技术人员正冒雨下铅鱼、放量桶、记录传输数据,以及时掌握异重流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洪峰在演进过程中不断衰减,加之目前洪峰流量较小,异重流初始厚度仅1米左右,随着后续洪水不断注入,异重流将逐渐加厚,目前厚度已达3米,正向小浪底坝前缓慢移动。
  截至今天15时,异重流还未到达小浪底库区9断面。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技术人员估计,异重流将于明天上午到达坝前。(王明浩 王红育)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2003中国国际啤酒节开幕
  本报大连8月2日电 由大连市政府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2003中国国际啤酒节,8月1日晚在大连星海湾广场隆重开幕。据介绍,历经10个月精心准备的本届国际啤酒节,将推出啤酒与文化、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十大主题活动,并依据不同的文化风格划分了六大活动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需求,突出这届啤酒节的群众参与性。(王科 相毅 杨凤)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山东电力踊跃捐助回报社会
 向希望工程累计捐款二千八百多万元
  本报济南8月2日电 记者宋光茂报道:6月25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向希望工程捐款140万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这是今年山东省青基会发起新一轮希望工程助学行动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山东电力仅向希望工程就累计捐款2800多万元,成为山东省的“捐赠状元”。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近些年来实施了电力扶贫工程、对口支援菏泽市等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回报社会、奉献民众的重要内容。自希望工程在山东省实施以来,山东电力集团多次捐助,建设希望小学33所,“1+1”结对救助失学儿童近5000名,结对救助贫困大中专学生1500名。2001年以来,山东电力各级团组织又广泛开展了“彩虹工程助学行动”,救助了2507名面临辍学的贫困儿童,为10所鲁能希望小学捐献了112台电脑,建成了“希望网校”,并组织上百名青年志愿者到各希望网校进行辅导。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驰骋在辽阔草原上
  8月2日,参加10000米赛马长跑的西藏当雄县各乡镇牧民小骑手开赛前合影(上图)。在当雄县举行的“当仁吉”(意为牧民共聚庆丰收)活动中,70多匹骏马驰骋在辽阔草原上,在丰收的欢庆气氛中骑手们奋勇争先。最后,来自宁中乡的13岁小骑手夺取了第一名(右图)。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十年搏得草色新
  本报记者 郅振璞
  前几天,记者驱车驰骋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山水城乡间,但见生态草场苜蓿草花香如蜜,自然草原芳草萋萋,到处一派“风吹草低‘圈’牛羊”的舍饲喂养的现代农牧区景观……一度伤痕累累的乌兰察布草原出现了一片片新绿。
  这是一个“十年搏得草色新”的人间奇迹!
  历史上的乌盟,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内蒙古人和从晋、冀邻省前来开发的汉、满、回等族兄弟,曾在这里如鱼得水地生活。谁知,近半个世纪的开发,毁林开荒,垦草种粮,这里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全盟土地扩大到2400万亩,人均12亩;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面积达90%以上,耕地重度风蚀沙化面积占1/3;5150万亩天然草牧场一半沙化。沙进人退,至今乌盟仍有1/4人外出打工。
  乌盟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向大自然和人类讨还绿色……
  1994年,全盟探索和实践“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新路子。10年来这个畜牧大盟走的确实是一条全新的发展畜牧业路子——它不靠超载过牧,不靠草场养殖,而是退出耕地种草,舍饲养殖,推进牧区、农区养殖业产业化。
  记者走过四子王旗,这个名噪史册的杜尔伯特草原,今年草色一新。年轻的旗委宣传部长利民说:“通过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种树种草,近10年,我们这个拥有20843平方公里荒漠草原的边境牧业旗,草原建设规模每年保持70万亩。10年人工种草211万亩,改良草场87万亩;农区累计完成见效退耕地207万亩,年产优质草3000万公斤。到去年底,全旗禁牧草场700万亩,两年出栏牲畜120万头(只)。全旗现在有10728个青储草窖,标准化塑料暖棚11500处。”
  由于察右中旗海拔高,又是属于草甸——辉腾锡勒草原,这里的植被结构格外好,草种300种,鲜花花色多,盟、旗专门辟出600平方公里作为旅游牧场。像辉腾锡勒这样以旅游保护草原的,还有“格根塔垃”、“娜荷芽”等旅游牧场。
  据介绍,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更给乌盟草原建设带来历史机遇,全盟8个旗县市列入风沙源治理区。两年多来,国家在此投入资金5.6亿元,今年还要投入4.42亿元。全盟近3年生态移民7456人,高质量退牧还草385万亩,退耕种树种草190万亩,治理荒山荒坡685万亩。还大力推进了奶牛、寒羊两大产业的初步形成,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盟奶牛已发展到8万头,年内将要突破10万头大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