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表示继续推进“路线图”
  哈马斯称愿与巴民族权力机构重开对话
阿盟秘书长说以应为巴以局势恶化负责
  新华社华盛顿8月25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25日表示,尽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发生新的暴力冲突,但美国将继续推动落实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赖斯当天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对美国部分退伍军人发表讲话时说,以色列领导人越来越明白,让巴勒斯坦人在一个和平、民主并致力于反恐的国家实现自治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以方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履行自己的责任。她说,巴勒斯坦也出现了新的领导层,这个领导层认为“恐怖主义不是建国的手段,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
  赖斯表示,尽管中东地区最近发生新的暴力冲突,但恐怖分子不会成功,恐怖主义组织必须被摧毁。美国总统布什仍然致力于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因为这是为中东带来持久和平与安全的惟一希望。
  赖斯称,要改变中东现状需要许多年的努力,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需要像在欧洲那样在伊拉克或中东维持军事存在,但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在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广泛介入中东地区的事务,而且必须保持耐心。
  据新华社加沙8月26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兰提西26日在加沙向新闻界宣布,哈马斯准备与巴民族权力机构重新展开对话。但是,兰提西强调,哈马斯中止停火的立场没有改变,保持与其它巴勒斯坦派别及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对话是哈马斯的斗争需要。
  据新华社开罗8月25日电(记者王昊、刘云非)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25日在开罗批评以色列实施与和平努力背道而驰的政策,指出以色列应为巴以局势的恶化承担责任。


第3版(国际)
专栏:

指责联军在治安上无所作为
 伊什叶派穆斯林举行示威
  “萨达姆敢死队”重要成员被捕
  新华社巴格达8月26日电 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3000多人25日夜间在巴格达的驻伊联军总部门前举行抗议活动,指责联军疏于维护伊社会治安,在制止上周末伊北部民族冲突和避免伊南部什叶派穆斯林一著名宗教人士住所被炸事件上无所作为。
  示威人群在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带领下大声高呼“不要美国,也不要萨达姆”的口号,在联军总部门外聚集1小时后前往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位于巴格达的办公室。
  什叶派穆斯林指责库尔德人22日夜间在伊拉克北部图兹胡尔马图首先挑起冲突,并在第二天袭击基尔库克的土库曼人,总共造成11人死亡。但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的发言人称,以上暴力事件是萨达姆的支持者所为,意在挑起民族和宗教矛盾使原本紧张的伊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数千名什叶派穆斯林当天还在伊南部城市纳杰夫为24日在什叶派穆斯林著名宗教人士穆罕默德·赛义德·哈基姆住所遭袭击事件中死亡的3名保镖举行葬礼。在这起袭击中,哈基姆本人的脖子受伤。
  新华社巴格达8月25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驻扎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美军第四步兵师25日发表声明说,美军24日夜间在伊前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逮捕了“萨达姆敢死队”的两名重要成员。
  声明说,美军24日夜间采取了一系列突袭行动。除上述两人外,5名涉嫌对美军发动袭击的伊拉克人也遭逮捕。在行动中,美军没有伤亡。
  另外,在本月19日遭汽车炸弹袭击的巴格达联合国驻伊办事处废墟上,美军士兵和伊拉克工人25日继续寻找遇难者的尸体。目击者说,搜寻人员24日在废墟下又找到了5具尸体。
  与此同时,对这次爆炸事件的调查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一个自称“阿布·哈富斯·马斯利烈士旅”的组织25日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对联合国驻伊办事处爆炸事件负责。这是一周内第三个宣称对该爆炸事件负责的组织。
  新华社巴格达8月26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美国中央司令部26日发表声明说,驻伊拉克美军一支后勤支援车队当天在伊首都巴格达西北25公里的哈马利亚镇遭到炸弹袭击,造成一名士兵死亡,两人受伤。
  另据目击者说,美军一支车队25日在巴格达以西100公里的拉马迪市附近也遭到袭击,一辆军车被摧毁,3名士兵受伤。
  自今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驻伊美军不断遭到袭击,已有66名美军士兵死亡。


第3版(国际)
专栏:

  八月二十五日,伊拉克工人在首都巴格达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机构大院里搬运沙袋,以整修加固其间的建筑。由于可能会成为袭击目标,该组织将削减其派驻伊拉克半数以上非伊拉克籍工作人员,并将减少其在伊拉克的工作。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

  缅甸政府进行重大改组
  新华社仰光8月25日电(记者段廷常)据缅甸官方的《缅甸电台》25日晚广播,缅甸内阁当天进行了重大改组,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和发会)秘书长钦纽上将被任命为政府新总理。
  缅甸和发会主席丹瑞大将辞去总理职务并继续保留国防军总司令和国防部长职务。和发会副秘书长梭温中将被任命为和发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一职由和发会委员登盛中将担任。
  在这次内阁改组中,仰光市市长吴哥礼和登瑞少将被任命为总理府部长,内政部副部长敏貌准将被任命为宗教事务部部长,能源部副部长登昂准将被任命为林业部长,西南军区司令登吴少将被任命为合作社部长。此外,有5名部长被罢免职务。
  这是自1997年11月15日缅甸军政府将其名称由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更名为和发会以来进行的第十四次内阁改组。舆论注意到,此次内阁改组是在缅甸反对党同缅甸军政府矛盾加剧、缅甸经济状况恶化和美国及欧盟等西方国家强化对缅甸制裁的背景下进行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卡加梅蝉联卢旺达总统
  本报约翰内斯堡8月26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卢旺达现任总统保罗·卡加梅今天以压倒多数赢得总统选举,蝉联总统。
  卢旺达选举委员会今天宣布,卡加梅在该国2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赢得了95.05%的选票。
  这是卢旺达自1962年独立以来的首次多党选举,也是该国自1994年发生部族大屠杀事件以来的首次总统选举,全国80%
  以上的选民参加了投票。
  卡加梅1957年10月23日生,幼时随父母流亡邻国乌干达,1987年在乌加入卢旺达爱国阵线,3年后任该组织军事领导人。1994年7月任国家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98年2月当选爱国阵线主席,2000年4月任总统。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印度 孟买爆炸 加强警戒
本报驻印度记者 张静宇
  8月25日中午时分,位于印度金融商业中心城市孟买南部的扎维里珠宝市场一带的街道上,南来北往的行人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1时许,停靠在市场附近的一辆出租车突然发生强烈的爆炸,刹那间,整个街区两侧的民房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瓦砾、玻璃以及各种破损的建筑材料从天而降,将街上停放的汽车、摩托车砸得一片狼藉。大批平民血肉模糊地倒在血泊之中,整个爆炸现场一派悲惨景象。
  就在警方迅速赶往出事地点时,孟买颇具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印度门附近又一次发出巨大的爆炸声。这里是孟买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外国游客最集中的地方。爆炸将临近海边的地面炸出一个数平方米的大坑。尽管目前不是印度的旅游旺季,但仍有不少过往行人和游客成了这次爆炸的无辜受害者。
  事件发生后,孟买市政府迅速组织大量医疗和救护力量,展开现场营救。一辆辆救护车闪动着警示灯,急速往返于爆炸现场和医院之间,将伤员一批批送进邻近的医院。初步统计表明,在这两次爆炸事件中已有约50多人遇难,另有16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一些妇女和儿童。
  据印度警方爆破专家从爆炸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析,两颗炸弹都被事先安置在出租车上。炸弹威力强大,远离爆炸地点两三公里处都能看到建筑物受到损坏的迹象。因此他们认定这是一起由有组织的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袭击行动。为此,孟买警方出动了几乎所有的警力,对现场和全城进行严密封锁,搜捕所有可疑人员。印度中央政府也紧急抽调专家前往出事地点协助展开调查。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警方已经拘捕了两名确认与爆炸有关的嫌疑分子。
  在两次爆炸事件发生后不久,又有媒体报道说,印度一列货运列车25日在印度东北部遭到炸弹袭击后出轨,不仅如此,警方还在离孟买不远的卡萨拉至伊卡特普里之间的铁路线上发现了多达25个爆炸装置。出于对进一步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担忧,印度官方已经在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中央邦以及首都新德里等地发出红色警报,荷枪实弹的军警已经在上述各地的主要道路以及公众场所、重要建筑物附近设置路障,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仔细盘查,气氛相当紧张。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组织或人员宣称对此次连环爆炸事件负责。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在25日发表的讲话中暗示,这次最新的恐怖袭击事件应该系一个名为“印度伊斯兰学生运动”的极端组织所为。阿德瓦尼说,自从去年11月以来,孟买发生了一系列爆炸事件,“印度伊斯兰学生运动”涉嫌卷入了所有这些恐怖活动。据悉,阿德瓦尼等人26日已动身前往孟买,指导对事件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印度政府今天早些时候还宣布,对爆炸中丧生的每一位遇害者给予20万印度卢比的抚恤金,受伤者也将得到政府给予的5万卢比特殊补贴。
  连环爆炸案对孟买的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孟买股市在爆炸发生当天急速下挫,市区通信混乱,许多旅游团体听到消息后取消了前往孟买的计划,一些正常的商业活动也基本陷于停顿状态。爆炸案对印度公众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公众强烈要求政府严查肇事者,印度各主要新闻媒体今天也都在最显要的位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突出报道。有关事件的最新进展报道始终处在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之中。
  此间有舆论认为,可能是宗教争端引发了25日的系列血案,因为就在爆炸发生前数小时,印度勒克瑙市法庭公布了一份由印度考古学家提交的报告,称在被印度教徒夷为平地的巴巴里清真寺地基下发现了被掩埋的一座中世纪印度教神庙。1992年,巴巴里清真寺被数千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夷为平地,这一事件曾导致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大规模冲突,造成数千人伤亡。
  (本报新德里8月26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美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
  本报华盛顿8月25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应邀来美访问的中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今天在这里与美国农业部部长维妮曼女士就发展和加强中美农业合作与交流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磋商。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中美农业及相关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同意成立部长级农业合作委员会,加强对中美生物技术工作组及中美农业科技联合工作组等双方现有涉农工作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双方一致赞同进一步发展中美两国农业领域的长期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21世纪新的农业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双方在农业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与贸易、农业资源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初步确定在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人畜共患疫病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研究。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客货轮重返日新潟港
  新华社新潟(日本)月25日电(记者张焕利)承担旅日朝侨回国接送任务的朝鲜“万景峰92”号客货轮25日晨重返日本新潟港、受到旅日朝鲜侨民的热烈欢迎。
 根据朝日红十字会之间达成的协议,“万景峰92”号客货轮在朝鲜元山港和日本新潟港之间负责旅日朝侨的回国接送任务和货物运输。由于日本当局诬称该船“运送核武器及导弹零部件”和“涉嫌绑架和贩毒”,并决定对该船进行强制监视和检查,因此,“万景峰92”号于今年2月停航。
 “万景峰92”号当天重返新潟港码头时,身着朝鲜民族服装的旅日朝鲜侨民和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的干部站在码头上挥动着朝鲜国旗,高呼“热烈欢迎”等口号。“万景峰92”号靠岸后,除日方海关、边检等部门人员登船进行例行检查外,日本国土交通省、海上保安厅等部门人员登船实施所谓“船舶安全性检查”。直到记者下午离开码头时,这些超出寻常的检查仍未结束。但“万景峰92”号上的30名乘客已顺利下船,船上约40吨货物也卸下并运进码头上的仓库。
  为了确保“万景峰92”号的安全,日本警方动用了大批警力,不准右翼团体的宣传车等进入码头。但日本政府却允许一个“被绑架者家属和支持者”团体进入码头举行“抗议集会”。对此,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干部对记者说,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对朝日关系的破坏。
  “万景峰92”号预定于26日上午离开新潟港返回朝鲜。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理智的声音
李学江
  最近一年来,在美国制造业和舆论界涌起了一股颇为强劲的“中国产品威胁论”及“中国贸易顺差威胁论”的风潮,他们先是别有用心地将中国称之为“世界工厂”,随后便将自身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高等归罪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由于这股逆流持续不衰,广为流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大为盛行。据美国的最新民调显示,有64%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发展成为出口大国是他们生存的最大威胁。美国制造商协会甚至打出了“拯救美国制造业”的旗号,要求“对中国扣动贸易保护主义的扳机”,并扬言要“打另外一场战争”。
  人们也许有些奇怪,为何如此耸人听闻的喧嚣会有市场?其实,这喧嚣的背后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乏力,这些人需要为此找替罪羊。其次,美国正走近大选,工会掌握的票源正成为两党争夺的目标,因此“美中贸易才成为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美报语)。
  然而,这些似是而非的喧嚣只能迷惑那些不肯认真动脑思考的人,却经不起冷静头脑的分析推敲。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8月发表了一篇以《谁害怕中国》为题的社论,似有助于为人们指点迷津。社论开宗明义地指出,“许多人都认为……中国通过其重商主义政策正在伤害美国。可是恰到好处的分析不仅显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而且对华自由贸易是绝对有益于美国人的。”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难道不是事实吗?社论认为,造成顺差的“最大原因莫过于那些早就已经向美国出口的公司如今却迁往中国生产”。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顺差中的75%是这种“迁移效应”的结果。也就是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过去是在中国内地以外生产并向美国出口的,而现在这些厂家迁到中国内地,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字样。因此,这些进口产品对美国来说,同以前并没什么两样。
  此外,许多所谓“中国制造”的产品,实际上仅仅是在中国组装的。社论以电脑为例说,200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32亿美元的电脑产品,然而这些产品中的先进零部件却大都是中国从美日等国进口的,即中国从美国进口零部件,组装后再对美国出口。这对美国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线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安装线转移到中国,对美国的产品并未产生任何真正影响”,反而“由于其低廉价格而使美国消费者受益匪浅”;而美国的公司则因其迁往中国内地或在中国内地投资而“获得了额外的收益”。“所以公平地说,美国股东乃至美国经济在中国获得了大量好处”。
  社论指出,“北京主要关注的是国内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增加贸易顺差”,而被一再夸大的顺差实际只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1.3%。社论的结语是,“如果美中两国允许它们之间的双边贸易继续快速发展下去,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两大发动机彼此将使对方变得更加富有。”这真是一篇难得的公正之论,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其立场客观,剖析深刻,言之有理,令人读后有拨云见日之感。建议那些热衷于传播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的人,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理智之论,冷静地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再人云亦云。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美联军打死数十名塔利班分子
  据新华社喀布尔8月25日电 阿富汗南部查布尔省省督发言人沃坦多斯特25日宣布,阿富汗政府军和美军当天对躲藏在该省山区的数百名塔利班残余分子进行大规模清剿,打死了约50名塔利班分子。
  沃坦多斯特说,阿美联军从地面和空中对隐藏在一个大型秘密基地中的塔利班残余力量进行了猛烈打击,“我们看到了40到50具尸体”。美军驻阿富汗南部巴格拉梅空军基地的发言人戴维斯也证实说,美军出动了F—16战斗机和A—10攻击机为这次行动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对坎大哈省和查布尔省之间的山区进行了轰炸,并炸死至少14名塔利班分子。
  另据查布尔省的一名警官透露,450名阿富汗政府军和24名美军特种部队人员在美军战机的配合下对藏匿着约600名塔利班残余分子的山区发动进攻,并抓获了40名可疑分子。战斗中,政府军和美军没有人员伤亡。
  阿美联军25日的行动是近期来首次对大量秘密集结的塔利班残余力量进行围剿。这也是塔利班残余力量一年多来伤亡最惨重的一天。


第3版(国际)
专栏:

“哥伦比亚”号事故原因有定论
泡沫材料是祸首 宇航当局有责任
  新华社华盛顿8月26日电(记者毛磊)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26日公布了最终调查报告,称美国宇航局对这起事故负有责任。
  报告说,导致“哥伦比亚”号事故的技术原因,是这架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外部燃料箱外表面脱落一块泡沫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形成裂孔。今年2月1日,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孔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这份长达248页的报告同时认为,导致事故的还有美国宇航局管理上的因素,它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等同于泡沫材料撞击。报告称,美国宇航局缺乏一种“强效安全文化”。


第3版(国际)
专栏:

输电不容忽视 小事能酿大灾
 美加大停电的警示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现代经济生活不能没有电。美国和加拿大8月14日发生的停电事故,使5000多万居民饱受了停电之苦。在近9300平方英里的广阔地带,由于没有电,飞机停飞、火车停运、地铁停驶、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原有的经济生活秩序顿时运转失灵。据初步估计,这次大停电使加拿大8月份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0.5%。美国美林公司经济学家罗森伯格估计,大停电直接影响到约占美国1/4的地区。该地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减少1%。其实,停电事故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还间接地影响了其他行业的生产,损失难以估计。
  由美国能源部长亚伯拉罕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达利沃尔率领的联合调查组正在全面清查停电事故的原因。在此之前,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次大停电是由美国俄亥俄州北部3条超高压输电线路突然发生故障引起的。由于警报系统失灵,控制人员没有发现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输电系统出现连锁反应,并在1小时之内蔓延到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
  这次北美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不仅对美加两国,而且也是对世界各国敲响了用电安全的警钟。
  电力需求的增长,要有可靠的电力传输安全来保证。以往存在的重发电、轻供电的偏向必须纠正。这是此次大停电给人们的一大警示。美国总统布什说,大停电是一个“叫醒电话”,它显示电力传输系统陈旧不堪,急需更新。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前能源部长理查森也认为,美国的电力传输网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电力供应需求。据美国电力研究学会透露,在过去10年间,美国电力需求量增长了30%,而同期电力传输能力仅增长15%。电力传输网负荷过重显而易见。一位独立系统电力运营商也认为,全美国的电网系统急需更新升级。但是,在实现更新升级上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等多方面的困难。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私营电力业主一般不大情愿在输电网系统、尤其是在增加后备输电能力上投资更新,这需要国家支持、立法管理和加强监督。
  小事故也会酿成大灾难,完善的电力运作管理法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这是此次大停电给人们的又一警示。据报道,事故最早出现在俄亥俄州北部克利夫兰地区一条34.5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大停电前一小时,这条输电线路已出现超负荷现象。按照设计,过载电流可以由附近其他线路“吃进”。但是,大量的电流回流却导致输电线路温度急升,并迅速扩散到其它输电线路,最终导致多条输电线路先后失灵或被烧断。而在管理输电线路的美国第一能源公司控制中心,电脑监视器对此并未发出报警信号。北美电力安全委员会主席根特说,现在有关方面正在调查为什么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局势会失控,为什么警告信号灯没有亮,为什么其他地方的技术人员未能引起注意。他还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中说,发生故障时,输电线路应自动跳闸,把当地电力系统隔开,避免整个输电网受到影响。这番话暗示,大停电可能涉及到人为失误。
  加拿大人也在反思这次大停电的教训。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多尔表示,连接美国输电网有风险。他认为,建设一条独立于美国、贯穿加拿大东西两岸的输电网将有利于加强本国输电系统的安全,这是减少停电事故、减少对美国依赖的根本途径。(本报渥太华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