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歇武山,活跃着一群高原筑路工人,他们常年生产、生活在4500米的高原上,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人,在高原上筑起了一条文明路。图为8月21日,青海玉树歇武山的筑路工人刘海军、李伟正在路基填层修复作业。
本报记者 刘龙摄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监督出绩效
——荆门市积极探索政府绩效审计侧记
郭道平
  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脆弱众所周知,如何促进财政部门管好用好纳税人的每一个“铜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湖北省荆门市审计局作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在监督上下重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让财政支出有绩有效的关键在于财政预算管理。荆门市根据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现象,通过审计推进财政内部管理改革。他们加强了对财政所设的政府采购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财政核算中心的测试与监督,促进政府建立了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健全了与国库集中收付相关的票据审核制度、支出审核制度,对公用经费开支实行预算指标和支出总量双向控制。
  该市在对城建、教委等五个财政供养“大户”试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编制,在全国率先编制出第一本地级本级部门预算明白账。以后的执行情况表明:预算透明度大大提高,各项核定支出标准基本符合实际,非正常情况下预算追加明显下降。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政策的调整,基础建设投资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板块。对这块资金的监督,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荆门市审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建设项目派驻了专门人员,进行全面跟踪监督;从整合审计资源与力量入手,将小型投资建设项目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对其实行质量控制;积极探索与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内部审计作用,成立联合检查组,建立了建设资金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组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挤占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有效地防止了建设资金使用过程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审前公示和审计结果通告,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新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年来,仅基础建设这一项,就为政府节约投资1988多万元,占总投资的12.67%。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让老百姓满意
——记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之路
岳倩 曹崴
  作为有40多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北京市燃气集团公司,自1999年9月成立以来,变革图强,仅仅经过3年多的时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集团成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转亏为赢,改变了许多年吃财政补贴的局面,2001年市政府对天然气、人工煤气停止1亿多元的财政补贴后,当年集团核心层就实现了赢亏平衡,2002年,集团核心层实现赢利5000万元。如今,北京市燃气集团已成为集燃气的生产、销售、配送、设计、施工、建设、制造、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来源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抓大事、抓改革、抓发展不动摇。
  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中的陈旧观念,是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集团党委在集团的不断改革当中,开展了三次“改变观念,促改革、促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和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破除“等、靠、要”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增强改革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
  燃气企业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服务窗口,搞好安全供气,优质服务,让百姓满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液化气公司呼家楼供应站是集团的一个服务品牌,被誉为“人际关系的一块绿洲”,是全国职业道德十佳单位,中宣部将呼家楼站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为了增强集团全体职工的服务理念,提高燃气服务水平,发挥品牌效应,集团大力推广呼家楼站先进典型经验,按照“一学、二定、三建、四推广”的思路,在集团开展了创建“呼家楼式”服务窗口(班组)活动,大力推广呼家楼站标准,使集团窗口服务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去年在液化气公司已经建成了9个呼家楼式分站,今年将有更多的服务窗口建成“呼家楼式”的服务窗口。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为人顶天立 豪气逐风云
——忆张爱萍同志的几件事
迟浩田
  张爱萍同志逝世后,我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与哀思之中。爱萍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也是我的老首长。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时期,他历经磨难,卓有建树,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才华横溢,文武兼备,胆识超群;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他的高风亮节,堪称楷模。爱萍同志逝世后,负责殡葬的一位老师傅讲,爱萍同志的遗骨十分坚硬,真像经过千锤百炼。不知作为物质的人体与精神品格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但爱萍同志确有钢铁般的意志、松柏般的风骨和大海般的胸怀。
  爱兵胜兄弟
  我和爱萍同志初次相识是在50年前。当时他是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我是华东军区所属某团政治处副主任。
  1953年7月的一天,上级通知我团,张爱萍参谋长要来视察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团领导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上级首长亲临视察、指导工作,必定会给我团的工作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使我们这个曾荣获“济南第一团”称号的英雄团的建设更上一层楼;紧张的是,听说张参谋长以治军严格出名,我们的工作不知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由于我多次出席过上级召开的英模会,几位团领导认为我见过大首长、大世面,就问我应当怎样迎接首长的检查。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因为在此之前我只听说爱萍同志智勇双全,是我军的一员虎将,又擅长书法,还会写诗、照相,此外,对他的性格特点一无所知。随着爱萍同志的到来,大家的担心和顾虑就烟消云散了。
  爱萍同志来到我团后,并没有先到团部,而是直接到班里看望战士。我和几位团领导赶到时,他正和战士们聊天,那个热乎劲,就好像是亲兄弟。他逐个询问班里的战士是哪里人?对部队生活是否习惯?连队的饭菜是否合口味?有一个战士是浙江人,说话口音不好懂。爱萍同志就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小战士遇见大首长,心情格外紧张,恰巧钢笔又不出水,越发着急起来。越着急,手抖得越厉害,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到纸上。爱萍同志一看,原来是笔尖堵塞了。他让战士打来一脸盆水,亲自动手把钢笔清洗干净,再蘸上墨水写字。这一招还真灵,钢笔下水了,那个战士的手也不抖了。看着爱萍同志和蔼可亲的笑容,大家顿时没有了拘束感和距离感。
  在爱萍同志与战士们亲切交谈时,我仔细端详着他:宽宽的额头,白皙的皮肤,威严中带着慈祥,刚毅中透着平和。他脖子上挂着一部照相机,跑前跑后为战士们照相,看不出是大首长。
  初识爱萍同志,他那与战士们打成一片的兄长风范和儒将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危难识坚贞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到北京工作后,多次听说爱萍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事例,心中肃然起敬。
  “文革”开始不久,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的爱萍同志被打成反革命分子。1967年4月,“张爱萍问题专案小组”成立。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给爱萍同志罗列了“十大罪状”,戴上了“反对文化大革命,反对毛主席,反对林副主席”三顶大帽子。爱萍同志被停职,遭受批斗、隔离审查以至关进监狱囚禁长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但他正气凛然,决不折腰,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3月,爱萍同志复出后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然而很快又遭到批判。
  1977年3月,爱萍同志再次复职。这年10月,我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政治部主任,直接分管为老同志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曾专门听取了负责清理“张爱萍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档案材料”工作组的汇报。工作组的同志是含着眼泪讲的,我是含着眼泪听的,整个汇报过程至今历历在目。
  工作组的同志对我说,他们清理那些材料用了20多天的时间,共整理有73卷2108份材料,摞起来有近1米高。有些“黑材料”上明确注明“即呈报江青同志”或“请叶群同志转林副主席”。这些材料清楚地表明,爱萍同志的罪名,完全是莫须有的,他的冤狱,是林彪、江青及其追随者一手制造的。同时,这些材料也充分反映出爱萍同志光明磊落的崇高人品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傲骨。那些别有用心的诬告材料所列举的事例,根本不是什么罪行,反而是爱萍同志杰出的工作实绩和高尚品格的展现。
  从工作组提供的材料中看到,爱萍同志敢于坚持真理,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即使在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也从不屈服于任何压力,与那些趋炎附势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形成鲜明的对照,有着云泥之别。如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是鲜见有人敢为彭德怀说句公道话的,爱萍同志勇敢地站出来,引用毛主席过去称赞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反驳那些批彭的人。“文革”初期批判刘少奇时,爱萍同志则说,刘少奇对我们党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都读过,是深受教育的。反所谓“二月逆流”批判陈毅、谭震林时,爱萍同志也是态度鲜明地赞成陈、谭的观点,对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深恶痛绝。他还对陈伯达出尔反尔、随风转舵的表现深感气愤,在一份刊登陈伯达讲话的简报上写道:“摇身一变,两样嘴脸,卑鄙!”爱萍同志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磊落人格和大无畏勇气,在那个特殊年代是极为少见的。
  爱萍同志的夫人李又兰大姐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爱萍同志身陷囹圄。在四壁漆黑的斗室,他孤身一人,面壁而立,义愤填膺。原来就喜欢作诗的爱萍同志独自低吟,抒发情怀,并把诗句写在报纸的边角和写“交代”材料留下来的纸上,揉成团,藏在破棉袄中,借换洗衣服之机带出。
  愤怒出诗人。我看到这些诗词后,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不惧高压,不畏权势:“奸佞当道,岂能屈膝。纵千斤压顶,奈何生就的硬骨,哪怕上阎王簿”,大有为了坚持真理,甘把牢底坐穿的硬骨头精神;他意志坚强,矢志向党:“少年意气盛,冒死从党行……暮年傲霜雪,壮志激雷霆”,“平生戎马不稍歇,难得一闲再操矛”,把人生遭遇当做是特殊磨砺,毫不动摇一生从党的初衷;他身处逆境,乐观豁达:“坦荡昭日月,正声逆狂澜”,“待到晴明日,重与论诗文”,准备出来后再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
  我们从这些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囚诗”中,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
  鉴史论兴军
  爱萍同志为人谦和,谈吐儒雅,善与人同,易于共事。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决不妥协。对看准了的事,他敢于直抒己见,不怕得罪人,说起话来,开门见山,理直气壮,掷地有声。他坚决反对军队搞生产经营就是其中一例。
  由于历史原因,我军在战争年代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生产队。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生产活动走的主要是办好农场与业余生产相结合的路子。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有所下降。经费紧张成为军队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军队一些单位开始从事生产经营,介入经商活动。有的甚至提出,军队要走“自我发展、自我补充、自我完善”的路子。这个问题一提出,在军队内部引起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赞成的呼声甚高。后来,介入生产经营的单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宽,弊端逐渐显现。
  爱萍同志对此反应敏锐,早有预见,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军队搞生产经营,特别是对部队人员参与做生意,败坏军队形象,尤为反感。记得我还在济南军区工作时,1986年6月,在军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当我作完关于端正党风的发言后,爱萍同志有感而发,当场给我写了一首诗:“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休奴颜。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表达了他对一些不良风气的忧虑。在此之前,他曾亲笔给原国防科工委党委写信,要求严厉制止部队的经商活动。1987年,我到总参任职后,有一天,爱萍同志打电话让我去他家里,要谈点意见。我与爱萍同志的交往比较多,这不仅因为他是华东军区的老首长,更主要的是我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相同,能够心照不宣,直抒胸臆。所以,他一打电话让我去,我就知道他准有重要事情要说。
  爱萍同志一见面就对我讲:军队经商,历史上有过惨痛教训。清朝的八旗军原来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但后来无论是面对英法联军,还是在甲午之战中面对日军,或是面对八国联军,他们都打了败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八旗军入关之后,不少将领参与经商,贪图享受,军队不练骑射,不务正业。民国时期的新旧军阀,也大多参与经商,每临战事,首先考虑的是保护一己私利,打败仗也就成为必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历史教训。军队的职能是打仗,搞经商必然涣散人心,瓦解斗志,导致与民争利,影响军民关系。我们决不能干这种自毁长城的事。
  事实证明,爱萍同志的这些看法是富有远见的。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后,敏锐地洞察到军队经商的危害,多次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指示对此进行整顿,并于1998年果断决定: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这一英明决策,对于保持我军的性质和本色,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具有深远意义。
  气宇壮国威
  爱萍同志是新中国第六任国防部长,我是第八任。我在任期内出访时,常有一些国家的元首和军队首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我提及爱萍同志。有的让我转达问候,有的让我代交礼品,还有的让我代向爱萍同志求字。这其中有对爱萍同志学识渊博的仰慕,有对他为人坦诚友善的赞誉,更多的则是对他在军事外交中纵横捭阖、秉持正义的发自内心的佩服。
  爱萍同志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我与美进行军事交往的第一人。他曾于1983年接待过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并于1984年回访美国。时隔12年后,1996年,我作为国防部长也访问了美国。访美前,我听取了军队外事部门对张爱萍部长与温伯格交往情况的介绍,阅看了有关资料,并登门请教了爱萍同志,获益颇多。
  1983年9月,温伯格访华。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有所求,但在谈判桌上,却处处表现出一股霸气,似乎中国离开美国就活不下去了。爱萍同志当即予以驳斥,对美国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予以谴责,并对发展两军交往在巩固两国友好关系中的作用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爱萍同志既讲原则又讲友好的言谈,温伯格甚为佩服。
  1984年6月,爱萍同志应邀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对美国进行回访。到美的第二天,两军高级将领举行会谈。谈判的主旋律是和谐的,但也夹杂着火药味。一位美国将军带着质问的口气问:50年代初,你们为什么出兵朝鲜?爱萍同志回敬了一句:那你们为什么跨过太平洋出兵朝鲜呢?对方傲慢地说:我们是联合国的部队。爱萍同志反驳道:联合国的部队是谁组织的?炮弹落到我们家门口了,还想让我们坐以待毙吗?你们出兵是干涉别国内政,我们出兵是保家卫国。直说得对方哑口无言。随后,爱萍同志又对美方在台湾问题、核试验问题上的挑衅性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那次访问中还有过一次交锋。按照约定,双方讨论有关合作问题。但美方节外生枝,提出中国帮助别国制造核武器。本来在此之前,中方已多次向美方表示没有这回事,并声明中国向来是严格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但这次谈判中,美方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向中方发难,并出具一份材料,要爱萍同志签字认可。爱萍同志义正词严地说:我们是出于友好目的来访的,贵方竟提出这样一件根本不存在的事,毫无道理。说罢,将那份材料退了回去。对爱萍同志这一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连美国有的新闻媒体也刊登文章表示赞赏,称“应该让白宫的政要们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作为访问的成果,两国国防部长签署了两军有关合作的协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军签署的第一个合作协议。爱萍同志在这次访问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成为广泛传颂的一段佳话。
  爱萍同志逝世后,我再一次认真阅读了他的诗集。见诗如见其人。“为人顶天立”,“豪气逐风云”。这是爱萍同志诗作中的抒怀佳句,更是他个人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启迪和激励后人的警世箴言。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推进国企领导人员市场配置的有益探索
张若飞
  近年来,山东青岛市通过组织选拔的方式造就了一个全国知名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海尔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青岛港的常德传、双星的汪海、澳柯玛的鲁群生、青岛啤酒的金志国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者的逐步职业化,青岛市委组织部又把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国有(集体)企业领导人员市场配置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成立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为实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市场配置搭建平台
  当今世界是企业家大有可为的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就没有市场经济。为加快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市场配置步伐,培育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和知名企业,青岛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青岛市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中心的成立,既使党委组织部门发掘人才资源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又使国有(集体)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人才开发管理模式,为企业家的市场配置搭建了一个平台。
  目前,青岛市委组织部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已对海尔、海信、青啤、港务局等大企业3000多名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进行了综合素质测评;有11万多人登陆评荐中心网站,500多人通过网站登记自荐,寻求发展的机会;建立了管理、营销、财务等十几个门类近5000人的人才库;常年开展8个固定的培训项目和几十个不定期的培训项目,包括与南开大学合办的EMBA、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合作的境外工商管理培训和青岛市领导干部“每月一讲”等高层次培训等。
  依托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从市场上配置优秀企业领导人员
  企业家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选择的主体是出资者及代表出资者利益的专家。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者,青岛市行使了从市场中选择经营者的权力。目前,市委组织部通过评荐中心已为80多家知名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从市场上成功地搜寻并推荐了总经理,独立董事、监事、审计特派员,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技术总监,法律顾问等360多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旅游、金融、证券、保险、投资和外经贸等十几个行业。
  企业家的市场配置方法不同于组织选拔,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主要采取了四种方式:
  一是联合招聘。近两年,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开发投资公司、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市商业银行、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当代商城等企业招聘了1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
  二是市场猎取。主要通过高级人才寻访顾问和专家以及健全的搜寻咨询网络,为大企业提供高级人才委托服务。目前,已经为青钢集团、橡胶集团、房产置业集团搜寻和推荐了30多名高级人才。
  三是高层交流。为优势企业与高层人才牵线搭桥,通过组织企业高层主管与优秀人才个别沟通交流,帮助贤者招贤。以此方式,已为青岛啤酒集团、国信公司、华青公司、地铁公司等推荐了总经理、独立董事、总工程师20多名。
  四是人才链开发。通过掌握一批业内顶尖人物,建立与业内高层人才的广泛联系,从中为企业甄选合适人选。目前,已为海景大酒店、国美电器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推荐人才50多名。
  适应市场化的要求,积极探索与市场接轨的选人用人新办法
  市场配置企业领导人员在实际运作当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对干部管理权限之外的人才,如何把握政治业务素质,如何评价经营业绩,如何了解人才的发展潜力,等等。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市委组织部下了很大的功夫,探索出了背景调查、业绩评估、素质测评、情景模拟等一系列符合市场要求的新方法。
  背景调查。过去考察一个干部主要是通过组织找人谈话、搞民主推荐,现在是到别的地方去挖人,所在单位不会很负责地配合你。因此,依靠全国组织部门、评荐中心的网络,以及专业调查机构,找熟悉的人、可靠的人去了解,把握人选的成长过程,做出准确判断。
  业绩评估,主要是看工作干得好不好。从道理上讲,最好的办法是审计,但在实践当中往往没有这种条件。工作中主要靠评估的办法,请专家、依靠当地的权威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开招聘青啤集团营销副总经理的时候,当时市委组织部和评荐中心就咨询了广东省经委、广州市委组织部和国家轻工总会。
  素质测评,主要是看人选的潜能。前几年,市委组织部组织了20多名博士,历时两年多,成功开发了中国第一套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素质综合测评系统,定量测试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行为特征。海尔集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第一次,对人才市场选来的10多个财会人员进行了测试,定量的测评结果与他们定性的评价基本一致;第二次,他们又对近年来录用的70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确定了培养方向;第三次,对集团海外推进本部的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了测评,为管理人员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最近,海尔集团有关部门反映,有两名管理人员被辞退,事后对照测评结果发现,一个掩饰度特别高,另一个智商比较低。目前,这套系统已为青啤等大企业集团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情景模拟,主要是应用了文件筐技术。文件筐技术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高级公务员进行笔试的基本方法,是知识性考试的一次革命,由侧重考知识变为侧重考能力。运用这个办法,就是让竞聘人员在一个模拟的特定高级管理岗位上,按照事务类别、轻重缓急,理清头绪,合理高效地处理每天要面对的几十、几百甚至是上千件大大小小的事务,考察一个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