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度度 新成效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实践
  习近平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党中央作出的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浙江省委按照中央要求,紧密联系浙江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实践、推动新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重在理论指导实践,重在推动工作,重在狠抓落实。
  重在理论指导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深刻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性,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伟大理论来自伟大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顺利推进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着眼于对党所处环境和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深刻分析,着眼于全面总结建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基本经验,着眼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系列发展战略,制定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回答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适应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人们从探索性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成果愈多,对未来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就愈强。理论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见诸行动,躬行实践。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关键要看我们在抓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有没有取得新的成效,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有没有取得新的进展,在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上有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有没有取得新的实绩,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有没有取得新的成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成为推进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做到学在深处、真正武装头脑,谋在新处、体现与时俱进,干在实处、推进事业发展,努力开创浙江各项事业新局面。
  重在推动工作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促进浙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
  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要继续保持和不断发展这种体制机制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不断上规模、上水平;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增长潜力的三大经济带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现代化。我们要更好地利用上海这一对外开放的平台,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大引进外资、台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带动更高层次的发展。
  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是浙江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格局,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大协作的集群效应和小资本、大集聚的群体规模。一些特色产业区块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但是,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总体规模偏小,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薄弱。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年浙江积极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赢得了主动。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效益农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浙江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浙江建设生态省具备优越的条件,必须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建设,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陆地矿产资源贫乏,但具有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要依托“山海并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山区资源,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推动海岛、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
  进一步发挥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个“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浙江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加快实施以“百亿基础设施建设”、“百亿信息化建设”、“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百亿生态环境建设”、“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硬环境;努力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监督,营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信用浙江”;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环境吸引力,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浙江文化底蕴深厚,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我们要大力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发展“浙江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通过不断增强软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重在狠抓落实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促进发展的整体合力,在新的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效。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措施中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第一目标。当前,要着力做好农民增收、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发展的实践中创新理论,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与时俱进的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要树立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
  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都须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求“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社区和群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去解决问题。求“实”,就是作风要实,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细”,就是要既听取干部汇报,又听取群众反映,既听取正面意见,又听取反面意见,全面掌握情况。求“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求“效”,就是要出实招,见实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可操作性,狠抓落实要动真格。
  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社会力量。要尊重人们自主择业的权利,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包括各种生产劳动、技术劳动、服务劳动和管理劳动。要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不争论、不张扬、不动摇,形成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氛围。(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穿于工作实践
  桂文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根本标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履行经济执法职能,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去,是各级税收执法部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税务机关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其根本职能是为国聚财,在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过程中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税务系统目前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虽然税务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但实际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税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税务部门应在推进依法治税,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严肃性的前提下,正确处理接受上级垂直管理与接受当地党政领导的关系,既积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又保证税务系统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把依法行政视为天职,在规范执法的条件下,争取社会的支持,接受群众的监督,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工作的合力。通过正确处理上级垂直管理与当地党政领导的关系,把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与当地党政部门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正确执行税法,又因地制宜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税务机关应发挥垂直管理的优势,主动把税收工作置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研究,依法强化工作职能,努力实现税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具体地说,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以充分实现国家利益为先导,认真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全面履行税收职能。强化依法调控经济的职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事项,提高办税效率;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以“帮助企业增效益、实现国家增税收”为目标的税源建设活动;强化依法调节分配的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创造公平环境,使纳税人开展平等竞争;坚决打击偷、逃、抗、骗税等涉税违法行为,保持良好的税收法律秩序;强化依法聚财的职能,为改革发展稳定筹集建设资金。按照这一要求,湖北省各级地税部门千方百计地组织收入,连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税收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各项建设提供了财力保证。
  其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做好税收工作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实施阳光办税工程,将税收执法的全过程置于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之下,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依法行使权力,杜绝滥用权力,坚决防止收人情税、关系税的行为,做到该收的收到位,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严格兑现执法过错追究制,对因税务人员执法不当造成纳税人利益受损害的,主动纠正错误,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运用税收政策,帮扶困难群众自强自立。湖北省地税部门认真落实法定优惠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困难企业减亏增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再就业人员重新走上就业之路,扩大了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增强了企业的造血功能和困难群体的创业能力。同时,各级地税部门把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税收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建立并努力落实税收服务承诺、监督、考核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标准,严肃工作纪律,使每一个税务干部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努力把该做的事做到位,寓优质服务于规范执法之中。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指南和税务部门的根本要求,各级税务机关才能在保国家运转、保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作者为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深刻理解全面的观点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之十一
  津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其中,坚持全面、反对片面,是这一科学理论的显著特征,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
  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种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列宁说过,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坚持全面性,是正确认识事物所必需的,也是学习科学理论所必需的。因此,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五种能力”。
  全面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整个体系上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并系统地理解它论述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观点。这就要全面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从根本上明确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从根本上明确它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联系出发加深认识,特别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各个基本观点联系起来学习,全面加以思考,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在分专题进行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全面性。比如,学习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就要全面领悟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必须毫不动摇。如果只讲“主体”,不讲“多种”,或者只讲“多种”,不讲“主体”,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不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就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在内的综合性目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全面地研究和解决各个领域所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党的各级干部应当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经常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阐发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掌握不断变动着的实际情况,从中揭示本质,从局部中透视全局,从变化中把握方向,从群众的创造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多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这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群众利益是具体的
  刘学军
  群众利益是具体的,人们的一切奋斗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人民群众只有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才能谈得上从事其他实践活动。毛泽东同志说过,解决群众的柴米油盐等问题,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正是由于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利益要求,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能否满足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仍然是我们党能否筑牢执政之基的关键。
  群众利益是具体的,衣食住行、学习务工,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但正是这些一桩桩小事的相加、一件件具体利益的积累,构成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的具体利益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实现。现阶段,我国城市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等都还面临着许多实际而具体的困难,甚至是小到柴米油盐方面的“小事”。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大”政绩、“大”发展,将会导致诸多负面效应。其结果,不但使群众得不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利益,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难以实现。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只有实现了自己的具体利益,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谈得上付出和奉献。他们对领导干部及其工作成效的评价也是如此,孰好孰劣,往往就是通过具体事情来作出判断的。
  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必须具体、深入、扎实。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戒虚浮,务求落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对群众具体利益满足程度的根本尺度。工作中既不能只看到群众的具体利益而忽视其根本利益,也不能只看到根本利益而忽视其具体利益,要坚持群众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党、拥护党,与党同呼吸、共命运。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群众是真正的评判者
  叶长卫
  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成效到底如何,不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演绎,也不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是百姓的笑脸、群众的口碑。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好坏的真正评判者。
  让人民群众评判,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生动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各项工作的优劣,只有群众看得清楚,体察得深刻,因此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交给人民群众来评判,才能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夯实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决策与执行的科学化,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实践证明,让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否则就难免走弯路甚至遭受挫折。
  真正做到让群众评判,就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加大改革力度,赋予人民群众更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群众时刻了解我们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公开是监督的前提,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开的程度。要扩大公开的范围,除涉及保密事项外,我们工作的各层面、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向群众公开,扩大群众知情的范围和程度。对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等问题,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等,更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尽量减少和杜绝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要建立群众评判机制,使群众评判制度化。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让群众评判的好方式、好方法,形成制度,使群众评判有章可循,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容易地评判我们的工作,让群众的评判更具权威、更有影响,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动力更足、成效更大。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还是应从小事做起
  姚柏林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小事做起,通过小事抓落实,通过点滴小事的逐步积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群众是重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空头的承诺都是无用的,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指出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事关大局的意义,特别强调了知行统一,注重实干。这一重要观点,如同使人清醒的警钟,告诫人民公仆,必须关注民生干实事,摒弃空谈重行动;又似催人奋进的战鼓,启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利益是衡量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标志。
  大和小是统一的。现在,有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为了创造政绩,对“大手笔”、“大创造”、“大标志”,讲起来激情澎湃,干起来劲头十足。而对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下岗待业、生活贫困等,却视为细微小事,认为急不得,靠“慢功夫”、“长打算”,重视不够,一拖再拖。结果,“拖”出了群众的不满,“拖”出了干群关系的紧张。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摆正群众利益“大”与“小”的关系,做到立足当前,从小事做起,把握未来,扎实工作。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困难和问题还是存在的。目前我国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800万,看不起病、读不起书、砌不起房的为数还不少。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欲寿国脉,必厚民生”的大事,是“立国基础,万众一心”的大计。无论什么时候,群众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上学务工等“小事”。这里说其“小”,是指它的具体性、实在性和经常性。对这些“小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一件件、一桩桩,甚至一村一寨、一家一户去做,而且应当明白这样做不会有什么轰动效应,更不可能形成巨大影响。但做好了、做到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落到了实处。当然,发展经济是中心,综合实力增强了,解决群众具体问题也就“财大气粗”。还是那句老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