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名家在线

  不择地皆可出
  ——赵俊生画集读后
  孙克
  赵俊生送我一本画集,暇时翻阅,十分欣赏。交往多年,北京美术界活动又多,大小展览和不时的书画活动中,常见他舞笔弄墨。不过这次看他的画集却有全新的、强烈的感受。我把赵俊生画集左看右看,心里忽然涌上苏东坡写的一段妙文:“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工,吾亦不能知也。”这是东坡自评其文的话。其中有两重意思,一是他的文思泉涌,无论何时何地,文思涌动就落笔成文;二是文章开阖起止长短宽窄一任其自然,所谓天然去雕饰,求得天工与清新而已。
  把俊生的画和东坡的文章相提并论,并非我故意调侃老友,也不仅因为画集里有很多画的是东坡的故事和形象。我的确感到,在艺术这个行当里,俊生真是才华出众,手上功夫确实了得,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写实和抽象,样样来得,样样精通,真是“不择地皆可出”,真是“一日千里无难”,借一句形容舞台演员的话叫“文武昆乱不挡”。
  俊生幼承家学,少年时考进中央美院附中,毕业时赶上“文革”,进过“干校”当过兵,后进中国美术馆工作至今,多年的艺术实践,早年画连环画、插图的写实命题创作,既锻炼了手眼功夫,更增强了观察生活认识人生的能力。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坛思潮迭起,流行画风纷纷亮相,对中国传统而且对每位业有所成的画家来说,既带来挑战更带来机遇,中国画有了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机会。画家创作的自由心态,他们在创作中对真、善、美的追求,画家的创作个性,最终得到各方的认同。应该说,每位当代画家都是新时期的受益者。俊生的艺术在这时期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和突出的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青年画家尝试在随缘状态下以一种温润平和的心态作画,古人称“怡情养性”,现代人也要体验愉悦自己和观众的观赏,于是有人名之为“新文人画”,影响不小。赵俊生的水墨人物画在几次“新文人画展”中是很受注目的。
  在赵俊生的水墨人物画里,我最欣赏他以苏东坡诗词为主题的作品。他把一千年前大文豪的精神气质,那种积极入世、笑对人生而又随遇而安俯仰自在的高逸潇洒的性格,用一种非常传神的笔墨形象和调侃幽默的味道画了出来。俊生笔下的东坡既不是空洞概念的符号,更不是任意涂抹丑化的形象。在《东坡咏梅》这件作品里,东坡的睿智洞达都在微微一笑的生动形象和表情中传达出来了。画上题诗也选得好,是东坡咏红梅的代表名句:“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画上选了后两句,但整体意境是极出色的。
  俊生常以老北京风情人物为题作画,画得更为生动有趣,温馨隽永的幽默中隐含着一种怀旧的惆怅的心情。这是一种从当年市井生活中留下的印象——50年代北京天桥、天津鸟市还有相当残留,又是从今天身边形形色色人等身上发掘出的人性特征,所以有趣、夸张、调侃,生动而又合情合理,种种因素都集中在他的天桥人物中,都是些在茫茫红尘中讨生活,在欢乐后边的眼泪中混日子的艺人。这样的世态百相集中在其巨幅《老北京风情图》里。
  这件作品是俊生迄今描绘北京风情最为成功之作。在巨大的画幅中,时空环境人物场景都经过分合重组,人们活动在不同的平台上,分分合合:明明是天桥场景,又画进了前门大栅栏的商铺,远处还有前门楼子的身影。画面上包括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摔跤卖艺的、唱大鼓书的、拉洋片的、杂耍撂地的,还有剃头的、算命的、卖空竹的,当然还有各种小吃摊子。其中还有道具人力车、骡马车辆等,人物身份不一,表情各异林林总总不论远观近取都极尽活泼生动之能事。
  这些年来,我有机会看了不止一件当代人画的老北京风情画。他们力图重现消失多年的旧北京风貌,但大多以《清明上河图》作蓝本,拘泥于街巷掌故之真实,艺术功力又逊于古人,不尽满意。俊生则以这一现代视角、现代人的审美和典型夸张手法,以人物性格特征为目标,淋漓尽致的众生相,形象各异,妍媸分明,显尽画家本领。此外,俊生画的老北京嫁娶风情图及人物水墨写意画,都属此类,大都随意点染,逸笔所至十分传神。
  这里也不能不提到他还画有一批现代构成的实验性水墨作品,是他兴致所至参与当代水墨实验活动之作,表现了极大的随意性和探索性。有才如俊生者,玩玩形式点线面块构成,搞些色彩冷暖黑白软硬对比,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而赵俊生的智慧在于他只是一种随缘的参与,我却看到一种东坡的潇洒随和与游戏消遣而已。(附图片)
老北京(中国画·局部) 赵俊生
东坡咏梅(中国画) 赵俊生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笔耕不息 笔墨常新
  ——老作家王忠瑜的丹青生涯
  石清民
  半个世纪以来,王忠瑜先生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知其是作家的人很多,但知道他为有成就的画家者甚少。
  40年代,他在大学里专攻山水画,打下了坚实的技法功底。抗美援朝时,他发表了大量的宣传画、连环画、版画、摄影等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他早年的画作里面不难看出,他较多地接受了新安画派和扬州画派勇于创新的传统。
  师法自然,以真山真水为蓝本,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王忠瑜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善于用水是他作品的一个特点,即使用焦墨枯笔,也使画面不干不燥,颇具气韵神采;在构图、笔墨上做到熟不甜、生不浊、淡而厚、实而清;《偶过黄山访胜境》、《枫谷幽居图》、《黄山玉屏峰》等作品,真可谓“元气淋漓幛犹湿”。
  多年军旅生涯,长期在北大荒与天地奋斗,给了作者艺术创作上的动力及源泉。如《鹿泉图》、《爽秋图》有一种神韵,有一种质朴的美,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笔墨当随时代,王忠瑜是求新、求变,吸收许多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充自己,从作品《高山流水》,以及应邀以澳门马万祺先生诗意《参观长白山天池有感》的画作里,无论在色彩上,行墨处理上,构图安排上都有较新的突破。
  75岁的王忠瑜先生笔耕不息,他常说:“活着干,死了算”。他呕心沥血,每年都有新的文学作品问世,每年都有新的绘画作品出现。(附图片)
  鹿泉图(中国画) 王忠瑜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谈艺录

  能追无尽景,始见无几人。陆放翁佳句,数十年来为我攻艺之座右也。
  癸未 韩天衡
注:韩天衡,一九四0年生于上海,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现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委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冷眼向洋

  欧洲艺术中的宗教情结
邓平祥
  在欧洲,十字架不但是一个宗教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和精神世俗化的符号。十字架符号不但在教堂的尖顶上可以看到,而且,在一般的古建筑中、民居中,在人的服饰上,在各种印刷物中,在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在墓地中,还有男女老少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手势中——看到它,感觉到它。它象征着上帝、救世主、造物主、永恒、天国、来世、最后审判、哀悼和祈求、宽恕、善良、智慧、仁爱、献身,它的涵义还包括抱歉、感激、忠诚、理解等等人类美好、善良、智性的事物和理念。十字架是不包括罪恶、邪念、仇恨等“恶”的内容的。即使在一些特定的时空中十字架被蒙上了“恶”的灰垢,那也是具体的人性的恶和人性原罪之咎。
  在千年的历史中,十字架作为一个巨大的形式符号是深深地内在于欧洲人的心灵之中,十字架是欧洲精神文化最大的、最悠久的形式符号。
  从发生学角度追寻十字架的形式来源,应该首先追溯到人的自身,即人在伸开双手时所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十字架。欧洲人墓穴上矗立的十字架,是象征人的肉身死亡和精神的永恒。
  在欧洲十字架成为基督教的符号,显然是始于耶稣被古罗马统治者钉死在作为刑具的十字架上的,它被当作欧洲历史上最大的惨案。基督教相信耶稣是替世人赎罪、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的,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将一个圣人惨死的情状作为信仰的标记,这需要何等的气概与胆识!这是欧洲精神特别值得重视的一点。
  十字架在辞义上源于拉丁文。它是古罗马处决奴隶和无罗马公民权者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而成,形状近于汉字的“十”字,故汉字意译为十字架。从有关基督教的文本上知道,在欧洲有关十字架的形式有40种之多,其中的区别都有历史渊源,考据起来足可以写一部有关十字架的基督教史。在十字架的形式中有两大分类,长方形十字架为拉丁教,正方形十字架为希腊教。
  从形式和内容的两个层面看,十字架都是象征死亡和恐惧的形式符号,那么欧洲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它的形式转移和内容升华的呢?欧洲人具有将符号和内容区分的理性能力;这既是一个感觉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感觉和思维活动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欧洲人在感性上和理性上分得很清晰,因此欧洲人能够将其当作信仰的符号和标记;欧洲人能够认识死亡的真实性,能够承受它然后赋予死亡和痛苦以形而上意义,确立此生与彼岸的价值关系。问题还没有止于此,欧洲人还将其发展成为悲剧的精神,使其进入精神文化结构层面,从而使欧洲人从哲学的意义上深化了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决定了欧洲人对待生命法则、自然法则、生命意义一系列终极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欧洲文化精神对生命和人、人生和人学的评价和思考,并由此而发展成为艺术和文学的悲剧理论,使欧洲产生了崇高的悲剧艺术。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山水怀抱

  案头花鸟 地上文章
  贾正江
  “文章是案头花鸟,花鸟是地上文章”。这是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两句话。“大花鸟精神”,“野草也是我花园”,这是导师郭怡AQ先生《怡园艺话》中的两句话。我无意中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这相似都以文化精神来关照“花鸟”。
  以前在写生上投入的极少,大多闷在画室里“闭门造车”,从古人或今人的画册中找“生活”,思维迟钝,情感麻木,以假迎“假”。如果不是导师倡导“以写生进入创作”,不知要浑噩多久才能醒悟。
  西双版纳我是第一次去,那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眼前的西双版纳,比想象中的版纳更为神奇,擎天的古榕、蔚然的翠绿、粲然的花鸟,置身这神奇的世界,一时显得手足无措。但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我想大喊大叫,想疯狂地在绿色中穿奔,我强烈地克制着自己,使自己很快进入一种理性思考之中。当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我才从千变万化的植物中寻找自己最为倾心的对象。
  奇特的、意想不到的构成形式随处可见,我被这些新奇的场面所打动,触景生情,将八尺宣纸铺在地上,以大地为画案,挥笔直写,紧紧抓住第一感受,不再计较一笔一墨的精到。画面虽然不够完美,笔墨也可能不够精良,但那种即兴写生的生动、概括和鲜活的东西,是在室内怎么高明手段也无法造出来的。这种真实,记录了我当时在那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感受,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素材,这些素材会引发我许多联想,触动了我的创作欲望。
  我追求大场面、有主题、有精神内涵的创作,走以写生进入创作的路子非常适合我,所以写生对我至关重要。通过这段写生训练,不但这些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而且在笔墨、造型、构图等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通过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使我开阔了思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作路子。我深深地感悟到:艺术创作,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命,才是出路,作品才有生命力,艺术创作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艺术创作的源泉永不枯竭。
  案头花鸟,地上文章,写生正是作好花鸟画这一文章的重要保障。(附图片)
  春笋(中国画) 贾正江
  芭蕉(中国画) 贾正江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来自民间

  李茂林,1960年4月出生于河南滑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这是他的中国画作品《黄河汉》。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行草
黎明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