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激进组织宣布中止停火
  以军切断加沙地带主干道交通
  新华社加沙8月22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22日联合发表书面声明,正式宣布中止已持续约2个月的停火。
  声明说,以色列对哈马斯高级官员阿布·沙纳布的暗杀行动导致停火协议失效。声明警告,巴以冲突将进一步升级。声明指责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保持沉默,并呼吁巴民族权力机构不要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同时放弃求和政策。
  阿布·沙纳布21日遭以色列导弹袭击身亡后,哈马斯立即宣布中止停火,随后另外两个激进组织阿克萨烈士旅和杰哈德也作出类似表示。巴民族权力机构尚未对此作出正式反应。
  以色列内阁22日决定,24小时内暂停袭击巴激进组织目标,等待巴民族权力机构采取行动。如果巴方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以色列将恢复对巴激进组织的全面打击。以官员当天还警告说,如果巴勒斯坦方面不采取措施,逮捕极端分子并解除其武装,以色列将“清除”更多的激进组织领导人。
  又讯 以色列军队22日在加沙地带主干道萨拉赫丁公路南北两处设置路障,切断了这里的交通。
  据以色列电台报道,巴激进组织成员21日晚、22日凌晨向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及以色列南部城市发射火箭炮后,以军决定关闭萨拉赫丁公路,以阻止类似袭击活动。以军6月30日撤出加沙地带北部,并将萨拉赫丁公路的管理权移交给巴方。
  巴安全部门官员说,切断交通将阻碍巴勒斯坦人前往加沙市中心参加当天为阿布·沙纳布举行的葬礼。


第3版(国际)
专栏:

  前资深情报分析官员披露
  澳在伊情报问题上歪曲事实
  本报堪培拉8月22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据澳通社报道,澳大利亚国会调查委员会今天对霍华德总理根据情报决定派2000名官兵参加伊拉克战争一事展开调查。一名前资深情报分析官员在调查中指责澳政府为配合美国作战,歪曲情报,夸大事实。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澳大利亚公众就对关于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问题表示担心,国家安全评估办公室高级情报分析官员安德鲁·威尔基为抗议政府夸大事实及其在决定伊拉克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于3月11日宣布辞职。威尔基在国会调查中指责政府歪曲情报,追求政治目的。他说:“有时候对情报的歪曲非常严重,明显不是事实。”
  威尔基在3月份辞职时曾说,政府对伊拉克的立场是一种很糟糕的政策。目前,澳大利亚把自己置于美国最坚强的盟友地位。但“使我感到困惑的是,澳大利亚采取的强硬立场基于不完整的情报信息”。在伊拉克问题上,“我们并没有无限制地接触美国所掌握的所有情报”。
  在今天的国会调查中,调查委员会同时听取了前联合国特委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的发言。巴特勒说,他对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感到“震惊”,但他对找到这些武器仍有信心。
  调查委员会由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设立。在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期间,调查委员会将举行4天听证会,最后于12月2日公布调查结果。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赖恩特将出任利临时政府主席
  新华社拉各斯8月21日电(记者戴阿弟)阿克拉消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首席调停人、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布巴卡尔21日在阿克拉宣布,利比里亚政府和主要反政府武装经过会谈后决定,利比里亚行动党领导人布赖恩特将出任即将于今年10月成立的利比里亚临时政府主席,联合人民党领导人韦斯利·约翰逊将担任副主席。
  在西共体斡旋下,由摩西·布拉领导的利比里亚政府和利比里亚两个主要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合”(“利民联”)、“利比里亚民主运动”(“利民运”)通过几天会谈,最后同意由18个政党和民间团体推荐的3名候选人之一的布赖恩特担任未来的利比里亚临时政府主席。
  据报道,利比里亚临时政府成立时,布赖恩特将接管摩西·布拉领导的利比里亚现政府,直至2006年1月举行全国大选。利比里亚临时政府将由76人组成,成员来自现政府、“利民联”、“利民运”、利比里亚各政党与民间团体以及全国15个州。
  今年54岁的布赖恩特是利比里亚主要宗教之一的新教圣公会领导人。布赖恩特政治上中立,被认为是3名候选人中最善于在各派之间搞平衡的人。


第3版(国际)
专栏:首脑访谈

  “我为中国的成就感到高兴”
  ——访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
  本报记者 于宏建 马剑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罗马尼亚总统扬·伊利埃斯库8月19日抵达北京,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22日上午,在赴重庆、上海等地参观访问前,伊利埃斯库总统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伊利埃斯库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5次访问中国。谈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伊利埃斯库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次访问,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20多年来,在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而且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见面,已过古稀之年的伊利埃斯库就向记者谈起了他的感想。
  伊利埃斯库说,“这次访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北京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道路建设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2年前我来中国访问时,看到北京街上最多的是骑自行车的人,这次来北京我看到,大街上的汽车多得让人吃惊。这是中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我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高兴。”
  中罗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关系经受住了50多年国际风云变幻和各自国内形势变化的考验。中国珍视中罗友谊。在谈到罗中两国关系时,伊利埃斯库表示,罗中两国长期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两国高层政治对话、经贸往来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都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罗马尼亚希望与中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扩大合作,不断推动罗中两国友好关系全面发展。
  伊利埃斯库还坦诚地告诉记者,由于罗马尼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困难,罗中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曾出现了一些问题,双边贸易额也一度下滑。不过,最近几年来,经过双方的努力,罗中两国经贸往来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预计今年两国贸易额将超过10亿美元。伊利埃斯库强调,中国在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罗马尼亚愿意学习和借鉴中国在这一领域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开拓罗中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新途径;罗马尼亚希望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能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近年来,罗马尼亚政局稳定,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正在成为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伊利埃斯库总统在向记者介绍罗国内情况时着重强调了经济建设的核心作用。他说,在经历了国家经济衰退之后,重振经济是罗马尼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罗马尼亚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则和科技进步恢复和发展经济,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
  采访结束时,伊利埃斯库说:“罗马尼亚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人民日报》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报,也希望《人民日报》继续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发挥积极作用。我还想借此机会,祝愿中国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日本遗弃毒剂致中国公民死亡事件
  我外交部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中国外交部22日就齐齐哈尔日本遗弃毒剂致中国公民死亡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早日铲除日本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这一毒瘤,并尽快向受害者及中国人民作出必要的交待。
  8月4日发生的齐齐哈尔日本遗弃毒剂伤人事件中的受害者李贵珍因重度芥子气中毒,于21日晚抢救无效死亡。8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再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王毅表示,齐齐哈尔日本遗弃毒剂致人中毒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尽最大努力救治受害者。但李贵珍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使事态发展到令人极为痛心的地步。日本政府对这一严重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毅指出,日本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曾残害过许多中国人的宝贵生命。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8年的今天,这一毒瘤依然时刻威胁着许多中国人的生命安全。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义愤。
  王毅强调,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生命的尊严应该而且必须得到维护。我们决不能容许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夺走无辜生命的悲剧再次发生,决不能容许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的情况继续下去。中方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切实履行《禁止化武公约》的规定和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以负责任的态度,早日铲除这一毒瘤。针对受害者以及当地所受的损失,中方强烈要求日方尽快以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应负的责任,向受害者及中国人民作出必要的交待。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澳举行外交部官员政治磋商
  本报堪培拉8月22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22日在堪培拉与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秘书长阿什顿·卡尔弗特共同主持了中澳第十六次外交部官员年度政治磋商,双方高度评价了中澳关系的发展。
  双方在磋商中一致认为,近年来中澳关系发展势头很好,高层互访频繁,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对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表示满意。
  两国官员指出,8月中旬,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就进一步深化澳中互利合作与中方领导人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
  周文重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希望澳方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谨慎处理涉台问题。
  澳方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深化两国在经贸等领域的友好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澳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
  双方还就朝鲜核问题、反恐等地区与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周文重21日还拜会了澳大利亚参议长保罗·卡尔弗特、外长唐纳,并会见了澳议会澳中友好小组主席莫伊伦。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安理会公开会议上强调
  恢复伊稳定是当务之急
  本报联合国8月21日电 记者何洪泽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1日举行公开会议,听取美英代表关于伊拉克形势的报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在发言时指出,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袭事件及本月上旬发生的约旦驻伊使馆被炸事件再次表明,安全仍是伊拉克目前的首要问题。
  张义山强调,没有安全,伊拉克人道救助、政治和经济重建都将无法正常进行。早日恢复伊拉克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当务之急。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不久前向安理会提交的报告所提的那样,“管理伊拉克、照顾伊拉克人民福利以及恢复安全与稳定的责任在于美英联军占领当局,而不是联合国”。
  张义山指出,中国始终认为,伊拉克重建要得到成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合作,联合国应在伊重建中发挥积极、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尽管发生了联合国驻伊办事处遭袭事件,但中方坚信,联合国在伊肩负的使命不会因此而中止。中国希望安理会上周通过的第1500号决议将成为联合国在伊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开端。
  张义山说,中国希望在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下,伊拉克局势能早日恢复稳定,联合国人员的安全切实得到保障。他同时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支持联合国在伊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伊人民尽快恢复稳定与秩序。
  美、英常驻联合国代表根据安理会第1483号决议,分别向安理会汇报了伊拉克目前的形势。他们在发言中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参与战后伊拉克事务的力度,以帮助改善伊拉克的安全形势,并促进其经济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政府对我中毒身亡者家属表示慰问
  新华社东京8月22日电(记者王大军)日本外务省发言人22日说,日本政府向1名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日军遗弃毒剂中毒事件中身亡的死者家属表示慰问。
  这位发言人说,中国外交部22日上午通报日本驻华使馆,最近齐齐哈尔市因日军遗弃毒剂而中毒的人员中,有1人已于21日晚上8时55分死亡。
  发言人还说,日本政府认为,为了防止今后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应当尽快处理处于危险状态的遗弃化学武器,按照禁止化学武器条约规定的销毁义务妥当处理这个问题,并将诚实地继续同中国方面密切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印度朝野之争白热化
  本报驻印度记者 钱峰
  随着年底4个邦议会选举以及第十四届议会大选的日益临近,印度政坛备选气氛日益浓烈,朝野争斗不断升温。日前,在印度议会两院例行的年度“季风会议”上,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正式提交了对瓦杰帕伊政府的不信任案,标志着印度朝野之争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自印度议会“季风会议”开幕以来,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就充分利用这一全国瞩目的“政治舞台”,不断加大对瓦杰帕伊政府的攻击力度,使得议会多次因秩序混乱而被迫休会。7月底,专司反腐的印度中央警戒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又在议会引起轩然大波。报告披露:在印巴1999年卡吉尔大规模武装冲突期间,印度国防部曾紧急从国外进口了大批军火。经调查,这些大宗军火交易不是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就是交易金额有漏洞。而印度国防部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就此向质询的反对党议员做出进一步解释。联系到2001年,印度国防部先后发生的录像带风波以及高价购买军队备用棺材等丑闻,反对党指责国防部官员在军火交易中徇私舞弊,中饱私囊,并指责瓦杰帕伊政府对有关调查有意隐瞒,试图不了了之。许多媒体认为,由于抨击政府现行的国家安全政策已被国大党定为竞选的一大宣传策略,因此,国大党肯定会就此大做文章,让坚决主张反腐的瓦杰帕伊下不了台。
  果不出媒体所料。18日,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在人民院(议会下院)正式提出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经50多名反对党议员附议后立案,正式揭开了为期两天议会辩论的序幕,这也是瓦杰帕伊自1999年10月执政以来第一次面临议会的不信任表决。在辩论中,朝野两派议员相互攻击,措辞激烈,互不相让。作为议会反对党领袖,索尼娅在发言中历数瓦杰帕伊政府执政4年期间一系列内外政策的失误,指责现政府的政策已导致国家安全被严重削弱,社会和谐遭到破坏,失业率大幅上升,农民利益和外交的独立性遭到损害等。索尼娅表示,瓦杰帕伊政府在台上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
  面对反对党咄咄逼人的发难,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在辩论中予以坚决回击。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指责索妮亚的发言是“一派胡言”,反对党此时抛出不信任案损害了印度的国际声望。他表示,通过辩论,反而可让国民更加了解现政府执政4年来在内政外交方面的出色成就。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也坚决否认对他的腐败指控,要求反对党在24小时内拿出有力证据。他强调,如果有证据证明自己涉嫌腐败,他不仅将受到惩罚,而且也不配担任政府部长。瓦杰帕伊总理当天发表讲话,对议会投票挫败不信任案充满信心,并呼吁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的议员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此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国大党为首的议会反对党来势汹汹,但在议会投票表决中,却不会存在任何悬念。19日晚,以总理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全国民主联盟以312对186的多数票,在议会人民院挫败了反对党提出的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不过,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也并非无功而返。首先,在选举日益临近的情况下,通过提出不信任议案和议会辩论,一定程度上可引发部分选民和舆论的共鸣,有利于调动近年来地方选举中普遍存在的“反当政者”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大党未来总理候选人,索尼娅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得分不少。此间舆论对她在议会脱稿演讲,辩论条理分明好评不少,由此看来,索尼娅不仅在选民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在党内以及未来反对党联盟内部的领导地位。  (本报新德里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9名俄军人在车臣被炸死
  新华社莫斯科8月22日电(记者宋世益)俄罗斯武装部队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部22日透露,9名俄军人在车臣被恐怖分子安放在一辆车内的炸弹炸死,另有2名军人受伤。
  爆炸发生在莫斯科时间21日13时。当时,两名身着迷彩服的恐怖分子将一辆安放有炸弹的汽车停放在车臣彼得罗夫斯克居民区的一条公路上,当一支联邦军人队伍从车旁经过时,恐怖分子引爆了车上的炸弹。有关部门正在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第3版(国际)
专栏:

  8月21日,91岁的印度演员佐赫拉(右)与86岁的巴基斯坦演员乌兹拉(左二)在印度新德里一家剧场表演话剧《还有一位祖母》。该剧描写了一对分居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同胞姐妹心心相印的故事,而剧中担任主演的佐赫拉与乌兹拉就是一对同胞姐妹。 新华社记者 安治平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军方称伊两周内恢复北线石油出口
  又有两名驻伊美军士兵丧生
  新华社巴格达8月22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驻伊美军官员22日说,伊拉克将在两周内恢复通过土耳其境内的输油管道出口伊北部基尔库克油田生产的原油。
  基尔库克通往土耳其地中海沿岸港口杰伊汗的一条主要输油管道上周因人为破坏而两次着火,导致伊拉克北线石油出口中断。目前大火已被扑灭。驻扎在伊北部地区的美军第四步兵师工程兵指挥官尼科尔森上校22日对新闻界说,重新启用被大火损坏的输油管道需要一到两周时间。
  他说,为了尽快恢复石油出口,现在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要么抽干输油管道中的所有石油以便修复损坏部分,要么在损坏的输油管道旁边平行建造另一条输油管道。
  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日前在巴格达说,伊拉克由于不能从北线输油管道出口原油而每天损失700万美元。
  新华社巴格达8月22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驻伊拉克美军发言人22日说,又有两名驻伊美军士兵在21日的军事行动中丧生。
  这名发言人说,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的1名士兵在巴格达以南100公里的希拉镇丧生,另1名隶属于第一装甲师的士兵则死于巴格达。
  自美国总统布什今年5月1日宣布对伊主要战斗结束以来,在伊拉克遇袭身亡的美军士兵已达65人。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空难性质相同 获赔数额悬殊
  法国左右为难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8月15日,英国表示要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项议案,解除对利制裁。法国立即作出激烈反应,说如果泰内雷空难不能得到同等赔偿,就要否决这项提案。法国外长德维尔潘随即同美、英、德和利比亚外长进行电话商谈。
  1989年9月19日,法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架DC—10班机从巴黎飞往布拉柴维尔,途中在尼日尔的泰内雷上空被炸毁,170名机组人员和旅客全部丧生,其中有65名法国人。经查,此事也是利比亚情报人员所为。1999年3月,巴黎特别重罪法庭缺席判处6名利比亚被告终身监禁,同年利比亚向法国赔偿3500万美元,每个遇难者的继承人可得3000到3万欧元赔偿,此案即告了结。
  现在,利比亚答应为洛克比空难的每个遇难者家庭赔偿1000万美元,总额达27亿美元。两次空难的赔偿金额相差如此悬殊,法国感到震惊。所以它提出必须按同等原则对泰内雷空难追加赔偿,否则就要在安理会否决英国的提案。
  法国一向以阿拉伯世界的朋友自居,本来它早就赞成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但现在英国提出了相关议案,它却为难了。两起空难性质相同,赔偿金额却相差甚远。如不抗争,不仅涉及数以十亿计的美元赔偿金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尊严。但如果它否决英国提案,则会再次在安理会内同美英形成对抗。今年因伊拉克问题,法美关系已经跌到最低点,难道现在未及转暖就再次降温?另外,否决英国提案不仅会激怒美英,法国重返利比亚市场的机会也会化为乌有。在此情况下,法国并不直接说要行使否决权,而说如果不能得到同等赔偿,它就“阻止”英国提案通过。与此同时,法国加紧做英国和利比亚的工作。
  一方面,法国希望英国推迟要求对其提案进行表决,这样它可以拥有回旋余地。法国外交部21日宣布,法英两国已同意推迟对英国提案的表决。另一方面,法国对利比亚施压,希望利比亚同意追加赔偿。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沙勒格姆8月16日在美国CNN电视台说,利比亚已于1999年按法国司法判决进行了赔偿,此案已经了结,利方“不接受任何讹诈”。
  法国泰内雷空难遇难者家属团体的代表从上月起就同利比亚的卡扎菲国际慈善基金会进行谈判,要求利比亚追加赔偿,谈判得到法国政府支持。这个团体的发言人德圣马克对《费加罗报》说,“美英两国谴责我们对洛克比协议打劫,事实上我们是争取两个案子一起解决,我们已经到了就要达成协议的地步了”。但卡扎菲国际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埃勒伊斯拉姆说,即使他理解并同情法国的要求,但是基金会不会理睬法国的要求。利比亚最终能否对法国追加赔偿,一时还难说。
  这一次,法国比较被动。《世界报》在一篇报道中说,这也怨法国自己,它开始开价太低,谈判没搞好,而且还曾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说利比亚对它提出的要求总体上都予以满足。如今再反悔,不好办。《费加罗报》在一篇社论中却抱怨自己国不强、势不大。这篇社论说,美英已经许诺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并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划掉。当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已经作了让步时,卡扎菲为什么还要考虑像法国这样的中等国家呢?
  (本报巴黎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