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北海:喜听发展新涛声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兼得东部开放和西部开发双重优惠政策、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构架——广西北海市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北海曾有过热火朝天的时光。当年骤然而起的房地产大开发,使北海几乎一夜之间就名满天下。然而,也正是后来被称为“经济泡沫”的大量“半拉子”房地产,又使北海陷入长达10年的艰难徘徊。
  在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召唤中,北海在经历了坎坷,吸取了教训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北海的新发展,绝非当年的盲目重复,而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奋力攀升,是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理性超越!
  银滩整治初见成效“三新”目标激奋全城
  北海,处于广西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借以走向海外的前沿。北海的兴衰进退,事关广西乃至西南的现代化建设大局。
  党的十六大之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量,特别是北海正在发生的变化,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北海已到了加快发展的时候了!
  “龙头”使命,也激励着145万北海人。经过10年的探索和感悟,10年的调整与积聚,北海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立了“三新”目标: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北海!
  北海扬名,得益银滩;北海之变,也始于银滩。
  连绵24公里的银滩,作为“魅甲天下”无比珍贵的海滨浴场,原本是天然的、生态的、开放的。但因当年北海“房地产热”的强力拉动,在银滩一期相近咫尺的海岸边仓促建起几十栋形形色色的建筑物,相应的海滨浴场也围栏收费,银滩的景观和生态由此遭到损害。一堵围栏,把银滩同它的主人们隔离开来,城市的视野和胸怀也因此而变得窄小了。
  如今,“还滩于大海,还滩于自然,还滩于人民”,这个整治银滩的新思路与北海的“三新”目标一起,构成了北海人新的追求和实践。其内核集中到一点,就是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在“建设新北海”中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为了让银滩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银滩规划设计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为了充分体现市民和旅游者的意愿,银滩中标新方案摆上街头广泛征求各业各界意见,最后报经市人大批准执行。一个集聚着方方面面智慧的方案,得到社会广泛认知。思路对则人心齐。银滩岸边34栋应拆建筑物,尽管业主分布全国各地,但在一月间就全部拆除!
  眼下,经重新打造面貌一新的银滩,自今年“五一”起免费开放。这个堪称国内一流的旅游度假滨海胜地,以更高的层次回归“大海”、“自然”和“人民”。进而起到明显的效应。滩美城美形象佳,入暑以来每天仅银滩游客就突破万人而创历史纪录。
  “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发生了。新银滩的美誉招来的不仅是游客的增多。透过银滩看北海,国内外有识之士从中感悟到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国内外游人和投资者也闻风而来。
  精心培育支柱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北海新发展的支撑点,是富于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北海人意识到,只有凭借具有强势的支柱产业,北海才能启动和实现稳定持续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认真总结反思,北海从自身优势和实际出发,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决定把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农业作为大力培植的四大支柱产业。鉴往知来,北海市决策者清醒地看到,城市基础薄弱的北海,如果仅靠房地产谋求发展,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只有努力培育具有自身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才能创造更大空间,进而实现城市包括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自去年底以来,北海加大了“引智”、“引技”和“引企”的力度。为吸引高素质的顶尖科技人才,北海市主动与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寻求合作,分别建成中国社科院专家园和中科院院士专家村,已有120多位院士专家先后到北海调研访问做课题;一批富有实力和活力的高科技企业,被北海真诚所动并看好北海的未来而纷纷在此立项创业,如上市公司北生药业和银河股份,分别建造万亩苦瓜绿色科技园和银河软件科技园,恒基伟业在此兴建大型生产基地,而中国教育投资集团也携巨资前来创建富有“产学研”特色的大学经济园区。
  种种信息表明,北海正在成为前沿科技及高级人才荟萃的热点城市。统计数字也初步显示出新增长点的业绩:去年以来,北海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增加额的70%以上。
  四大优势支柱形成的发展力,对房地产业产生强大推力和拉力。借助这种力量,加上充分用好中央给予北海消除房地产“泡沫”的优惠政策,这里当年遗留的121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和107万平方米空置商品房问题,正在迅速化解。其中临街的38栋“半拉子”楼房,大多已招引来续建新业主;银滩中区附近已冷落多年的400多栋海泰别墅群,也一卖而光并着手装修使用。
  “汽车只有四轮转动,才能跑得平稳;雄鹰只有两翼平衡,才能飞得高远。”在北海,连普通市民也已明了这个道理。有了这个层面的广泛认同,城市的协调持续发展就有保障了。
  转变作风干群同心执政为民强化服务
  北海更可喜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人。
  为优化投资软环境和打造服务型政府,北海市委、市政府决心依靠群众铁腕治理办事中的“科长中梗阻”现象。经广泛向群众调查摸底,并经组织复查核实,7名“中梗阻”违规人,连同负有领导责任的19名部门负责人,被一起办班“洗脑”。听课之时,“违纪”学员在课堂上失声痛哭!交织着悔恨和醒悟的泪水,通过电视等媒体的报道,有力地警示和鉴戒着社会各界及众多“科长”们。“违纪”人将受到怎样的处分,将视其在相关“窗口”单位的百日“锻炼”表现再作决定。
  公仆们从群众的好恶中进一步明白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了。在银海区,一个“政府企业‘零距离’,跟踪服务‘零缺陷’,发展环境‘零干扰’”的政府承诺正在变成实际行动;在海关,“全天候、无假日”的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的实行,即使在抗非典期间进出口平均时间也只有1.96天;在市工商局,“首问负责、来函必复、一次告知、规范服务”已成为例行服务……与此相关联,全市44个单位公开938项事务,“阳光工程”取代“暗箱操作”,由此换来的是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心!
  像这样的“特别会议”在北海已不算新闻:一位副市长累病在医院输液,病房便成为研究当前紧急工作的“会议室”。一位见证过北海10年沧桑历程的市领导所表述的新“官念”,越来越成为广大干部的共同心声:北海不发展,要乌纱帽有何用?北海发展了,没有乌纱帽又何妨!
  北海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提升。就在银滩附近海域,不久前两头海豚误入浅滩,要在过去,海豚必然成为村民的盘中佳肴。可这次村民选择的是将海豚放归大海。
  北海的统计数字令人欣喜: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相当于去年全年总额,引进外资项目增长3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三成;财政收入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10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
  了解到这些,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新近重访北海时说:已听到北海前进的脚步声,看到北海发展的春潮在涌动。
  面对赞誉,北海市党政领导十分冷静。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告诫大家:北海今日来之实不易,艰苦奋斗本色不能丢。他送给大家的“特别礼物”是“6个实”——重实际、说实话、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市长刘君则公开吁请媒体:既要大力宣传北海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要坚决揭露那些损害北海形象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丑恶行为!
  走过不同寻常的风雨历程的北海,不会也不能再走弯路。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风帆而奋起前行,将是北海的坚定选择!(附图片)
压题照片:重新整治的北海银滩更加充满魅力。 马继涛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与伊利埃斯库会谈
  就中国罗马尼亚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车玉明)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举行了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高度评价中罗关系。他说,中罗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和各自国内形势变化的考验,始终顺利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相互信任和友谊不断加深。双边互利合作不断扩大,成果显著。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民间和地方交往十分活跃。中罗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胡锦涛说,中国珍视中罗传统友谊,重视发展中罗关系,愿同罗马尼亚一道,不断巩固两国政治关系,加强两国高层交往,扩大政府、议会、政党交流;继续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界加强接触,共同探讨扩大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推动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落实好有关合作协议;继续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不断充实中罗友好合作的内涵,努力把两国关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在谈到各自国内形势时,胡锦涛赞赏在伊利埃斯库总统领导下,罗马尼亚保持了政局稳定,经济连年增长,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胡锦涛重申,中方尊重罗马尼亚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赞赏和感谢罗马尼亚在台湾等问题上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给予中国的宝贵支持。
  伊利埃斯库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曾先后5次访问中国,每次都看到中国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在国际舞台上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好朋友,我们对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高兴,也很愿意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罗中双边关系近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政治对话、经贸往来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都取得了不少成果,前景令人鼓舞。罗马尼亚重申坚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伊利埃斯库说,我们完全赞同中方对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的设想,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扩大现有合作,开拓新的合作方式和途径,不断推动两国友好互利合作全面向前发展。
  会谈前,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伊利埃斯库总统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民盟中央副主席袁行霈、外交部长李肇星、信息产业部长王旭东等出席了欢迎仪式。
  会谈结束后,胡锦涛主席和伊利埃斯库总统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联合声明》,并出席了两国间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唐家璇、李肇星、王旭东以及罗马尼亚外交部长杰瓦纳、通讯与信息技术部长尼卡、负责商贸事务的部长级代表迪日默雷斯库等出席了会谈。(附图片)
  八月二十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罗马尼亚总统扬·伊利埃斯库访华。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草案)》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规范认证认可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十分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草案)》主要确立了适应认证认可发展需要的基本制度,明确了认证认可活动的行为规范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对认证认可机构的监管制度等。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曾庆红会见吉布提外长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吴黎明)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吉布提外交和国际合作兼与议会联络部部长阿里·阿卜迪·法拉赫。
  曾庆红说,中吉友谊源远流长。自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中方对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以及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相互支持感到满意,对吉布提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表示赞赏和感谢。他强调,中国新一届政府重视同吉布提的关系,将与吉方一道,继续巩固和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把中吉友好事业不断推向新水平。
  法拉赫说,自吉布提独立以来,中国向吉布提提供了真诚无私的援助,吉布提政府和人民对此铭记在心,并愿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重申,吉布提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同日,中吉两国就法拉赫外长访华发表了中吉联合新闻公报。


第1版(要闻)
专栏:

  圣彼得堡“中国周”开幕
  胡锦涛普京分别致贺信
  新华社圣彼得堡(俄罗斯)8月20日电(记者董龙江)“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型图片展20日在圣彼得堡开幕,从而正式拉开了以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圣彼得堡“中国周”活动的帷幕。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代市长别格洛夫在开幕式上分别宣读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给“中国周”发来的贺信。
  胡锦涛在贺信中说: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国人民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珍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注重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加强中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学习,有利于促进中俄各自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愿两国文化交流像长江和伏尔加河的波涛一样长流不息。
  普京在贺信中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俄罗斯人民历来十分崇敬。俄中两国在人文领域维护和发展友好合作的宝贵传统并使之代代相传,这是特别重要的。文化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对历史和现代的了解。这是加强两国人民睦邻互信、扩大俄中友好合作社会基础的一个途径。“中国周”活动异彩纷呈,就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实实在在的一步。
  赵启正在开幕式上致辞感谢圣彼得堡市为中国提供展示世界遗产的机会。他还邀请俄罗斯人民利用可能的机会到中国的实地去参观。
  别格洛夫在致辞中说,圣彼得堡人民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相信,“中国周”结束之后俄中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仍将继续发展。
  中国选派了300余名文化界人士组成代表团参加这次“中国周”活动。活动内容除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展之外,还有中央民族乐团的中国民族音乐会、广东杂技团的杂技表演以及中国历代民族服装服饰表演等。
  圣彼得堡“中国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这是中国近年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此次“中国周”活动将于本月28日全部结束。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就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袭事件发表谈话
  指出我们强烈谴责这一恐怖暴力事件,并对伤亡人员表示慰问和哀悼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二十日就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袭击事件发表谈话。
  胡锦涛说: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昨天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我对此深感震惊。我们强烈谴责这一恐怖暴力事件,并对伤亡人员表示慰问和哀悼。
  胡锦涛指出,此次事件再次说明伊拉克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伊拉克走向独立自主、稳定发展的进程不会因此而停止。联合国肩负的使命也不会因此而中断。
  胡锦涛强调,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支持联合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伊拉克人民尽快恢复稳定与秩序。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任仲平
  (一)中国需要发展,中国正在发展,中国努力实现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在百姓眼里是红红火火的生活,是“天天都是好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
  “不敢想”,“想不到”,“梦都梦不到”——我们的人民这样诉说着身边的变化;“不得了”,“了不得”,“东方新神话”——国外的朋友这样评价着我们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发展一路高歌。在一块块富有生机的热土上,创造着发展的奇迹;在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发展的硕果;在一个个重点建设的工地上,书写着发展的辉煌。三峡大坝岿然屹立,青藏铁路蛟龙腾跃,西气东输千里逶迤,南水北调气势磅礴。今天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教文化、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劳动手段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分度尺,而且也是劳动所在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钻木取火照亮从猿到人的历程,铁犁向前开启农耕文明的道路,蒸汽机呼啸奏响大工业时代的号角,计算机键盘敲出信息时代的强音。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决定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更新,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发展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尽管局部战争硝烟时起,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旋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追求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国家走在前面,一些国家落在后头,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而落后的国家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则有可能实现跨越,后来居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加快发展,就会加剧落后;不加快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五)发展是人民的意志。历史的每一步发展,都靠人民力量来推动;人民的富裕、文明和福祉,最终靠社会发展来实现。任何倒退或停滞不前,给人民造成的只能是痛苦和不幸。人民用是否能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来衡量各个集团、政党的先进与落后,检验各种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错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靠发展来体现。
  (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基。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个别人物内心激动的结果,也不是工人阶级政党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社会主义不论其理论还是实践,都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丰富,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过渡到更高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是解开这个矛盾的总钥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这道理那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变化那变化,发展才能有变化。
  (七)总结历史的发展经验,推动了如今发展的历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催生了今日发展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实践的发展拓展着发展的实践,理论的发展系统为发展的理论。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机的统一,统一的基础在发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个发展问题;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个发展问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个发展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深刻揭示发展的本质,科学预测发展的趋势,正确指引发展的方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新的发展观。
  第一,发展的地位更加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的目的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围绕着发展,执政的成效用发展检验。发展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相连。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的存亡。
  第二,发展的中心更加明确。发展的任务千头万绪,但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才有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才有更加紧密的团结。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竞争,是经济发展速度的竞争。
  第三,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发展更加充实的内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第四,发展的主体更加壮大。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力军。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浩浩荡荡的大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积聚起来的发展力量空前雄壮。
  第五,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市场经济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我们初步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处于初创阶段的体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不断完善的体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六,发展的战略更加具体。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有了一张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进度表”,形成了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第二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七,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上,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既保持较快的速度,又不再走单纯扩展规模、盲目增加产量、忽视增长质量和结构平衡、片面追求速度的老路。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草而牧不再继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实际行动。
第八,发展的条件更加稳固。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发展无从谈起;没有改革的深化,发展难以持续;没有发展的支撑,改革和稳定也无法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
  第九,发展的目的更加自觉。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发展,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为每个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拓日益广阔的空间,不断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八)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历史,环顾世界,我们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也更加感受到加快发展的艰巨和紧迫。
  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是一个深刻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宗旨和执政规律的目标。这个目标吹响了现代化建设新的进军号角。自觉而坚定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以实际行动为实践“三个代表”而奋斗,就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
  奔向全面小康的20年,是实现第三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20年,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前途和命运的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历史上我们有过丧失机遇延误发展的沉痛教训,也有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新的战略机遇期面前,责任重如泰山,道路艰难曲折,前景无限美好。
  (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我们的发展,更新发展观念,打开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指导发展实践。
  (十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创新的力度。加快发展,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以理论创新指明发展的方向。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以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发展的实践,以理论创新推动各方面的创新。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发展决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以制度创新清除发展的障碍。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拿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以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用先进科技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以文化创新积聚发展的后劲。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以文化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来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呈现出“鹰隼试翼、乳虎啸谷”的良好局面,使我们的发展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更雄厚的人才根基。
  创新就要敢想敢干,但绝不是胡想蛮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上,要特别注意防止“速成论”、“攀比风”的不良倾向,不能急于求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不能盲目发展,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寅吃卯粮,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现象再也不能重演了。
  (十二)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紧迫课题。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硬杠杠。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就决定了今天的改革是一场攻坚的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我们正面对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全球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大竞争。要以更加积极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发展。
  如果说我们以前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市场的“浅水区”游泳,那么今天的对外开放则到了“深水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奋力去游,力争上游,不断提高搏风击浪的本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自信和气度。
  要增强世界意识、世界眼光,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观察形势时善于通盘把握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善于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在开展工作时善于充分利用国内有利条件和国际有利条件,在处理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时善于综合考虑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努力为我们的发展争取更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十四)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加快发展至关紧要。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是推动发展的主力。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营造尊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十五)发展是机遇,是挑战,是考验。加快发展,我们就要提高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建设者的建设,促进发展者的发展。
  小康大业,关键在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全体人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使21世纪的中国处处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十六)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强国富民,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求就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强国富民、复兴中华民族的庄严使命。
  “落后就要挨打”——毛泽东同志强调发展的紧迫,语重心长;“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道出发展的重要,掷地有声;“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阐述发展的意义,透彻精辟。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恢弘史诗,为中国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纪元,开拓了宽广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壮丽的前景。
  今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民心,凝聚党心,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发展的中国,创造着人民的幸福;中国的发展,孕育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必将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奋斗中成为灿烂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