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认为
 “中国周”将给圣彼得堡带来精彩节目
  新华社圣彼得堡(俄罗斯)8月18日电 (记者董龙江)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18日在圣彼得堡说,即将于20日开幕的圣彼得堡“中国周”将给圣彼得堡人民带来最精彩的文化节目。
  赵启正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中国近年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最大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他说,俄罗斯是一个文化强国,圣彼得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人民文化水平也很高。因此,中国这次选派参加“中国周”活动的也是国内最出色的演出团体,他们将为圣彼得堡人民献上最经典的节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圣彼得堡市副市长兼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普罗霍连科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期间共举办4000多场活动,“中国周”活动是这一系列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他表示相信,这次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俄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据悉,中方将派出300余名文化界人士组成代表团参加“中国周”活动,通过民乐、杂技、服饰和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中国人民的现代文化生活。“中国周”期间,赵启正还将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分别就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媒体合作及中国新闻界现状发表主题演讲。
  圣彼得堡“中国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活动将于本月28日结束。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中社发表评论
 抨击日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新华社平壤8月18日电 (记者姬新龙)朝鲜中央通讯社18日发表评论,抨击日本部分政府高官和政界要人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在为军国主义亡灵招魂。
  评论说,多名日本内阁阁僚和国会议员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说明日本反动势力已然忘却了历史教训,又在为军国主义亡灵招魂,企图再次实现侵略亚洲的野心。评论说,参拜供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这本身就是旨在复活军国主义的犯罪行径。而日本政客却在日本投降日前往参拜,这不能不让人再次怀疑,日本是否有清算对朝鲜和亚洲人民犯下的侵略及其他罪行的政治意愿。
  评论说,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是对《朝日平壤宣言》精神的背叛和挑战。朝鲜人民绝对不会饶恕日本反动势力露骨地推动军事大国化和海外扩张活动的犯罪行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八月十九日是阿富汗国家独立日。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九日,阿富汗打败了英国占领军,获得了独立。当天,部分阿富汗政府军军官在首都喀布尔参加庆祝独立纪念日活动。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在当天的庆祝活动上号召阿富汗各部族团结起来积极参与国家重建。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

  卡扎菲表示
 利愿与欧关系正常化
 英提交要求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议案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18日电 (记者刘塞军)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迈克尔·曼18日对记者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7日打电话给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表示利比亚愿尽快实现同欧盟关系的正常化。
  这位发言人说,普罗迪在电话交谈中希望利比亚为此采取“具体行动”。普罗迪说,他认为利比亚应加入到欧盟与地中海国家合作机制——巴塞罗那进程中,并指出,欧盟愿意就这一问题与利比亚达成协议。
  卡扎菲向普罗迪通报了利比亚同意向在洛克比空难中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的决定,表示要结束洛克比空难这一“痛苦的章节”,接受联合国提出的解除对利比亚制裁的条件,使利比亚重新回到国际社会。
  利比亚政府本月15日致函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同意向遇难者家属提供总额达27亿美元的赔偿。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18日电 (记者杨志望)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8日在安理会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散发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立即解除联合国因洛克比空难事件和法国联航班机被炸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提案对利比亚15日致安理会本月主席、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赫巴的信函表示欢迎。提案说,利比亚在信函中叙述了该国为解除制裁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包括承认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同意为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以及谴责恐怖主义并承诺继续为调查空难事件提供合作。
  提案要求立即取消安理会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对利比亚实施的武器禁运和航空禁令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并解散安理会负责监督对利比亚制裁的委员会。
  此间外交人士透露,英国希望安理会21日就该提案进行表决,但法国对此持有异议。他们说,法国希望在利比亚同意增加对1989发生的一架法航班机被炸事件的赔偿金额之前,安理会不要对英国提案进行投票。据报道,法国日前曾威胁,如果利比亚拒绝增加赔偿,法将在投票中动用否决权。


第3版(国际)
专栏:

  黎总统强调
 支持加强阿拉伯团结努力
 以在加沙南部修建隔离墙
  据新华社贝鲁特8月18日电 (记者潘立文)黎巴嫩总统拉胡德18日在这里会见到访的巴勒斯坦外长沙阿斯时强调,面对阿拉伯地区目前的形势,黎巴嫩支持一切旨在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行动和团结的努力。
  在谈到地区局势时,拉胡德指出,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才能实现中东地区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才能保障本地区的稳定。
  他还强调说,解决巴以冲突的任何方案都不应该排除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的权利。黎巴嫩在难民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的,即拒绝在黎巴嫩境内安置巴勒斯坦难民,并坚持巴勒斯坦难民必须返回到巴勒斯坦。
  新华社加沙8月18日电 (记者周轶君)据巴勒斯坦电台18日报道,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隔离墙的同时,又开始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省修建一道8米高、7公里长的隔离墙。
  报道援引当地巴勒斯坦官员的话说,加沙段隔离墙位于巴勒斯坦与埃及交界处,目前已建成两公里。国际人权组织的报告显示,自2000年9月底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巴埃边界摧毁了约900栋巴勒斯坦人房屋,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100米宽的隔离地带。
  巴勒斯坦方面指出,以色列在拉法省修建隔离墙的目的是掠夺更多巴勒斯坦人土地,而以色列当局则称,筑墙是为了防止巴武装人员袭击驻守在巴埃边境的以色列军队或在边境偷挖地道走私武器。
  自去年6月开始,以色列以阻止巴勒斯坦自杀爆炸者进入其境内为由,开始在约旦河西岸修建总长300多公里的隔离墙。巴方指责以色列在筑墙过程中强占大片巴勒斯坦人土地,破坏未来巴勒斯坦国的“国土连续性”。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利比里亚 各派签署和平协议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赵章云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谈判,特别是8月14日以来的谈判,利比里亚政府与两支反政府武装终于在18日晚上于加纳首都阿克拉就过渡政府的权力分享问题达成协议。利比里亚外长布朗与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合”(利民联)领导人科尼和“利比里亚民主运动”(利民运)领导人尼梅利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字。参加签字仪式的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轮值主席国加纳总统库福尔、西共体执行秘书钱巴斯和西共体首席调停人、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布巴卡尔等。
  在过渡政府的组成问题上,各方经过了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才取得突破。最后,反政府武装方面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终于放弃了担任副总统一职的要求。当然,无庸置疑,泰勒流亡国外和西非维和部队进驻已经为谈判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间舆论普遍认为,协议的签署,不仅为利比里亚结束内战和和平过渡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两年多后的大选铺平了道路。美国政府已经对协议的签署表示满意,并“希望各方停止敌对、支持临时政府的组成和保证人道援助的通行”。
  据西共体发言人乌戈说,即将成立的过渡政府将由76人组成,其中36人由现政府和两支反政府武装平分,18人由各政党出任,7人为无党派人士,另外15人为全国15个州的代表。总统和副总统的职位全都给了各党派和各无党派人士,现政府和反政府武装的成员统统被排除在外。乌戈认为,在政府组成方面,他们尽量做到了公平和合理,但“决不给人留下凭武器也可以取得权力的印象”。
  按照协议,临时政府应该在10月15日接替现任总统布拉管理国家,并为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作准备。两支反政府武装可以转变为政党,参加国家政治和2006年的大选。而目前,利各党派应立即着手讨论临时政府总统和副总统的人选问题,争取在本周内宣布结果。
  泰勒流亡国外一周以来,利首都蒙罗维亚的供应已大为改观,救援物资每天都源源不断地来到蒙罗维亚港口或者机场。18日和平协议的签署,更加速了局势的正常化,使首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景象。据外电报道,出租汽车和小巴士又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小商小贩们重现十字街头,众多商店恢复营业。据说,甚至连西方联合银行这样的金融企业,很快也将恢复市区的业务。
  西共体秘书长钱巴斯说,协议的签署确实提供了重建利比里亚的机会。但他同时又警告说,在解除利各方武装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解除武装是最终实现和平和稳定的先决条件。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克莱因也强调“解除战斗成员的武装和组织”的必要性。他在描述利的局势时说,利“85%
  的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而70%的战斗团体是由18岁以下的儿童组成”。他希望尽快成立一个由20来个专家组成的小组,以评估利全国的局势。另外,西共体目前正在督促反政府武装撤到首都蒙罗维亚20公里以外的地方,以便维和部队扩大他们掌控的范围。(本报阿比让8月19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反对党提交对政府不信任案
 印议会进行辩论
  本报新德里8月19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从昨天开始,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就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党对现政府提交的不信任案举行为期两天的辩论。这是目前执政的印度全国民主联盟政府执政4年以来首次遭遇议会不信任提案。
  国大党主席、议会反对派领袖索尼娅·甘地在向议会提交的不信任案中,指责瓦杰帕伊政府在执政4年期间所执行的内外政策全面失败,导致国家防务及安全被削弱,社会和谐遭到破坏,她批评现政府出售国营企业,造成大量失业,加重了农民的灾难,破坏了印度外交的独立性等。
  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在发言中称索尼娅·甘地的指责完全是“一派胡言”,说她所提出的对现政府的不信任案是对印度国际声望的损害。
  瓦杰帕伊在辩论之前表示,对今晚在投票中挫败反对党提出的不信任案充满信心。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尼逮捕万豪酒店爆炸案嫌犯 卡萨布兰卡爆炸案案犯被判刑
  新华社雅加达8月19日电 (记者余谦梁)印度尼西亚警方19日宣布,警方已逮捕了10名与雅加达万豪酒店恐怖爆炸袭击有关的嫌疑犯。
  印尼警察总部刑事调查主任埃尔温当天对媒体说,这10人中有6人还涉嫌参与去年10月在巴厘岛发生的爆炸案。
  埃尔温证实,一名叫托希尔的万豪酒店爆炸案执行者目前依然在逃。8月5日,雅加达五星级万豪酒店遭到恐怖爆炸袭击,造成12人死亡,149人受伤。
  新华社拉巴特8月19日电 摩洛哥一刑事法庭19日就今年5月卡萨布兰卡自杀性爆炸事件一案作出判决,87名被告被判有罪,其中4名主犯被判死刑。
  87名被告均为摩洛哥最主要的原教旨主义组织“继承圣战”成员。法庭以密谋充当人体炸弹实施自杀性爆炸的罪名判处4名主要案犯死刑,另外83人因参加非法组织“继承圣战”而被判10年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摩当局称,该组织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际恐怖组织有秘密联系。
  今年5月16日,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发生5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自杀性爆炸者。此后摩洛哥政府加大了打击恐怖组织的力度,并逮捕了1000多名涉嫌参与恐怖事件的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澳大利亚看好中国
  本报记者 李学江 王莉
  8月17日至19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理以来的第四次中国之行。在记者招待会上,霍华德说,他很高兴又一次来到中国,因为对他来说,每次访问都是一次亲身感受中国生机勃勃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在18日的商务晚宴上,霍华德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他说,中国在过去1/4世纪中的改革进程为全世界所瞩目,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此期间,中国跨越性地迈出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步伐;中国对外开放是其改革进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无疑是在经济全球化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杰出范例。中国的改革和同世界经济一体化得到了巨大的回报:中国的商品出口和外国在华投资都呈快速增长;自1980年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称奇。
  霍华德对中国抗击非典的胜利表示祝贺,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这场斗争中的表现表示出由衷的钦佩。他认为,尽管中国今年遇到了非典等严峻挑战,但经济增长仍可实现8%。
  霍华德高兴地指出,由于澳中经贸关系紧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他说,自他7年前就任总理以来,澳中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倍。据澳方统计,澳中现在的年贸易额已达到210亿澳元(约合140亿美元);中国现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
  他说,澳中稳固的贸易伙伴关系源于澳中经济的互补性,澳大利亚有着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丰富原材料。他以能源为例说,中国需要清洁型能源,而澳大利亚则有能力和经验来满足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澳去年同中国签署的价值250亿澳元、长达25年的广东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可以说是澳中能源合作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澳中能源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开端。他指出,澳大利亚的政治稳定是澳一笔最大的无形资产。“我们的中国伙伴完全可以相信,澳大利亚天然气公司一定能准时高质、稳定可靠地供货。”
  这位总理还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顺利进展表示祝贺和赞许,他说,我们深信北京将能举办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他很希望北京能利用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术。他说,澳大利亚企业已经赢得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北京奥林匹克绿化总体规划等项目,他们正在竞争其他项目。
  其实,正如霍华德所指出的那样,澳中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而深入地展开,比如说,现在中国已成为澳最重要的旅游与教育市场。据统计,去年澳到中国旅游的公民是14万人次;中国到澳旅游者已达19万人次,而且平均消费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旅游者。中国目前在澳的留学生已达3.4万人,而且还在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霍华德对这次短暂而紧张的访华表示非常满意。他说,尽管我们两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非常珍视这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双边关系,我们能够求同存异,发展良好关系。他期待着同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澳中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朗外长重申
 伊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
  新华社莫斯科8月18日电 据俄塔社报道,伊朗外长哈拉齐18日在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通电话时重申,伊朗的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
  哈拉齐重申,伊朗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义务,并愿意继续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合作。
  据俄外交部官员透露,哈拉齐向伊万诺夫通报了伊方前不久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接触的情况。两国外长商定在德黑兰举行的专家级磋商中继续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驻伊办事处被炸 普京颁令取消对伊制裁
 伊前副总统拉马丹被抓 一名驻伊美兵遇袭身亡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 (记者邵杰、李骥志)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巴格达运河饭店当地时间19日下午4时30分(北京时间当晚8时30分)左右发生爆炸。联合国官员说,爆炸目前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一些死伤者仍被埋在瓦砾中。
  联合国办事处工作人员马吉德·优苏福对新华社记者说,他看到5具遇难者的尸体以及数十名伤员被救援人员抬走。
  目击者说,他们看到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被人从瓦砾下扒出,生死不明。联合国官员后来证实,德梅洛在爆炸中受重伤。因为爆炸就是在德梅洛办公室的窗下发生的,其办公室及附近的几个房间已被炸毁。
  美国负责巴格达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克利克说,有证据表明这可能是一起自杀性袭击。目前尚无人宣布对这起事件负责。
  新华社莫斯科8月18日电 据俄塔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签署了关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483号决议的命令,决定取消对伊拉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同时冻结俄境内伊拉克前政府的金融资产。
  俄总统令终止了依据联合国安理会661号和778号决议禁止同伊拉克开展贸易、向其提供资金或其它经济资源的限制,但总统令规定,对于向伊拉克出售武器和与武器有关的物资,安理会今年5月22日通过的1483号决议规定的有关限制仍然有效。
  命令还禁止在俄境内从事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伊拉克重要历史文物及其他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产的交易。命令要求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促使上述文化资产返还伊拉克。
  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9日报道说,伊拉克库尔德武装人员18日在伊北部城市摩苏尔抓获了伊拉克前副总统塔哈·亚辛·拉马丹,并已将他转交给驻伊美军。
  报道说,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的武装人员是在18日下午3时在摩苏尔市中心抓获拉马丹的。当时,拉马丹身穿贝杜因游牧部落的服装。他在美军“扑克牌通缉令”中排名第二十位。
  7月22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之子乌代和库赛就是在摩苏尔市区的一所住宅内被美军击毙的。
  至此,美军通缉的55名伊拉克前政权要员中,已经有38人被打死或逮捕。萨达姆至今下落不明。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 美军中央司令部19日在巴格达发表声明说,驻伊美军一名士兵18日在巴格达遭到炸弹袭击身亡。声明说,死者是美军第一装甲师的士兵。他被炸弹炸成重伤并被送到医院后死亡。
  自美国总统布什今年5月1日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以来,在伊拉克遇袭身亡的美军士兵已达61人。
  据新华社柏林8月18日电 (记者江本敏)德国总理施罗德18日同到访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后重申,德国不会向伊拉克派兵。
  施罗德在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德国是不可能派军队参与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的。他说,尽管德、日对伊拉克战争有不同看法,但双方在会谈中都强调愿意参与伊拉克重建。


第3版(国际)
专栏:

  8月19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高级顾问坎贝尔抵达伦敦皇家司法法庭。当天,坎贝尔在此提供了有关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顾问凯利自杀事件的证词,他的举证将对英国高级法官赫顿勋爵领导的调查小组提供关键性证据。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菲武装部队遭袭
 造成6死5伤
  新华社马尼拉8月19日电 (记者郭春菊)菲律宾武装部队19日在菲北部遭遇两起袭击,共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
  菲律宾通讯社援引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卢塞罗中校的话说,约15名反政府武装新人民军成员19日中午在奎松省一个港口袭击一艘海军船只,造成两人死亡,5人受伤,并抢走许多高性能轻武器。
  约3小时后,菲武装部队一支特种部队乘吉普车在东民都洛省的一个村庄触雷引起爆炸,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军官。当时这支部队正在该地区追击反政府武装新人民军。
  新人民军成立于1969年,一直同菲律宾政府进行武装对抗。2001年6月,由于新人民军暗杀了两名众议员,政府中断了同其政治组织全国民主阵线的正式和谈。


第3版(国际)
专栏:

  马里宣布欧洲人质获释
  新华社达喀尔8月18日电 (记者周少平)巴马科消息:马里政府18日晚发表公报说,被绑架的14名欧洲人质已于当天在马里北部获释。
  马里电视台和电台当晚播出了这份由马里总统杜尔签署的公报。
  公报说,应德国政府的要求,马里政府为使人质获释作出了巨大努力。
  在14名欧洲人中有9名德国人、4名瑞士人和1名荷兰人,他们是今年2至3月间在撒哈拉沙漠中遭绑架的32名欧洲人中的一部分。据报道,绑架者是阿尔及利亚极端伊斯兰武装“萨拉夫宣教与战斗组织”的成员。
  5月13日,阿尔及利亚军队成功救出17名人质。绑架者带着其余15名人质转移到马里北部,其间,一名德国妇女因中暑死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