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农民工管理:从应急到日常
  ●“十五”以后,农村劳动力安置将是城乡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城市从现在起,帮助进城劳动力更快地完成再社会化,为大规模的城市化做准备,时间已然不充裕
  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白南生 何宇鹏 袁崇法
  大规模农民流动就业,是我国经济中的独特现象和走向城镇化的过渡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2亿流动人口,其中农民工9400多万,跨省流动的4200多万。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将呈不可逆转的增加趋势。目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初出台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实施办法,把解决日益增加的与农民工相关问题的工作由应急处理转向日常管理,应该尽快提上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从农民工跨省流动的输入地看,近2/3的农民工流入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其中广东占35.5%,苏浙沪占17%,京津占10%。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看,70%以上的农民工集中在工业、商饮服务业和建筑业。今年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有旅游业、餐饮业、旅馆业、生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这些都是民工大量集聚的行业。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侵犯农民权利、拖欠农民工资、缺乏劳动保护、增加进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一次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再次暴露出包括防疫服务在内的外来就业民工的属地管理上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200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包括农民工疫病防治在内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实施办法。这个《通知》要求把解决日益增加的与农民工相关问题的工作由应急处理转向日常管理的精神,对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有着高度的预见性和现实的指导性。
  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征,城镇劳动力供给增加将持续到2006年,农村劳动力供给增加将持续到2015年。因此,“十五”以后,农村劳动力安置将是城乡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劳动者不仅是相对短缺,而且会发生绝对数量的下降。根据“五普”资料计算,如果没有人口流动,北京城市居民劳动年龄人口在2001—2005年的五年间会增加16.9万人,在2006—2010年的五年间将减少26.3万人,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将再减少52.9万人。上海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龄(37.8岁)比北京又高2.2岁,城市劳动者绝对数量的下降更显著。根据“五普”资料计算,如果没有人口流动,上海城市居民劳动年龄人口在2001—2005年的五年间会增加13.7万人,在2006—2010年的五年间将减少55.4万人,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将进一步减少94.0万人。当然,大城市希望补充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一个城市的社会需求、社会分工是多样化的,世界上再好的城市也不可能想象全部由大学或硕士、博士毕业生组成。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进程,而且这一逐步加快的进程已经现实地来到我们眼前。城市从现在起,认真研究、积极试验、积累经验,帮助进城劳动力更快地、更少痛苦地完成再社会化,为大规模的城市化做准备,时间已然不充裕。
  根据目前情况,建议以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从公共卫生入手,加快研究和制定农民工属地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至少有两方面的工作是既有短期意义又有长期意义的:
  ——制定有强制约束力的民工居住标准,不仅包括集中居住的职工宿舍和工地工棚,而且包括散居在城乡结合部的进城务工经商者;同时探讨、评估不同的可能居住方式。
  ——建立包括民工在内的属地化管理的公共卫生体系,各项防疫、保健工作及其统计应以实际常住人口为工作范围,不以户口划界;建立针对民工的切实可行的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杂谈

  改善农民工环境要持之以恒
  瞿长福
  日前,报载北京市某工地为农民工宿舍装上了空调。于是,有人称赞他们把关心民工生活落到了实处;也有人借机发挥,希望这不是企业“作秀”,改善农民工生活工作环境要持之以恒。总之,非典之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更加得到社会关注。
  再回过头来看看,在国家三令五申且非典大敌当前的紧急状态下,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农民工的居住地和工地得到了反复消毒,一些拥挤在闷热阴暗地下室的农民工被转移到通风干爽的地方,有人给农民工发放了口罩,农民工的伙食得到了改善,农民工的工钱和生活费也得以按时发放。原本已经开始四散分流的农民工停止了躁动不安。坏事转化成了好事。
  对农民工而言,他们得到的这种关心只是相对于他们平时干最脏最累的活、住最破最贱的房、起居饮食从来没有人过问的状态而言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应该享受到的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民工待遇是需要拿钱说话的。许多老板认为没有义务出这笔钱;由农民工自己出钱,靠他们一月积下来那仨瓜俩枣,根本不可能。而如果一天不把“埋单人”圈定,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很难持久。
  谁来为改善农民工待遇“埋单”?这也许是一道巨大的难题,然而,比这更难的,恐怕还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工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体系。农民工是没有养老保险的,也就是说,每个农民工的劳动只养活了劳动时的他,他理应该等老年再取回的那部分报酬却因为没有农民工退休金制度而消失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有人“埋单”之后怎样实施?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就像今年防非典时期那样,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具体标准,用工单位达不到要求不得开工。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三点五万亩枸杞丰收在望,而往年来自各地的采摘大军迟迟未到。关键时刻,乌拉特前旗紧急调运民工,解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千里大调运
  杜永春
  如今,先锋乡种枸杞的农民心里终于塌实了。3.5万亩枸杞顺利采摘,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并没有因为非典而影响收成。
  火烧眉毛
6月初的一个清晨,内蒙古乌拉山南麓,静谧的村庄升起缕缕炊烟。乌拉特前旗先锋乡的姜天锁像往常一样吃罢早饭,扛起锄头,到村边的枸杞地里锄草去。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种枸杞,他们80%的收入来自这红红的枸杞子。可是,望着满地挂满鲜果的枸杞林,姜天锁却怎么也乐不起来。“民工再不来,这可咋办呀?”
  千里之外,安徽省阜阳市利辛县大李集镇沈寨村的徐万凤同样忧心忡忡。地里小麦收完了,豆子还没长高,每年这个农闲季节,她就组织本村和周围村子的劳动力到内蒙古摘枸杞。每带一个人,她能挣四五十块钱的带班费,加上摘枸杞的收入,少说也能赚两三千块。可听说前段时间内蒙古非典疫情特别严重,徐万凤担心,今年这笔收入要泡汤了。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先锋乡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干果5000多吨,占全国枸杞总产量的1/7。枸杞生产季节性特别强,采摘枸杞需要大量的人来完成,每年从外地输入约2万劳动力才能满足全乡采摘枸杞的需要。而今,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这一切,4月底,内蒙古突然变成非典重疫区,人员流动受到极大限制,外地民工进不来,今年的枸杞谁来摘?
  果断决策
  先锋乡枸杞协会会长王亮找到乡党委书记刘志坚:“看来今年民工输入有问题,能不能考虑政府组织调运?”王亮就全乡枸杞生产算了一笔账:按今年的市场行情,全乡枸杞产值可达6500万元。如果仅靠农民自发组织,预计可来民工6000到7000人,只能采摘枸杞1000到1500吨,最多实现产值1800万元。这样,全乡就会有4700万元的巨大损失。
  “非典要防,农民的需求我们也不能不管。”刘志坚在会上说。乌拉特前旗旗委、政府密切关注着先锋乡的枸杞问题,旗委书记苏远中、旗长王建国果断提出:“不能坐视杞农血本无归!”
  一个从未尝试过的劳务输入计划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了。6月11日,受旗委委派,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凤英带工作组南下安徽。旗乡两级党委、政府以超常速度完成了调运民工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防疫预案出台。先锋乡花费5000多元紧急购进三只红外线体温测试仪用于沿途检测,旗里抽调40名医务人员组成防疫预备队,随时准备进驻先锋乡。
  ——资金问题落实。今年春季,先锋乡打井、买羊几乎花掉了农民手中所有的积蓄,资金缺乏成为调运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旗里协调金融部门特事特办,给予信贷支持,由先锋乡政府贷款100万元,用于垫付民工路费,待摘完枸杞后由杞农和民工各负担一半来还贷。
  搬来救兵
  梅雨季节的淮北平原分外美丽。然而工作组人员却无心欣赏。这里的人们对内蒙古非典疫情的恐惧程度比刘凤英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工作组的同志迅速分头行动。一方面迅速同阜阳市政府取得联系,协商组织劳动力事宜,在当地电视台、报社发布先锋乡政府的招工广告,并散发传单,宣传内蒙古非典疫情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下乡寻找带班人,鼓励他们组织输送劳工。工作组的干部们耐心地给当地农民做工作:“内蒙古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不争的事实,再说从局部讲,先锋乡并没有疫情,民工的生命健康可以得到保障。”报名务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6月23日,一声汽笛长鸣,载有1036名安徽农民的专列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缓缓地驶离了阜阳车站。6月24日上午,民工专列到达先锋车站。透过车窗可以看到,站台旁的树林里,停满了前来接站的三轮车、四轮车,先锋乡的干部和杞农已早早地等候在这里。
  6月29日开始,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安徽省遭受严重水灾,当地群众全力投入抗洪。工作组又到河南继续组织调运民工。40天时间里,工作组跑遍了安徽阜阳、亳州、河南驻马店、商丘4个市12个区县,到7月下旬,共发出专列6列,调运民工1.1万人,解决了杞农的燃眉之急。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盼帮农民建“土壤档案”
  编辑同志:
近来,不少农民朋友反映,他们越来越摸不准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脾气”
  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他们建立“土壤档案”。所谓“土壤档案”,就是指组织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测土壤成分,并记录在案,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近些年,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类化学肥料,土壤成分和结构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农民朋友却并不知晓地里究竟适宜种什么、不宜种什么,导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不准“脉”。如果为农民建立“土壤档案”,农民朋友在给土地施肥“补充营养”时,以档案记载为准绳,就可使土壤营养组合达到最佳状态。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郭登高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盼无公害检测服务
  编辑同志: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瓜果等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农民也纷纷改变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传统种植方法,加入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行列。但是由于检测服务跟不上,农民们很难控制农药残留。近日,我镇有几户菜农将几车蔬菜运到市区销售,却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进不了市场,不得不将菜销毁。菜农说,要是有无公害检测服务就好了。  江苏省张家港市 石歌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辽宁绿色农业发展迅速
  本报讯 记者张贺报道:辽宁省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迅猛,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7月份,全省无公害食品生产面积达到1000万亩,比去年增加510万亩。全省建设了2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和100个无公害食品生产示范区,全省14个市的23个县建立了果树、蔬菜、水稻、玉米、大豆安全控害示范区34个,面积达115.76万亩。今年,辽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将达450万亩。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赤峰草畜协调发展
  本报讯 为了确保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封禁休牧、舍饲圈养、人工种草等科学养畜之路。到目前,在退化的6000多万亩草牧场中,已有1700多万亩喜添新绿。
  赤峰市是农牧业大市,在全市460多万人口中,农牧民占80%多。近3年来,赤峰市已退耕还林还草137万亩。敖汉旗突出抓好草、羊、鸡三大主导产业,带动起肉鸡、蛋鸡和肉羊的规模化养殖。到目前,全旗人工造林500多万亩,人工种草40余万亩。(王玉民)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芷江“三边”经济富农民
  本报讯 “腌豆、腌罐、土鸭,城里客人最爱吃。”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320国道沿线公坪段的路边店店主张开河笑容满面地对笔者说。
  芷江是湘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农业大县,该县以“路边、城边、水边”为主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山地开发、特色旅游等多种经营行业。今年入夏以来,赴农家乐旅游的人数达10万余人次,有近8个村成为了城市居民周末的第二“家园”。(杨必坤 唐伟)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呼声

  四川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省净增森林面积一百一十九万公顷。这是叙永县半边林场的护林员在测量树木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孙恕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湖南干旱
  湖南邵阳市大祥区雨溪镇的几个孩子顶着烈日到离家几里以外的水库取水供全家饮用。当前湖南全省共有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出现干旱,其中5.5万平方公里接近严重干旱。旱情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几十万人面临饮水困难,农作物损失严重。  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新事

  科技“110” 农民贴心人
  本报记者 罗盘
  8月6日一大早,山西沁源县青龙公司科技“110”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果业专家李西霞和同事们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眼瞅着快中午了,友仁村的村民们又打来求助电话,说他们把玉茭地都种上了黑宝石李子,没经验怕赔本,想请专家到田里给看看。李西霞放下电话立即出发。
  “有事请找110!”这是沁源县青龙科技110服务中心向广大农民作出的承诺。目前,全县已有近5000位农民和科技“110”取得联系,一改过去单一种植、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开始尝试种植经济林、李子,养鹿、养鸵鸟等多种致富渠道。
  科技“110”的负责人裴炳忠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一部电话已不够用,将多装几部,多请些专家,当好大伙儿的“贤内助”。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地方经济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河北省井陉县发展钙镁产业纪实
  宋贵平 吴国亮 侯国庭
  30年艰苦创业,使河北省井陉县这个山区小县实现了由“华北钙都”到“中国钙都”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全县GDP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0元。
  靠山吃山
  地处太行西部深山区的井陉县,是个纯山区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最大的优势,素有“全国非金属资源大县”之称,初步查明的石灰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10。
  井陉钙镁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土法上马”生产到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井陉人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地促进了钙镁产业的发展。井陉县呈龙钙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率先将XR1000型上悬变速离心机和XLGJ旋转列管干燥机干燥工艺应用于轻质碳酸钙生产。这一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设备占地比原来节约50%左右,滤饼水分由38%
  降到25%左右,煤耗可由原来的200公斤/吨降低到100公斤/吨,操作工人由原来的每班5人降到2人,产量比原来提高50%左右。同时,产品的质量由合格品提高到一级品,吨产品生产成本较原来降低了18.33元。
  目前,全县40%的钙镁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井陉钙镁产业实现了量与质的同步跨越。全县已拥有钙镁企业97家,从业人员3.6万人。
  为钙厂补“钙”
  井陉企业生产的普通钙,尽管质量优良,每吨的价格也只有260多元。而从国外进口的超细钙,每吨的价格可达到上万元。巨大的效益反差,促使井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深思:钙镁企业必须进档升级,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逐步由生产普通钙,转为生产经济效益很高的特种钙。然而,现有的钙厂却因产权关系不明晰,或不愿改造,或没有实力改造,有的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钙企业的发展。
  钙厂要发展,自身也需要补“钙”,这就要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井陉县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对产权关系不甚复杂的企业进行了先期改造。对涉及村、镇及承包者多方利益、产权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则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租赁以保障村集体利益,通过税收以保障乡镇财政收入,通过优先承包并提供多种优惠以保障原承包人利益的条件下,进行股份制改造。
  冲浪国际市场
  “井陉钙”也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
  氧化镁总厂从一个小型轻钙企业发展到现在集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镁为一体的大型生产厂家,他们始终坚持科技兴厂,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并积极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利用制镁废料开发生产含镁钙,与孟加拉国签订了3000吨合同,仅此一项年可增利8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钙镁企业以海外市场需求为钙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而大力开发高精尖系列钙产品,钙镁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到销售总量的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