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内地已无非典患者
 卫生部认为防止非典反复仍是重要工作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伴随北京地坛医院最后两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我国内地已无非典患者。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今天通报了全国内地非典型肺炎疫情。8月15日10时至8月16日10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没有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北京市治愈出院3例。
  目前,我国内地已经没有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到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典防治工作,明确提出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直接领导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抗击非典斗争。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工作,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鉴于全国内地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不再每日公布非典疫情。
  他表示,由于目前对非典的传播途径还没有完全掌握,特异性诊断方法、有效预防手段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对非典防治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麻痹。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卫生系统的广大职工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把防止非典反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防治非典的长效机制,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 话温家宝主持并讲话
黄菊作会议总结 曾庆红李长春出席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取得再就业工作的新成绩
  本报北京8月16日讯 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8月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取得再就业工作的新成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作会议总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李长春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检查贯彻落实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情况,总结交流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工作。
  胡锦涛在讲话中说,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进再就业活动。到7月底,全国新增就业37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0万人。在非典疫情严重影响下,上半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但我们也具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这是增加就业的有利因素。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将进一步释放,这是对再就业工作的有力推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调动各类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再就业工作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胡锦涛指出,中央关于再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继续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要坚持把抓好发展作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根本途径,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就业岗位增加的目标。第二,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充分运用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等项政策,根据需求发展各类服务性企业,开辟一批面向社区的服务网点和实体,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全面落实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把减免税费和小额贷款政策落实到位。全面落实鼓励国有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全面落实对有特殊困难人员实行再就业援助的政策。第三,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增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援助。各地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再就业资金,并逐步形成再就业资金的制度性安排。第四,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再就业培训。大力推广一些城市将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相结合,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经验。第五,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大力改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设施和手段,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再就业服务的运行机制,实现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尽可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在全社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工作也是就业的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第七,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胡锦涛说,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富余人员;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扩大国际交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温家宝在讲话中说,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必须始终把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全面贯彻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政策措施。政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就业发展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必须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注重发展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温家宝指出,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今年的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一定要努力实现。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努力做到新增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要落实和完善促进再就业的政策,重点做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统筹做好全社会就业工作,强化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温家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键在于切实加强领导,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应尽的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等情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提出新对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会议总结讲话时说,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这个座谈会,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极端关切。只要我们抓住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紧工作,就能够克服困难,全面实现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推动再就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靠前指挥,组织推动得力;落实再就业政策,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既要不折不扣,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就业岗位,关键在于抓住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结合点;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关键在于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搞好就业服务,关键在于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关键在于把再就业援助做细、做实、做好;转变思想观念,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王兆国、回良玉、刘云山、吴仪、周永康、贺国强、曾培炎、王刚、唐家璇、华建敏、陈至立、肖扬、贾春旺、王忠禹等出席会议。
  天津、吉林、江西、湖北、四川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附图片)
  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8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取得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分析了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对做好再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的各项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积极促进再就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党和政府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积极促进再就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必然伴随劳动力结构的调整,部分职工下岗失业难以避免。只有实现再就业,才能使这部分职工各得其所,才能化解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这一历史难题,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促进再就业,既是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因下岗失业出现生活困难的群众,帮助他们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才能使他们保障生计,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对群众来说是天大的事。重视不重视这项工作,就是讲不讲政治的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的问题,就是干不干实事的问题。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我国有12亿多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都复杂,都紧迫。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去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这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不仅是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还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特别是受非典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矛盾更加突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任务十分紧迫,工作相当艰巨,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精力,全力以赴,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积极促进再就业,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党政各级领导要多深入基层,特别是到下岗失业人员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百姓疾苦,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真正挂在心上,实实在在地加以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积极促进再就业,关键是抓落实。各地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再就业政策,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带着对下岗失业人员深厚的感情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绝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只顾地方、部门的利益,对政策打折扣。全社会要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多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
  积极促进再就业,各地区各部门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全面部署,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道路,打好持久战。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保持和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同时,更多地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在发展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就业困难人员为对象的常规性就业援助制度。在做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注意引导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中央一整套积极政策已经制定出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做好再就业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第1版(要闻)
专栏:

  美加逐渐恢复供电
 纽约市供电恢复正常
  本报华盛顿8月16日电 记者任毓骏、王如君报道:在经过北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件之后,从15日下午开始美国纽约等城市、8个州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正在缓慢恢复当中,但是许多地方的问题仍然存在。
  当地时间15日晚9时零3分,纽约已经全面恢复供电。但北美其他地区的电力供应可能要等到这个周末、周日,甚至到下个星期才会完全恢复正常。目前仍有数百万用户没有电力供应。
  美国总统布什表示,这次大停电是一个警讯,显示电力传输系统老旧而不堪重负,急切需要进行现代化更新。他表示,美国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和卫生与人力资源部正在和各州以及地方机构合作,协助恢复电力供应,处理停电带来的问题。
  据估计,大停电给美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每天达300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互相指责对方应该为大停电负责。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协议,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使用另外一方的供电网络作为应急措施。美国和加拿大准备成立一个联合小组,调查引发北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的原因。


第1版(要闻)
专栏:

  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城区——
  张家港:营造环境新优势
  陈世海 周保兴 屈荣杰 孙丽萍
  对城市综合环境,张家港人有一个美丽的诠释: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城区。张家港市委书记曹福龙说:“当政策、服务等原先招商引资的法宝在激烈竞争中日益趋同的时候,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人文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综合环境优势的培育,越来越成为吸引更多外来资本的直接动因。”为此,张家港人近年来在培育综合环境方面锲而不舍。
  从卫生城市到环保模范城市,再到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张家港改善人居环境的努力10年来一刻未停
  初到张家港,你一定会惊讶于她的干净整洁和满目绿色。但熟悉张家港的人知道,做到这一点并非一日之功。10年前,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从不起眼的环境卫生抓起,捧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使这个默默无闻的江南小城声誉鹊起,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对张家港来说,改善环境卫生一方面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提升了张家港的形象,为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此,张家港人改善人居环境的热情更加高涨。首家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市……随着40多项国家级荣誉的获得,张家港一天天亮起来了、绿起来了、美起来了。
  进入新世纪,张家港人对人居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城市不但要干净整洁,还要美丽、精彩,更要追求资源排放的最小化。一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绿色生态革命打响了。张家港市城市绿化管理局提供了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去年一年张家港全市新增绿地827公顷,其中市区建成区内新增了207.8公顷的公共绿地,超过了张家港建县(市)前39年的总和,使全市的绿地率达到36.5%,绿化覆盖率超过40%。在张家港,处处可见望不到头的林带和数不清的草坪,还有镶嵌在城市中的一个个绿色休闲景点、广场,就连石砌的河岸也爬满了绿色。今后3年,张家港市政府还将投入10多亿元用于绿化建设。张家港人已经把“绿色”看成了“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将它融入到整个城市发展和经营的理念中。
  走进市郊花园般的前溪社区,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箱。这里的居民把垃圾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三类,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三个箱口。
  “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生态理念已经深入到85万港城人的心里。全市有20多家企业的生产原料是其他企业的废料,如华尔润集团用矿渣、碎玻璃制成微晶玻璃。这种高级环保建材比大理石还光洁漂亮,每平方米市场售价近800元……
  如今的张家港,生态城市正逐步成为现实。据了解,今后3至5年,城区所有工厂要全部迁出,二环路内所有燃煤锅炉要全部拆除,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从培育规模型企业到打造专业化园区,张家港人紧紧抓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这根主线
  很难想象,仅仅两年时间,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13.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已被项目占满,吸引投资超过了13亿美元。美国杜邦、陶氏、雪佛龙和日本旭化成等世界级化工巨头都加盟化工园。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化工巨头对“扬子江”情有独钟呢?是十分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扬子江化工园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一张上面标得密密麻麻的化工品链式图。扬子江化工园的发展目标定位在:让进园企业尽可能在园内完成原料采购,实现产品销售。
  依托沿江岸线和港口优势,精心打造各类专业化园区,加快建设特色型制造基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是张家港市培育综合环境优势的又一特点。
  张家港工业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规模经济,全市十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的工业销售、利税和利润占到了全市总量的七成以上。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速了优质资产迅速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形成了冶金、化工、粮油食品、纺织、建材、机电等六大支柱产业,沙钢电炉钢、牡丹汽车、华尔润玻璃等30多种产品的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张家港又拥有33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和33个万吨级码头,2002年张家港口岸的货物吞吐量达到3181万吨。
  随着国际产业和资本向中国特别是长三角转移速度的加快,张家港市依托支柱产业和沿江岸线,精心打造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的平台,以“扬子江”为品牌的系列专业园区迅速脱颖而出。在江苏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沙钢集团投资150亿元的200万吨热卷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韩国浦项制铁在和沙钢集团合作投入3.7亿美元的基础上,正准备进一步追加投资。沙钢总裁沈文荣说,这个园区到2007年将形成750亿元的销售规模。目前,韩国、日本、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冶金企业来这里投资的意向强烈。
  在张家港沿江,随处可见热闹的建设工地,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张家港人的魄力和远见。今年,张家港计划对专业化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目前,张家港市沿江共有项目4800多个,其中外资企业455家,实际吸引投资450亿元,其中实际吸引外资35亿美元。市委书记曹福龙信心十足地表示:未来5年,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粮油等一批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年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
  与精心打造专业化园区、建立特色型制造业基地相映成趣的是,国际产业和资本向这些专业化园区集聚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市累计建立各类外商投资企业1142家,注册外资33.4亿美元,到账外资33.6亿美元,其中超千万美元的项目超150个,超亿美元的项目超10个。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张家港市的新批外资项目平均注册资金达4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一个特色鲜明、规模效应突出、产业链配套完善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群已初现端倪。
  完美的服务、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诚信体系的建立,张家港人的创新意识一天天增强
  当增强服务意识成为招商引资领域的一种共识时,张家港人又先行一步,用近乎完美的服务再一次征服了投资者。
  今年3月下旬,正在中国其他城市考察的日本触媒株式会社接到了张家港保税区的邀请。本来在行程上没有安排考察张家港,出于礼貌,考察人员象征性地在张家港考察了半天便匆匆离开,临走时留下了300多个问题。当他们刚回到日本,便收到了张家港保税区关于300多个问题的答复传真和电子邮件,而这时离他们离开张家港的时间仅过了24个小时。不久,触媒再次考察张家港,并很快决定在扬子江化工园投资。
  在张家港,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切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定正在被毫不留情地革除。行政审批原来是很多张家港企业头疼的事情。2001年9月,张家港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证、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从前年起,张家港市实施了两轮行政审批清理,取消和降低(备案)各类审批项目929项,取消各类收费项目36项。原来全程需150天左右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现在仅需70天。
  当国内经济学者纷纷惊呼中国经济正面临信用缺失的时候,我们却在张家港感受到信用的魅力。诚信正成为张家港的一张新名片。固定资产超过百亿元的沙钢没有拖欠过银行一笔贷款。良好的信誉度让沙钢尝到了甜头,去年沙钢上马200万吨热卷板项目时急需大笔贷款,一笔16亿元的巨额授信贷款很快就打到了沙钢的账户上。
  张家港在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的同时,对信誉度高的企业给予表彰和激励,为诚信企业创建提供强大原动力。工商部门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免予年检,金融系统对守信企业给予信贷额度优惠,AA、A类企业享有通关便利等等,守信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张家港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信誉监控体系。去年,张家港工商局开始为全市大小企业做“档案”。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反合同等失信行为一一记录在案。这份“诚信”档案与税务、银行、海关、环保、社保、城管、公安、法院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后,失信企业将无处遁形。
  采访结束时,我们又得到一个新消息: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百强县(市)中,张家港位居第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