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凡人英才谱

屈维谦 痴心一片终不悔
本报记者 杨健
  大学毕业那年,屈维谦34岁了。人生苦短,他认准“交流电机内馈调速”这条路,下决心要搞出点名堂来。“廿载发明伴寒窗,万苦千难自寻常”,屈维谦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交流电机调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到今天,他觉得自己技术报国的志愿终于有望实现了。然而现实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保定城不是个大地方。可屈维谦到保定10年了,还只认识5条街道。平均两年认一条道。
  熟悉屈维谦的人说,这不稀奇。认定“交流电机内馈调速”这条道,他走了整整20年。
  年轻人迷上了电动机
  今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有关文件上批示,对内馈调速的应用做了充分肯定。
  得知消息,55岁的硬汉屈维谦落泪了。这些年来,失去父亲,失去婚姻,直至失去满头浓密的头发,他从来没有悲观过,可当希望触手可及的时候,他落泪了。
  1972年,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屈维谦结束下放,到辽宁省阜新市一个区办电机修理厂上班。“像我们这样的孩子,要又红又专,戏不大了。”屈维谦要走技术报国的道路。用毛泽东选集的封面包着一本《高等数学》,他开始自学高校课程。
  修理厂的工作效率不高。一台电机拆了装,装了拆,往往到最后一刻因为相位接错,机毁人伤。当时正赶上号召工人阶级开展技术革新,屈维谦搞了一套测试装置,一下子将工效提高了50%。后来,修理厂改为锻压机床厂,屈维谦搞完设计搞推销,一次销出去270多台。
  1977年冬天,正在外地卖机床的屈维谦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顶着漫天大雪往厂里赶。厂领导说,不行,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屈维谦说,那您能不能让我这个“以工代干”正式转干啊?厂领导想了想说,那太难了,要不你就去试试吧。
  这一试,屈维谦进了阜新矿业学院,学的专业跟他的爱好很对口——机电。
  助理工程师搞出大名堂
  毕业设计,屈维谦做的是交流电机的串级调速。一根自来水管,灌游泳池要大水流,洗手时用小水流,全靠一个阀门来调节。要给电机安上这么个收放自如的阀门,可不像控制自来水这么简单。因为调速技术没跟上,我国仅工业风机、泵和压缩机每年浪费的电能就有成百亿千瓦时。
  1981年的中国,真正懂串级调速的人不多,屈维谦的毕业论文虽然得了优秀,还是感到不得要领。分配到阜新矿务局设计处,在别人眼里屈维谦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可他心里总有件事放不下。利用业余时间,屈维谦找来台2.2千瓦的破电机,继续研究电机调速。
  琢磨来琢磨去,屈维谦渐渐悟出一点门道。“搞调速,关键有两个,一是控制,二是电机,而且主体是电机。《矛盾论》讲得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可我们造电机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变速,造的是常规电机;这样,变化的内因就不充分,光从外部控制想办法,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他要把控制和电机设计结合起来,搞一台“带变速基因”的新电机。
  1985年春,第一台内馈调速电机在沈阳试车成功。阜新矿务局副总工程师李纪特别兴奋:“这对世界电机界都是一件大事!”矿务局立刻向中国专利局申报发明专利。3年后,放大试验的经费到位,10千瓦电机的放大试验随即完成。
  鉴定会开得热热闹闹,专家的评价也很高。可是鉴定会一完,项目就算正式结束了。1987年,恢复职称评定,全国首批破格评了两位高级工程师,屈维谦是其中之一,但他搞的内馈电机,却很少再有人提起,直到1990年9月30日,他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北京来信。
  错遇“知音”走他乡
  信是一家机电科技产业公司写来的,对屈维谦的发明大加赞赏,并热切邀请他加盟。屈维谦没听说这家公司,但难得千里遇知音,就把信收了起来。
  这年11月初,中国专利局通知屈维谦,他5年前申报的发明专利通过了实质性审查,只要通过答辩,就可以获得正式授权了。屈维谦兴冲冲来到北京,顺利通过了答辩。正要办授权,审查员突然发现:“你们局连续两年没有交专利维持费,这项申请视为自动撤回。”
  屈维谦楼上楼下地求:“我个人补交行不?加倍都成。”拗不过规定,屈维谦垂头丧气地走出大门。绝望之余,屈维谦想起了那封信,顺着信上的地址,他找到了那家公司。
  公司老板底气很足,“我给你20万元,20天内造一台300千瓦/6千伏的电机。只许成,不许败。”
  此后的20多天里,屈维谦跑兰州,去通县,终于赶在12月7日完成了整机的安装调试,名声大振。屈维谦坐着专车,拿着2000元月薪,心想这下子可以踏踏实实地办高科技企业了。
  可没过几个月,屈维谦发现,老板的心思全在房地产上,搞所谓调速电机,完全是要拿高科技做幌子。道不同不相与谋,1991年9月16日,屈维谦含泪而别,另奔前程。
  “不撞南墙不回头”
  走南闯北,屈维谦四处呼号,然而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明白人做事,糊涂人拍板,这样下去还不如自己干。”一气之下,屈维谦揣着3000元来到保定,发誓要用实践证明,内馈调速技术不仅可行,而且比其他调速技术更好。
  吉林自来水厂,250千瓦/10千伏,节电率50%;山海关自来水公司,400千瓦/10千伏,节电率45%;聊城热电公司,1250千瓦/6千伏,节电率57%……伴随着应用,一项项新专利获得授权。
  “在中国搞节能技术太难了。照理说,国内电量的60%都是电机消耗的,哪怕节约一个百分点,就是了不起的数字。可是在粗放经营模式下,节能就像环保,更多的是功德,不是效益;是投资,不是赚钱。没有政策支持,谁也不愿花这个力气。”在市场推广最艰难的日子里,屈维谦开始钻理论。
  搞理论的目的有两个。“企业搞宣传,掏出心来别人也觉得是广告,不如宣传理论来得单纯;另外,内馈调速和变频调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我总觉得它们在本质上也是相似的。”有一段时间,屈维谦经常一个月一个月地不下楼,到1996年,他终于独立琢磨出了一套自己在理论上的见解。
  从此,屈维谦一边做产品推广,一边搞理论宣传。“难哪,做市场难,传播理论好像更难。那么简单的结论讲出来,大家怎么就接受不了呢?”
  好心人替屈维谦着想:既然内馈调速有前途,你就好好做产品,把市场占领了比什么都强,为什么非要争理论呢?屈维谦有自己的思路:“不行啊,进口变频电机腰多粗呀,不仅资金实力雄厚,嗓门也比我们大,它把理论上的制高点都占了,我们这点微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了。”
  2003年7月9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再次对内馈调速技术进行座谈,几位与会专家会后告诉记者,同变频调速相比,内馈调速技术在一般风机、水泵的调速范围内成本低,效果也不错,很适合国情,值得推广。屈维谦的长处,在于他实现了斩波内馈调速电机的产品化,但就理论本身而言,其见解并无新意。
  屈维谦不满足:“内馈调速理应做出更大的贡献,照现在这种状态,以变频技术为基础的国外产品早晚得把市场全占了。我就是要争这口气,不撞南墙不回头。我郑重承诺:斩波内馈调速是目前高压交流调速效率最高的调速,在同等工况下,如有任何其它调速设备比我们的设备多节0.1千瓦时电,我们分文不取。”
  屈维谦很执拗,屈维谦很孤独。(附图片)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教育论坛

面向未来,培养帅才——
大力发展高层次工商管理教育
李维安
  去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允许全国30所重点院校面向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EMBA教育,标志着我国开始具有了与国际接轨的培养商界帅才的工商管理教育形式。
  EMBA意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它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商业道德,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带领企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成功取胜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
  随着经济的转型,我们企业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再到资本经营,这种转变对管理人才,特别是对企业家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从我们国家管理人员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没有系统接受过工商管理教育。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EMBA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的诞生,对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很有意义。
  EMBA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面向的对象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毕业后不用像MBA学生那样去找工作,而是用所学去更好地经营和管理企业。因此,它的重点不是教授管理技巧,而是培养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战略思维。
  从我国培养MBA的进程看,MBA教育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可否认,经过12年的教育实践,我国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但是,以往培养的大多数是中低水平的管理人才,因此单从教育形式来说,MBA教育不是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如传统的考试制度等,许多高级管理者并不适应这种形式;而EMBA恰好弥补了这一先天不足。
  EMBA是专业学位中的管理学位教育,不是侧重一般的学术训练,而是侧重专业性的训练,它和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它的培养方式也应该是企业化的。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决定了EMBA教育自身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高起点,就是学员资格必须是高级管理人员以上,并且他们在商业伦理上,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的绩效上,应该说是成功的人士。再一个高起点,是指我们为培养这样的学员,使他们再上一个档次,师资硬件等各方面都应是高起点。其次,是在培养和设置上的决策导向,就是说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对它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特别重视。比如南开大学,就专门给EMBA学员设置了企业管理模拟试验,用最新的软件和案例进行决策模拟。此外,在教学和培养当中特别强调互动。通常说,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在管理理论、在学术上具有优势,学员的管理技巧、实践经验更丰富,要探讨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技巧,就需要互动。这个互动也包括学员之间的互动,形成学习型的网络关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这将孕育企业间战略联盟等合作形式的基础。
  前段时间,大家对EMBA教育有很多议论,众说纷纭。但是我们觉得这条路子对我国的管理教育、管理现代化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坚持国际化背景的本土化方向下,中国商界的领军帅才的培养和孕育,是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作者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点击中国信息化

数字化生存
——鲁抗集团实施信息化建设侧记
董建德 孔星
  今年5月的一天,中午临近下班时,山东鲁抗集团公司的片剂仓库来了一名中年男子,他拿着一张普通发票,要求提走几十件药品。值班的仓库保管员接过发票,像往常一样,将发票输入微机内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却发现该发票与ERP系统的订单号不相符。值班人员随即向公司保卫部门报告,经过一番盘查,男子交代自己是出租车司机,上午在济宁火车站有一名妇女找到他,交给他一张发票,让他带着发票到鲁抗去提货,事成后有数额可观的酬金,没想到被ERP系统及时识破。
  这只是鲁抗集团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信息化取得的收益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几年来,鲁抗集团全面启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工程及营销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使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全方位地纳入信息化轨道。
  今年非典疫情严重期间,一些国家拒绝签证给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困难,鲁抗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络营销,4月份仍实现出口创汇340余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此外,鲁抗还与当地工商银行签订了网络结算协议,通过工商银行先进的结算网络,每笔不同网点的销售回款在两小时内即可回笼到账。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采购员们大都风尘仆仆,四处奔波。鲁抗集团每年的物资采购额超过4亿元,物资采购部门通过进行网上比价、网上采购,不出家门就可一览天下物资原料的行情,购进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在上年的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中,美国一家公司受鲁抗的委托在互联网上对丙酮、三甲基乙酰氯等化工产品进行了公开招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产品术语太复杂 技术推广受影响
  本报讯 一份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现在很多消费者并不理解技术行业的语言,因而会因为产品和术语的过于复杂而推迟购买。
  由AMD公司全球消费者顾问委员会进行的这项调查考察了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1500多位消费者,结果发现,只有3%的受访者在技术术语测试中取得了很高的成绩,这些术语包括“MP3”、“兆赫”和“蓝牙”。而且只有65%的受访者能够从并列的3个可能的定义中正确选出“兆赫”的定义。即使在那些技术知识最渊博的消费者中(那些能够正确选出11个技术术语的7个以上定义的消费者),也只有1/3强的人可以正确地选出数字录像机(DVR)的定义。
  这项调查还表明,最缺乏技术知识的消费者最有可能推迟购买技术产品。例如,在得分最低的消费者中,有47%的人都表示他们将会因为数字摄像机过于复杂而推迟购买。
  人们之所以会推迟购买新的技术,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技术过于复杂。专家表示,仅在美国,高科技行业每年就要花100多亿美元宣传技术产品的速度和功能,但是整个行业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宣传投入的价值。(西元)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实时技术成为中国软件新机遇
  本报讯 墨西哥的一家水泥企业应用了软件实时技术后,20分钟内即可将水泥运到工地,而其他水泥厂则需要3小时,该企业由此而获得业内领先位置。这是记者8月12日在“2003中国软件技术领袖论坛”上听到的一个例子,而“软件实时技术”正是论坛的主题。
  此次论坛是国内第一次软件技术趋势会议。10余位软件业著名专家、学者就实时技术以及中国实时技术和产品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专家们指出,实时技术能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管理和信息的实时反馈,能将实时的信息实时地传递给需要的人员,从而帮助他们做出实时的分析、实时的决策。实时技术正在成为软件技术的一个新焦点,是我国软件产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国内软件企业有机会也有实力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殷新宇)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十个人的学校
  在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有一个大山之巅的小山村——羊角村,羊角小学是这山上惟一的学校。学校只有一个复式班,一、二两个年级,共9名学生,现年58岁的谢楚玉只身一人在该校执教了20多年。
  羊角村是坪上镇最边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只有400余人口,村民们散居深山老林,其中最远的学生距学校有10多里山路,羊角村距坪上镇中心小学有30余华里,且路途陡峭艰险,一、二年级小学生无法到山下的中心小学上学。
  山里没有教师,山外的教师因学校条件艰苦,不愿进山任教。谢楚玉自愿从条件较好的坪上完小调来羊角小学,为了山里的孩子,他从青丝到白头,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0多年。
  谢楚玉老师以校为家,常年驻守村小。风霜雨雪天气,谢楚玉老师天还未亮,就去接离校最远、年龄最小的学生。每天中午,学生回不了家,谢楚玉老师就在学校架起了柴火灶,为每个学生热好饭菜。山里的孩子家庭条件差,谢楚玉基本上每学期都要为学生垫学费,还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学生。(请作者见报后与编辑部联系)
  “校车”是老师的双腿
  全家福
  升旗
  课间游戏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科教前沿

地球与火星即将“亲密接近”
陈瑛 编制(新华社8月8日发)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科教前沿

我国首辆燃料电池轿车上路了
  我国首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轿车“超越一号”,8月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校园奔驰,接受科技部的验收。与众不同的是,这辆貌不惊人的轿车安装的不是普通的内燃机,而是我国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平台。
  坐进“超越一号”轿车,发动时车身经过数秒的轻轻抖动,轻松加速到时速80公里。此时,坐在快速行驶的车内,平稳得好像从冰面上滑过。转向、制动,都比传统汽车更灵活、更自如。如果把这套电助力系统搬到传统汽车上,每公里可节省汽油0.5至0.7升。“超越一号”最高时速每小时110公里,可连续行驶210公里。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科教前沿

实验鼠成为高效“抗体工厂”
  美国研究人员8月11日说,他们利用新技术成功地使实验鼠变成了能够快速制造抗体的“工厂”,其产出抗体的速度比传统实验室技术最多快10倍。
  不仅如此,这种动物“工厂”还具有按需生产的能力,原则上可以制造出针对某个生物完整基因组所编码的任何蛋白质的抗体。抗体是生物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它们能够附着在抗原蛋白上,帮助机体识别并抗击细菌或病毒等入侵者。对科学家们来说,抗体还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利用抗体来检测与特定疾病相关的抗原蛋白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科教前沿

碳纳米管材料叠的“纸鹤”很可爱
  鹤在日本是一种吉祥鸟,日本几乎人人都会叠纸鹤。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物理研究室的专家,却把碳纳米管编织成纸一样的薄片,并用这种薄片叠成一只“纸鹤”,放在指尖上,看上去十分可爱。
  据报道,这只碳纳米管“纸鹤”两翼间的最大宽度为3厘米。在制作过程中,专家们合成了大量直径1.5纳米的碳纳米管,然后把碳纳米管编织成厚度不到100微米的薄片,用这种薄片折叠成“纸鹤”。据专家说,碳纳米管作为新材料在电子领域一直引人注目,但残留了金属等杂质的碳纳米管加工性很差,一折就断。此次碳纳米材料能编织成纸一样材料折叠,这说明所用的碳纳米管纯度很高。不过研究人员也说,要折叠出更大的碳纳米管“纸鹤”目前还有一定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