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马灵喜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履行好这第一要务,干部是重要因素。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这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观
  选贤任能,历来不易。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保守的选人用人观念,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观,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
  把干事创业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应适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同时,紧紧围绕是不是干事创业、能不能加快发展来考察干部,着重考察干部的发展意识、发展思路,考察干部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实际能力和具体表现,考察干部任期内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为长远发展所做的基础性工作等,真正把干部引导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把干事创业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选拔那些政治上可靠,人品好、能力强、有政绩、群众公认,发展意识强、发展思路广、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谁,谁最能干好事业就用谁,谁最能加快发展就让谁干,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让会干事的干部有地位。
  把干事创业作为奖励干部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谁干事创业就提拔谁、表彰谁、奖励谁,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及时调整懒、软、散以及空谈不干事、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班子和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此来激励干部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坚持在干事创业中考察识别干部
  实践是最好的舞台。干部的是非优劣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实践中表现得最清楚。积极改进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对于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行分类考察。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必须根据不同职位、岗位、工作领域对干部的不同要求,提出不同的考察标准、内容、方式方法,实行分类考察,以提高考察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比如,在考察党政干部时,对正职,重点考察其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对副职,重点考察其配合意识、能否胜任分管工作等。对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重点考察其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从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干部,重点考察其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对从事政法工作的干部,重点考察其依法执法的能力;等等。
  完善目标考核。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结合实际,确定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任期目标,并依据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地进行目标分解,确定每个班子成员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同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干部担负的任务和责任,在工作数量、质量和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以此作为考核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并把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加强经常性考察。要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干部,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察,随时掌握干部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定期到单位了解情况、参与工作监督等形式,及时了解干部的表现;也可通过实地察访等形式,请干部群众根据他们的亲身感受来评价被考察者。考察中,要特别注重考察干部在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应注重平时对反映干部德才表现的资料积累,凡是能体现对干部评价的内容,都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干部个人的考察档案,为干部的选拔使用提供更为准确的线索和参考。
  坚持在干事创业中培养锻炼干部
  当今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切实抓好干部的培养锻炼,使干部快速成长,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
  强化教育培训。首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摆在首位,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参加培训相结合,努力在掌握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真正学深学透,用以指导实践。其次,抓好能力培训。能力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要抓好干部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培训情况的督促检查,坚持述学、评学和考学制度,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注重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培养干部的根本途径。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应开辟广阔的实践锻炼领域,鼓励和支持干部到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问题复杂和困难多的地方去,从实践锻炼中汲取营养,经受考验和磨炼,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要因人而异地选择实践锻炼的途径,注意把干部放到适合自身特点又适宜全面发展的环境中去接受锻炼,增强锻炼的针对性。
  促进干部交流。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上级与下级、党务与政务、党政与企事业、部门与地区、城市与农村、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双向交流。把握干部交流的重点,突出抓好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的交流,抓好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抓好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干部之间的交流。严肃干部交流纪律,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要严肃处理,保证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在干事创业中选拔使用干部
  选拔使用干部是造就一支干事创业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选人用人的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选干事创业的人,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不拘一格。“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要以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为根本标准,彻底打破身份、年龄、学历、地域等界限,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应创新方式方法,在坚持选任的同时,采取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把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能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同时,敢于破格提拔,把那些经过基层锻炼、能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按需选人。由于岗位不同,所需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同,干部类别和层次肯定也不一样。特别是一些专门领域和专项工作,必须有一批对其有专门研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选人用人必须充分考虑职位需求和干部自身情况,尽量做到人适其位,位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真正做到按需选人,必须建立对岗位性质和职责的科学评估体系,使每个岗位对干部的要求具体明确,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同时,通过经常性考察、定期考核和专项考核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岗位要求,优中选优,真正把那些干事创业、适合岗位需求的干部选拔上来。
  用人所长。“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干部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舍长就短,势必影响干部才能的发挥,更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选拔使用干部时应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根据干部的自身素质安排其最合适的工作职位,实现干部素质能力与岗位要求的最佳组合,防止出现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等不良现象。
  坚持在干事创业中激励约束干部
  强化对干部的激励约束,形成有功必奖、有过必罚的有效机制,是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必须从健全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激励约束。
  健全激励机制。对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提供干事创业的更大舞台。不断树立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谁干事创业谁光荣的良好氛围。对干事创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重奖,使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同时,积极改革干部工资制度和分配办法,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
  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改革会有风险,干事难免失误。对于那些敢于干事创业而出现失误的干部、得罪人的干部、有争议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干出成绩引来忌妒的干部、大胆干事得罪人的干部、因客观因素出现失误的干部,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帮助教育;对有争议的干部,要深入分析,正确对待;对有棱有角、敢于冒尖,但同时也有某些缺点的干部,要做到“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与此同时,综合运用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多种手段,强化对干部的监督,使干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坚决淘汰相形见绌的干部。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必须加快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工作机制,坚决把那些不干事创业、相形见绌的干部及时淘汰出局。实行辞退和辞职制度,按照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要求,对那些符合辞退条件的干部予以辞退。对那些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重大事故的干部,令其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并追究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依据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分别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措施,或给予降职、免职等处分,以形成一种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执政为民的庄严宣示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之九
王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的庄严宣示。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准则。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的使命,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然成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失去政权,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理论或实践上背弃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原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以贯之地为人民谋取福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世界风云,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和执政观,指明了执政为民的实现途径。
  执政为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50多年来,执政为谁的问题一直摆在全党面前。各级党组织和每一名共产党员,理所当然地应当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奋斗,但关键是如何去巩固。是靠自我表扬、自吹自擂,靠盛气凌人、发号施令,让人民群众服从我们?还是靠诚心诚意、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答案显然是后者。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只有做到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巩固执政地位。而巩固执政地位的目的,又在于更好地执政为民。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进一步阐明了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执政的目的不是为民,而是为己,嘴上喊着要代表人民利益,实际上却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取好处,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执政为民的关键在于努力实践,抓好落实。从理论上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它付诸实践。誓言需要履行,承诺需要兑现。人民群众主要不是听我们说些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些什么;主要不是看我们能否一时做到,而是看我们能否始终做好。因此,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而是要落实到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中,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情抓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践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第9版(理论)
专栏: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这个基础
钟纪轩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夯实反腐倡廉教育这个基础,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配套的惩治和防范腐败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是各级党组织的基本任务。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江泽民同志强调:“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他多次指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强调要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同志指出,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这些精辟论述,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得腐朽思想对于党员干部的影响和侵蚀长期存在。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犯错误,往往是从放松要求、思想蜕变、作风不正开始的。但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这种情况决定了反腐倡廉应以教育为本、以教育为先,反腐败既要从严治标,又要着力治本,着眼防范,防微杜渐。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必须首先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方式方法,夯实反腐倡廉教育这个基础。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反腐倡廉教育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和执政为民的要求,大力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从政道德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党纪政纪条规和正反典型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上深深扎根,在工作上具体落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教育的成效充分体现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中。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各个方面。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制度化;把反腐倡廉教育同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和廉政承诺等廉政教育和工作制度,使反腐倡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健全和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认真考核检查,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全党宣传教育的大格局。应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和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文化艺术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稳定的长效机制。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到对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奖惩的各个环节,作为党课教育、党校培训以及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建立督促检查、考核评比、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总揽全局、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良好局面。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地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和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教育,要求他们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抵御腐蚀的能力,提高接受党组织监督的自觉性,还要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做坚持党性原则、发扬优良作风、模范遵纪守法的榜样。
  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准确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在理论上有新概括,思路上有新视野,方法上有新特点,工作上有新突破,使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9版(理论)
专栏:

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
于迅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中,成为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改革、不进行创新,就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改革创新不围绕发展进行,就没有生命力,甚至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历史证明,凡是能够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善于进行改革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就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就不仅不能实现发展,甚至会逐步衰退。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不是简单地改变现状,而是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兴利除弊、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向改革创新要资源,向改革创新要效率。
  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力求既使群众尽快得到实惠,又为实现长远利益打好基础。要创新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新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增强信心。
  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应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讲规模数量,更要讲质量效益;既要讲眼前利益,更要讲长远利益,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发展。
  向改革创新要生产力,须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还不够强盛,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扑下身子干事业。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就是要正确对待成绩,增强忧患意识,既坚持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又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要把创新发展思路和狠抓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创新、再创新,落实、落实、再落实,在创新中抓落实,在落实中求创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第9版(理论)
专栏:群众抒群言

学习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非常注重广大党员的学习,学马列、学历史、学军事、学科学……我们党在学习中一天天成熟,在学习中一天天壮大。现在,虽然许多党员的学历比较高,但世界天天在变化,中国也天天在进步,共产党人要想跟上形势的发展,使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还必须虚心学习、勤奋学习、广泛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首先学好,才能在实践中真正贯彻好。(邱斌/上海)


第9版(理论)
专栏:群众抒群言

学习贵在“精”和“管用”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干部理论学习提出的要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要做到“精”和“管用”。所谓“精”,是指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基础上,博中求精。所谓“管用”,是指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能力的增进上。(吴景霜/四川)


第9版(理论)
专栏:群众抒群言

联系思想实际树立四种精神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推动主观世界的改造,努力破除四种思想,树立四种精神:一是破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吃苦精神;二是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三是破除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四是破除“官本位”和狭隘的部门利益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刘伯光/四川)


第9版(理论)
专栏:群众抒群言

学习贯彻须力戒浮躁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在武装头脑和推动工作两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力戒浮躁。浮躁的表现主要是:或者书在人去,“屁股长椎坐不住”;或者心神不定,“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使虚劲、干虚活,忙于迎来送往,乐于做表面文章;或者急于求成、盲目追赶,恨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结果欲速而不达。(胡春雷/江西)


第9版(理论)
专栏:群众抒群言

让理论之树结满实践的果实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且在于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去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科学理论的巨大威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判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要看会不会在深钻细研中采撷理论的花朵,更要看善不善于在学以致用中取得实践的成果。(段共生/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