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外务省就核问题发表谈话说
 美必须改变对朝政策
  新华社平壤8月13日电 (记者姬新龙)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3日发表谈话说,美国必须改变对朝政策,这将是解决核问题的先决条件。
  这位发言人说,只有朝美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互不侵犯条约,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不再妨碍朝鲜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朝鲜才能认为美国确实改变了对朝政策。朝鲜反对以美国国会主张的“书面安全保障”或多国“集团安全保障”的形式来取代朝鲜所要求的朝美互不侵犯条约。
  发言人说:如果美国仍企图在六方会谈中给朝鲜一张毫无约束力的“安全保障”白纸,而强迫朝鲜“弃核”,从而对朝鲜解除武装,那么将难以期待在会谈中取得实际成果。
  发言人说:核问题是因为美国现政府把我们含括在“邪恶轴心”、先发制人核打击对象之内、破坏朝美框架协议而引起并恶化的,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根本钥匙是美国从根本上转变对朝政策。他说,只要美国不放弃对朝敌视政策,我们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
  发言人指出,在朝鲜半岛制造战争危险的唯一因素就是朝美敌对关系。他说:由于朝美处于极其敌对关系的缘故,美国转变对朝鲜政策和解决核问题措施应该完全基于同时行动原则进行。如果美国撇开基于同时行动的核问题解决方案,固执地要求朝鲜先行行动,其本质是解除朝鲜的武装,并将朝鲜吃掉。
  发言人还反对在美国放弃对朝鲜敌视政策以前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早期核查”。他说,对朝鲜核设施进行“早期核查”的主张是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和对主权的粗暴侵害。
  发言人说,美国一直在利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协定,把通过调查进行验证的问题用作反朝工具,现在也仍在企图以验证为借口完全解除朝鲜的武装。因此,朝鲜在核查问题上保持着最大的警惕。他说,一旦确认美国放弃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消除了对朝鲜的核威胁之后,才能讨论通过核查进行检证的问题。强迫朝鲜接受“早期核查”,这是错误的打算。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韩外长举行会谈
  新华社汉城8月13日电(记者张利、王缅)中国外长李肇星13日在汉城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肇星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韩关系发展迅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他说,不久前,卢武铉总统访华时同胡锦涛主席商定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中韩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和韩方共同努力,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两国的全面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实的好处和利益。
  尹永宽说,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韩方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互访和广泛交流,积极推动韩中全面合作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双方还就即将举行的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北京六方会谈深入交换了意见。李肇星通报了中方为筹备会谈与各方协调取得的进展。他说,六方会谈是4月北京三方会谈的延续,标志着朝核问题对话解决的进程在向前迈进。会谈的顺利举行关系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希望各方本着诚意认真参加会谈,期待韩国发挥积极作用。
  尹永宽感谢中方为此所做的大量工作,并表示韩方高度重视六方会谈,愿与中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推进对话进程。
  两国外长一致认为,六方会谈应重点探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解决朝鲜的安全关切等问题,为维护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李肇星在结束对日本的访问后于13日下午抵达汉城,开始对韩国进行访问。


第3版(国际)
专栏:

声援日军毒气弹受害者集会在东京举行
  八月十三日,来自日本各地的数十名学者、社会名人、日军毒气弹受害者在东京举行声援日军毒气弹受害者集会,要求日本政府对遗弃在中国和日本国内的毒气弹现状进行认真调查,并对受害者做出相应赔偿。上图为毒气弹受害者后援会会长矢口仁也向媒体呼吁。右图为“中国人战争受害者后援会”事务局长大谷猛夫出示日军毒气弹中国受害者的照片。左图为因毒气弹泄漏污染饮用水的日本茨城县神栖町受害者代表度会孝子在集会上控诉。
  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还得改弦更张
海林
  目前,伊拉克局势真叫乱,还老死人,美军似乎在打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面对这噩梦般的现实,怕是连美国人自己也想不到的。不少美国驻伊拉克的官兵只想回家,宁愿把所有的钱财换一张回国的机票。难怪国际舆论频生疑窦,为什么袭击事件无处不在,为什么伊战大规模战事打完了这么长时间局势还不安定等等。中东有许多分析人士也纳闷,为什么伊拉克现状与阿富汗战后如此相似?
  当前伊拉克的事儿真是很难缠。美国炮制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里面虽有各色人物,但最后还是美国人说了算。尤其让华盛顿伤心的是,就连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居然也不买账,公开质疑伊临管会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联合国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尚未定弦,准备赴伊的国际维和部队稀稀拉拉,瞻前顾后,游移踌躇,让陷于游击战泥沼的美军望眼欲穿。于是乎,尽管在伊死亡快200人了,美军还得硬着头皮充好汉。五角大楼日前宣布,美军在伊拉克至少要再呆上两年!
  历史与现代的各类强权行径,往往殊途同归。既失道义,便重武力,历来是侵略的捷径,但终究难服人心。就伊拉克问题的症结而言,伊拉克人民不仅没有“新生与解放”之感,反而比先前更饱受动乱和贫病之苦,以至水深火热,民生凋敝。另一方面,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之后,并没有给伊拉克带来安宁,更没有平息当地民众的反美情绪。
  伊拉克的占领当局还犯了一个不应有的错误,就是忘了经常挂在嘴边的“人权”。为减少驻伊美军伤亡,占领当局颁苛法收缴武器。其间,士兵带着凶犬挨家挨户地乱闯乱搜,加之国防部授权“临机处置”,使美军乱抓滥捕和开枪伤人的事越来越多。当然,道理是不治难安,但这样一来反倒事与愿违。
  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弦更张。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危险或许还在后头呢!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解决洛克比空难事件
 美英利三国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12日电 (记者杨志望)据此间外交人士12日透露,美英两国和利比亚11日就解决洛克比空难事件达成协议,利比亚同意对该事件承担责任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总额达27亿美元的赔偿,以争取联合国解除对该国的制裁。
  这些外交官说,美英和利比亚三方是11日在伦敦举行的最新一轮会谈中达成上述协议的。洛克比空难事件遇难者家属的律师将于13日在瑞士和利比亚及国际清算银行的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在该银行成立代管赔偿金的账户等有关事宜。根据美、英、利三方达成的谅解,在有关设立赔偿金账户的问题解决后,利比亚将向安理会提交声明,正式宣布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从而启动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利比亚制裁的一系列程序。
  外交人士认为,洛克比空难事件的解决有可能促使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长达11年的制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利比亚同意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是联合国解除对其制裁的两个必要条件。但要最终解除制裁,利比亚政府还必须公开谴责恐怖主义,并为进一步调查空难事件提供合作。
  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飞经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时发生爆炸,造成270人丧生。美英两国一直指责利比亚制造了这起空难事件。联合国安理会先后于1992年和1993年对利比亚实施了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以迫使其交出制造空难事件的两名嫌疑人。迫于国际社会压力,利比亚于1999年交出了两位嫌疑犯,安理会随后暂时中止了对利比亚的制裁。


第3版(国际)
专栏:

关于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正案
 我向联合国交存批准书
  新华社联合国8月11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1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关于《〈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第一条修正案》(也称《〈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一条修正案》)的批准书。
  该修正案于2001年12月在日内瓦通过,将公约的适用范围从国际武装冲突扩大到非国际武装冲突,以解决非国际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主义问题。中国以建设性态度参加了修订公约第一条的谈判,并为最终达成该修正案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光亚在提交批准书后对记者表示,批准该修正案,是中国为推动该修正案尽早生效作出的努力,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支持国际社会人道主义努力的态度。
  中国是目前第十六个批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一条修正案》的国家。根据有关规定,该修正案将在第二十个缔约国批准6个月后正式生效。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布什谋划竞选连任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8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任命原犹他州州长利维特出任环境保护局局长,接替日前提出辞职的惠特曼女士。不过,这一任命不是从华盛顿而是从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农场发出的。原来,进入8月份,布什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休假。和往年一样,他回到了自己心爱的农场。布什的高参、竞选筹款班子随之前往,原先常驻白宫的各路记者也蜂拥而至。美国的政治中心临时转移到了“西部白宫”。
  今年的假日,布什不像前几年那样悠闲。“悠悠万事,连任为大”。在布什看来,只有再度入主白宫,才能彻底摘掉他头上“弱势总统”的帽子。虽然离下届总统选举还有一年多,但是竞选前哨战已经打响。伊拉克战争取胜后,布什便乘势马不停蹄地到处筹款。离开华盛顿前,布什还举行了一场活动,一举筹到令人惊讶的数目:350万美元。
  8月9日,布什在克劳德福农场亲自设“烧烤宴”,酬谢那些为他竞选捐出巨资的富翁。布什共邀请了约350人,他们每人都在6月30日前捐出了5万美元。在美国,能受邀请亲临布什的私人农场是莫大的荣幸,也正是这些富商求之不得的事情。这些宾客受到了布什的接见,与布什夫妇合影,参加了“烧烤宴”。令老记们遗憾的是,他们被谢绝采访,以免布什和他的捐资伙伴的名字及照片泄漏出去,被民主党抓住把柄,造成不良影响。有评论说:“布什总统今天把这些出手大方的捐资人隐藏在烧烤的浓烟里了。”
  美国媒体称,这次将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政治筹款活动,布什已旗开得胜。他的竞选班子总目标是筹款两亿美元,在共和党确定总统候选人前募集1.7亿美元。目前,布什有两大优势,一是在共和党内还没有人敢站出来挑战布什,布什处于“一枝独秀”。二是在筹款活动中,民主党根本不能跟布什的滚滚财源相比。民主党内目前已有9人竞争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是他们9人的筹款总额加起来,还没有布什一个人的多。
  8月3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率先披露说,国务卿鲍威尔及其副手阿米蒂奇可能不愿在布什第二个任期留任后,美国国内外的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对布什政府“团结一致”的形象不利。6日,鲍威尔和阿米蒂奇在克劳福德农场出现,陪同布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布什赞扬鲍威尔“工作出色”。布什和鲍威尔以及阿米蒂奇还共同出席了午餐会,美国媒体竞相报道了这些“和谐的场面”,意在告诉公众,鲍威尔不存在去留问题,他的政府是“团结一致的”。
  据美联社消息,从8日开始,布什与副总统切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参联会主席迈尔斯等高级军事顾问云集“西部白宫”,讨论如何实现美国军队的转型改造,使美军队成为一支机动性更强、反应更加迅速、更加轻型化的部队,能够快速调动,以应对全球出现的各种危机。切尼提前一天抵达克劳福德农场,与布什进行了密谈。而鲍威尔则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有分析推测,这次秘密会议可能还商讨了重组内阁和下一届大选等问题。(本报华盛顿8月1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汽车爆炸15人死亡
  据新华社喀布尔8月13日电 (记者曹卫国)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13日发生一起客车爆炸事件,车上15名乘客死亡,另有8人受伤。爆炸发生在当天上午8时左右,被炸的是一辆小型客车,当时客车行驶在从赫尔曼德省纳迪阿里县驶往省会拉什卡尔加的途中,死者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赫尔曼德省副省长穆罕默德怀疑爆炸事件是近来在阿富汗南部地区活跃的塔利班残余分子所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称在伊驻军期限取决于伊新政府
马强调伊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
  沙特否认支援伊境内“基地”组织
驻伊美军又遭炸弹袭击一死一伤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3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3日报道,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日前在接受该台采访时称,美英军队驻扎在伊拉克的期限将取决于伊新政府。
  布雷默说,明年伊拉克将完成制订宪法的工作,并根据新宪法通过选举建立起一个“拥有主权的政府”,之后新政府将对伊拉克安全形势进行评估。届时,如果伊新政府认为美英联军有必要继续留在伊拉克维护当地治安,并向联军提出要求,联军一定会响应这一要求。因此,联军的去留问题将由伊拉克方面决定。
  布雷默说,如果伊拉克不欢迎联军继续驻扎,联军将会撤离伊拉克。但他相信明年伊新政府成立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届时伊拉克新军队只能达到一个师(约1.2万人)的规模,伊新政府显然不会认为这支军队有能力维护国内安全。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8月12日电(记者徐东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2日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伊拉克人民有权选择代表自己的政府,而且无论这一政府是何种模式,伊拉克人民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
  马哈蒂尔说,目前伊拉克人的行动已表明他们反对外国占领者,因此在伊拉克的美英联军最好还是让位给联合国。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2日电 驻伊拉克美军一发言人12日向新闻界透露,美军当天逮捕了伊拉克前共和国卫队一名师级参谋长和前总统萨达姆的一名保镖。
  这位发言人说,上述两人是美军当天凌晨在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南郊采取的一次突袭行动中被逮捕的。这两人虽然没有被列入“扑克牌通缉令”的55名要犯名单中,但他们是美军所要抓捕的伊拉克前政权的重要人物。
  据新华社利雅得8月12日电(记者朱少华)沙特阿拉伯外交部12日断然否认从其境内向在伊拉克境内活动的“基地”组织提供武器、资金和作战人员,称有关报道是毫无根据的。
  沙特外交部发表声明,抨击英国《泰晤士报》10日刊登的一篇有关沙特通过沙伊边境无人沙漠地带向在伊拉克境内活动的“基地”组织走私武器并提供资金和作战人员的报道。
  声明说,这篇报道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报道中没有提到任何事实依据。声明强调,沙特政府早已把沙伊边境的沙特一侧置于严密监控之下,严禁任何走私活动。不仅如此,沙特政府也早已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所有的资金运作情况。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3日电 驻扎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地区的美军第4步兵师发言人阿伯利13日对新闻界说,美军一支车队当天在提克里特以南大约25公里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美军一名士兵死亡,一名士兵受伤。
  这起袭击事件使得美国5月1日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以来,遇伊拉克武装人员袭击而死亡的美军士兵达到58人。
  阿伯利还说,伊武装人员当天在巴格达东北60公里的巴古拜地区开枪袭击美军。
  据新华社安卡拉8月12日电(记者怀成波)据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土耳其国家、政府和军队领导人12日下午举行最高级会议,讨论关于美国要求土耳其向伊拉克派遣稳定部队的问题,但三方未能达成一致。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解析
张伯玉
  2003年8月5日,一年一度的新版《防卫白皮书》由日本防卫厅提交给政府,并由内阁会议认可通过。由于近年来日本在加强军备与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方面步伐不断加快,《2003年度防卫白皮书》一出台立即引起日本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每年出版的《防卫白皮书》是日本防卫政策变化的晴雨表,而防卫政策的变化的依据,则主要来源于日本对国际安全事务的判断与自身安全战略的综合考虑。一年来,美国在“反恐”旗帜下,继阿富汗战争后又在伊拉克大动干戈。朝鲜半岛核危机更使得世界和东亚局势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国会相继通过了“有事三法案”和《伊拉克复兴支援特别措施法案》。国际紧张局势和国内确立有事法制体制这一变化,不仅为日本防卫厅编制新版《防卫白皮书》提供了直接动因和基本着眼点,同时也使其形成了与往年不同的特色与重点。
  同以往日本防卫白皮书强调国土安全保障相区别,新版《防卫白皮书》首次明确了“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作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这一防卫政策的重大转变不仅标志着日本海外派兵体制在不断升级,自卫队的职责将随之发生本质变化,进而使战后日本一直标榜的“专守防卫”原则被束之高阁。
  白皮书认为,“目前日本受到外部大规模登陆进攻的可能性很低”,今后“日本的主要威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与恐怖活动”。基于这一判断,“自卫队要调整防卫重点,应该缩小陆上自卫队,充实、强化对付国际恐怖、导弹攻击等海上自卫队的能力”。加强反导能力和发展海空军力量,一直是日本走质量建军精兵之路的“重头戏”。至于新版防卫白皮书中刻意强调的所谓“绑架问题就是恐怖活动”,倒是在利用国际反恐和东北亚紧张局势,用移花接木的手法使自卫队的海外活动“出师有名”的绝好发明。
  连续观察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就不难发现,出台上述内容的新版《防卫白皮书》,实在是日本扩充军备和发展自卫队海外活动空间努力的延续,有着明显的政策连续性与必然性。
  1992年,日本通过了《PKO法案》,自卫队开始介入联合国维和活动。2001年小泉内阁上台后,日本海外派兵在小泉政府“无禁区的结构改革”的旗号下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小泉上台当年即制定了《反恐特别措施法》,修改了《PKO法》、《海上保安厅法》和《自卫队法》,使自卫队前往支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成为可能。2003年6月,又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等“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进一步放宽了自卫队在执行任务时携带和使用武器的限制。7月,《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的通过,使日本自海外派兵以来,自卫队首次在联合国维和活动框架外被派往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执行任务。今天,新版《防卫白皮书》的提出,使海外派兵成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
  《2003年度防卫白皮书》的出台,既标志着海外派兵体制的升级,使日本自卫队由“专守防卫”迅速地转变为“海外派兵式”的军队,也为日本制订向海外派兵合法化的永久性法律奠定了基础。
  日本缘何如此有恃无恐?首先,从日本自身来看,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成为军事大国、政治大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一直伺机而动,只是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其次,从国际背景来看,美国从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不断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日本在地区与国际安全事务中为美国分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日本政府以反恐为名不断出台相关法律,从而为其成为军事大国和修改宪法扫清障碍。
  日本如此快速地扩充军备、急欲成为军事大国的行动,将给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对此,日本国内许多有识之士也持强烈批判态度。例如,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志位和夫指出:“日本没有一艘航空母舰,但海上自卫队却大力发展起53
  艘航母护卫舰。随着海上自卫队的加强、海外派兵体制的升级,日本自卫队将来干脆更名叫‘美卫队’好了”。自卫队当然不会轻易更名,但追随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政策,乘机贩卖一些谋求地区软霸权的“私货”,的确是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及其作者们难于启齿的图谋。这一点可谓《2003年度防卫白皮书》的实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