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钢铁工业去年投资增长百分之四十五点九,未来几年将新增生产能力五千万吨左右——
警惕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背后的风险
本报记者 朱剑红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了非典疫情的影响,取得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好成绩。在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势头的同时,在部分行业也出现了过热的苗头,部分地区盲目重复建设的情况明显加剧。这种状况不仅导致投资浪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登报道,介绍有关部门对汽车、钢铁、建材和有色等行业的情况分析,以期引起各方警惕,引导社会投资和相关行业健康发展。
  近来,各方对钢铁工业投资迅速增加较为关注。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相关分析认为,钢铁工业目前总体上生产经营形势良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钢铁工业发展迅猛,新增能力将在今后3年左右的时间内集中释放,这无论对原有企业还是对新建企业,面临的风险都在逐步加大,应引起金融等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钢铁工业投资迅猛
  在产销两旺的形势下,一些地区和企业大规模扩张钢铁生产能力。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情况,去年钢铁工业投资达到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形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二个投资高峰。今年1—6月,冶炼设备生产增长了1.2倍,原有企业普遍扩大产能。初步估计,未来几年内,包括扩建、改造和新建项目在内,全国新增生产能力将在5000万吨左右,2005年将形成约2.5亿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新涉足钢铁领域企业生产能力扩张加快。河北唐山地区除唐钢外新建钢铁企业总能力已发展到1000多万吨,且仍在继续扩张;江苏、山西等其它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这些建设项目均未经国家审批,但得到地方政府认可。
  据国家发改委分析,钢铁工业投资冲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业利润增大。按常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钢材消费量增长0.7%,而近年我国钢材增长幅度超过了这一水平,其主要原因:一是占钢材消费40%的房地产投资迅速上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消费了大量钢材;三是使用钢材较多的机电制造业如汽车、发电设备、机床等近年增长幅度都在30%—50%。
  由于钢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回升,企业利润丰厚。从去年初到年底,钢材平均价格上升了27%。2001年河北地区的民营钢铁企业吨钢利润高达400元,去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利润在150元以上,许多100万吨规模的民营企业年利润高达4亿—5亿元,利益驱动是造成钢铁投资热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钢铁投资迅猛还与一些地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化,普遍存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钢铁业在本地发展,以及银行对一些未经审批和违规审批的扩能项目也给予支持的做法有关。
  供大于求的潜在风险加大
  有关人士认为,目前由于国内基本建设规模大,市场需求旺盛,钢铁工业还没有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但由于在建能力较大,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如果投资增速降低,对钢材的需求将产生大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库存增加,开工率下降,对全行业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一批企业有可能出现亏损,甚至造成企业倒闭。目前,钢铁项目的投资中,银行贷款占较大比例,大型钢铁企业项目一般为50%—60%,民营企业比例更高。一旦企业经济效益恶化或倒闭,将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我国的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关键钢材品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但近年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都是线材、螺纹钢、窄带钢等普通钢材产品。这一方面加剧了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达不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目的。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提醒,要警惕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背后的风险。特别是钢铁工业是资金、技术、资源、能源密集的产业,在世界钢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产能过大以后再调整,付出的代价将很大。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8月6日本报国民经济版刊登了记者采写的报道《重大装备国产化难在哪儿?》,就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加快重大装备工业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重大装备工业发展,本报从11日起在国民经济版开展讨论,欢迎读者踊跃来稿,发表见解,参与讨论。讨论的题目是:一、为什么要加快发展重大装备工业?二、与国际比较我国重大装备工业有哪些差距?三、哪些因素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工业发展?四、在当今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快我国重大装备工业发展?
  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经济部“如何加快重大装备工业发展”专栏(邮政编码100733),或传真至010—65368474,电子信箱:jjzk@peopledaily.com.cn。——编者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在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中谋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长 张彦宁
  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制成品的水平,特别是一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行业尤为明显。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尽管许多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不高,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状况应当说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参与国际分工所处阶段是相吻合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加快本国装备工业发展十分必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装备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组建了各类装备生产企业,尤其是培育出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自主开发和不断改进,所生产的装备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们也积极引进了大量国外装备,包括外商投资所带来的装备,同样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缩小了与国外在生产设备水平上的差距,填补许多国内空白,包括生产出各类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形成了一些新兴行业。同时,国内的装备生产企业也不断加深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国产化步伐,从而提升了国产装备水平。
  目前,国产装备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装备的生产,国内企业与国外著名企业间还存在明显差距。对此,国内装备生产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重视扩大与国外的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提升我国装备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一是要继续培育自主开发与制造能力,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及工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国内外装备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吸引更多的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在我国投资生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承接国外的生产转移;四是要继续坚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并加强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亟需政府扶一把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延生
  哈空调是以生产空冷设备为主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一家空冷器设计制造企业。哈空调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但是,进入21世纪后,哈空调面临国产化装备不能在国内广泛使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站空冷技术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哈空调就开始了电站空冷技术的研发,国家连续两个五年计划将其列入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先后投入1.8亿元资金建设研发中心和国产化基地,使哈空调具备了600MW直接空冷式电站空冷系统的设计和成套能力。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原因,电站空冷技术迟迟得不到推广,因此没有大机组的应用业绩。但是近期国内5个空冷电站10套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400MW的招标中,招标单位以没有应用业绩为由,阻止哈空调投标,全部采用了国外技术。而在近一两年内准备招标的项目还有十几个,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0MW。
  加入WTO以后,企业在失去国家支持的情况下,要与在技术和资本上都十分强大的跨国公司竞争,劣势自不待言。而国内用户也夸大了国内装备工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从保护自身安全角度出发而不敢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哈空调最近参与的几个项目投标中,作为唯一一家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国内企业,都因业绩原因而未能中标或被废标。而实际上在评标过程中,哈空调的产品价格具有较大优势,技术方案不比国外公司差。在7月下旬,哈空调参与了内蒙古上都电厂一机组电站空冷系统的投标。这一次,有了国家发改委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使得哈空调正在与业主积极协商此事,尚存一线希望。
  国家应在遵守WTO框架协议的原则下,借鉴发达国家扶持本国装备类企业发展的经验,制定相应政策,给国内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国产化装备在国内的应用是促进国内重大装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家应在立项、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鼓励国内用户使用国产化技术装备。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海南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投产
  本报北京8月12日讯 记者费伟伟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悉:海南第一条陆地天然气长输管道东方—洋浦—海口输气管道工程已于8月10日、11日完成送气到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海口市的目标,基本建成投产。
  该输气管道总投资4亿多元,全长247公里,经过海南西部8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一期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8亿立方米,其中向洋浦电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工业用户供气7亿立方米,向老城开发区和海口市民用供气1亿立方米。
  该输气管道由中海石油管道输气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于2002年10月16日开始动工建设。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7.85%。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东北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经历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我国东北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这是记者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选材场拍摄的照片。经过长时间的采伐,现在选材厂能选出的粗木头已经越来越少。(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市场上鲜奶产品琳琅满目,可是一些鲜奶并非真正的鲜奶——
还原奶莫称鲜牛奶
本报记者 张毅
  还原奶称鲜牛奶
  我国牛奶市场十分繁荣,从各大商场、超市到街头小店,一年四季,各种奶制品琳琅满目,生产厂家也是南北荟萃、林林总总,消费者真是大饱口福。
  几年前,人们对牛奶似乎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兴趣,而敏锐的厂商却品出了牛奶更多的滋味。于是大量的资金调入奶业,我国迎来了牛奶消费热潮。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每年增长6.76%,乳制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由1990年的0.35%提高到2001年的1.51%。特别是1997年到2001年5年间,我国牛奶产量年均增长14.3%。到2002年底,牛奶总产量达1229万吨,人均消费奶品10公斤。2002年,我国牛奶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为340.3亿元,比2001年增加68.4亿元,增幅为25.2%。
  随着人们收入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奶制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奶粉市场逐渐下滑,而液态奶市场上升显著。然而,消费者始料不及的是,每天喝的“鲜牛奶”等液态奶中,有些竟是用奶粉还原后加工的。北方某大型乳业集团的董事长透露说,据他们了解,一些企业生产的纯牛奶中,还原奶的添加比例高达60%。
  2001年,我国液态奶产量280万吨,比上年增长47%。即便如此,我国鲜奶生产仍然面临奶源不足问题。于是,一些企业就用奶粉还原成牛奶,填补供应。这从进口奶粉的增长上也有所反映,2002年我国奶粉进口量为11.08万吨,而2001年为5.85万吨,1997年只有2.79万吨。目前源源不断的进口奶粉每吨到岸价仅为1.4万—1.5万元,廉价的成本更激发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用奶粉生产牛奶比较普遍,在业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让消费者喝个明白
  不久前,记者参加了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南庆贤教授说,牛奶的质量与所选用的原料关系很大。奶粉生产经过热处理,出产后保存时间长,在奶粉还原成液态奶时,又经过一次加工,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将奶粉还原成牛奶,牛奶蛋白发生变形,失去了鲜奶的自然风味。还原奶仍然是好东西,但生产者对消费者必须实话实说。因此,很多国家规定,如用奶粉生产牛奶,必须标明“身份”,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鲜奶采取了保护性政策。欧盟采取了生产配额和补贴的办法,美国规定市场销售的鲜奶必须采用本国生产的鲜奶作原料,日本则规定还原奶制品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再制奶”。台湾也对鲜奶实行了专用标识管理,消费者可根据标识选择产品。
  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消费者对所有消费产品原料、加工过程、内容物含量、营养价值等有知情权。消费者高度的知情权,也是保障乳品市场健康的重要条件。
  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对我国奶牛养殖和奶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长远意义。根据农业部奶业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牛奶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万吨,这需要以奶牛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和原料奶的稳定增加为基础。而大量的相对廉价的还原奶与鲜奶混合出售,必然抑制厂商培育鲜奶奶源、重视奶牛养殖的市场取向。因此,只有施行鲜奶标识,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才有利于保护奶农的积极性。
  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将鲜奶标识管理办法提上立法日程。据悉,为了规范乳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农业部今年将出台“鲜奶标识管理办法”。届时,只有特殊标志的奶才能以“鲜奶”的身份进入市场。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辟出8公里岸线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将建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本报北京8月12日讯 记者彭嘉陵报道:上海市近期在长兴岛安排了8公里岸线,将在这里兴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工业公司最近就上海地区的船厂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已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
  岸线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船厂的生命线。只有岸线充足,才能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现代化船厂。长兴岛8公里岸线位于长江主航道,水深坡陡,十分适合建造大型船厂。这一岸线长度,超过了中船集团公司旗下的江南、沪东中华、外高桥等骨干船厂现有岸线的总和,也超过目前世界最长的韩国现代集团5公里多的造船基地岸线。
  专家认为,政府一次性划出8公里岸线用于发展造船,是落实我国去年提出的争取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措施。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今天对记者说,根据合作备忘录,中船集团系统内船厂将调整搬迁,相对集中到长江口外的长兴岛、外高桥和崇明岛。到2015年,使上海地区的年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基地和上海市的支柱产业。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南京全面启动沿江开发战略
  本报北京8月12日讯 记者彭嘉陵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今天在京宣布,将全面启动沿江开发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将于9月19日—10月30日在南京举办“2003江苏国际招商月·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
  据介绍,南京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是:承接国际制造业和资本转移,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促进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角一体化。基本思路是:实行产业化、城市化、功能化“三化”一体推进。重点发展石化、电子、车辆、钢铁、能源五大产业。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不要翻地、整田、育秧、插秧
 水稻新品种在芜湖问世
  本报合肥8月12日电 记者何聪报道:千年水稻种植模式发生变革:一种不要翻地、整田、育秧、插秧并且早稻、晚稻兼用的水稻新品种在安徽芜湖问世。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这一新品种,日前通过专家评审,开始推广。
  水稻种植一直沿袭翻地、整田、育秧、插秧模式,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发明了早稻直播技术,即直接把稻种撒进农田,不必进行育秧、分秧、插秧。但该技术迟迟不能应用于晚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就此课题展开合作,用离子束诱变技术选育“早晚兼用、双季直播”水稻新品种。新品种要达到满足耐春寒、生育期适中、休眠期短、非光温敏感型、米质优等一系列要求。这一科研项目还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经过7年多时间13个种植季节的选育,育成代号为1139—3的水稻新品系。经芜湖县2000亩双季直播三年五季生产示范,单季产量均在500公斤左右,米质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2003年7月14日,芜湖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其早季成熟稻谷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亩产超过500公斤。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沈阳海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本报讯 沈阳海关结合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的特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减免税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沈阳海关已累计审批各类减免税五百五十五份,总货值四点一亿元。
  (朱军)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沧州中行清收不良资产四千多万元
  本报讯 中国银行沧州分行坚持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今年上半年对十三户拖欠贷款的企业提起诉讼,目前,法院已结案十一户,该行全部胜诉。在法院的配合下已收回不良贷款近四千八百万元,完成今年清收计划的百分之一百四十六。(毛国玲 田花听)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石家庄地税一分局强化个税征收
  本报讯 石家庄市地税一分局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取得较好成效。今年一至七月,该局共入库个人所得税款一点一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三千一百一十一万元。自一九九九年开始,该局实施双向申报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行业的个税征管,并设立了一户一档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台账和重点税源登记簿。
  (崔军 章超英)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全国室内环保装修知识大赛将举办
  本报讯 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举办的CCTV首届室内环保装修知识大赛将在各省市分区赛的基础上,十一月份在中央电视台进行总决赛。各项筹备工作已在各地全面展开。目前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量已突破四千亿元。
(费伟伟)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为加强对建筑安装税收的管理,廊坊开发区地税局对建筑项目严格监督检查,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图为近日该局税务人员现场核实工程施工进度。
冯志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