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这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各成员国武装部队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士气高昂,表现出精湛的军事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揭开了上海合作组织军事领域合作的崭新篇章,在中、俄、哈、吉、塔友好交往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 范青
  代号“联合—2003”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12日在新疆伊宁市附近地区进行了城镇清剿、解救人质和攻打营地、联合围歼恐怖分子的实兵演习后圆满结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和各参演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在观摩演习后出席了演习结束仪式并检阅参演部队。
  曹刚川盛赞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曹刚川在讲话中说,这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的首次多边军事演习,各成员国武装部队严密组织,密切协同,士气高昂,表现出精湛的军事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揭开了上海合作组织军事领域合作的崭新篇章,在中、俄、哈、吉、塔友好交往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曹刚川指出,演习的成功举行,充分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量,有力震慑了恐怖主义势力,为国际反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演习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成员国之间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成员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
  曹刚川强调,这次演习很好的体现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事业向深层次、务实性方向发展,对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稳定、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曹刚川指出,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伟大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以这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为新的起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继续加强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吉尔吉斯斯坦国防部长托波耶夫、塔吉克斯坦国防部长海鲁拉耶夫、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司令巴拉诺夫、哈萨克斯坦国防部副部长波斯别洛夫也分别在结束仪式上致了词。
  实兵演习精彩纷呈12日的实兵演习异常精彩。在上午进行的“城镇清剿、解救人质”实兵演习中,面对袭击城镇、挟持人质的百余名武装“恐怖分子”,联合指挥部指挥反恐特战分队、陆军航空兵和武警特种分队,对发生恐怖暴力事件的城镇实施合围,开展对“恐怖分子”的拉网式清剿。
  在反恐联军的强大打击下,“恐怖分子”退守到一栋楼内并以人质为要挟。在谈判无果、“恐怖分子”企图枪杀人质时,一组突击队员突然从楼底的暖气管道冲入楼内。同时,狙击手击毙了在楼顶警戒的“恐怖分子”,另一队突击队员迅速乘直升机滑降至楼顶。突击队员们或徒手走壁、或抓着水管攀登、或顺绳滑下,从各个方向突入楼内,使用爆震弹、眩晕弹,对“恐怖分子”展开迅猛的立体攻击……短短几分钟内,“恐怖分子”全部被歼,被劫“人质”成功获救。
  在演习最后一幕——攻打营地、围歼恐怖分子的实兵实弹演习中,参演的联军部队700余人对边境地区的恐怖分子营地展开了强大攻势:空中,直升机盘旋攻击;地面,坦克、装甲车和步兵分左中右三路对恐怖分子实施围剿;远方,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摧毁恐怖分子建立的堡垒,压制着恐怖分子的火力;天空不时有导弹呼啸而过,准确地击中恐怖分子的指挥点;特种反恐分队在模拟国境线上实施机降,截断了恐怖分子的越境逃逸之路……
  从8月6日到12日,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交界的边境地区,一幕幕惊心动魄、对抗激烈的演习不断在全程跟随采访演习的记者眼前上演,出人意料的战术,强大而猛烈的打击,准确无误的配合,显示了5国联合反恐的强大威力。
  中、哈、吉、俄、塔5国指挥参谋军官共同组成的联合指挥部指挥了这次演习行动,5国武装力量约1300人参加了演习。除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军队外,俄罗斯派出一个摩步分队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演习;吉尔吉斯斯坦派出特种分队先后参加了哈、中阶段的演习。
  中国军队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反恐军事合作
  据中国阶段演习导演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次上海合作组织多边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5国军队第一次实现了情报共享,联合指挥,共同行动,熟悉了彼此的指挥体系、指挥方式、指挥手段,探索了编组多国联合反恐部队的方法,完善了成员国军队指挥机关和部队进行反恐特种作战的样式和方式,为进一步强化反恐合作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位负责人说,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恐怖活动无国界。此次5国军队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使演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今后,中国军队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反恐军事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本栏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观沧海

变调的教改
  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竞赛成绩近日揭晓,台湾小选手的物理成绩优秀,其他三门成绩却大幅下滑。虽然一次竞赛的输赢不足以说明教育水平的高低,但联想到岛内近期对十年教育改革的诟病,不禁为台湾的小朋友捏一把汗。
  台湾教育改革已历经十年,初衷是为了改变以往“一次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体制,让孩子快乐学习。到现在,尽管很多人对教改抱怨连连,但这一宗旨始终受到广泛支持。毕竟“十年寒窗苦”,给多少人留下心理阴影。如果可以通过改变体制,激发兴趣,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惠及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所有家庭。所以教育改革甫一提出,就受到各方推举。不料,十年下来,教育改革却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家长、教师都叫苦不迭;百名学者上书万言,认为教改几乎成了社会灾难。
  正确的目标未必带来有益的结果,环境千变万化,纵使科学预测、仔细策划,也未必把握各种变动因素,尤其是改革教育这种牵扯方方面面的大项目,有闪失、有不周都在所难免。无论是统筹层面配套不够,还是操作层面操之过急,都是可以理解的过失。但是,正像“亡羊”不可怕、关键是“补牢”须及时一样,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适时总结经验、教训,重要性不亚于改革起动前的审慎评估。尤其对待负面反馈,更要迅速理清得失,查遗补漏,才能使正确的目标付诸现实。
  反观台湾有关部门的表现,不能说不让人失望。百名学者连署教改万言书,民众对教改的反弹已达到高潮。此时此景,有关部门应该立即组织一个检查小组,搜集数据,对民众意见较多的改制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如果结果证明民众对教改的反应是错觉和误判,整个评估就是最好的解释;如果结果相反,教改的确存在问题和缺陷,那就尽快叫停,研究弥补的方法和措施。而台湾方面,要么不能正视民众反弹,一口咬定“教改还是成功的”;要么互相推诿,认为教改的失败责任在对方。无论哪一种做法,对教改都于事无补,而且耽误了纠错改正的时间。是有意拖延,还是分身无术,无暇顾及?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人预言教改必会是摆上明年大选的餐桌。果然,有消息说,在国亲两党预备的竞选方案中,教改问题已被列为向民进党发难的焦点问题。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因为教改已经进行十年,民进党执政只有三年,在教改的责任分割上,民进党绝不会无话可说,双方很可能狭路相逢,难分胜负。
  教育改革涉及几代人的成长,涉及未来竞争力的培育,其重要地位提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过分。如果教育改革脱离它本来的涵义,变成了党团互相攻讦的工具,那不仅是台湾学子的不幸,更是整个台湾的不幸。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这才是真心关切台湾的前途和命运。 孙立极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群众利益无小事

汝州公安实行“六长”接访制
  本报郑州8月12日电其 “没有化解不了的疙瘩,只有不用心力的干警;只要咱心中有群众,化解矛盾就会有办法。”河南省汝州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六长”接访制,对公安控申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一年多来,汝州市涉法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汝州市一度是有名的“上访大户”,上访案件中大多数为涉法案件。2002年5月,汝州市公安局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把公安控申工作当做密切警民关系、确保一方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把以往的局长接待日改为“六长”接访制,即由局长或政委、主管副局长、纪委书记、法制科长、控申科长、督察队长于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在固定地点共同接待来访群众,一年来,“六长”共接访561案,接待上访群众1036人,结案率达64%。
  “六长”接访制规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宣布处理意见,并向上访人签发处理卡;暂时不能解决的,由控申科发放督办通知书和明白卡,注明案件办理程序、预约时间、办案期限等,责成办案民警限期向群众作出答复;对于已办结或已处理案件的结果当事人不满意的,由“六长”当场与主办单位和办案人联系,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正在办理的案件引起当事人上访的,征求办案单位意见,或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办结;对于疑难案件,预约下次接访时间,或决定成立专案组进行处理;对于反映办案民警问题的,不论情况是否属实,首先更换办案人员,并告知上访人下次受理案件的时间和地点。
  (戴鹏 孟学礼)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群众利益无小事

“阳光政务”进村啦!
本报记者 罗盘
  日前,山西省平定县石门口乡南上庄村7位村民自愿走进了设在村委会的“农民议事室”。节水园区怎么搞?用水、用电、用地怎么向养殖户倾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怎样开通?……面对村民的一系列发问,几位村干部都一一作了解答,村干部还就滩涂地的进一步开发征求了大家的意见。
  南上庄设立议事室,只是石门口乡加大民主监督力度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乡1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类似的“农民议事室”,让村政村务走进“阳光”。养殖专业户贾华旺高兴地说:“村民参加议事可指派,可自愿,5至7人就能组成一个小组,在每月的15、30日两天集中议事,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
  参加议事的村民享有“三权”。一是知情权,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村干部都要公开,让群众知道;二是质询权,议事者可以当场向乡里蹲点干部或村里干部,就某一项问题提出询问或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要求讨论和作出答复;三是督办权,每次议事提出的问题,村干部都要在下次议事时通报经办结果。各村同时规定:现任各级干部有旁听、记录、解释和接受质询的义务和责任,并在农民议事专栏内设立回音壁,专门回答议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村民杨秀茂说,农民议事室的设立,让大家对村子的远期、近期发展有底了,也更关心村子了。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海峡连线

喧嚣声中异“军”突起
——台湾一周新闻述评
本报记者 王尧 王连伟
  王连伟(台北):花莲选战已于上周落下帷幕。胜负虽分,有关这场“演习”的话题却没有结束。新闻媒体、专家学者仍在各抒己见,“指点江山”,胜负双方也开始坐下来检讨功过得失。
  王尧(北京):国民党的检讨会议总结了胜选的几大原因:一、依民调排名提名;二、国亲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三、蓝绿对决催化弃保效应;四、把握议题,强化批判民进党缺失;五、国亲两党全体动员。虽然此番以过半的票数胜选,国民党主席连战仍反复指出:大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未来大选更艰辛,大家要更团结,要以戒慎恐惧的心情来打选战。
  王连伟:至于民进党败选的原因,连战替他们总结为“公然买票”、“政策贿选”、“不当利用公权力”。民进党虽然也承认在助选的技术手段上有“缺失”,但党内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其实没输得这么惨,他们也没赢得这么多”,况且“花莲也不能作为全台湾的样本”。不过,民进党中常委、“立委”张俊宏对这种状况痛心疾首,发表公开信严辞痛批民进党执政3年来,处于“无政府”状态,花莲败选后欠缺检讨反省能力,“与国民党失去政权之前类似”。
  王尧:民进党在花莲失利后,民调显示:希望明年大选“换人做做看”的比例,由原先的43.6%跃升到49.5%。8月8日台湾父亲节这天,连战和宋楚瑜趁热打铁共同公布了竞选标志。泛蓝阵营认为,花莲一役显示,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本省族群中颇获认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则在原住民部落、眷村有高度影响力,连宋互补的优势在选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责任分工模式更可在未来大选中沿用。不过,正如民进党所言,花莲不能作为全台湾的样本。花莲县长补选是国亲整合后蓝绿军首次对垒,而属泛绿阵营的“台湾团结联盟”却在选战中缺席。不甘寂寞的“台联”目前正摩拳擦掌,准备在明年大选中大显身手,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视。
  王连伟:除了“台联”外,新成立的泛紫联盟也为大选增加了变数。由多个“社运团体”共同发起、以建立社会安全网为诉求的“公平正义联盟”8月10日宣布成立,提出课征富人税、普及式的“年金”等多项有利于弱势族群的要求。据说紫色在国际社会中是弱势团体的象征,泛紫联盟由此得名。该联盟称其宗旨是落实公平正义的社会福利政策,真正传达弱势族群的声音;因为台湾现在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沦为喊价式的交易,一方喊五百,另外一方就会加码,这种互相加码无法真正照顾弱势族群。事实上,此次花莲选举的结果也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社福支票”向来在都市化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奏效,但这次的花莲县长补选,民众不但不相信,还造成反效果。
  王尧:“紫盟”问世后,各方最关心的都是它的立场。一般认为,“紫盟”总召集人简锡堦过去曾任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政治立场上一向与民进党亲近;这次出面筹组泛紫联盟,多半出于对民进党的施政成果不满。对此,简锡堦不置可否。趁着人家底牌还没亮,蓝绿双方都拼命示好,蓝营称与其有合作空间,绿营则老实不客气地称泛紫是朋友。泛紫联盟则表示:未来会不会成立政党,会不会推出另一组候选人,还没有定论。如果两党对于民众的诉求没有明确响应,“紫盟”除了自己参选,也不排除发动“投废票运动”,表达对执政当局的不满。
  王连伟:泛紫联盟未来有多大的作为还是未知数,但眼下来看,应该很受社会弱势群体欢迎。暑假即将结束,各种考试都已放榜,无数台湾家庭马上面临着孩子的高额学杂费问题,日前,有劳工团体前往教育部门请愿,抗议当局的“高学费政策”,要求实行“学费分级制”。他们的理据是,台湾统计部门将“家庭所得”分成五个等级,最高级所得平均年收入为178.5万新台币,最低级所得平均年收入在27.9万新台币,两者之间的差距高达6.39倍。贫困家庭要负担子女的教育费占所得的1/4,而高收入家庭仅需所得的5%。当局现在所推出的各项补助措施,都是每逢选举就会开出的选举支票,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内挖东墙补西墙,而“学费分级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劳工团体说,他们去年10月就向教育部门提出“学费负担分级制”,当时有关部门首长口口声声说“很有创意”,表示会“研究研究”,可是8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回应,因此这次明确要求今年9月的教改会议上将“学费分级制”纳入议程讨论。
  王尧:对此,陈水扁的反应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借钱读书是投资,绝对会有回馈。当然,他不会忘记现身说法,称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他自己。然后再大谈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超过3%,明年的增长率更为乐观,显示拼经济和大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无论你说得多好听,民众感觉不到也没有用。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人物

浪子回头金不换
——记台湾威京小沈和他的京华城
本报记者 曹宏亮 吴亚明
  21世纪的台北,诞生了一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创有多项世界纪录并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和观光为一体的生活广场,这,就是京华城。这座耗资9亿美元的建筑,由高60米的巨大L造型构成背景,L环抱中,一个直径达58米的巨大圆球悬挂在四个巨柱中央,建筑的正面观赏效果,正形成中国传统造型二龙戏珠的现代写意,这部杰作的主人就是台湾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先生。
  当年,一部《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电视系列片,不仅让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身临其境,也让祖国大陆同胞初识台湾电影明星的风采,更开创两岸文化交流的先河。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壮举主要得力于一个商界人物的过人胆识和慷慨资助,这个人也是沈庆京先生。
  第一次见到沈先生已是晚间10点多钟,威京集团的枢纽还灯火通明,沈先生正和一批助手开会,中断会议边吃葱花饼酸辣汤外卖,边与记者交谈,那份随意和自然如老友无异。再次拜访沈先生,为他从祖国大陆归来的次日。同样的随意,同样的朴实无华。“最近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大陆,公司布局遍及北京、上海、扬州、杭州、深圳等地,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不仅事业在扩大,而且是用在大陆所得的利润在大陆投资。”沈先生如是说。作为台湾企业界巨子之一,沈先生对两岸的经济发展、面临难题和未来前景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感受。
  当然,在台湾社会,“威京小沈”的大名胜过他的本名。不知底细的人更难以想象,就是这位中等身材、满面微笑、语调平和的“大亨”,青少年时代竟是一位恃勇好斗的“不良少年”,“那时候,警察管不到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天下。”沈先生笑呵呵地追述说。
  由一个不良少年变为企业巨子,其中的传奇色彩可以想见。正好,沈先生有本回忆录《突围》即将在祖国大陆出版,再现他的奋斗历程。在沈先生看来,“商场就是战场,每一次危机的摆脱,每一个新领域的开辟,每一步大的发展,乃至自己在紧要关头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如战场上的突破重围,尤其是突破心理的重围。”
  听着沈先生具有哲学高度的叙述,追溯其少年时代“很烂”的考试成绩,不难想象,这些似乎极为平常的语言,实则来自其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
  古训曰:浪子回头金不换。信也。(附图片)
  沈庆京和他的京华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