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
  ——论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体现
王茂华
  主要观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表述严谨,有着十分明确和丰富的内涵。这个命题有四个字非常关键,这就是“发展要求”。它不仅指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更主要的是指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即要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同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党能否长期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强大思想武器。
  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和要求是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
  保持党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三个代表”中居第一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代表当好了,就有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说,党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就要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从本质上说,是由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决定的。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论基础。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进性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来自工人阶级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工人阶级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的,一出世就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身份没有变。随着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其知识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使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
  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表现为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也就是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要看这个政党能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党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果不能这样做或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可能体现先进性。
  当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虽然这一任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党的先进性并不直接从生产力方面表现出来,而是集中体现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上。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先进性的要求和体现则是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党的先进性就直接体现为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难以站稳脚跟。
  有一种意见认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的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不如讲代表先进生产关系更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其实不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表述严谨,有着十分明确和丰富的内涵。它既讲了生产力,又讲了生产关系,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同时,它还包含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及其与生产力的适应性的辩证统一。不仅如此,这个命题还涉及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相关的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这个命题有四个字非常关键,这就是“发展要求”。它不仅指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更主要的是指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即要求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同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可见,这个命题没有丝毫排斥代表先进生产关系,而且比讲代表先进生产关系表述更准确,内涵更丰富,更具现实性。在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说代表先进生产关系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的任务;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关系,而且要使所代表的这种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历史经验证明,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单纯强调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并不一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也不一定能够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以是否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检验各项工作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随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进,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必须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党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都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两个基本观点:改革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主题,改革是动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党员和领导干部如果不树立这样的基本观点,对改革和发展无动于衷,那就不是合格的党员和称职的领导干部。
  改革,就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要进行调整和变革。改什么、不改什么、怎么改,最终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界限。改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都是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的。现在,改革已进入到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攻坚阶段,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建立健全适应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从而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展,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并以发展生产力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社会才能全面进步。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尤其重要和紧迫。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在当今世界,不发展就意味着落后,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不是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发挥人的作用和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和“重要职责”,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因素和科技因素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和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首先,要重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的作用。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结合在一起,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离开了这支力量,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应特别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其次,必须重视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的作用,因为他们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持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原则,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维护好下岗职工和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利益,这样才能维护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紧密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发展生产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也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挥人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人的素质建设。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及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最强大的推动力。人的素质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科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启迪智慧、增强智力,两个建设都要加强,不可偏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增强忧患意识和科技创新的紧迫感。要把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上,建立在全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当前的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同科技普及结合起来,通过科技知识的广泛运用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有所建树,就是在履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方面有所建树,也就是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方面有所建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永葆先进的必然要求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之八
郑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把党建设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出发,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新途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80多年来,我们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中华振兴而探索、而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赖。光耀千秋的业绩和蓬勃发展的事业,是党的先进性的有力证明。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党的先进性也不例外,它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自然获得的。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在党所面临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自身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坚持党的先进性。正是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就为坚持党的先进性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新标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判断标准。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也是随着历史阶段的前进、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丰富的。正是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提出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党的领导成效如何,说到底就看“三个代表”做得怎么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新途径。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对先进性的认识到先进性的实现,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方法和途径,就体现在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就是通过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角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四个必须”、“四个一定要”,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强调“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强调“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等。这就为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根本方向和途径。


第9版(理论)
专栏:

不断探索反腐倡廉新途径
张旭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始终面临而又必须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规律,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措施和新方法。
  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是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环节。凡不属于党委、政府机密范围的工作内容,都应实行公开,以防止腐败的滋生。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不仅要公开选拔程序和过程,公开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还应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德能勤绩等都能在一定范围向群众公开,以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在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上,应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以防止片面性。在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上,应建立听证会制度,以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
  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把执纪执法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能,使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核心职能,通过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工作的成效。同时,注重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教育职能作用,进行正确运用权力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道德的纯洁性,经常反省自己,问问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的标准,是否符合领导干部的身份。此外,还应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本系统干部任免考核制度,防止职权在行使过程中被扩大或滥用。
  不断完善党政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制度。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在对党政领导班子的监督上,可实行年度总结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其思想、学习、作风、选人用人及廉洁自律情况,为干部奖惩和选拔任用提供依据。在班子的内部监督上,凡重大问题必须经班子集体讨论,在决策时必须实行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凡决策发生重大失误的,必须追究决策者的失职责任;凡领导者个人所做的任何决定、决策,都应履行必要的登记程序,使领导者的决策行为置于必要的控制范围,避免随意性。
  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要把反腐倡廉工作置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把握,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大环境中把握,使之贴近改革发展的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要求。为此,特别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注重与各项政策相配套,注重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相适应,注重与各系统和各单位的各项管理规定相结合,注重与法制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相衔接。同时,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预防性、预测性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做到规范在前,预防在先。


第9版(理论)
专栏:学者论学问

从打火机看市场机制运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瑞龙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防风打火机市场一直是日本企业的天下,我国温州仅有很少的私人小工厂生产打火机。后来,欧美的中间商看中了温州的成本优势,找上门来定货。赢利机会的出现,使温州生产打火机的企业一下子从500家增加到3000家。供应量的迅速增加,引发了价格竞争。一路下跌的价格迫使企业只能通过压缩成本、推出新品来避免被逐出市场的命运。两年后,2500家企业倒闭,只留下500家竞争高手。它们生产的防风打火机成本低、式样新,占据了我国同类产品80%、出口99%的市场份额,并使原来的行业老大日本企业80%倒闭。从500家到3000家、最后又到500家企业的竞争过程,引发我们对市场机制运作的思考。
  自由进入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承担决策后果。当生产防风打火机有利可图时,企业纷纷上马,供过于求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有人把这称为“无序竞争”,主张由政府来干预过多的厂商进入,以避免恶性竞争,基本办法就是实行进入许可制。其实,以剥夺厂商自由进入权为代价的审批制不仅无法事先规划出一个最优产量,而且伴随行政干预所产生的租金会诱发企业的寻租行为,导致腐败产生。事实上,一旦扼杀自由进入权,企业需通过关系获得进入的特许权,它们就可以凭借垄断地位控制价格或产量,赚取垄断利润,窒息创新动机。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形式。当供求失衡时如何恢复供求平衡呢?温州遵循的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法则:厂商竞相降价,抢占市场份额。有人说,降价竞争导致一批企业倒闭,造成资源浪费。那么如何限制这种“恶性竞争”呢?一种办法是搞配额制,即由管制部门向企业下达产量配额,把供应量控制在需求量以下,其代价是相当一部分生产性资源闲置,并会引发企业“走关系”;另一种办法是由政府定价,或由行业协会商定自律价,避免价格发生“雪崩”,但其代价是导致垄断,降低效率。价格竞争尽管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它给每个厂商提供了平等战胜竞争对手的机会。温州打火机市场经过惨烈的价格竞争,留下的500家企业与最初的500家企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都是竞争高手,可以与日本的行业老大一争高低。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竞争是恢复供求平衡的有效方式。
  优胜劣汰是实现产业重组的重要途径。价格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一批价高质次的企业被逐出市场,2500家打火机厂关门就是一例。于是有人认为,这么多企业一下子垮了,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主张由政府对弱者进行保护。其办法有二:一是通过对强者的肢解或限产来为弱者留口饭吃,但这会削弱强者的竞争力,使强者活不好;二是对弱者给予必要的补贴或其他政策支持,但这会软化企业的预算约束,使弱者死不了。一旦在政府的干预下好企业活不好,差企业死不了,那么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就会被固化,不仅削弱了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会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在温州,当打火机市场出现惨烈竞争时,政府没有干预,而是让企业在价格竞争中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优胜劣汰后,被淘汰的企业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围绕强者重构产业组织。胜出的成品厂成为产业的领头羊,许多倒闭的成品厂就成为领头羊的零部件配套厂。这样由市场筛选出的分工体系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强化了价格优势,使行业的领头羊愈做愈强,而且每个零部件厂的技术进步,其他成品厂几乎都能分享。
  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超越了裁判员角色的过多政府干预也会损害市场效率。而保护企业的自由进入权,让价格机制来筛选市场参与者,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恰恰是市场机制进行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条件。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赋予老课题以新内容
——谈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张保振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各项工作的明确要求,同时也赋予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个老课题以新内容。
  体现时代性
在新世纪,国际经济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竞争上。竞争靠企业,企业靠班子。所以,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个老课题在新世纪就有了新内容。从企业自身看,其内外环境和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工具”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经营目标由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竞争对手由国内企业扩大到跨国公司;产品由以量取胜变为以质、以品牌取胜;竞争的天地由国内市场变为国内国际日益融为一体的大市场。从企业特性看,它是生产力的载体,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任何企业,如果不引进现代理念,不采用现代技术,要想始终在国内外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并处于领先地位,是不可能的。从企业作用看,它在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处于“挑大梁”的地位。企业的发展,能促进市场繁荣,带动出口增加,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并最终使人民受益。当今企业的这些新内容,要求带领企业前进的领导班子必须努力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创造财富的单元,而这正是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应当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有其内在规律。与时俱进地建设企业领导班子的内在要求是:把握合理性、保持连续性、体现发展性。
  把握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合目的性上。目的就是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到建设企业领导班子上,就是要明确建设企业领导班子的基本意图和意义,明确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领导班子。因此,首先要研究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周密细致、严肃认真的调研、考评、选择,确定合适的班子人选。
  保持连续性,既是企业领导班子符合合理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合规律性的一种表现。市场环境经常变化,但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以至制度却须保持连续性,这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那些发展好、有成绩的企业,在建设企业领导班子过程中,更要保持其连续性,通过连续性促进稳定性,培养可持续的增长性。
  体现发展性,就是不断深化对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认识,与时俱进地建设企业领导班子。具体地说,就是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应变性和决断性。所谓预见性,即科学分析企业领导班子的现状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找出其发展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走势,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出预见,以便未雨绸缪,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所谓应变性,即根据企业领导班子的现状,参照预见分析的成果,制定若干方案,并从中遴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快速反应;所谓决断性,即当需要对企业领导班子做出战略性调整时,依据规则和程序迅速作出决断。
  抓住基础和关键
结构合理是基础。企业领导班子是一个集体,需要讲结构、讲配合、讲协作,追求集体的功能。马克思形象而又深刻地指出,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和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力量总和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企业领导班子的进攻力量大于班子中各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并且取得本质的区别,关键是班子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要合理搭配。结构合理可以出创造力、战斗力、生产力。
  配好班长是关键。“一把手”是企业领导班子的班长。选好配好班长,首先要靠得住,严把政治关,特别注意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
  要有本事,特别注意作为现代企业“一把手”所应具有的特质,即知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知干事,即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事,即摒弃清谈、空谈,率先垂范,当断则断,用行动说话,实现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会干事,即善于用人,敢于用人,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人才各得其所,工作各有所归;干成事,即既能完成硬目标——生产经营的物质目标,又能完成软目标——考评下属,检验自己。对下属的工作要正确评断,奖罚分明;对自己则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总结成败得失。
  (作者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