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笔风墨韵写丹青 巴山蜀山绘新图
——四川省美术创作掠影
王少雄
  这里推出的13位美术家的新作,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包括老中青美术家的作品,包括少数民族美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表现手法不同,艺术风格各异,反映了四川省美术创作的大致面貌,反映了四川省各族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
  天府之国,钟灵毓秀;巴山蜀水,积淀深厚。早在商代晚期,古蜀先民就以“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巴蜀文化大放异彩。五代时期,后蜀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创设画院编制;当时黄筌父子确立的“标准的双钩工笔画法”,一度左右宋代画坛,对后世工笔花鸟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北宋时期,苏轼、文同等人别出新意,开启了后来蔚为大观的“文人画”先河。此后,流风遗韵,润泽后世,名家迭出,各领风骚。直至近代,张大千、陈子庄等更以杰出的艺术才华,树立典范,跻身一代宗师。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美术先后以版画木刻和雕塑著称。李少言、李焕民、吴凡等版画家继承发扬“五四”以来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性、战斗性传统,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以“收租院”为代表的雕塑作品,以高度统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为新中国美术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术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中国画家,他们的作品或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获奖,或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或被一些国际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四川的美术事业,不仅长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来川视察,倡导成立了“四川省诗书画院”,并亲笔题写了院名。画院这一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研究机构形式,有利于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深入社会实践,有利于艺术家之间加强联系,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推动了四川美术的发展和繁荣。
  这里选取的13幅作品,是四川美术发展的一个掠影,也是过去一段时间四川省美术创作成绩的一个初步展示。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美术工作者更应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求变创新,以更多更好、更新更美的精品力作,奉献于人民,奉献于伟大的时代,推动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做出新的贡献。(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附图片)
  青城飞瀑(水彩画) 牟康华
  大三峡(中国画) 管笢棡
  高原之母(版画) 李焕民
  四川茶馆(中国画) 戴卫
  青年时代(中国画) 吴绪经
  彝女(油画) 何多苓
  金秋时节(中国画) 朱理存
  布拖少女(版画) 阿鸽
  有故事的土地(中国画) 尼玛泽仁
  溪山归牧图(中国画) 彭先诚
  觅(中国画) 梁时民
  清气满乾坤(中国画) 秦天柱
  智慧之门(浮雕) 朱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