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放歌世纪坛 祝福新北京
  为展现首都北京战胜非典之后崭新的精神风貌,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及中央歌剧院等机构联合发起,启明东方传播事业机构承办的“‘欢乐颂’祝福北京祝福明天——康斯丹郡之夜”大型公益晚会,7月27日在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
  来自首都各界和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的几百位艺术家及戴玉强、刘维维、黄越峰、王霞、幺红、马梅、殷秀梅等一大批声乐艺术家,演唱了《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影响过几代中国人的文艺作品,以及《卡门》、《我的太阳》、《图兰朵》、《蝴蝶夫人》、《今夜无人入睡》等世界级作品。首次由全场演员同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将演出推向高潮。
  (苏阳)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芭蕾舞台再次挂起“大红灯笼”
  充满神奇色彩的44只大红灯笼将再次高挂在芭蕾舞台。经过全面修改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将由中央芭蕾舞团于8月8日至10日晚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
  两年前张艺谋担任编剧、导演、艺术总监,法国舞台服装设计师热罗姆·卡普兰担任服装设计,陈其钢作曲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中央芭蕾舞团首次演出,引起强烈反响,褒贬不一。为了这次重新上演,编导们做了大量修改,尤其对舞蹈全面加工。该剧在风格上具有“京剧加芭蕾”的特色,甚至还有京剧青衣幽怨绵长的唱腔,为芭蕾舞剧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色彩。此次演出由深圳创维电子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田野阳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
  (邱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绿色遍天涯》
  《绿色遍天涯》的作者杨力平是一名外交官,曾有17年的军旅生涯。他以所到俄罗斯、美国、德国、阿根廷等国家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国外的物质文明、环保意识、秀美山川和文化习俗;他以从军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讴歌了人民战士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奉献精神。该书是作者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一本散文、随笔,计22万字。由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作序,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紫微)(附图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好爹好娘》好
  王善明
  央视黄金档播放的18集电视剧《好爹好娘》,是近些年来不多见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好作品。看了以后,使人深受教育和鼓舞,久久地回味与思考。
  《好爹好娘》好,好就好在:一是内容故事性强。全剧以古城县北干渠的上马还是下马为主线,展示了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对抗、较量。剧中热情讴歌了以孙浩、田茂林(县、乡书记)等一大批党的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有力鞭挞了县长苗刚及其后台老板(地委书记)等打着改革旗号,借口为民谋利,大搞以权谋私、损人坑民、贪赃枉法的不齿行径。二是题材时代性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好爹好娘》以此为题材,透视了在建设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上,各种人物的表现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三是主题鲜明性。该剧始终突出:人民是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公仆,为民办事,天经地义。正像主题歌所唱的“穿的是千家衣,吃的是百家粮,老百姓是咱亲爹娘,敢不做个好儿郎”。四是艺术表现的真实。整个故事生活化,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五是语言的生动性。剧中有不少闪光的现代语言和群众语言,比如当田茂林被问及为何身背冤案仍无怨无悔地乐在深山作奉献时说:老百姓养头牛可以耕田耙地,养头猪可以积粪肥田,养只鸡可以生蛋换油盐,共产党员不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就不如动物,连只鸡都不如!
  民心是杆秤。民心不可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古训,又是现实,也是《好爹好娘》让我们体味到的。愿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忙里偷闲看看《好爹好娘》,这对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实质,更好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有帮助的。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竹乡新韵
  林思翔
  竹子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古人吟颂竹子的诗词不少,比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颂竹之高雅。
  古人写竹,说竹,赞竹,多从竹的形态着眼,而后引申隐喻,升华拟人,使人在欣赏艺术美之余受到启迪,有所感悟。我有幸参加中国笋竹之乡——永安笋竹节,直进茫茫林海,参观笋制品展览,观看以笋竹为题材的民俗文艺晚会,从早到晚脑子里塞满了笋竹,“翠竹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感受到浓厚的笋竹文化熏陶,看到永安人民正在把对笋竹的景仰和爱心倾注到对其繁衍、保护和深度利用上谱写新时代的竹乡新韵。
  走进永安笋竹展览馆,犹如走进笋竹制品的大观园,那幅幅艳丽的展图和林林总总的精美笋竹产品,为你讲述竹子王国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桃源峰下、燕江之畔的永安,“宜烟宜雨又宜气”,是我国竹子生长最适宜的中心产区,早在10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永安人就致力竹尽其用,编制各种竹工艺品、烤制竹干。光该市贡川镇生产的竹笋就有水笋、斑笋、苦笋、聊笋、石笋、四角笋、黄笋、绿笋、麻笋、毛竹笋等十大品种。享有“闽西八大干”之一美誉的永安闽笋干源源不断地销往京城各地。建于清顺治年间、至今保存完好的“荀帮公栈”,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全市现有毛竹面积70余万亩,农民人均毛竹面积3.9亩,居全国之冠,不愧为中国竹子之乡,闻名遐迩的桃园洞,洞中有竹,风景奇异的鳞隐石林,“鳞”中也长笋。
  徜徉竹园,漫步笋馆,让你感受五彩缤纷的笋竹世界。高节竹,让你眼随节高心空的绿竿,领略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之高风亮节;苦竹,让你明白竹子成长虽快,然破岩穿石却备尝艰辛;甜笋竹,可使你在欣赏竹子形美叶翠之余品味笋之鲜甜;斑竹,让你想起湘夫人的美丽传说,那斑斑泪痕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大佛肚竹,令你看到竹子不仅有伟岸的身躯,还有一张憨态可掬的笑脸……现代科技的注入,使单调竹筒催化出了千姿百态的竹制品,竹席、竹编、竹雕、竹沙发、竹地板、竹炭……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和工艺装饰品,令人目不暇接。
  竹子是竹乡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于斯,长于斯,长期与竹子相依为命的竹乡人民,不仅爱竹,“山当田耕,竹当菜种”,还会唱竹,舞竹,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积演成浓厚的竹文化。笋竹节的民俗文艺晚会,没有大腕演唱,没有明星露脸,参演人员许多是来自村镇的农民,表演纯朴自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畲乡风情舞《摇毛竹》,用欢快的舞姿,表达青年男女因竹而结下姻缘的美丽传说,《竹杵舞》,述说青年男女在月光里一边有节奏地杵粟,一边和歌以表达爱慕之情的故事。月色沐浴恋人,舞步伴随竹杵,节奏分明,充满诗意。《笋干舞》,则以轻盈的舞步,表现笋民收笋、制干的喜悦心情,反映改革开放之后竹乡农民的崭新风貌,令人鼓舞,催人向上。晚会传播竹乡的习俗风情,弘扬竹文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喜看央视新气象
  中央电视台节目改版后,一套的黄金档电视剧播出有了几个明显变化:一是主旋律作品高歌猛进,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像《江山》、《我们的连队》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作品,深受观众欢迎;二是改进了播出方式,由过去的每晚一集改为两集连续播出,且不再受周末节目的影响,具有了更强的观赏性,体现出为观众服务的良好意识;三是有效控制了广告的数量。央视一套既沿袭了不在剧中插播广告的好传统,又将片头的广告大幅压缩,使节目更加紧凑,方便了观众。对比之下,如今许多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还秉承古装武打加帝王的那一套,且不厌其烦地用广告割裂剧情、折磨观众。希望这些电视台不要唯金钱马首是瞻,而要多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像央视一套那样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行矿区支行 少言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他说出了农村家长的心声
  读了7月4日《人民日报》周末文艺版《看台人语》栏目《一位人民教师的请求》一文,深有同感。作者说出了我们农村家长要说的心里话。希望它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让孩子们在暑期能看到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不久前,我们关工委召开了一个学生家长座谈会,家长们普遍反映现在许多电视剧不适宜孩子观看,色情、宫廷生活、打架斗殴的内容太多,担心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家长们希望电视台多播放一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如《雷锋》、《英雄儿女》、《红孩子》、《鸡毛信》、《闪闪的红星》,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少年时代的生活故事片等,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呼吁各级电视台在暑期认真为孩子们办一件实事,每天安排固定时间专为孩子们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孩子们暑期生活充实而愉快。
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关工委 方世宏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少播点“格格戏”好吗?
  又到了暑假,“格格、阿哥、皇阿玛、太监”们商量好了似的,乱轰轰出现在多家电视台的荧屏上。“格格”们其实没商量,倒是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不用商量,每到学校放寒、暑假,便都不约而同地惦记起“闲”在家里的小朋友们。播放起“格格戏”来可谓尽心尽力:为减少家长的干涉,让小朋友们看得安心,“格格戏”一般都安排在白天播出;为了让小朋友们看得过瘾,电视台之间展开了比赛:你播一集,我播两集;你放三集,我放四集。今年寒假,有一家电视台曾经一天播过八集“格格戏”!听说那部出名的“格格戏”即将播出第三部,并在筹备第四部,真叫我等家长徒唤奈何!
  谁都知道,这些“格格戏”大多远离现实生活,剧中人物整日锦衣美食,卿卿我我,游戏人生。更兼剧中浓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思想,看得多了,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副作用。呼吁电视台不要片面追求收视率,应在假期中多播放些革命传统教育和贴近现实生活、催人奋进的影视剧,以及科学探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电视节目,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海省海东报社 牛福平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古诗文书籍不可粗制滥造
  前不久,为了给放暑假的女儿增加些古诗文知识,特意到书店买了本《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回家一翻,才发现所购书籍错误百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萧关逢候骑”印成了“萧关逢侯骑”,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欲为圣明除弊事”印成了“欲为圣朝除弊事”。标点符号错的更多,《岳阳楼记》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印成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印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篇文章错四五处之多。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学精髓,而如此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不仅误人子弟,更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河南省修武县委组织部 周国明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别把无聊的话题抛给观众
  浙江卫视近期播放的“人生AB剧”《新闻真人秀——老妻少夫》让观众看后觉得很无聊。54岁家住农村的张氏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她已做了外婆。前年丈夫去世后她孤寡一人,生活维艰,邻村一个几次恋爱都没谈成的30岁未婚穷小伙主动上门帮忙干活,日久生“情”,提出要与张氏结婚,双方亲属也无异议,他们果真领证结为“老妻少夫”。该剧在播放中穿插了两个问题让观众参与讨论:1.张氏该不该与小伙子结婚?2.张氏该不该让少夫独自外出打工?电视台应用健康向上的节目来传播精神文明,没必要对这桩畸形婚姻进行炒作,更不该把一些无聊的话题抛给观众。
  江西宜黄县委宣传部 邓维娟 缪丽江 李名保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创作手记

  作为献给“八一”建军节的重头戏,电视连续剧《新四军》今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与观众见面了。该剧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了新四军慷慨悲壮的历史,且听导演在创作上的一些想法——
  泼墨绘史 工笔写人
  电视剧《新四军》导演 宁海强
  我们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新四军》时,着意运用了一些新的创作方法,努力使这部电视剧除了具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等特点外,还具备一些鲜明的特质。该剧在故事结构、人性开拓、战争再现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梳理编织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该剧吸收了近年来史学界对革命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成果,提高了表现和还原历史的准确度。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史上的成功与挫折、矛盾与斗争,是重大题材影视作品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新四军题材,涉及项英、“皖南事变”、“高敬亭事件”等许多敏感或有争议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我们在阅读了大量资料、请教党史、军史专家,对有关的党史军史进行了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将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吸收到了剧中。如对项英的评价,近年来党史界在对项英的研究中,更多地发现了他作为一个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个人品质中的忠诚、善良和敦厚的特点。据此,我们设计出了剧中的项英这个人物,既赋予了他自信、刚强、独断的一面,也给予了他慈祥、朴素、爱护官兵、富有革命理想和信念等丰富的色彩。演员冯国庆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表演界度,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层次丰富、感情细腻的项英的形象。
  在《新四军》的创作上用虚线结构故事,统领全篇,打破了重大题材作品“大题材=大事件+大人物”的一般模式,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向剧情化、戏剧化方向大大迈进了一步。
  历史是由历史人物创造和组成的历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创作,必须尊重历史、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历史的客观面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具有良好的戏剧质地。仅以真实人物为中心结构故事,无疑会受到诸多局限。新四军人物众多、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各个时期,而且部队分散在长江中下游广阔的地域上,很少有集中统一的军事行动,在新四军前后几个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当中,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统领全篇的中心人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大胆地采用了以虚线结构故事、统领全篇的办法,虚构了一条以黄江河、余秀英、梅青等几个年轻人的命运为中心的故事主干,以他们的个人命运和经历,串联起历史和各个环节,把原本松散的、各不归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纳入到了一个完整的戏剧体系中。这使得《新四军》在故事陈述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和空间。
  历史题材长篇电视连续剧不同于电视,它在时间上可以充分地表现历史进程中的各个精彩环节。战争对于大型历史题材作品而言,既是历史进程中精彩纷呈的一幕,又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使战争戏成为长篇电视连续剧中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直是处于探索中的问题。在《新四军》中,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首先,我们透过人物的命运来讲述战争故事,战争的发生,总是在人物命运的交叉点上,总是对人物的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根本改变了人物的命运。其次,使战争成为剧中人物的战争,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剧中人物在战争中的行为,以及战争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个人情感与战争进程的契合。再就是将最出彩的战争情景和战争画面,紧扣在剧中人物的行为脉络上,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新四军》是一部战争戏分比较重的长篇剧,几乎每一集都在打仗。稍不小心,就会造成战争表现手法雷同、千篇一律的问题。因此在拍摄中,我们十分注意通过各种手法,使每一次作战在形态上都有所区别,每一次作战都有新的视觉亮点,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把表现战争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丰富战争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四军》中我们着力塑造了余秀英这个人物形象,既表现了她在战争生活中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也表现了她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作为女性的柔美、细腻、母爱的一面。
  《新四军》场景宏大,时间跨度长,2002年7月5日在天津开机,历时82天,转战大江南北,行程达6500多公里。剧情涉及到国、共、敌、顽、伪各个方面,战争戏占有很大的分量,故事涵盖多个层面,称得上是一部大题材、大制作的长篇剧集。从已经达到的影像效果来看,完全符合我们对于这部电视剧在气度方面的追求。但是与相同类型的电视剧相比,《新四军》的投资却控制在了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也使我们感到欣慰。(附图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儿童和广告
  路人
  女儿爱看的电视节目,除了动画片之外,就算是广告了。尤其是儿童类的广告,可谓是百看不厌。一天我叫沉迷于电视机前的女儿吃饭,女儿赖着不走。我说,不吃饭的小孩是长不高的。女儿盯着电视,语出惊人地说,电视里有卖喝了就可以长高的饮料,还用吃什么饭呀?
  如果看电视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实在是“幸福”极了,缺什么,便有什么可补。高考嘛,不用怕,喝了×××,轻松上考场。言外之意,连复习都不必了。智力嘛,好办,喝×××,连智障者也可以变聪明了。儿童们用了××牙膏,不仅不生蛀牙,硬得甚至连核桃都可以咬开了。还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吃上一瓶,竟可以自由飞去。难怪女儿不愿吃饭,若广告里的这些东西全买了给女儿吃了、用了,大有可能又多了一个“神童”。若全国的孩子们都吃了、用了,岂不天下皆“神童”了?
  我告诉女儿,小孩子长身体的关键还是在于吃饭,吃五谷杂粮,吃肉鱼菜蔬。电视里的那些广告多是夸大其词不可信的。
  劝说完女儿,我对自己的话却逐渐生疑起来。天天和我们见面躲都躲不了的这些广告,都在夸大其词,而广告是为了推销产品的,这岂不是一种欺骗行为?
  现如今的“打假”,关注最多是具体的假的商品。对假介绍、假吆喝、假广告却往往视若无睹。比如电视上明星们的这“病”那“病”,以及关于儿童产品的种种广告,一看就知是假的,却如驱赶不散的幽灵,时时在电视荧屏上露脸,诱导着消费,误导着儿童。过去常有儿童模仿电视片中某动作而受伤的报道,今天的儿童也难保不会真的用自己的牙去咬坚硬的核桃。
  女儿爱看电视广告,因为这类广告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孩子们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多么希望广告里的东西真的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些儿童广告里也这么说,但做这些广告的人关心的真的是“未来”、是“希望”吗?
  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父母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花多少钱也心甘。一些虚假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然而,诱父母们掏腰包,其危害还是其次,此种广告所形成的误导作用,却不能不令人警醒。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汪曾祺题书名
  王晓建
  20年前,我还在乌鲁木齐工作。有一回,我奉领导之命接待了几位到新疆体验生活的北京作家,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就是汪曾祺先生。
  汪先生年纪大名气也大,为人却很谦和、平易。也不知他听谁说我这个北京人对新疆文史略知一二,才见面不一会儿,他便开始向我询问有关新疆的“老事儿”。如:大学者纪晓岚到底为什么被从京城发配新疆;清朝皇帝封的维吾尔族哈密王延续到什么年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流落新疆期间,写没写过作品,留没留下遗迹;云南人杨增新治理新疆堪称有方,为什么反而死于非命等等。
  我那时刚满30岁,正年轻气盛,便倾尽所知地神侃了一番。汪先生听后没有嫌我浅陋,连鼓励带点拨地说:“看来你在新疆这些年还真没白呆,这就对了,在一个地方生活就该真正了解一个地方。抗战中我在昆明上西南联合大学,了解到云南的种种情况,至今受用不尽。我看,你不妨接着钻文史,一时没人理会你也不必在意,文史的用处是越往后才越显得出来。”
  我记住了汪先生的话,朝自己选准的方向着力开掘不止,后来果有所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从新疆调回北京工作,于1994年编纂了一本关于旧书记的随笔集。书稿临付梓,我想起汪曾祺先生在新疆讲过的趣事:他念大学时常与同学逛旧书店,手头有钱就买书,没钱了再卖书换饭吃……我于是起意请汪先生为这本随笔集题写书名。
  已经10年未见面的汪先生还记得我,听我说明来意后,他笑道:“我的字丑,一向不大敢题书名。不过,旧书店关乎文化传承,该支持,所以我还是答应你。”
  我报出拟请他题写的书名——《逛旧书店淘旧书》,汪先生却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逛旧书店不就为淘旧书吗?这个书名有些累赘。依我看,不如叫《逛旧书店》,或者《淘旧书》。”
  我想了想,《逛旧书店》和《淘旧书》虽有简练的好处,却似乎缺少了点儿韵味,便坚持说:“我还是觉着,《逛旧书店淘旧书》更有味道。”
  我的固执己见并未引起汪先生的不快,他沉吟片刻,和颜悦色地说:“这样吧,我定三个书名——《逛旧书店》、《淘旧书》、《逛旧书店淘旧书》,你都拿走,再细琢磨琢磨,究竟用哪一个,由你自己来定。”
  我反复推敲了一阵,终于还是用了我最初设想的书名——《逛旧书店淘旧书》。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我忐忑不安地把样书给汪先生送去,很担心他会不高兴。不料,汪先生见了书却给予了首肯:“隔了些日子再看这个书名,倒也过得去,大不觉得重复了。”我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中国当代作家群里,汪曾祺先生学问渊博是被公认的。可他在后生晚辈面前,并不端老师、前辈的架子,而是虚怀若谷、循循善诱。与汪先生交往,我不清楚别人有何感受,我自己的体会确实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沐春风。(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