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刘云山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扎扎实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本报北京7月3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历时两天半,今天上午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首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扎实实地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这次理论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交流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参加会议的200多位代表,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学者,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理论骨干;既有理论工作者,又有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者;既有领导干部,又有来自基层第一线的同志。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讨论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畅谈体会,交流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战略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思想理论界在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中的重要职责。
  刘云山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大力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上下功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刘云山强调,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作为科学的真理认真加以运用,作为根本指导方针长期坚持。思想理论界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着力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力于解疑释惑、回答问题,着力于在伟大实践中推动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着力于改进学习、改进文风,为推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做出积极贡献。
  张学忠、李建国、虞云耀、张文岳、赵可铭、龙新民、殷一璀、陈绍基、冷溶、谷安林、李慎明、程天权、纪玉祥、赵存生等作了大会发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藏北高原致富歌
——阿里农牧民创收支队纪实
本报记者 刘亮明
  6月的雪域高原,天高地阔,艳阳高照。出拉萨向西,越野车在大山戈壁蜿蜒坎坷的道路上颠簸4天近2000公里后,阿里地区日土县便展现在眼前。
  6月21日,记者到达日土县的当天,正值阿里地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农牧民创收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农牧民创收组织形式——农牧民创收支队,令记者精神一振,疲劳顿消,立即驱车前往现场采访。
  在离开县城向西近50公里的乡村道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成群身穿迷彩服的农牧民创收支队队员修筑道路的场面。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时时发出搬运巨石粗豪的劳动号子。他们身后的乱石缝中竖着一块块简易的木板标牌,上书“比学习、比纪律、比干劲、比质量”、“一个党小组就是一个战斗堡垒”等标语,醒目,感人。
  “这办法太好了。军训使我们这些懒散的农牧民有了纪律性,浑身长了劲头,争着参加创收支队,致富有了路子。”在日松乡过巴村创收支队的修路工地上,面对记者的提问,45岁的才旺久美一个立正,回答得干脆利落,充满自豪。他说,他是去年首批参加农牧民创收支队军训和技能培训的,当年就创收8000多元,不仅还清了多年的债务,还添置了藏柜、沙发等家具,生活改善很大。今年到现在,他已创收3000多元,全年将超过1万元。他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想方设法为农牧民开辟这么好的增收路子。他还介绍说,去年刚组织创收支队时,乡亲们还半信半疑,怕受累赚不到钱,参加的人仅20多个。后来大家看到政府真心帮农牧民创收,今年全村人抢着报名参加,创收支队一下增加到61人,几乎所有的富余劳力都出来了。支队里有党、团、妇女小组各1个,每天早晚都组织队员训练、学习。大家一改过去“酗酒赌博、懒散无聊的毛病”,人人干得起劲,生活得愉快,都“像换了个人似的”。
  24岁的洛桑扎西立正站在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我去年一时糊涂,少赚了好多钱。今年第一批参加支队。”他家5口人,父母身体有病,家里很贫困。他本该好好劳动,勤劳致富,但以前“总是管不住自己”,不但不给放牧的妻子帮手,还老是喝酒赌博,总惹事。父母伤心,妻子生气,拿他无可奈何。今年看他在创收支队里踏实干活,天天有钱赚,还学文化,讲卫生,讲礼貌,一家人都高兴得很。他今年至少能赚6000多元。他说要永远记着县上领导和武警县中队领导的好处,是他们让他改掉了以前的毛病,感到劳动致富的光彩,感到文明生活的美好。
  去年,日土县根据当地农牧民懒散、“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情况,以“治穷、治懒、治恶习,自强、自新、树正气”为目标,把农牧民组织起来,先由武警日土县中队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文明生活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然后有组织地让他们以创收支队的形式,参加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创收劳动。目前,日土县农牧民掀起了创收的热潮,已有410多人参加的9个创收支队奋战在各项建设工地上,他们年人均创收将在8000元左右。在创收中,一批自强、自立,有组织纪律性的健康文明的新型农牧民出现在阿里大地上。
  阿里地委书记多吉泽仁深有感触地说,组织农牧民创收支队是日土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是他们在落实自治区和地委为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新举措。他们的实践证明:只有动员并组织起农牧民,才是改变农牧区、农牧民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举行庆回归联欢会
  新华社香港7月3日电(记者丛亚平)香港广东社团总会3日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五楼大会堂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6周年联欢宴会”。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吉佩定、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王凤超、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等莅临主礼。
  广东省有关领导及省辖市领导、特区政府官员、各社团领袖、各界知名人士及粤籍乡亲等约2500人出席了联欢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广东社团总会总监霍英东在致词中表示,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6周年之际,适逢香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加上该会第3届会董就职,可谓“三喜临门”。对香港疫后重建经济,中央积极采取“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措施支援香港,温家宝总理亲临香港出席回归6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证明中央对香港的全力支援,给港人打气鼓劲,对逆境中的港人重拾信心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霍英东说,回顾过去、放眼未来,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一步步走向成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7年来,广东社团总会始终坚持爱国爱港立场,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支持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区政府就基本法23条进行立法,维护国家安全。他认为,香港应该善用抗疫中形成的社会凝聚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摆脱经济困境,再创辉煌。
  国务院侨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广东省委统战部及内地多个机构给大会发来贺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各界人士认为
 基本法第23条立法决不能延迟
  新华社香港7月3日电 香港各界人士近日纷纷表示,基本法第23条立法咨询已进行了很长时间,并已吸收各界人士意见,作了不少修改,立法条件已经成熟,不应延迟。
  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认为,立法是特区政府的责任,是必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强调,基本法第23条写明,由香港特区自行立法保障国家安全,所以立法是责任,而不是“可不可以”、“要不要”的问题。他表示,基本法第23条立法由咨询到进入立法程序,已经超过9个月,咨询了很多人的意见,历来香港法律的制定都没有经过这么长时间和广泛的咨询,特区政府已做了足够的工作,也充分重视民意。立法不能拖延,香港回归6年后也是适当的立法时机。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也表示,根据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特区政府有义务、有责任立法保障国家安全,这个必要性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已得到充分讨论。梁振英指出,回归6年来,虽然有很多现行法例都赋予特区政府和警方“入屋搜查”等权力,但警方在行使权力时并没有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他强调,综观过去6年,香港特区政府在处理人权、自由事件上都是一如既往地予以尊重,立场态度从未改变。
  此外,香港《文汇报》3日发表了题为《23条立法决不能延迟》的社评。社评说,特区政府和立法会必须本着对香港整体利益、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如期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坚决履行落实基本法、维护“一国两制”、保护国家安全的神圣责任。
  社评指出,23条立法决不能延迟,因为这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要求,是落实基本法的责任。立法维护国家安全,天经地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香港特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义务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这是“一国”的要求;不在香港适用国家的刑法,而由香港自行立法,这又是“两制”的需要。
  社评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已经6年,已经为23条立法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政府在整个咨询立法过程中,多次根据各界人士的意见,对立法建议作出重要修改。行政长官董建华一再强调,特区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议,“绝对不会减少香港市民现时所享有的自由和人权,也绝对不会影响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回归6年来,港人亲身感受到中央政府真心实意落实“一国两制”和基本法。23条立法内容与其他普通法国家类似法例相比更为宽松,较本港现行的相关法例,也是宽松有加,足显特区政府对市民自由人权的重视。


第4版(要闻)
专栏:

  “双解除”后,来北京的游客逐渐增多。图为7月3日王府井街头的外国游客。 苏长虹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推出振兴旅游新措施
  本报讯 “双解除”之后,北京旅游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塑旅游新形象,复兴旅游业。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旅游行业协会与遍布北京市区郊区的1049家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饭店和旅游餐馆签订了《健康文明旅游公约》,旅游者十分关心的用餐卫生问题列入其中。
  北京市旅游局倡导的“健康文明游北京”活动的开始,标志着北京旅游业迈上复苏之路。这一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和消费观念,树立北京城市良好形象。活动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应时刻将旅游者的健康置于首位,革除不卫生、不文明和不健康的陋习。
  为尽早恢复北京海外旅游市场,在“北京海外旅游市场说明会”上,北京市旅游局还宣布了对海外旅游者、旅行商的一系列奖励办法。在北京市旅游局的积极倡导和邀请下,7月9日至10日,亚洲七国首脑和港澳地区的旅游官员将在北京召开有史以来第一次亚洲国家和地区旅游方面的会议,届时,曼谷、河内、吉隆坡、马尼拉、汉城、新加坡和北京、香港、澳门的旅游界同仁将聚集一堂,共同会商在SARS冲击后亚洲旅游业如何恢复重振的大事,会上将共同签署重振亚洲旅游经济、提倡健康文明旅游的“共识”,并散发北京最近推出的几个健康文明旅游公约,求得相互理解与支持。(王维佳)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地名更改要慎重
戴均良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要求更改地名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想用旅游景地的名称代替目前行政区域名称,以此提高知名度。这个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许多专家综合各方面意见,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我国很多地名是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必须保持地名的稳定性,除生僻字、异体字以及带有侮辱性、歧视性等非改不可的地名需要更名外,其它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原则上不改,这是地名作为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有些著名的地名历史悠久,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与之紧密相连。比如著名的荆州、扬州、赤壁等地名沿用千年,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是以其名称命名的,如大意失荆州、扬州屠城、赤壁大战等。如果把这些地名改了,那些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文化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正因为如此,1996年国家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
  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交往活动中都会以不同方式使用地名,更改地名不仅会增加人们交流交往的难度,也侵犯了公众使用地名的公共权益。国外有些地方更改地名要进行议会投票甚至全民公决。这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更名关系到社会能否开展正常的交流交往的大问题。我国有些地名的更名,既未在更改前广泛征求意见,又未在更改后及时公示于众,外地人不知道改了名,有些本地人也不知道改了名,因而在交流交往活动中仍然习惯于使用旧地名。这就往往出现一些误会:人们在走亲访友时因地名变更了而找不着要找的人,在邮寄信件时由于地名变更了而造成错投误投或不能及时投递,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
  任何更名都必然要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无论是在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还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或交通通讯中都要广泛使用地名。地名更名后,那些带有地名标志的管理工具或交通通讯设施都要相应更换或改写地名。比如一个城市更名后,这个城市各种行政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名称、名牌、印章都要更换,就是信纸信封也要重印。各种车牌照、工商营业证照等证件,不得不重新制作更换。地名更名还影响到其它地方。一个县市更名了,全国各地通向这个县市的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等交通通讯中的相关航站、台站名称要随之更改,全国各地出版的涉及该县市名称的地图也要更改重印。这些必然增加一大笔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成本,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知名度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有很大益处。问题是,知名度不是靠更改一个漂亮的地名就能提高的,最终还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一个地方和城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发达的经济,良好的环境,辅之以必要的宣传,才能为人们所了解、所喜爱。正如一种商品,无论是老品牌或者新商标,是不是为人们所接受,所熟悉,说到底取决于它的内在质量。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扎扎实实搞好各项事业上,这才是聪明之举,才是发展正途。


第4版(要闻)
专栏:

话剧《郑培民》在渝首演
  本报重庆7月3日电 记者崔佳报道:7月1日晚,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影剧院座无虚席,重庆市纪念建党82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创作,重庆话剧团排演的大型无场次话剧《郑培民》在这里成功首演。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再现在舞台上,又一次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深深震撼。
  今年4月,重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决定将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搬上话剧舞台。有关部门迅速组成了强大的创作、演出阵容并开始排练。全体演职人员把创作、排演的过程当作以实际行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过程,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一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话剧作品呈现在山城观众面前。
  大型无场次话剧《郑培民》运用现代舞台艺术形式,精心选取了郑培民同志生前亲赴抗洪一线指挥抢险、尽心竭力帮助湘西人民脱贫致富、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思路、严守干部选拔原则、廉洁清正为子女树立楷模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等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场景,形象地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
  重庆市领导及全市10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了该剧的首演。看到动情处,许多观众流下了热泪。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场内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自7月1日起,该剧将在全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将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观看。


第4版(要闻)
专栏:

求是杂志发表理论文章
  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本报讯 第十三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文章,题为《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文章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什么?其科学性应怎样判断和检验?它又是如何从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转化为能动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答案必然是:实践。只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才能真正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主线,才能深刻理解它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文章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的原则,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尊重和掌握规律,又勇于和善于创新。
  文章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我们党80多年的全部实践经验为依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为直接理论源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根本问题。(秋轩)


第4版(要闻)
专栏:

戴秉国访问俄罗斯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3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于7月2日至4日访问俄罗斯,与俄方就朝鲜半岛局势及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巴勒斯坦外长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3日在记者会上宣布:应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邀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外交事务部长纳比勒·沙阿斯将于7月10日至12日访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