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我只是尽了医生的义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 钟南山
  编者按: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有的来自医疗战线,有的来自科技战线;有的来自地方,有的来自军队;有的来自城市社区,有的来自农村基层。他们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他们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日前,中组部、中宣部等9部委联合组织了抗击非典英雄模范事迹报告团。从今天起,本报将摘要刊登18位抗击非典斗争英雄模范事迹报告团成员讲述的感人事迹。
  今天能参加这个盛大而隆重的报告会,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义务,但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许多崇高的荣誉,这使我终生难忘。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与我们并肩战斗,但是已永别了的战友。他们的崇高形象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是一个年近古稀的人了。我父亲是一位儿科专家,受父母的影响,幼年的时候我就立下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的理想。在随后的岁月中,我的人生虽历经风雨,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在任何时候,我都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尤其在今年这场人类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责任迫使我没有选择。
  今年春节前后,非典狂魔肆虐南粤大地。当时病因不明、传染性强,一批批患者和因救治患者而感染的医务人员纷纷倒了下去,以致谣传四起、人心恐慌。此刻,作为一个呼吸病医务工作者,我感到了身上责任重大。早在去年12月,我在救治一位呼吸困难、高烧不退、5天还找不到病因、连送他的司机都被感染的患者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种危险的怪病,要求大家密切观察。几天后,当地参加诊治过该名病人的医务人员都出现了与病人相同的症状,这时我更加感到了问题的严重,于是立即指示医务工作人员将该病人隔离,并向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随即和有关专家一起奉命至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月21日连夜完成了《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将这场怪病定名为“非典型肺炎”。
  当时,我们虽然摸索了一套治疗方法,但不够理想。后来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使用激素、合理治疗并发症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措施很管用,于是,我们便把这套措施加以完善,并对每一种治疗方法,提出了明确的应用指南和实施细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省卫生厅很快将我们总结的经验向全省推广,自此,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治疗时间大为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全省死亡率只有3.8%,创下了全世界非典病最低死亡率记录。
  我们首先与香港大学开展了病源学的合作。在对40余例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双份血清检测中,3月28日正式在国内首次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出两株冠状病毒,并进行了全国基因测序,4月12日正式发布。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当时,随着病魔的进一步肆虐,患病人数愈来愈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代表广医一院呼研所向省卫生厅请求:“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由此,一个个危重非典病人从全省各地不断地送到呼研所,最多的一天达五六个。在100多位患者中,其中就有59位是高危病人。在短短时间内,广医一院就有26名白衣战士倒下了。为了鼓舞士气,在一次医院党员大会上,我对大家说:“我们是专事呼吸病的,抗击非典是我们的天职,正像排雷的碰到了地雷阵,我们不上谁上?”会后,全院上下没有一个人犹豫彷徨。在这次抗击非典斗争中,人民对白衣天使、白衣战士的赞誉,足以说明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应倍加珍惜!
  今天,虽然我们已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但阶段性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松懈。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非典病毒的流行规律还没有完全摸清,在查找传染源、研制特效药和疫苗等方面还没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非典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因此,我们要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继续搞好协作攻关,争取在传播途径、传播源头、特异性诊断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我自己仍将一如既往地为抗击非典尽毕生之力,直至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最终胜利!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愿做生命的守护者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朱伟平
  佑安医院是在3月9日被上级确定为北京市第一家非典定点医院的。命令下达后,医院迅速成立了第一个非典隔离病区;我,也成为了这个病区的第一任护士长。
  由于形势紧张,上级给我们的筹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4小时,那是一个极其紧张忙碌的昼夜。腾病房,打隔断,安上消毒灯,备好呼吸机……准备工作还没就绪,病人已经到了。第一位SARS病人是在3月11日早上8点,我不知道送来的病人会是什么样子。病人缓缓的从车上下来,我看到了他那茫然无助的眼神,喘着粗气,艰难地挪动着身子的时候,心里真有些害怕。人们把护士叫做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害怕归害怕,我还是迎上去,对他说:“别紧张,你到家了。”
  4月初,更多的非典病人来了,而且一半以上都是重症患者,他们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看到病人渴望求生的眼神,听到“大夫,救救我,救救我们全家”的呼救,我们的心在流血。
  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没有后退,也没有胆怯,而是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在最初的十几天,我们医院36台呼吸机同时使用,护士们最忙时每天要换500瓶点滴。开始,临时病房里没有中心供氧装置,病人用的氧气瓶一天要换100多罐。临时病房中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上下水,病人大小便都要在屋里。可原本医院里的卫生员,因为恐慌,一夜之间几乎跑光了,病人所有的生活护理都压在了护士身上。作为护士长,我看在眼里,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心疼她们,也为这些可爱的姑娘们感到骄傲。
  除了治疗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对非典病人也很重要。一个轻轻抚慰,一条简单的短信,在病人的心里,会起到神奇的作用。我们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所有的住院病人和他们的家属。那一段时间,大家的手机都成了热线电话。小小手机,成了医患真情互动的窗口。
  4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被感染了。那一刹那,我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屋里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由一名SARS病房的护士,突然变成了一名SARS患者。我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离开放射科,我们住进了自己亲手筹建的病房里。
  这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和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来到了我们佑安医院。傍晚,院长赵春惠来到病房,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我们这些倒在病床上的医护人员。她说,总理很关心大家,指示我们一定要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只有医护人员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看着同事们每天那么忙碌,我们医院先后病倒的12个姐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躺在病床上。我们仔细把自己生病的切身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厚厚的分析材料,交给医务科、护理部,为医院制定《非典诊疗护理常规》和《消毒隔离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从那以后,我们医院再也没有发生一例医务人员感染。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战役中,我们冲锋在前,用我们的血肉之躯为大部队冲出了一条血路。
  一个月后,我们12个姐妹都痊愈了。在12个姐妹中,我是最后一个出院的。在我解除隔离那天,我们12个人相约去了一个小餐馆。平时我们这些女同志从不喝酒,可那天,每个人都张罗着要酒。啤酒上来了,每个人都是自己把酒杯斟得满满的。大家百感交集,没有人说举杯,12个酒杯却不约而同地碰到了一起。这时我感觉到,千言万语融在了酒中,千情万感融在了酒中,所有的人一饮而尽,为战胜非典干杯!为重获生命干杯!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军旗在抗非典前线飘扬
解放军小汤山医院院长 张雁灵
  今年4月,全世界都在关注北京。北京迅速蔓延的非典疫情,也紧紧揪住了全军将士的心。4月24日,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从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组建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4月27日下午6时,首批380名医护人员先期抵达小汤山医院。4月28日,药品器械、设备物资全部筹措到位。4月29日,全军所有被抽调的医务人员,全部按时到指定地点完成集结。这支千余人的队伍汇集了军队医疗系统的精兵强将,其中从事呼吸、传染病专业的博士后、博士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10多人。当晚8时,小汤山医院党委组成,各项工作开始全面展开,做好了接收病人的一切准备。官兵们用军人特有的速度,赢得了与非典病魔争夺生命的宝贵时间。
  从5月1日深夜,第一批134名患者顺利转入小汤山医院起,我院共收治了来自北京市60家医院的680名患者。这个数字,是世界非典病人的1/10,我国内地的1/7。
  根据国家卫生部下发的SARS治疗指导方案,我院组成了36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每位患者的救治工作定期会诊,逐一把关,注重抓好基础疾病的诊治和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探索出“早干预、重支持、抗感染、慎激素、调心理、勤观察”的“小汤山疗法”,创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并将军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病区网络监视系统等,运用到医疗管理和临床救治当中。
  小汤山医院组建之初,曾有外电预言:“大规模集中收治非典病人后,将有成批的解放军倒在小汤山。”事实上,小汤山医院不仅没有一人倒下,而且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这一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科学的防护。为了预防院内感染,我们成立了26人的专职防感染监导组,制定了130多条细之又细的预防措施和几乎不近人情的管理规定,对医护人员相互间的交往、洗手、行走路线、室内通风等细小环节,都坚持用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在短短50多天里,我们先后救治的110例次危重患者中,只有8名患者死亡,其中7
  例为高龄患者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其余全部康复出院,创造了大规模收治非典患者死亡率仅为1.17%的奇迹!
  仅用了7天时间组建完成的小汤山医院,是奇迹,但也给患者带来许多顾虑。
  一位患者,在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入院了。住院后,他每天都能看到、听到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场景。这位患者就曾亲眼看见过一位护士,突然虚脱倒在病房,由于不能摘去口罩,躺在地上的护士呼吸显得非常微弱,是他含着眼泪打电话把医生和护士长叫来的。亲身的经历,使他彻底打消了对医院的疑虑。
  在小汤山医院60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这种关爱和支持,展现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的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军队上前线,人民永远是靠山。正是有了全国人民的真情相助,才使我们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我们每一位在小汤山战斗过的军人,将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记住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记住北京人民的鼓励和期望。我们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幸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
解放军三○二医院教授 姜素椿
  今年3月7日傍晚,我家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我拿起电话,就听到医务部王主任急促的声音:“姜教授,有一名危重病人,院长请您来一病区急诊。”
  病情就是命令!放下电话,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病房。院长吕占秀告诉我,这批山西来的病人呈肺炎症状,而且是从广东回来后发病的。我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此前,只听说广东出现了非典,但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听到。我正琢磨着如何抢救,吕院长发话了:“姜教授,您这么大年纪了,在病房外坐镇指挥就行了!”我对院长说:“不行,我必须进入病房才能指挥抢救!”我顾不了更多,很快穿好隔离服,还特意在口罩下垫了两块纱布,就冲进了病房。这时,病人已经插管,情况十分危急。我立即组织抢救,6名医生轮番给病人做心脏体外按摩。那一刻,气融胶粒污染了整个病房,所有参加抢救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后,毒性更大,致病性更强。但在当时,大家谁也顾不上这些,心里只想着要把病人救过来。
  说实话,我看了一辈子的传染病,像非典这么厉害的疾病不多见。半小时前病人还吃过东西,怎么死得这么快?这种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这只有依靠科学,从病原、病理上找证据。我立即向院领导建议,尽快进行尸体解剖。
  由于病人尸体内残存着大量病毒,打开胸腔,病毒会四处蔓延,危险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我还是坚持进入了解剖室,和病毒、免疫、微生物专家对各个组织器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北京第一例非典死亡患者的尸解工作,为开展SARS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尸检结束后,接下来的几天,我先后4次下到病房看病、讨论,每次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3月14日傍晚,我忽然感觉身上发冷,而且这次的冷和往常不一样,还伴有点寒战。一试体温37.6℃!经检查,流行病史符合,体温符合,胸片符合。我被确诊感染上了非典!我住院以后,院领导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治,院长、政委先后3次亲自主持召开专家会议,研究我的治疗方案。
  躺在病床上,我的脑海里始终没有忘记抢救第一例病人时就思考的一个问题:借鉴传染病用血清治疗的经验,来尝试用非典患者恢复期血清救治危重患者。把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早期注射到其他非典病人体内,能对付病毒,但有时间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且有风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传染上丙肝、艾滋病等病原,甚至还可能植入一些不知道的新病毒。而且血清用于治疗非典还从未有过。作为医生,我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既然是试验,就有可能失败。但自己已经74岁了,就算失败也无所谓了。
  在我的坚决要求下,院领导和有关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采纳我的建议,并且马上派人两次到广东疫区寻找血清。那几天,院领导为了救治我,多次组织讨论、专家会诊,尤其是听说有7名非典康复患者愿意为我捐献血清,我真的感动得掉了眼泪。作为一个医生,面对这么多人的关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抗击非典多做点贡献呢?
  注射血清后,我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反应,一周后觉得呼吸变得顺畅,经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我住院23天就奇迹般康复出院了。实践证明,血清疗法是有效的,对某些重症非典病人,不失为一种救命疗法。消息传出,许许多多非典病人争相要求献血,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精神和风尚,掀起在神州大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人民的军医,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只是做了一些应当做的事情,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许多荣誉,社会各界也很关心我。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批示,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十分关心我的身体健康。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怀和鼓励,更是对广大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厚爱。我一定要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在有生之年,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传染病事业,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阳光和微笑的化身
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烈士生前同事 李丽娜
  在今年春天这场人类与非典疫魔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广大的白衣天使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用生命杀出了一条血路,用灵魂书写了“大医精诚”。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同志在抢救非典患者的斗争中不幸牺牲,年仅46岁。
  叶欣是一个敬业爱岗的人。自1976年她从卫训队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从护士、主管护士到护士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当了急诊科的护士长以后,工作更加繁忙,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很少有正常的节假日。自从急诊科接受非典患者以来,她所处的科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身为护士长的她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进行周密筹划,冷静部署,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忙的时候,她甚至连家人打来的电话都不接听,请护士转告她的家人不要为她担心。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她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整天超负荷的工作,渐渐地,她感到体力明显不行了,她在一次次对患者的抢救中都要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仍然咬紧牙关,从不言退。
  叶欣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人。在关键时刻,她总是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面对重危病人,她总是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一天,一位高危的非典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必须尽快将堵塞在喉管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这是医务人员最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她见其他护士争着干这危险活时,一把夺过来,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尤其是为了不让年轻的护士们感染,一遇到这种情况,她就大声说:“你们还小,赶快离开。”
  叶欣是一位善良而又坚强的人。她除了完成繁重的医护工作之外,在家还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和丈夫年近百岁的祖母。凡事她都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再忙她都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每次都要亲眼看见大家把药物服下才放心,并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为了增强同事们的抵抗力,有一段时间,她坚持每天在临睡前煲汤,然后第二天带回医院给他们喝。
  她病倒住院后,为了同事们的安全,她竟然向医院提出要求,让她自己来护理自己。同时她还要求,让她在病床上为科室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的病情不断恶化,一天,医生和护士前来为她治疗,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然后颤抖着手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她用微弱的声音嘱咐护士:给7号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号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叶欣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是辉煌的。在她27年的护士生涯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获得过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健康好卫士、全国白求恩奖章等一系列崇高荣誉。她用自己的短暂人生对“大医精诚”作了一个圆满的诠释。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社区连万家 责任重如山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工委书记 李春英
  4月中旬以后,北京的非典疫情突然加重,地处我们街道的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短短时间就出现了200多个病人,数十位医护人员被感染,居民中也陆续出现非典病人。我们的心整天揪得紧紧的,我们为人民医院焦虑,更为社区居民担心。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街道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搞好群防群控,把非典阻挡在社区之外。4月18日晚上,团结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松在街道开完紧急会,他说:“整个地区已经有19个人感染非典。我们的责任是把小区看好,把居民保护好。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得我们上。”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人民医院隔离期间,那不平常的日日夜夜。
  4月23日晚,北京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对人民医院包括宿舍楼在内,实施整体封闭隔离。时间就定在24日零点!这次被称为“零点行动”的强制医学隔离震惊中外。隔离区里到底有多少人?都是些什么人?群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出不了门了,会怎么想?隔离人员的吃喝拉撒怎么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无论有多难,一定要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好。
  我和办事处主任王占荣临危受命。整个医院包括宿舍楼居民在内,被隔离人员共有1577人。决不能让隔在里面的人饿肚子。凌晨3点钟,街道干部就出了门,跑遍大半个北京城的十数家昼夜超市,买来了面包、火腿肠和方便面等食品,连同区经贸委紧急调运的、冒着热气的豆浆和新鲜油条、包子,在黎明到来之前,一起送到了隔离区。
  那一天,我们的干部在隔离区里工作了10多个小时,没地方上厕所,谁也不敢喝一口水。直到这天深夜,我们才回到家中。算起来,我们已经在岗位上坚持了42个小时。
  地隔情通,人隔心通。随着我们工作的深入,隔离区的群众慢慢理解了,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我们自己多辛苦一些,多做一点工作,多跑一点路,多给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就能让群众多一点安慰,多一份踏实,就能对政府的各项决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
  从4月24日零点到5月20日零点,人民医院的隔离延续了27天,我们的供应和服务就这样持续了整整27天!人民医院的封闭隔离全部解除了。5月21日,天刚蒙蒙亮,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医院的大门口,有的拿着鲜花等待着久未见面的亲人,不少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我站在沸腾的人群中,如释重负,又百感交集。“我们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正是英雄的、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鼓舞着我们,支持着这些担负着不同职责的人们和隔离区里通情达理的群众,大家才共同走过了这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此时此刻,也更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街道和社区干部情感连万家,责任重如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