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监督与思考

  本应建起用于防治荒漠化的培训中心和实验楼,却变成了四幢高档商住楼。土地管理部门个别人与开发商恶意合谋,暗箱操作,违法行政,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陕西榆林科研培训楼咋成了高档商品房?
本报记者 傅昌波
  陕西省榆林市西人民路北侧,4幢外墙面饰为褚红色的高档商住楼十分醒目。对此,陕西省治沙研究所(下称“省治沙所”)的专家和职工都清楚,矗立在这里的本该是用于防治荒漠化的培训中心和实验楼,这4幢高档商住楼能够建成,是榆林市土地管理部门个别干部与开发商违法操作的结果。
  治沙所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被非法变更给民营企业
  4幢新楼的所在地原为省治沙所的果园地。省治沙所是一家从事荒漠化防治研究的科研机构,隶属陕西省林业厅。该所有多名国家级、省级专家,在防治荒漠化领域颇有名声。
  1998年,省治沙所计划用办公楼西边的15.6亩果园地建造防治荒漠化科技培训中心和治沙科学综合实验楼。同年12月,省林业厅批复同意该计划。1999年3月,原榆林市(2000年7月后改为榆林市榆阳区)政府下发榆政土字(1999)4号、(1999)5号两份批复,同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给省治沙所建造上述工程,原榆林市土地局向省治沙所颁发了上述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同年8月26日,省治沙所原所长吕向荣擅自以省治沙所的名义与以刘树怀为法定代表人的陕西省沙区科技开发公司(该公司原属省治沙所,1998年6月改制为民营企业,下称“沙区公司”)签订所谓的合作协议。9月6日,沙区公司单方向原榆林市土地局申请将省治沙所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变更给该公司。2000年初,由于土地部门违法办事,上述变更手续完成。此后,沙区公司在原榆林市建设局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将原用于防治荒漠化的项目改变为22万平方米的商店和12万平方米的住宅。
  省治沙所的干部职工对上述情况均不知情,直到2000年6月11日刘树怀带人铲毁苗木强行施工,大家才听说这块地已经属于沙区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对此非常愤怒,6月20日,省治沙所50多名代表带着105名干部职工(包括大多数专家、中层干部和离退休人员)的联名信到陕西省政府集体上访。
  省林业厅确认问题属实,但是最终与榆林市有关部门默认了违法行为
  省治沙所干部职工的强烈反映引起省政府和省林业厅高度重视。省林业厅副厅长何发理带队赴榆林调查,证实“由于省治沙所领导失职和刘树怀的不合法暗箱操作,形成了国有资产的实际流失”。省林业厅于2000年7月14日上报的一份内部材料认为:榆阳区土地局个别人违反《陕西省国有土地出让转让管理办法》有关“转让土地使用权须由双方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的规定,非法将省治沙所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变更给刘树怀的企业;此事背景错综复杂,榆林市、榆阳区及有关部门领导可能在刘树怀的开发项目中入了股。
  省林业厅初期处理此事的态度是认真的:将原治沙所所长免职,任命了新的领导,并要求榆阳区政府将15.6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恢复给省治沙所。2000年9月8日,省治沙所向榆林市市委、市政府发函,要求为该所恢复土地权属,并请相关部门责令刘树怀立即停工。
  然而,仅仅过了20多天,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2000年10月1日,由省林业厅、榆林市政府和榆林市土地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形成“协调处理意见”:15.6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属确认给了沙区公司;同时,要求沙区公司支付办证费用144万元,并向省治沙所支付补偿费469万元。
  “协调处理意见”出台后,省治沙所的干部职工再次上访。省林业厅的答复是,可以将15.6亩土地收回进行公开拍卖,同等价格情况下由刘树怀优先购买,拍卖不成则作绿地处理。但是,职工代表从西安回榆林后,这一决定没有落实。省林业厅随后向省治沙所派了工作组,要求大家“不要再闹了”。
  就这样,4幢高档商住楼终于得以建成。据了解,现在主持开发、销售商住楼的已不是沙区公司,而是“榆林市龙盟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长仍为刘树怀。
  存在非法转让和非法变更土地用途两大问题
  据了解,上述地块1999年就被评估为546万元,2000年10月的“协调处理意见”却只要求沙区公司出469万元,已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100多万元的土地办证、办手续费用都是省治沙所出的,仔细算下来,省治沙所最终得到的补偿费不足300万元。
  省治沙所现任所长表示,这个问题已经在2000年10月按“协调处理意见”的精神“画上了句号”。他出示了沙区公司向省治沙所支付419万元“土地林木补偿、植被恢复安置补偿”的凭证,并证实还有50万元至今未支付。至于“协调处理意见”是怎样出台的,他回答说,“这里头情况非常复杂,我也说不清,但可以感觉到一些东西”。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查处一处的张运动处长认为,防治荒漠化科研培训楼变成高档商品房问题的实质是土地管理部门个别人与开发商恶意合谋,违法行政,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具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有土地被非法转让。15.6亩土地是国家出让给省治沙所用于建科研培训楼的,省治沙所原负责人却擅自与沙区公司违法签订实质内容为土地转让的协议,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更是非法认可了这一违法转让国有土地行为;二是非法变更土地用途。15.6亩土地是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土地使用规划出让给省治沙所用于防治荒漠化事业的,其土地出让金很低,如果要将上述土地用途改为商品房开发,须由土地管理部门征得城市规划部门同意后重新作出批复,然后由土地使用人与土地管理部门重新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并补交按照商品房用途标准计算的土地出让金差额和土地增值税。而在此事件中,土地用途的变更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国家因此流失了巨额的土地出让金和税金,有关集体或个人也没有得到足额的征地补偿费。
  编者的话
  这篇记者调查披露的是一起严重的国有土地违法转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事件。与其它土地违法事件不同的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一开始就被干部群众举报,有关部门虽然很快查清了问题并要求纠正,但最终没能依法办事,严肃处理,而是经过所谓的“协调”默认了违法行为。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依法纠正错误,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切实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决不能让那些恶意侵吞国有资产的人在“默认”中逍遥法外。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冒暑拆危房 抢险在大姚
  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工作,通往云南大姚地震灾区震中昙华乡小兴厂村的公路25日已全线贯通,村寨危房已基本拆除,重灾区的灾民全部入住防震棚,伤员得到妥善安置。
  地震发生后,有数千名解放军、武警官兵投入救灾工作。图为武警官兵与公安干警冒着酷暑拆除危房。
韩亿国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共建共享不能再迟了
 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仅25%
  据新华社北京电(经济参考报记者王一娟)用于测量地理信息的MODIS卫星接收系统,我国有17套,仅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同样的设备发达国家全国只需一台即可共享。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极低,在国际上罕见。为彻底根除我国科研装备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科技部日前开始实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只有25%。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整体规划,对现有的各类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对短缺的资源进行充实,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和提高,建成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在资源建设方面,实行多部门投资、理事会管理,专管共用的运行管理机制;在资源利用上,建立以集中式与分布式共享相结合、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新型运作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开发、开放与共用。
  目前,有关部门在有限的范围内对科技基础条件的共建共享进行了初步尝试。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农科院图书馆等8家机构进行的图书情报共享方案的实施,以及8个区域性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建立,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建共享起到了先导示范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信息共享规模小,参与单位少,共享的服务能力十分有限。科研设施和数据垄断、科研人员流动性差、缺乏交流导致信息滞留的问题仍很突出。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河南方城农民养羊有了“董事会”
王明浩 祁瑞红
  日前,记者在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发现,当地养羊的农民也成立了“董事会”,搞起了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农民袁清超对记者说:“自己的羊现在归村董事会管理,作为股东,我省力、省心、放心。”
  袁清超住在袁庄村,这里属浅山丘陵地区。多年来,乡亲们一直都是放牧式养羊,村里散养着4000多只本地产羊。走进农家院,羊粪遍地,毛飞味膻,由于防疫不及时,病羊死羊时有发生,羊体瘦小,常让买家望“羊”兴叹。
  今年年初,经过群众全体讨论,村里决定成立波尔山羊养殖第一区,采用入股方式,搞股份制经营:每股3000元,村里以18万元、180亩土地作股金带动全村57户入股,股东们按入股多少选13名董事会成员,董事会选出董事长,股东大会选出羊场场长。
  袁清平是乡亲们推选的养殖场场长,他说:我的任务是管理羊场,每月向董事会、股东大会汇报养殖情况。“这些羊连着大家的心,我一点都不敢大意!”袁清平说。
  走进80间砖瓦木结构的养殖小区,一只只戴着耳标的羊各自在种羊区、孕产羊区、幼羊区、商品羊区、病羊隔离区里吃着青草。在羊场办公室,每只羊的档案记录都一清二楚。而在小区外,1550亩紫花苜蓿、黑豌豆、西引大麦等牧草正泛着青绿。
  在村办股份制羊场带动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希望,由民间组织的股份制公司第二区、第三区标准化羊舍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全村70%的农户已入股当上了股东。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南洛阳中外专家“会诊”龙门石窟
  据新华社郑州7月27日电(孙旭、单纯刚)国内外30多名文物保护专家日前聚集洛阳,集体“会诊”龙门石窟,寻找最佳保护办法。专家们经过仔细考察认为,防治石窟“病害”工作刻不容缓。专家们将重新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采用新材料对岩体裂缝注浆加固,对溶蚀形成的空洞充填修补,科学有效地清除佛龛上的沉积物,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龙门石窟的“剥落、风化、渗水”等问题。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新疆实行奖学金“召回制度”
  本报乌鲁木齐7月27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不得拿这笔钱请客吃饭、抽烟喝酒或外出租房,一旦发现有上述行为者立即没收奖学金。”从本学期开始,新疆各高校将实行旨在保证奖学金专款专用的奖学金“召回制度”。今年新疆共有24所高校的480名大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浙江杭州连日高温破气象纪录
  本报杭州7月27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杭州市7月25日的最高温度达到40摄氏度,超过有气象资料以来最高气温39.9摄氏度的纪录,今夏杭州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日已超过20天。和杭州一样,近日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遇高温酷暑和干旱。省内22个气象站点极端最高气温已破历史最高纪录,丽水市还出现了42.5摄氏度的高温。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利益最大化与自我回报
华中科技大学 韩东屏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一个重要不同:后者希望保证国家统一计划被不走样地实施,希望执行计划的人都能大公无私,而由政府统一分配个人利益;前者承认个人追求利益的合理性,还把这种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视作市场机制得以运作并实现效率优势的原动力。
  那么,我们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为何还要继续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呢?如果无私奉献指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它怎么会由想要获取最大利益的自利的人做出呢?我认为,假如一个人认定:给予他人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使自己的“效用满足”水平有所提高,那么他同样会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做出种种奉献,如扶危济困、给慈善事业捐款、参加义务劳动等。
  接踵而来的疑问是:既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用而给予,怎么还能说是“无私”奉献呢?所谓“无私”主要不是指有无利己的动机,而是指实际的效果,即一个人只要是将属于自己的资源向外给予而不期待和要求任何回报,那他的这种行为就属于无私奉献的行为。至于个人从给予行为中获得的自我心理满足,这不是别人回报的,而是由自己的行为创造的,可以称之为“自我回报”。所以,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并不一定就排斥无私奉献。
  当然,始终能够做到“自我回报”,并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选择的人,在现实社会中并非多数。然而,无私奉献也不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讲利益最大化。因为不获利会是输家,交换不等价便要亏本。但是,人的社会活动并不独竞争一种,在经济活动中所需要遵循的利益最大化等市场规则,并不同样适用于所有的社会领域,比如:在行政、司法领域就不能讲利益最大化,看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办事;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必处处讲竞争取胜;在亲友之间,更不宜斤斤计较等价交换。
  在市场规则不灵的领域,就需用其它规范填充。奉献是高出市场规则的行为方式。大致上,奉献包括两个方面的给予:一是不计报答地给予社会,一是不计报答地给予他人。如果我们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社会仍有不少艰苦的工作需有人去做,仍有发生天灾人祸的可能,仍有社会正义遭到践踏的时候,而超报酬的出色本职工作和自愿的个人公益性活动又总是能促进社会总福利的增长或缓解社会难题,那就存在着社会继续需要奉献精神的理由;如果我们承认,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仍然需要关爱,仍会碰到一些个人无法排解的忧难,那便存在个人需要奉献精神的理由。利益最大化、竞争求胜、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与奉献精神,实际上是各司其职,互不妨碍。
  因此,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不排斥无私奉献精神,还特别需要用无私奉献精神来营造社会和谐。无私奉献精神今天没有过时,将来也仍有生命力。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来稿撷英

收获“无形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奉献已经过时了吗?非也。常言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前一个“帮助”是不苛求任何回报的奉献,在市场经济时期也不例外;后一个“帮助”是自己在这种奉献中洗涤了灵魂,这种无价的“回报”更有利于个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取胜。奉献者比常人多一份爱心和付出,收获的却是人格魅力、诚信、尊敬等宝贵的“无形资产”。
江西省兴国县委 李人庆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来稿撷英

防止虚幻化、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倡导奉献精神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虚幻化。很长一个时期,人们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奉献精神必须处理好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充分尊重并维护每个公民的自身利益。如果不考虑每个公民对自身利益的诉求,那么,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奉献精神只能是虚幻的。要让人们认识到尽一己之力多为他人提供一点帮助,也就抓住了奉献精神的真谛;二是防止功利化。当前,有一些人即使有一点奉献的举动,也要追求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这种奉献是“作秀”,是把奉献精神庸俗化,有非常明显的利己动机。媒体在宣传时要注意洞察其动机,不能让“作秀”的宣传加剧人们对奉献精神的虚幻感。
四川省都江堰市委 谭小春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来稿撷英

扬善还需惩恶
  弘扬奉献精神实际上就是在扬善,但仅有扬善是远远不够的,扬善的同时必须惩恶,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抗击非典的斗争之所以会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在高度赞扬大多数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对少数临阵脱逃的各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如果我们当时只是一味地强调奉献,却对那些临阵脱逃的人不闻不问,或者对他们只是进行轻描淡写的处罚,那结局可能就会大不相同。可以说,惩恶是扬善的一个重要手段。
  河北省涞源县二中 李国婧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

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天多做一点点
人民网网友 罗雪挥
  公司里很少有人谈及奉献,但有一种“三不人士”却是谁都不敢恭维的,即“不迟到、不早退、不投入”。现代企业大多已形成良性的工作系统:上班打卡、绩效考量,每一份额外付出都会有金钱上的回报。奉献之后,总有人或制度来主持公道。随着科学管理的深入,奉献精神已逐步在企业内部演绎为一种自发的职业道德。
  笔者曾有一位旧日同事,因为公司人员的结构调整迫不得已离开,但直到离职的最后一天,她仍然埋头工作到深夜,并手把手地把工作交代给继任者,从头至尾耐心细致,没有怨言。其实她原本可以推给旁人了事,但就是多做了这一点点,也就做出了自己的口碑。如今她已经在一家著名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相信这种“奉献精神”还能够让她飞得更高远。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每一个和客户打交道的人都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和价值。大到履约是否按质按量,小到接听电话是否礼貌周到,乃至接待客户时那一杯水的凉热温度……奉献不过是多替客户想一点点,多替企业想一点点。
  笔者所在部门曾经组织过一次公关活动,现场需要一些纸条供客户提问,原本不过是让大家裁几张白纸了事。但我在现场看到了一沓非常漂亮的便笺,印着公司标记,措辞十分礼貌,这是市场部的几位同事创意的结果。后来客户反应极佳,这件事也变成了团队激励的一个最好例子。其实,即便使用几张白纸也完全顺理成章,谁也不会少拿一分钱,但就因为多想了一点,多做了一点,效果出奇地温馨感人。
  奉献不仅是自己多做一点点,还体现在为别人多考虑一点点。企业内部提倡“接力棒”精神,不是自己做完分内事就完,而是要多问问接手的人“接力棒”是否拿稳了。如若由此扩及到全社会,“接力棒”更会在人与人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传来送往。想别人多一点,那么推诿扯皮就会少一点,社会的安定就会多一点,经济的效率就会高一点。这是企业乃至社会能够良性运转的基础。
  奉献就是每天在自己所做的基础上,再多做一点点罢了。奉献贵在“勿以善小而不为”,贵在坚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