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曾培炎在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
  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继续探索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新路子
  新华社银川7月27日电(记者赵承、周健伟)7月26日,国务院在银川召开部分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加强调研,落实任务,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座谈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地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发了言。
  曾培炎在听取发言后指出,3年多来,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安定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农村人畜饮水、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农村能源等工程进展顺利。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稳步推进。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效益质量同步提高的好势头。
  曾培炎指出,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落实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得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开发推向前进。
  曾培炎说,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部地区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曾培炎要求,要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探索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要研究如何统筹兼顾生态建设、农民生计和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机制。二是要研究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各类建设项目尽早发挥效益。三是要研究如何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西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水平。四是要研究如何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五是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改善西部的投资软环境,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六是要研究如何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在座谈会召开前,曾培炎来到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镇大圪瘩村,深入田间地头和农牧民家庭,考察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进展,详细了解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曾培炎说,实践证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不仅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促进草畜产业发展,使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曾培炎还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汇报。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拓宽通道聚良才
——北京市施行工作居住证制度纪实
本报记者 王建新
  6月30日,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一项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工作居住证制度。持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才从此在许多方面可享受北京市民待遇。7月15日,首批被形象地称为“绿卡”的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发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北京创业和外地户口之间 “绿卡”:工作、生活保障的“香饽饽”
  7月15日,北京金森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巩孟龙有幸成为首批拿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之一。
  39岁的巩孟龙1999年从黑龙江大庆来北京创业,2001年在中关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符合北京市引进人才的各项要求,只是年龄超过了有关规定。为此,他2001年给海淀区人事局负责人写过一封信,陈述自己的理由。虽然很快就得到了人事局的回音,但由于政策限制,他没能如愿。今年6月30日,北京市开始施行《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若干意见》,这让巩孟龙圆了真正享受北京市民待遇的梦。
  31岁的诸葛冰也是一个“外来人才”,他2000年从天津来到北京,目前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财务经理。谈起这几年在北京的经历,诸葛冰直言最大的感受是不便。他给记者讲了亲历的故事:去年,他去为自行车上牌照,可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北京户口,不能上,最后只得以同事的名义上了牌照。今年4
  月,他买了轿车,至今也只能记在朋友的名下。“如今办了‘绿卡’,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工作、生活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7月10日,记者在海淀区人事局二楼的业务大厅看到,前来申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企业代表排成了4列,队伍一直延伸到楼梯口。
  记者从北京市人事局获悉:截至7月18日,北京有14000多家用人单位向人事部门提出了申请,其中6400多家获得了为员工办理工作居住证的资格。4000多名外地人才通过其聘用单位正式提出了办理申请,其中350多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如愿拿到了“绿卡”。
  市民待遇和柔性流动之间 “绿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的福音
  北京工作居住证制度的核心原则有两个:一是市民待遇,二是柔性流动。市民待遇解决流动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问题;柔性流动则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模式。市民待遇和柔性流动结合,“绿卡”成为解除许多在京外地人才后顾之忧的福音。
  对在京外地人才来说,工作居住证意味着什么?据介绍,持证者可在“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申领驾照、创办企业、申办出国、科技资助、职称评审、社会保险”等方面真正享受北京市民待遇。这些无一不是在京外地人最关心的问题。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和北京市民区别不大了。而且,持工作居住证满3年,符合条件的还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落户北京。
  同时,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条件大大放宽,不再限于“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发机构、环保企业”等特定单位,而是扩大到具有法人资格的普通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国(地区)、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北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
  但是,并非每一个在京外地人才都能够如愿申请到“绿卡”,更不是所有的外地人都能享受到北京市民待遇。北京工作居住证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总量控制”。
  对此,北京市人事局这样解释:工作居住证制度是针对北京“紧缺急需人才”;“总量控制”并非一个数量概念,而是一种条件限制,“凡是符合条件的,毫无疑问都可以申领到工作居住证。”
  “城门洞开”和“门槛太高”之间 “绿卡”:一个都市美丽的微笑
  在采访中,专家坦言,让北京“城门洞开”,想入户就入户,现阶段不太现实。北京已有1300多万人口,光是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全国的1/8这一条,就限制了“城门洞开”。但是“门槛太高”,北京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北京的竞争力必然下降。于是在“城门洞开”和“门槛太高”之间,“绿卡”制度就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拿到“绿卡”的第二天,心里踏实了的巩孟龙就在北京买下了自己的办公楼。提起申办“绿卡”的经历,巩孟龙感慨颇多:“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支持。如今,我再也不是‘暂住’人员了。同时,孩子在北京上学也不受限制了。”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认为,北京推出工作居住证制度,适应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人才竞争的需要,将有力地促进首都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不断优化。
  谈起北京工作居住证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研究生陈宏彩认为:“这是城市管理方式和观念上的一次创新,是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对人选择工作与生活区域权利的一种充分尊重。”
  北京市人事局局长辛铁樑表示:“最终,我们将依法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首都市情的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度,保持人才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海纳百川成其大
王斌来
  买车买房得挂在别人名下、孩子入学得借读……种种不便让外地在京人才深感处于边缘状态,诸多限制让一些优秀人才望京却步。北京近日开始施行的工作居住证制度,吸引了外地在京人才的眼球,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享受“绿卡”带来的市民待遇。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无论是本地人才,还是外来人才,都同样为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奉献着智慧和心血。海纳百川成其大。4年前,北京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施行工作寄住证制度,首次突破了几十年人才流动必须随户口、工资、工作关系转迁的模式,在引进90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和高科技企业投资者、管理者的同时,铸就了中关村的辉煌。如今,北京对“紧缺急需的人才”网开一面,吸纳人才的绿色通道更畅了,“绿卡”令北京魅力平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被誉为第一资源。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把人才拒之门外,会痛失发展机遇。留住人才,靠什么?待遇、环境、政策,哪一项都很重要。关键是要为人才搭建一个能够充分释放能量的平台,搭建一个能够大显身手的舞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走向日趋显现,人才流动迈向无障碍的呼唤日益迫切。为人才的流动创造条件,业已成为城市管理、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从早些年沿海一些城市的“蓝印户口”制度到如今上海、北京等地的工作居住证制度,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在探索中不断创新。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和乡村、大城市和小城镇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人才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广阔。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陈至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要求
  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日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要求认清形势和任务,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陈至立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对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3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要认真系统地总结经验,认清当前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要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放到首要位置,狠抓学风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研究,制定到2020年的规划和进一步改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要结合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需求,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新一届学位委员会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会议期间,陈至立主持召开第四届、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委员座谈会,对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批通过了第九批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和《关于改进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办法的建议》等。路甬祥、徐匡迪、陈奎元等副主任委员出席了会议。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日前,首届中国福州(海坛)国际沙雕节在福州市平潭县开幕,引来万余名观众观看。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沙雕艺术家参加了沙雕节。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夏日里的“求职专列”
本报记者 崔佳
  7月26日,由重庆市新闻媒体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锦绣前程·西部大学生人才招聘会”在重庆市“西部就业大市场”举行,从早上7时起近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搭乘非典过后西部地区第一班“大学生求职专列”。
  重庆市今年有大中专毕业生7万余人,其中高校毕业生4.7万人。由于高校扩招后就业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加之受非典影响,目前重庆市尚有4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约。鉴于这种情况,重庆晚报、重庆市教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这次人才招聘会,专门为今年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加开一趟“求职专列”。招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体现公益性,活动规定所有应届大学生凭毕业证就可领取门票免费入场;为了避免“求职陷阱”,主办方对前来招聘的单位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为了提高求职“命中率”,重庆晚报还在网站上建立了就业信息平台。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到,此次前来选才的企事业单位有230多家,其中25%是大中型国有企业,40%以上是大中型民营企业,用人单位共为毕业生提供了3700个岗位。记者看到,在中国联通、西南医院、嘉陵、力帆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展台前,前来应聘和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尽可能多地吸纳大学生求职者,一是为单位发展储备人才,二是响应政府号召,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出把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打火机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已获实质性胜诉
  据新华社杭州7月26日电(张和平、黄松光)26日,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周大虎向媒体通报,中国打火机企业在欧盟规定的10天陈述期内,没有对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销反倾销诉讼表示异议。这表明这起“洋官司”已自动终结,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反倾销已取得实质性胜诉。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取得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首起胜案。
  周大虎说,我们希望欧盟按照有关规则,尽早向中国打火机协会发出正式撤案的公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