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情系沙海无怨无悔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芨滩林场场长王有德
本报记者 彭俊
18年,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可以做很多事情。
  18年,在王有德的生命中,只做了两件事情:让沙丘绿起来,让林场职工富起来。
  而办成这两件事,足以让王有德今生无悔。
  扎根荒漠、艰苦奋斗,让绿色尽染白芨滩
  王有德的脸黑黑的,写满了风霜。18年来,他心里始终有一个目标:多为后人留些绿荫,少给人生留下遗憾。为了这个目标,他视场如家,扎根荒漠,与沙魔展开顽强拼搏。
  1986年7月,王有德率队治理白芨滩北沙窝流动沙丘。王有德的家离工地只有3公里,但他始终与职工住在工地的帐篷里,最长的一次竟50多天没有回家。三伏天背水泥板砌渠时,沙漠温度高达60摄氏度,空着手走路脚都会深陷沙漠,身负25公斤的水泥板只能一步步挪动,职工背一块他背两块。脊背被水泥板磨烂,汗水浸到伤口里比刀剜还痛,脚上烫出了大大小小的水疱,他全然不顾……
  18年来,王有德从来没有休过星期天。跑项目,搞销售,调苗木,他都亲自参与。每到春季造林,他联系业务,搞生产,样样不耽误。直到现在,他还像当年一样,职工挖几个树坑,他挖几个,有时职工挖不好,他就拿着锹手把手地教,事事做榜样。有时加班工作到凌晨5时,早上8时他照样准时上班。
  18年来,王有德记不清自己带着白芨滩人在沙海中种了多少棵树,但却记得这些树什么时候需要防虫治病,什么时候该施肥浇水。他走到哪里都爱用那布满老茧的手刨开土察看树苗的生长情况。有时,为了找出一棵树的真正死因,他还“吃土”品尝盐碱度。王有德深知沙漠中播绿的艰辛,他教育职工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护沙漠中的点点绿色。
  18年来,王有德带领白芨滩人,风餐露宿,苦干实干,营造防风固沙林25.9万亩,植树近3000万株,在毛乌素沙漠西南端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侵。如今,白芨滩林场每年以5%的速度扩大植被覆盖率,实现了绿进沙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力谋兴林富民之策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因素,林场生产陷入徘徊状态。工人们一年中7个月无事可做,159名职工中有2/3要求调走。
  为使林场走出困境,1985年,刚任副场长的王有德经过6个月的调查了解,提出了3项改革措施:一是精简后勤管理人员,将原来的28人减少到16人,当年减少人头经费2万元;二是取消一线职工工资级别,实行工效工资;三是将全场林业生产任务分解承包到职工手中,激活人力资源,让职工“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
  这是王有德尝试林场改革的第一步。当年,全场共完成治沙造林5093亩,成活率达72%,成幼林抚育减少开支2.5万元,创收17万元。改革的成果使王有德更加坚信:治理沙丘,绿化山河,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完全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此后,为增强防沙治沙的后劲,他提出了“立足林业促林业,围绕林业发展多种经营,力推林业建设综合发展”的深化改革方案,林场的发展从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0年,林场投资兴建一个年产1000万块红砖的机砖厂,当年盈利4万元;
  ——1994年,林场成立了专门承揽绿化工程的天保治沙公司,9年间创收1700多万元;
  ——1998年,林场成立灵武市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当年就实现利润分红20%,分红最高的职工收入8000元;
  …………
  如今,白芨滩林场固定资产由40多万元增加到1655万元,林木总价值达42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280.6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白芨滩林场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沙漠化治理的突出成果,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甘为人民当公仆
  王有德爱树如子,视场如家,对职工比家人还亲。只要职工们有困难,不管大小,王有德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职工及其家属生病,他总要带着礼品前去探望,每次都不忘自己掏腰包捐助患者100元钱。逢年过节,更要到贫困职工家中问寒问暖。
  2002年1月25日,一线职工郭叙强14岁的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却因一时凑不齐住院费而犯难。王有德闻讯赶到医院,对郭叙强说:“天大的事有单位顶着!”第二天,王有德就带着职工们捐献的5000多元钱来到医院,并先后协调解决了1万多元借款。郭叙强一家想去感谢,但又知道王有德的脾气,不好带上礼品去谢他,便想在当地电视台作广告感激他。王有德闻讯后立即制止,并严厉地批评了郭叙强。
  王有德历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乱用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明。他说:“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必须忠诚于党,服务于人民,尽好自己的职责,用好自己的权力。”
  1987年,为了让职工搬出那些低矮破旧、“风天进沙、雨天漏水”的土坯房,他四处筹款,在市区盖了幢简易住宅楼。有位干部私下试探王有德能不能给他分一套,王有德断然拒绝:“老工人在山上苦了一辈子,还不知道住楼是啥滋味,我们这些当干部的凭什么与他们争?”这幢楼全部分给了老职工和一线职工。在以后几年里,他们又在市区盖了5幢家属楼,106名职工有了新居。目前各分场管理站的家属楼也已建成,看到辛苦多年的白芨滩人都要搬进新居了,王有德感到由衷的欣慰。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6月中下旬以来,受非典影响的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旅游业逐步恢复正常,游客平均每天有数千人,最高时近万人。图为7月20日,游客们从五龙岛鱼乐桥上走过。 新华社记者 庞伟良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着眼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
湖南培育退耕还林地区后续产业
本报长沙7月21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通过“林草、林竹、林果、林油、林药、林漆”等多种形式,切实培育退耕还林地区的后续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
  湖南省2000年8月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累计退耕还林788.4万亩。在退耕还林中,湖南省委、省政府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发展退耕还林地区后续产业。省委、省政府还决定,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实施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农民增收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每年安排扶贫贷款和其他资金1亿元,帮助退耕还林的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增加收入。
  湖南省把退耕还林同发展特色林业结合起来,实现以林增收。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用造林工程,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分别新造楠竹15万亩和5万亩,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分别新造楠竹100万亩,8年后,每亩年创产值300元。隆回县采用林药间种,已发展金银花2万多亩,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
  湖南省把退耕还林与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结合起来,帮助退耕农民护林增收。退耕农民的生活燃料由烧柴为主改为用沼气为主,同时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推广“猪沼菜”、“猪沼鱼”、“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药材”等各类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近两年,全省新增沼气池20万户以上,目前已发展到120万户;每年更新改造省柴灶200万户以上,累计已达1300多万户,共形成年开发节约能源1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力,相当于封山育林2000万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福建8万大中专学生“三下乡”
本报福州7月21日电 记者蔡小伟报道:今年6月底以来,福建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正挂果的闽南龙眼萎缩和落果,农民心急如焚。这时,福建农林大学的几名“三下乡”队员来到了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了科学防暑抗旱的技术,保证了龙眼正常生长和按时上市。目前,福建省2003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硕果累累,共有8万多名大中专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今年福建各大中专院校积极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暑期,各校组建了重点服务小分队300多支,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教育、科技兴农、企业帮扶、支教扫盲、法律援助、文艺演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全省各院校还安排了暑期返乡学生的分散实践活动。一支支小分队、一个个大学生志愿者,进山野乡村、社区楼院,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我国网民数量达6800万
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冯晓芳)截至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800万,在半年内增长了890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在所有网民中,拨号上网用户仍是主体,达到4501万,而宽带用户也由半年前的660万增长到980万;上网计算机已达2572万台,WWW网站数473900个,分别比半年前增长23.5%和27.5%;而CN域名在3月份开放二级域名以来出现迅猛增长,总数由半年前的不足180000个,增至250651个,增幅为39.6%。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秭归千将坪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本报武汉7月21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备受各界关注的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滑坡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到7月19日上午,被临时安置在沙镇溪中学的118户、369名灾民,已全部实行分散临时过渡性安置,并按人均每天1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费300元。
  截至7月20日,千将坪滑坡区和牵引区内受灾的174户、594名受灾群众已全部投亲靠友,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另外,7月20日下午5时,被千将坪特大山体滑坡堵塞的青干河实施了爆破排水,已经断流7天的青干河开始通流。
  据悉,宜昌市红十字会已收到宁波太平鸟投资集团捐赠的1200多套太平鸟服装以及社会各界捐款20万元,并向灾民发放物资近7万元。香港红十字会、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的物资也已陆续运抵宜昌。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北京市国企改革推出重大举措
百余国企向外资民资敞开大门
本报北京7月21日讯 记者王建新报道:为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北京推出“北京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并购重组行动”,决定拿出104家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面向外资与民间资本寻求并购重组。
  北京市经委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北京共有2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中央企业74户,市属企业186户。
  在此次参加并购重组企业的选择上,坚持两条标准:一是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二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高于100%的不选,长期严重亏损的不选。这次推出的并购重组企业共104户,其中大中型企业69户。104户企业总资产约252亿元,主营产品销售收入约121亿元。据了解,这次参加并购重组的企业资产基本上属于优质资产,但由于缺乏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技术、机制、人才因素等,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次并购重组就是要利用企业现有的资产存量,吸引外部资本,并将并购过程和引资、重组相结合,充分利用机制、体制的转换和资本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在并购的具体形式上,投资者可选择多种方式。一是股权和产权并购,即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股权或产权的转让;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即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债权、资产的转让;三是增资扩股,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吸收外国投资者或民营企业投资,扩大企业股本规模。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四姑娘”重返大自然
7月20日,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七层楼沟,一只被成功救治的野生大熊猫“四姑娘”重返大自然。
  据介绍,这只大熊猫是今年4月22日在四姑娘山风景区内被发现的,并因此而得名。当时,“四姑娘”精神状态很差,而且极度饥饿。景区管理人员立即和当地村民一起将其救护下山,送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暂时喂养。“四姑娘”为雌性,年龄约4岁,体重70公斤。目前“四姑娘”已完全恢复健康,将其放归野外的时机已经成熟。
  20日上午11时,当铁笼打开时,“四姑娘”并没有径直奔向山间,而是先静了一会儿,四处望了望,然后才快速向山上爬去,转眼间就不见了。
上图:20日上午,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武警、专家、当地村民、游客等近百人护送“四姑娘”回家。新华社记者 杨三军摄影报道
左图:“四姑娘”扭动着胖乎乎的屁股欢快地奔向山林。谭曦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

  就业就在家门口
——宁波市江东区探索非正规就业记事
本报记者 何伟
针织小产业就业大舞台
  盛夏,记者走进宁波市明楼街道编织站,立刻被围坐一起的女职工散发出的欢快气氛感染。前不久,她们的脸庞还被失业的愁云笼罩。
  46岁的张亚培去年6月从江北选矿厂失业后,风里来雨里去地多次奔波后,才发现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多么不易。经社区介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徐戎社区爱心编织站做手工活,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不想离开了。
  “我们把这种非正规就业取名为‘爱心编织站’,是因为希望通过它来体现党和政府及社会对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关爱之情。”明楼街道党工委书记汪爱萍告诉记者。爱心编织站实际是个体劳动加公司组织的企业。其特色和活力,全在于“家门口”就业方式,一是无需资金投入,可以白手起家;二是文化要求不高,年龄大、文化低甚至残疾人员都能胜任;三是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强度可自我调节。
  家门口就业的“三大优势”,使爱心编织站在短短3年时间里迅猛发展,加工业务拓展到缝、编、织、穿、钩、绣六大门类,从业人员由最初的10多名发展到目前的6000余人。爱心编织站从业人员的收入相对稳定,平均每人每小时能挣1.5元至2.5元左右,每月收入有400元至600元左右。
  社区小岗位帮困大作用
  明楼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曾是国有纺织、化工等企业的宿舍集中区。前几年,国有企业改制和城市化加快,导致“两多”:下岗失业职工增多,失地农民增多。
  如何提高群众生活,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宁波市江东区委、区政府一直把下岗再就业、全力扶助困难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大事来抓。脑筋动了不少,办法想了很多,但总有一部分困难群众尤其是纺织女工的再就业难。
  一个偶然的机遇,家庭手工编织加工业务闯进了明楼街道工作人员的视野。
  社区干部揽来了一家外贸公司钩帽子的业务,10多名社区失业妇女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编织站,经过一个上午的简单培训后,她们把活儿带回了家。一个星期后,她们按时完成了加工任务,把3000多顶帽子送到了社区编织站。前来收货的销售人员看到一顶顶精致、漂亮的小帽子时,当即追加大批订单。
  眼见第一笔业务使正在消失的民间编织工艺转化为产业,大家都有了积极性。江东区乘势将这种家门口就业方式,推广到全区30多个社区。编织站也从1家发展到宁波、绍兴、舟山三市的36家分站;加工额从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
  政府小扶持市场大运作
  “摊子”大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爱心编织站不走向市场化,产业做不大,很可能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挤垮;完全走向市场,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特殊企业中的困难群众的利益难以保护。
  如何将爱心编织站打造成竞争力强的现代企业而又不失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功能,江东区委、区政府及时组织专题调研,提出了“市场化运作、集团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外树形象,内抓管理,谋求强势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去年11月,江东区在明楼街道实施编织站市场化运作,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4名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并筹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明楼爱心服务社”,实行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负盈亏。编织站完成了从政府“包办”向市场化运作转轨的第一步。今年1月,明楼爱心服务社又在江东区工商分局注册了“明楼”牌爱心编织商标,走名牌之路。如今,编织站建立了总站、分站、收发网点三级管理网络,设有技术培训、产品设计、检测验收等管理部门,逐步实现了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
  社会各方的扶持为爱心编织站浇水添肥,对此,到岗不到一年的明楼爱心编织总站经理顾国新体会最深:“我们编织总站成立至今,办了10多个相关证件,但各部门没有收过一分钱,而且一路绿灯,在第一时间帮助办好。”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九州万象

  首例纯野生麋鹿成活
据新华社南京7月21日电(记者石永红)一头纯野生麋鹿自今年3月在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生以来,成活超过4个月,安全度过了幼年期,目前生长状况良好。
  据国家鹿类研究专家组成员、大丰麋鹿保护区副主任丁玉华介绍,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11月5日首次野生放养8头麋鹿,其中1头雌鹿已经怀孕。1999年3月8日,这头雌鹿产下1头雌性幼鹿。由于母鹿是在圈养环境下怀孕的,这头幼鹿只能算是半野生。
  这头半野生雌鹿成年后,在完全野生的状态下择偶、交配、怀孕、分娩,于今年3月3日生下1头幼鹿。这头幼鹿就是首例纯野生麋鹿。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九州万象

  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秦岭”号试制成功
本报讯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中等推力的加力式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秦岭”号日前在西安试制成功,并于近日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即将投入批量生产,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豹”歼击轰炸机提供动力设备。
  该发动机是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起动可靠、迅速,高度、速度特性好,巡航耗油率低,维护性好等特点。“秦岭”号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由中航一集团所属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80余个有关厂、所、院校研制的。
  专家认为,该型发动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自主生产涡轮风扇加力型航空发动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取得重大突破。(钟航)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九州万象

  内蒙古出土一批2000年前文物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1日电(巴特、王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物管理部门在陈巴尔虎旗境内发现一处汉代鲜卑古墓群,7月中旬,当地考古工作者对汉代鲜卑古墓群再次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又清理出黑色陶罐、铁器、骨箭镞、铜耳环等文物。
  据介绍,这一古墓群位于东乌珠尔苏木东南4.5公里处的小山丘上,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共发现9处古墓遗址,其中有4座墓葬比较完整。呼伦贝尔市博物馆副馆长白劲松介绍说,根据现场调查和出土实物分析,这9座古墓群属东汉时期鲜卑遗存,距今约2000年。这次出土的文物与扎赉诺尔、拉布达林鲜卑墓群出土的文物基本一致,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