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反映新认识 展示新成果
——全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
季明
全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前不久在京举行。与会者认为,必须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广大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进一步打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理论根基,使全军部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其基本精神,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与会者认为,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抓不住这个关键,党的思想理论就不能正确反映实践要求、指导实践活动,自身也难以发展;先进性是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集中体现,抓不住这个核心,党就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历史方位,依据科学理论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也就难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执政为民是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离开这个本质要求,党就会从根本上脱离群众,进而丧失执政基础和资格。
  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对新时期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创新性思考。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我军理论宝库,而且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治党治国治军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与会者认为,创新与发展军事理论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使我军在国际军事斗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充分反映新时期国家利益的需求,更加有效地维护新时期国家利益,是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创新与发展军事理论的关键是适应战争形态与战争方式的变化,确立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思维,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制胜规律;重点是进一步充实与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科学指导新时期的军队建设与作战准备。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军队建设
  与会者认为,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军队建设。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紧密联系部队的思想实际,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紧密联系军队党的建设的实际,坚持先进性标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紧密联系部队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把提升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第一要务,使科技强军战略成为更加自觉的行动。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与会者认为,兴起新高潮,就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深刻理解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兴起新高潮,就要在研读原著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进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史振磊
从长期来看,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没有效率的持续提高就没有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高效率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公平,而公平的增进也会为经济效率的提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在短期内,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增进并非同步,任何一方的增加都会以对方的一定损失为代价。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保障制度从其建立之日起,就有互助互济、保障公平的固有特性。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任何下降,都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困难。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人们逐渐形成依附社会保障的惰性,宁愿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因社会保障支付水平过高,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只能通过高税收来弥补社会保障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公平,也难以长期有效地实施。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既要坚持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从理论上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既考虑经济效率,不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分配的公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从社会保障实践看,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不同国家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国情或文化传统,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不同组合进行选择的结果。当前,大多数国家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是从调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出发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逐渐成为各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手段,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建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考虑增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有机结合。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看,社会保障最初只覆盖工业工人,随后依次逐渐扩展到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公务人员和农业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甚至工薪劳动者的配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必然要求。
  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人口众多、年龄结构老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未来社会保障负担沉重的现实情况,再考虑到国家层面上的社会保障资源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具有刚性、经济不景气时社会保障支出反而会急剧增长,因此,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广覆盖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
  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制度的国家中表现为不同的模式。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自己的国力与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国家建立的基本保障制度只能起到基础性作用,解决国民在遇到收入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问题,尚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样,补充保险或政府鼓励的基本保障以外的其他保障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一是能满足不同个体和家庭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要,有助于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解决低保障、广覆盖所造成的公平有余而保障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问题。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
  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往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既不公平,也不能筹集到足够的基金以备未来之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社会保障既能体现自己养活自己的原则,又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备将来使用。这就要求实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评《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宋林飞
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朱步楼、王世谊撰著的《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揭示了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性和开拓创新性。该书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全面创新。该书从江泽民同志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发展战略理论、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军队建设理论、外交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着手,揭示了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理论既有一脉相承性,又富有开拓创新性。
  展现了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该书认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江泽民同志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历史贡献。作者指出,第一要务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政治文明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文化创新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多极世界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外交和军事战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四个方面统一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阐明了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品质。该书通过严谨的分析,论证了江泽民同志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作者提出,要准确领会与掌握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推动实践的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出版
陈锡文主编的《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传统农业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明显,加之乡镇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农民外出打工又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难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解传统农业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课题组,分别对湖北省襄阳县、河南省鄢陵县和江西省泰和县进行专题调研。该书根据对这3个县的调研资料,着重从县乡财政角度分析了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罗丹)


第9版(理论)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必然要求
陈尤文
主要观点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靠先进理论的指引和支撑。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和可靠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三个代表”不动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和部署,解决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基础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指导全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历史经验表明,制定一条正确的路线不容易,把正确的路线坚持下去更不容易。有鉴于此,十三大正式确立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变。在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100多篇文章中,包含基本路线不能变内容的就有几十篇之多。在1989年政治风波前后,邓小平同志在几次重要谈话中,都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作为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交代”。可见他是多么重视党的基本路线如何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靠先进理论的指引和支撑。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又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得以贯彻落实的。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党的基本理论也在发展和前进。进入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时代最强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十六大报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可靠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它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因此,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指导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利于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实际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把经济建设摆放在中心位置,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98亿元,跃居世界第六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税、金融、流通、社会保障、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已在世界排名第六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目标,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切都生动地证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三个代表”不动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遇到的新问题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和部署,抓紧解决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务求发展要有新思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高度重视人才,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落实人才政策,不断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以及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正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仍有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把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手硬起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可靠保证,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可靠保证。要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执政、民主施政,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以民主政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系列谈之二
金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地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到列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列宁主义,到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这一历史轨迹中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又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一同前进。
  任何理论创新,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既要继承前人,又要突破前人。反映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上,就是既要坚持一脉相承,又要坚持与时俱进。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就是它一以贯之地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的基础和相通的脉搏。这个“相承”之“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老祖宗不能丢”,说到底是这个“脉”不能断。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它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说到底是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要把“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两大特征密切联系起来,全面地加以领会和把握;就一定要牢牢记住,“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只有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