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离“大包干”起源地小岗村不远的安徽省天长、来安两地,从去年开始进行粮食补贴改革试点。今年六月一日起,安徽在全省扩大这项改革试点——
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本报记者 刘杰 何聪
  今年6月1日起,安徽在全省扩大“两放开、一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两放开”就是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购销企业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一调整”,就是将原来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给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给农民。这意味着国家财政对粮食经济的支持出现重大转变,开始从向粮食购销企业提供补贴转为向生产者提供补贴。此前,这项改革于去年在天长、来安两地进行试点。
  粮补直接到粮农 补贴实惠不打折
  来安县三城乡天涧村张湾组57岁的老汉张正金是2002年来安县领到补贴最多的农民之一。张正金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不仅种了自家6口人的11亩田,还转包了部分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的田,2002年种了26亩水稻,获得补贴870多元。
  根据来安县制订的方案,补贴给张正金的现金,是按照前4年市场价和保护价之间的平均价差,并根据农户的田亩数量、商品粮产量等综合指标计算出来的。到2002年11月底,来安县10万农户共领到补贴1780多万元。据统计,天长、来安两个试点地区20多万农户共领到直补资金约4000万元,每个农户平均获补贴180元,每亩土地平均补贴25元。过去,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里的余粮,来间接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过去安徽省财政部门为此每年支付近40亿元,但农民只得到近4亿元的实惠。
  张正金高兴地说:“起先听说要给我们农民补贴,都不相信,后来看到干部大张旗鼓宣传,才半信半疑。去年10月中旬把1500多元的农业税交清后,没几天,乡政府干部送来了870多元钱。其他农户也都领到了补贴,大伙可高兴了,我们农民第一次直接从国家财政拿钱。这一下大伙种粮的积极性明显高了。”原来全县的4000多亩撂荒地,今年都被农民要回来种优质水稻了。
  国有粮站受到挑战 “主渠道”改革中求发展
  张正金告诉记者,粮食补贴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卖粮方便了。2002年他是在晒场直接卖粮,在晒场扬完场后,粮站直接打包运走了。而过去,他要用拖拉机把粮食拉到粮站排队卖,1万多公斤粮食卖完至少要两天。要是粮站说水分重了,要翻晒,就麻烦了,有时候粮站还借口粮食有杂质、水分重进行压价,不少农民光排队就等两三天。现在好了,不仅粮站收粮,还有不少个体私营粮食企业上门收粮,农民坐在家里就能卖粮了。谁价格高、谁服务好,农民就卖给谁,不管卖给谁农民都能得补贴。
  2002年,来安县有200多家经过批准的个体工商户和外地客商开始收粮。个私企业荣盛米厂的老板章光先介绍说,来安县粮食部门是真走向市场了,去年增设了80多个收购网点,还上门服务。“两放开”让来安粮食市场开始形成公平竞争局面,去年大家在价格和服务上已经展开了竞争,总体来说,粮站依然是收购主渠道,从资金、仓储、网点等方面,个私企业现在是竞争不过粮站的。
  来安县粮食局局长顾春林说,过去国有粮食企业是“负责执行政策,不负责企业效益;负责收粮,不负责销粮;负责储粮,不负责盈亏”。去年,粮食企业不再按保护价收购,不再享有新收粮的粮食风险基金,意味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购销企业真正“吃市场饭”,要实现“购得进、卖得出、有利润”目标,就得像其他经营者一样靠辛苦和服务。
  2002年,面对粮补改革的压力,来安县粮食企业减员增效。原来在册职工2950人,到2002年10月,1300人带资走人,退养200多人,逐步脱钩300多人,协议保留养老关系300人,830人竞争上岗。购销企业进行了多种方式改革,在机制上全面创新。改革后,轻装上阵的来安县粮食局发现,“直补”冲击是史无前例的,是压力,也是机遇。现在随行就市收粮,实现了顺价销售,完全按市场法则操作。去年当年增设80个网点、96个磅秤,走村串户,共收购水稻1.8亿公斤,如今全部销出,其中1亿公斤“丰两优”稻就实现利润600万元左右。
  随行就市看货色 好粮好价促调整
  种粮直接得补贴,粮优价格会更高,粮食市场自由交易,随行就市看货色。农民看到好粮不光好卖,还能得好价,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过去撂田,现在要田,过去种常规粮食作物,现在种优质粮。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后,价格高、市场适销的粮食优质品种成为天长、来安农民结构调整的热点。适销的精糯米,今年种植面积在界牌镇一下子就扩大到4000亩以上。
  来安县水口镇高庄村高庄组的刘德泉对记者说,因为离粮站近,人也比较熟,原来卖粮比别人能卖个好价钱。去年人情粮卖不了啦,粮站按市场价收,优质才能优价。“丰两优”稻品质好,价格卖得高,他今年种了6亩。
  来安县县委书记张传权介绍,前些年,国家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政策,很难做到优质优价,使农民缺乏种植优质粮的内在动力。2000年,来安实施效益农业示范工程,但“丰两优”稻推进缓慢,种植面积徘徊在5万亩左右。去年,利用市场这个杠杆,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来安县种植“丰两优”稻一下增到2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仅此一项农民增收2500万元。
*    *    *    *
  新闻背景
  1953年,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宣布取消实行30多年的粮食统一收购,实行合同定购。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定购合同。
  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进行丰歉调剂,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稳定,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1998年,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收储企业实行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2001年,对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粮改。
  2002年,在安徽、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区进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用好市场这只手
胡健
  粮食补贴由流通领域向生产者直接补贴的转移,使整个粮食流通过程市场化,为建立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在推进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
  国家将粮食补贴直接补给农民,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间利益流失,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益处。同时,按照来安、天长两地的方案,其他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同样可以享受补贴,将在实现农民种植自主权、鼓励农民自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粮食过剩,进而促使粮价稳定等方面起到作用。对粮食企业来说,直补改革破除了粮食购销市场的政策壁垒,打造了一个鼓励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现粮食购销市场的有效运转。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实现“单兵突破”。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必然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带来一些阵痛,如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如何使众多亏损的粮食企业顺利分流富余人员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管力度,使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能真正到农民手中;消化粮食企业的“老库存”、“老挂账”;加强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其他粮食生产环节的投入,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也都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应继续探索的问题。其间,如何更好地运用市场这只手,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科技部商务部发布目录
 11大类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外商投资
龚雯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国内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和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据悉,该目录是在原《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在技术上亟需发展或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国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经过相关领域专家评审编制而成。根据该目录,共有11大类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外商投资,它们分别为: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和现代农业,共计917项产品。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部门协同作战 加大执法力度 维护市场秩序
全国查处一批非典期间违法经营案件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记者龚雯从全国整规办获悉: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积极发挥各自职能,加大涉及产品价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及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经营活动的查处力度,为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做出了贡献。
  据悉,截至6月24日,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63.81万人次,检查单位70.77万个,查处非典期间哄抬价格、乱收费等价格违法案件5.62万件,实行经济制裁金额7418.83万元,曝光哄抬价格、乱收费的典型案件798起,责令停业整顿51件,移交公安、纪检等部门处理有关责任人244人。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344.2万人次、执法车辆70.5万台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883万余家,查处各类利用防治非典名义从事违法经营案件21.69万件、案值16163.6万元,其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1万件、案值4182.9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46件。查处各类超范围经营案件6634件、无证照经营案件4.28万件,吊销营业执照359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案件5762件、案值650.77万元,假冒伪劣消毒用品案件1.24万件、案值1506.45万元,假冒伪劣口罩案件12.25万件、案值2025.7万元,各类虚假广告案件4483件。
  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4.1万人次,检查企业19.8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4万起,涉案货值8853万多元,端掉假冒伪劣制造窝点510个,查获假冒伪劣防护服8.3万件、口罩506万个、消毒液148万瓶、洗涤用品27万公斤,移送公安等有关部门处理案件46起,曝光了4批30起典型案例。
  全国药监系统对防护服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执法检查22.74万家次;查获不合格防护服70多万套;查获不合格防护服案值782万元;责令整改单位1590家;责令停止防护服生产经营单位86家;处罚金额98.2万元。对口罩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执法检查41.7万家次。查获不合格口罩277.6万只;查获不合格口罩案值753.7万元;责令整改单位2426家;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单位311家;处罚金额323.3万元。查处违反质量管理案件2058起,涉案案值515.6万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黑窝点225起,涉案案值136.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2起,抓获涉嫌违法犯罪分子12人。查处不合格消毒液1041吨。查获防治非典的假劣药品货值1730.7万元;没收假劣药品货值1074.8万元;没收制假设备21台(套);捣毁制假窝点109个,取缔无证经营506户,涉嫌制售假劣药品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9人;涉嫌制售假劣医疗器械案件移送司法机关12人。查处防治非典的医疗器械案件1573起,涉案案值336.3万元,捣毁制假窝点124个;制止或移送工商部门处理的虚假广告337件。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民进中央表彰抗非典优秀会员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李薇薇)20日,114位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进会员受到了民进中央的表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对这些来自医务、行政、教育、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民进会员们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一个参政党,在这场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为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贡献。民进的同志们也在这场斗争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水平,整个中国民主促进会又朝着高素质参政党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各界民进会员共计400余人投入抗击非典一线,全会为抗击非典捐赠了价值约1600多万元人民币的款物。民进中央还编发了60多篇有关抗击非典的信息,给有关部门报送近百条意见建议,不少得到采纳,很好地发挥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商业服务业表彰抗非典先进单位和个人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今天,全国商业服务业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内780家商业服务业单位和563名个人获得该项荣誉。表彰大会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组织的。 (龚雯 曹进堂)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淮河中游水位回落减缓
 百余万人坚守干流及洪泽湖堤防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王立彬、姚润丰)受19日降雨和洪泽湖出湖流量减少影响,20日淮河中游各控制站水位回落有所减缓,吴家渡、蒋坝站水位略有回涨。
  目前,淮河沿线及洪泽湖周边共有108.63万人防守。沿淮堤防和行蓄洪区堤防累计出险1869处,其中淮北大堤、淮南、蚌埠城市圈堤、城西湖蓄洪堤、正南淮堤、临王段、洪泽湖大堤均无新增险情。目前淮河干流重要堤防没有发生重大险情。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继续回落,水位与常年同期相比偏低。鄱阳湖湖口水文站和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水位都在回落。黄河各主要来水区来水严重偏少,干流五大水库蓄水不足,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受近期降雨影响,黄河支流泾河、渭河出现小的涨水过程。此外,全国大中型水库除部分因降雨超汛限水位外,大多数低于汛限水位。其它大江大河水势平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美警方联手破获一起枪杀华人案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记者张涛从公安部获悉:今年5、6月间,中国公安部刑侦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联合破获了一起枪杀华人案。
  1994年,一纽约犯罪团伙派人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市,杀害了两名无辜华人,在美加两地华人社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犯罪嫌疑人阮华德(越南人)在指挥和直接参与这起杀人案后逃离美国,于1997年持假证件潜入中国。中国公安机关应美方请求,于近日将其抓获。2003年7月20日,中国公安机关依法将阮华德驱逐出境,移交美方处理。
  此案的侦破是两国执法部门又一次成功的合作。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中国公安部的高效配合深表感谢,表示今后将会对中方的类似请求尽力给予同样协助。
  中国公安部认为,此案的侦破对中美两国执法合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打击严重犯罪、保护海外华人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那曲:劳务输出促增收
本报拉萨7月20日电 记者刘亮明报道:行走在盛夏的藏北草原上,不时可以看到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火热场面,而这里总少不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挥汗大干的身影。西藏那曲地区重视在基本建设中吸纳农牧民工,既解决了各项工程的用工问题,又使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
  那曲地区以牧业为主,有富余劳动力4.3万多人。在农牧民增收难的情况下,如何能使这些富余劳动力发挥作用,是解决增收难题的关键。
  去年,那曲地区实现劳务输出超过1.37万人,占到地区劳动力人口的近8.6%,实现收入1527万元,人均创收1145元。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劳务输出近6500人,创收超过500万元,其中仅向青藏铁路建设工程输出劳务工就达1500多人次,创收140多万元。预计全年劳务输出将突破2万人,创收超过3000万元,人均达到1500元以上。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7月20日,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藏江孜“达玛”节在抗英遗址宗山城堡脚下开幕。图为江孜农民表演藏族古代骑士舞。(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永宁明清古城开放
  七月十九日,北京延庆县永宁明清古城正式开放。永宁有二百四十六年建城历史,素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为适应旅游需求,延庆县决定分五期恢复古城风貌。目前,占地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七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图为游客在观看表演。
本报记者 阎晓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