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界遗产大会召开
 中国申报“三江并流”景观
  新华社巴黎6月30日电(记者卢苏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30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开幕。在未来6天的会期里,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32个国家申报的37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进行评估,以确定本年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据悉,在此次申报的37处遗产项目中,有26个文化遗址、7个自然景观以及4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项目。中国政府此次申报的是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三江并流”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以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在今天的会议上表示,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作为一个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应当为国际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熟悉中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近年来世界遗产事业在中国有多么大的发展,又发挥着多么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今后,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组织和《世界遗产公约》缔约方之间的密切合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截至2002年12月,125个国家和地区的730个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有文化遗产563个,自然遗产144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个。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至今,中国共有28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3版(国际)
专栏:

希腊总统会见我外长
 李肇星会见欧盟领导人
  据新华社雅典7月1日电(记者陈德昌)希腊总统斯特凡诺普洛斯1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双方表示要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并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
  斯特凡诺普洛斯在会见时说,他曾于1994年访华,中国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化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希腊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最美好的感情,希腊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控制非典的努力深表钦佩。更令人高兴的是,北京将继雅典之后举办奥运会,希望两国在举办奥运会方面的合作能够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李肇星说,希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中希两国人民相互怀有友好和钦佩感情。他说,中国重视发展同希腊的友好关系。中希经济合作潜力很大,中方愿与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使中希关系不断巩固。
  双方还就亚洲形势交换了意见。斯特凡诺普洛斯说,中国的作用是全球性的,希腊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在亚洲热点问题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李肇星是应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的邀请于6月29日抵达这里访问的。
  据新华社雅典6月30日电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30日在这里与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负责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和下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意大利的外长代表举行了会晤。
  李肇星说,当前建立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中国与欧盟全面伙伴关系日臻成熟,双方都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发展中欧关系。胡锦涛主席与希腊总理西米蒂斯不久前在圣彼得堡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对深化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方赞赏欧盟在涉台问题上的建设性态度,感谢欧盟对中国抗击非典努力的理解和支持。
  李肇星指出,欧盟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符合双方和世界的利益。为此,他提出四项建议:搞好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保持中欧各层次政治对话势头;深化经贸关系,扩大双方在农业、环保、能源、信息等产业和中国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和分歧。他表示,欧盟应早日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尽早解除对华动物源性产品禁令。
  欧盟方面对欧中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赞同中方关于发展欧中关系的建议。欧盟赞赏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与邻国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赞赏中国在国际军控和裁军领域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愿在双方的合作及国际事务中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欧盟积极评价欧中人权对话,愿与中方继续在人权领域合作。
  欧盟方面表示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认为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欧盟表示将积极考虑解决中方关于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关切。
  双方还就朝核、武器扩散、中东和反恐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欧盟方面高度评价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同时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朝核问题。
  此前,李肇星与帕潘德里欧举行了双边会谈。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我们有权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访法国国防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
本报记者 郑园园
  应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的邀请,法国国防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见上图,本报记者刘龙摄)6月29日至7月1日访华。6月30日晚,她在其下榻的北京新世纪饭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今年56岁的阿利奥—马里拥有法学和政治学两个博士头衔,具有律师资格。她从政近20年,先后担任过教育国务秘书和青年体育部长,2002年5月被任命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防部长。当记者问她当女国防部长有何感受时,她笑了笑说,在她的从政生涯中,已经有过不少类似的“第一次”。1999年,她出任法国最大政党保卫共和联盟主席,成为该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担任主席期间,她力促党内各派克服分歧,实现大团结。保卫共和联盟在2002年5月帮助希拉克蝉联总统成功,进而于当年6月夺得议会选举胜利。阿利奥—马里在这一系列的“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法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
  阿利奥—马里认为,应该根据工作而不是性别判断她在国防部长位置上是否胜任和愉快。这位新部长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干脆利落,待人和蔼可亲。上任后,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她有条不紊地推动法国军队改革和欧洲防务建设。伊拉克战争后,阿利奥—马里在安全与防务问题上的多次讲话,表达了“老欧洲”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愿望。一年来,她的民意支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
  阿利奥—马里上任后,集中精力办了两件大事,一是提高了法国的军事预算,二是接受希拉克委托,大力推进欧洲防务建设。经过她的工作,法国议会今年1月通过了《2003—2008年军事纲领》法案,法案规定今后5年内,军事预算每年提高15%。冷战结束后,欧盟国家提高军费阻力极大,法国取得突破,实属不易。阿利奥—马里说,美国一再提高军费,而欧洲没有相应的意愿与行动,大西洋两岸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的差距拉大,妨碍着欧洲有效地表达政治愿望。法国是欧洲的军事大国,必须通过防务上的真正努力,维护欧洲与世界和平,这是法国应尽的国际义务。阿利奥—马里欣慰地说,提高军事预算使法国可以在较好的经济条件下提高军事能力,在欧洲防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阿利奥—马里认为,自从1999年赫尔辛基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后,欧洲防务就不再是乌托邦,它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其进展要比当年建立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进程快得多。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欧元的成功。再过几年,欧洲防务的成果也将令人信服。我们看到“装备的欧洲”正在成长,“欧洲战斗机”和A400M(大型远程军用运输机)的合作已经取得成果。今年年底,一支6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就要诞生。在军事行动领域,欧盟已独立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事平息冲突、维持和平行动。欧洲防务的目的是什么?阿利奥—马里说:“如果我们想要和美国成为真正的伙伴,首先要通过欧洲防务的真正进展为欧盟共同外交创造理想的条件,只有当欧洲拥有足够的军事手段,话才会有人听,价值观和利益才会被尊重。”不过,她特别强调,欧洲防务的目的既不是反美,也不是反北约。“我们希望强化北约中的欧洲支柱。欧洲人要用自己的力量使北约变得更强大。欧洲可以完成那些北约不能或不愿完成的任务,如我们目前在马其顿、刚果(金)的行动”。
  上月14日,法国《世界报》刊出该报对阿利奥—马里的专访。在那次谈话中,她批评了美国的“优越主义”,引起了广泛注意。阿利奥—马里向本报记者表示,那次谈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表达”。她说,“我一向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盟友的作用之一就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法美分歧在于对世界看法的不同。法国认为看待世界不应该只有一个视角,一种观点。我们有权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有权保持自己的视角”。比如反对恐怖主义,法国更倾向于从缩小南北差距、消除不平等入手解决矛盾。法国与美国的差别,也许还表现在决策时民众的意见在法国较多地被作为依据,如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法国决策就带有“人民特性”。阿利奥—马里强调,法国在外交与防务领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国际关系中各种力量所构成的各个“极”趋向平衡。
  阿利奥—马里特意提到,她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气氛友好热烈。双方都认为,军事合作不应当只有漂亮的言辞,更应当有具体的行动。她还说,法中军方的高层会谈将定期化,双方还将互派军官到对方军事院校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她表示,法国将促使欧盟国家解除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华军事技术出口的限制。(附图片)


第3版(国际)
专栏:

支持对伊战争美国人大幅减少
又有4名驻伊美军士兵遇袭死亡 伊发生清真寺和军火库爆炸事件
  新华社华盛顿6月30日电(记者谭卫兵、严锋)美国最新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美英联军最近在伊拉克接连遭到袭击导致人员伤亡以及伊战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美国人对美占领伊拉克的支持率正在大幅度下降。
  由《今日美国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美国舆论研究所(盖洛普)在27日至29日进行的这项民意调查表明,只有5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值得的,而今年4月份这一比例为73%。与此同时,约55%的美国人相信美军最终能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3月份对伊战争打响时这一比例为84%。
  这项对1003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还显示,相信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将被逮捕或者被打死的美国人从3月份的70%锐减到48%。
  据新华社巴格达7月1日电(记者梁有昶、王波)据目击者称,几名身份不明的袭击者1
  日上午在巴格达市中心穆斯坦西里耶大学附近向一辆美军军车发射枪榴弹,造成4名美军士兵死亡,另有两名士兵和1名伊拉克平民受伤。
  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军迅速将死伤的士兵转移,受伤的伊拉克平民也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而被击中的美军军车和附近的一辆伊拉克小公共汽车则起火燃烧。
  美军在事件发生后封锁了这一地区,并阻止记者靠近现场。
  自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以来,已有2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遭袭身亡。美国方面认为,这些袭击行动都是伊拉克的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残余势力所为,旨在阻止美国在伊拉克的重建工作。
  据新华社巴格达7月1日电据伊拉克媒体1日报道,位于巴格达以西55公里处费卢杰镇的一座清真寺6月30日夜发生爆炸,造成至少5名伊拉克平民死亡,另有4人受伤。
  报道援引目击者的话说,爆炸造成清真寺院内一间房子的墙壁和屋顶坍塌。据分析,这起爆炸可能是导弹或炸弹袭击引起的。但在现场维持秩序的美军士兵则说,爆炸可能是其它原因所致。
  爆炸事件加剧了当地民众与美军的紧张关系。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费卢杰镇的居民经常举行反美示威游行,并多次同美军发生武装冲突。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30日电 据伊拉克媒体30日报道,伊拉克西北部城市哈迪萨附近的一个被废弃军火库28日发生爆炸,数十名正在那里捡废金属的伊拉克人被炸死。
  当地医院的一名医生说,很多尸体已被烧焦,还有许多遇难者被埋在废墟中,因此目前无法知道确切的死亡人数,但估计至少有数十人被炸死。
  据悉,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穷人到这个被废弃的军火库捡废金属换钱,有的甚至还把未爆炸武器在拆除炸药后当废铁出售。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30日电 驻伊拉克美军的一位官员30日在巴格达说,美军当天逮捕了由美军当局任命的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市市长阿卜杜勒·穆尼姆。
  这位官员说,穆尼姆在3个月的市长任期内涉嫌犯有绑架、胁迫政府工作人员从事经济犯罪、袭击银行官员和偷盗公款等罪行。这些指控都是由伊拉克的法官和特别检察官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后提出的。这位官员还说,穆尼姆将按照伊拉克的法律在当地法院接受审判。与穆尼姆一起被捕的还有其他61名与其关系密切的伊拉克人,他们将面临同样的指控。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界职业妇女大会闭幕
  据新华社马拉喀什(摩洛哥)6月30日电(记者康新文、范卫平)第十三届世界职业妇女大会30日发表声明,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妇女地位,特别是为广大妇女参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大会当天闭幕时通过的这项声明指出,世界各国政府应该积极推进民主和良政建设,在保障妇女享有教育、健康和家庭权利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国家经济生活,特别是在资金、税收和关税等方面为她们创办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并帮助她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摩洛哥负责扫盲和业余教育的国务秘书鲁扎利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言强调,各国政府只有切实保障妇女的教育、健康、劳动和平等权利,才能使她们真正融入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而妇女也只有在接受教育和脱盲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女性特有的聪明才智。
  大会执行主席、美国菲律宾裔妇女活动家伊莱娜·纳提维达在致闭幕辞时指出,本届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代表们就提高妇女地位和改善妇女生活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包括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2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妇女首次与会,使世界妇女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全面。
  伊莱娜·纳提维达最后宣布,第十四届世界职业妇女大会将于2004年在韩国汉城举行。
  世界职业妇女大会1990年由“国际妇女企业网”倡议举行。


第3版(国际)
专栏:

刚果(金)冲突各派签署协议
  据新华社金沙萨6月30日电(记者欧玉成)据当地媒体30日报道,刚果(金)国内冲突各派29日在首都金沙萨签署了一项关于各派在未来国家统一军队中权力分配的协议,从而为在刚果(金)建立过渡政府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刚果(金)政府,反政府武装“刚果解放运动”,“刚果民主联盟”的戈马派、解放运动派和国民派以及东部民兵武装马伊—马伊的代表在协议上签了字。在协议上签字的还有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尼亚斯、非洲联盟代表穆法马迪和欧盟特使阿杰罗。
  阿杰罗在签字后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就等着过渡政府的成立了。”尼亚斯则表示,希望这个经过3天谈判达成的协议是刚果(金)实现和平过程中的“最后一件事”。


第3版(国际)
专栏:

  7月1日,印度尼西亚警察总部在雅加达南区举行纪念其建立57周年庆典活动。图为印尼警察仪仗队在庆典上演奏鼓乐。
新华社记者 壮锦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难“消化”的伊拉克
黄培昭
  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早已结束,但伊境内的枪声却没有停息。美军接连发动的“半岛袭击”、“沙漠蝎子”和“沙漠响尾蛇”等大规模清剿行动,更让人不时听到回荡在两河流域的枪炮声。对美国而言,严酷的现实是,伊境内局势仍然一团糟。为解决这一难题,布什政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起用了两任负责伊战后事务的官员,从退役中将加纳到职业外交官布雷默接连被遣上阵,不能不说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然而效果却不佳。
  加纳是五角大楼的座上宾,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私交甚笃。早在伊拉克战争前,美国“鹰派”人物就物色他充当管理战后伊拉克重建的角色。今年1月,加纳得到布什的正式任命。白宫在战争爆发前敦促他走马上任,可直到开战后加纳才率工作组赶到科威特。4月中旬,加纳一行终于开赴伊拉克。也许他自己也意识到此行有些姗姗来迟,便迫不及待地于4月15日召集伊主要反对派开会,讨论过渡政府组建事宜。会议地点是位于纳西里耶附近幼发拉底河古河道上的乌尔古城,那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城市,是两河流域辉煌文明的象征。加纳选择此地,寓意不言自明。
  比加纳小4岁的布雷默长期在美国国务院供职,负责反恐事务,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关系密切。与加纳的老成持重相比,布雷默要咄咄逼人得多。他向来以“说话直率、作风稳健、雷厉风行”而著称,在5月8日得到布什的正式任命后,仅过了3天就踏上了赴中东的行程,11日抵达伊拉克履新。这一天,加纳的忠实部下、负责伊拉克中部公共服务的协调员芭芭拉·博丁黯然离伊返美。博丁是事实上的巴格达市长,批评人士指责她作为加纳的助手,工作“毫无起色”。
  加纳和布雷默就任伊始,都对自己能早日“摆平”伊拉克局势充满信心。加纳当初信誓旦旦地说:“将很快把过渡政府交给伊拉克人民。”布雷默也踌躇满志,一抵达巴格达就对记者说,重建伊拉克是一项“令人愉快的挑战”,并对战胜这一挑战“充满信心”。他们表达的何尝不是华盛顿的口径。君不见,白宫早在战前就宣布,战后将“迅速”恢复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让那里的人民“立刻”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可是战争的硝烟渐次飘远,而伊拉克依然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治安状况恶化。驻扎伊拉克的美军士兵几乎每天都有人死于冷枪。美方要求收缴散落在伊民间的500万件枪支,结果只收缴了约200件。令人回味的是,美一心要抓的萨达姆迄今仍不知所踪,被取缔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也改头换面,易名“奥达”进行地下抵抗活动。在阿拉伯语里,奥达是“回来”的意思,这清楚地表明,复兴社会党还指望东山再起,有朝一日重新掌权。
  舆论一度指责加纳没能在伊建立安全稳定的机制,然而布雷默工作至今,也未见改观,连组建伊拉克过渡政府都困难重重,不得不多次宣布将其拖后。看来,加纳被布雷默取而代之,既是华盛顿内部权力磨擦和妥协的产物,更反映出美国对如何应付战后的伊拉克局面显得一筹莫展。
  《华盛顿邮报》近日载文称,美军方和政界都认为,美之所以尚未恢复伊拉克的法律和秩序,是因为没有吸取美军在海地、索马里和阿富汗等地的教训。其实,伊拉克的民族、宗教、政治等矛盾盘根错节,远比这些国家复杂得多,即便汲取了教训也未必管用。
  布什政府“扳倒”萨达姆虽然顺利,但“吃”起伊拉克这块“肥肉”来却并不顺口,“消化”起来恐怕更难。组建过渡政府,仅仅是战后重建最起码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尚且迈不开腿,可以想见美国今后在伊拉克的道路将何其漫漫。加纳不灵,布雷默也难说,伊拉克战后政治委员会恐怕同样回天乏力。真令人怀疑:难道白宫当初决定攻打伊拉克时,就没有好好想想各种可能的后果?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南欢迎巴武装派别宣布停火
 “阿克萨烈士旅”有条件暂停袭以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30日电(记者杨志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0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哈马斯和杰哈德29日宣布停火三个月表示欢迎,希望此举能完全结束中东地区的暴力和恐怖行为。
  安南在声明中说,这一停火决定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的撤军协议,为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希望”。安南敦促以巴双方继续为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作出不懈努力,以使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最终得以实现。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29日在加沙地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从当天起的3个月内有条件地停止袭击以色列目标。根据与巴方早先达成的协议,以色列军队已于当日深夜从加沙地带北部全部撤出。
  据新华社加沙6月30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主流派别法塔赫下属军事派别“阿克萨烈士旅”发言人谢赫30日晚在这里宣布,“阿克萨烈士旅”决定在今后三个月内有条件地暂停袭击以色列目标。
  谢赫说,考虑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最高利益,“阿克萨烈士旅”同意停火,但以色列当局必须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并解除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软禁。至此,除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以外,所有巴主要军事组织都已宣布停火。
  据当地媒体报道,就在“阿克萨烈士旅”宣布停火前数小时,一名保加利亚籍以色列建筑工人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附近遭数名巴武装人员枪击身亡。“阿克萨烈士旅”宣布对这一袭击事件负责。
  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尽管以巴安全部门会谈取得进展,但以色列不会对当天发生的枪击事件“坐视不管”。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俄敦促伊朗尽快签署
  据新华社莫斯科6月30日电(记者宋世益)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30日在同来访的伊朗副总统兼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举行会谈时,再次敦促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伊万诺夫在会谈中说,签署核安全保障的附加议定书将再次证明伊朗的核计划确实是用于和平目的的,同时也表明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伊万诺夫指出,俄罗斯视伊朗为重要伙伴,希望同伊方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他说,近年来俄伊两国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政治对话正在积极展开,俄希望这种势头能得以保持。
  阿加扎德在会谈中说,俄罗斯是伊朗重要的战略伙伴和真正的朋友,双方在核领域的合作是透明的,没有超出相关的国际法框架。他表示相信,伊俄在核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前景,今后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将继续扩大。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鲁沙伊洛当天在与阿加扎德会谈时也表示,俄非常重视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同伊朗开展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交还5名叙军伤兵
  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30日电(记者拱振喜)叙利亚官方发言人30日在大马士革宣布,美国方面当天在叙伊边境地区向叙方转交了在美军与叙边防部队交火中受伤的5名叙利亚士兵。
  这位发言人说,这5名伤员已被运送到叙利亚的一家医院。他说,美方称,美军与叙利亚边防部队的交火事件是“令人遗憾的偶然事件”。
  美军19日凌晨在叙伊边界地区对被怀疑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高官的车队实施袭击时,与叙利亚边防巡逻队交火,造成5名叙士兵受伤。叙利亚外交部当天召见了美国驻叙利亚大使卡图夫,就这一事件向美方提出正式抗议,并要求美方交还受伤的叙士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