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一些国家领导人致电致函我领导人
 对中国发生水灾表示慰问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近日,一些国家领导人分别致电或致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国部分地区发生水灾表示诚挚慰问,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并相信在中国政府领导下,抗洪救灾工作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
  发来慰问电、函的有: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首相洪森,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总理贾迈利,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等。
  西哈努克还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


第3版(国际)
专栏:

“锦绣中华”摄影展在阿成功举行
 李长春出席了开幕式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7月16日电(记者沈安)由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和阿根廷参议院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摄影展于16日结束。约1000名阿根廷观众参观了这一展现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与中国现代文明的摄影展。
  “锦绣中华”摄影展于7月11日开幕。正在阿根廷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及其率领的代表团全体成员,在阿根廷参议院副议长洛佩斯陪同下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摄影展。随同李长春来访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洛佩斯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摄影展举办成功,祝愿中阿两国进一步扩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本次摄影展共展出了60幅精美的图片,分别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摄影展在阿根廷国会最重要的礼宾厅之一国会大厦蓝厅举行,该厅是阿总统在重大典礼仪式前会见各国首脑的场所。


第3版(国际)
专栏:

瑞典副首相会见贺国强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7月17日电(记者吴平)瑞典副首相温贝里17日在斯德哥尔摩会见途经瑞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时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瑞中两国间的合作与交流。
  温贝里对贺国强率领中共代表团过境瑞典表示热烈欢迎。
  她说,瑞中关系历史悠久、发展良好,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中国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绩惊人,前景不可限量。瑞典许多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愿意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瑞典政府也希望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交流。
  贺国强高度评价了中瑞两国关系多年来的友好发展,就瑞典政府对中国抗击非典斗争的同情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就中国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以及人才和干部管理制度作了介绍。
  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中国驻瑞典大使邹明榕等会见时在座。
  贺国强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是结束对奥地利、乌克兰和匈牙利的访问后途经瑞典时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驻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17日在喀布尔举行移交仪式,德国将多国旅指挥权正式移交给加拿大。图为一名国际安全部队的士兵在仪式上敬礼致意。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国中央司令部新任司令承认
 驻伊美军陷入游击战
  北约称不打算更多参与伊拉克事务
  本报华盛顿7月17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中央司令部新任司令阿比扎伊德16日在就任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认,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目前正面临“典型的游击战威胁”,伊拉克反抗分子对美军的袭击正变得“越来越有组织性”。这是美军高级将领首次承认美国国防部一直到现在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阿比扎伊德在五角大楼说,美军在伊已陷入萨达姆支持者和其他敌对者发动的游击战之中。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原伊政府情报和安全人员以及前共和国卫队成员已经按照地区划分组织起来,分成6至8人一队的小组,采用移动战术,对美军发动“传统意义上的游击战”,几乎每天都对美国领导的盟军进行袭击。
  驻伊美军发言人证实,一架美军C—130运输机16日在巴格达机场降落时,险些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中。这枚来历不明的导弹是在当天早晨发射的,但没有击中正要降落的美军飞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今天报道,在伊战斗中阵亡的美军人数已增至148人,已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147名美军阵亡的数字。自从布什今年5月1日宣布伊拉克重大战事结束后,已有大约34名驻伊美军士兵在遇袭事件中丧生。加上其他非战斗事故死亡的人数,美军在这次战争中已有200多人丧生,1000多人受伤。
  据新华社巴格达7月17日电(记者王波、梁有昶)17日是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政变上台执政35周年纪念日,总部设在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和总部设在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当天播放了据称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录制的录音讲话,讲话抨击了刚刚成立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伊拉克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国际原子能机构16日在维也纳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该机构核查人员6月7日至23日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12公里的图威萨一处核设施进行了检查,并找回了伊拉克战争中该设施遭抢劫时遗失的大部分核材料,但估计仍有至少10公斤核材料下落不明。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在16日举行的联合国闭门会议上,他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讨论通过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联合国新决议的可能性,以促使其他国家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与维和行动。当天,德国外长菲舍尔表示,德国会向伊拉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不会派兵。法国总统希拉克此前也表示不会考虑向伊派兵。
  北约秘书长罗伯逊16日在布鲁塞尔表示,北约不打算在更多领域参与伊拉克的事务。他说,“我们将尽力做好正在做的事情”,目前北约在伊拉克的任务是为波兰领导的多国稳定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核问题 安南敦促朝美和平解决 美称愿举行下一轮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朝鲜核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6日在纽约敦促朝鲜和美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他说,他一直与朝美两国有接触,“我知道这个地区的政府,特别是中国,正在努力与各方寻找和平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我敦促各方真正参与并找到和平解决之道”。
  鲍威尔16日在与到访的德国外长菲舍尔会谈之后对记者表示,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外交努力仍在进行中,而且效果不错,他预期这方面的努力“在非常近的将来”就会取得一些进展。鲍威尔说,他在会谈时已告知菲舍尔,美国仍然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朝核问题抱有希望。
  美国负责军控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16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愿意就朝鲜核问题举行下一轮美朝中三方会谈,条件是三方会谈以后要扩大成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五方会谈。他表示,由于朝核问题的严重性,任何多边会谈都应尽快开始,希望能在今年8月举行。


第3版(国际)
专栏:

在军事分界线中部地段
 韩朝发生交火
  新华社汉城7月17日电(记者张锦芳)韩国军队合同参谋本部17日宣布,当天早晨,韩国和朝鲜双方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中部地段发生交火。这是自2001年11月27日以来韩朝军队在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第一次交火。
  韩国军队合同参谋本部说,当地时间17日早晨6时10分,在韩国京畿道涟郡与朝鲜相接的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朝鲜人民军士兵从朝方警戒哨所向韩国军队警戒哨所发射了4发枪弹。朝方发射的子弹为14.5毫米机关枪子弹。随后,韩国军队士兵根据交战规则向朝方哨所发射了17发机关枪弹。在这次交火中,韩方士兵没有伤亡。
  韩国军队合同参谋本部计划对交火现场进行调查,以确认这次交火是朝方士兵走火造成的还是有意所为。如果通过调查确认是朝方违反停战协定,韩国将提请联合国军司令部向朝方建议举行军事停战委员会秘书长级接触,要求朝方就此事作出说明。
  目前,朝方尚未对这一事件发表任何评论。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大变动中的世界秩序
黄晴
  6月19日出版的德国外交学会季刊《国际政治》刊登该学会研究所主任凯泽教授的一篇文章,题为《世界新秩序》,值得一读。
  凯泽认为,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突显了世界面临的大变动和世界新秩序的轮廓。这种新秩序不仅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而且正在取代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起所建立的当代国际政治体系。
  在当代国际关系史和理论中,《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具有重要意义。它所确立的国家主权原则,因应了民族国家产生的潮流,奠定了其后300多年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础。如今,许多人感到,“千年古道今日窄”,世界似乎面临着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凯泽认为,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了,这个新时代是由美国支配全球和全球相互依赖的矛盾所左右的。应该说,凯泽的这一概括体现了当代世界的突出现象,问题是,这一矛盾的两方面中,哪一方面更具发展性。
  冷战之后,特别是新世纪之初,美国“单极”现象与单边倾向突显,笔者以为,这同冷战后两极格局崩坏,一极崩塌,一极犹存,结构失衡有关,同美国国内政治变化有关,同美国近期大量使用武力、将军事势能转为军事动能有关,这种现象是“遗产”还是具有发展性,恐怕还要观察几年再说。
  全球相互依赖或“全球化”现象确是当今发展很快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点是:对外贸易和跨国投资比全球产值增长得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全球化,如环境问题,移民问题,跨国犯罪问题,卫生问题等等。当今的恐怖主义和不久前的非典疫情均有很强的全球色彩。世界上的社会运动也日益“全球化”,不久前的反战运动是全球性动作,要求全球社会公平的社会论坛运动与八国峰会、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对,就连反全球化运动的组织也是在搞全球性的活动。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最近说,我们处在新世纪的开端,还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这句话代表了当今许多人的困惑。在今天的世界上,民族国家仍是世界体系中的游戏主体,而且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呈上升态势。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欧盟式的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整合、所谓的价值普世化(如人权、环保等价值),甚至美国的单边军事强权行为,均以不同形式和程度侵蚀和冲击国家主权原则。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毕竟总是观念适应现实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在大变动的时代,观念上与时俱进的问题更为突出。
  贤哲黑格尔在阐述世界史时,有过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理性的狡猾”,意指在历史进程中,热情在前台冲锋陷阵,头破血流,理性(或规律性)却在背后狡猾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在今天的世界变动中,哪些因素是热情,正在盲目地为新世界秩序开路,哪些因素是理性,正在狡猾地实现自身的目的,恐怕需要很好地观察与梳理。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中情局长接受国会质询
 美调查有关伊假情报来源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16日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秘密听证会上作证,就布什总统年初国情咨文中引用关于“伊拉克从非洲购买铀”的不实情报一事接受质询,并重申为国情咨文引用这一虚假情报承担全部责任。
  这是特尼特宣布对虚假情报承担责任以来首次到国会作证。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罗伯茨说,委员会要求特尼特改日再次到国会作证。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 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16日向新闻界证实,联邦调查局已开始就有关伊拉克试图从非洲购买铀以生产核武器的假情报进行调查,以确认假情报制造者的动机。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外交部伊拉克工作小组抵巴格达
  新华社巴格达7月17日电(记者王波)以前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孙必干为首的外交部伊拉克工作小组17日中午经约旦抵达巴格达,他们将为重建在伊拉克战争中遭到破坏的中国使馆做前期准备。
  孙必干表示,工作小组到伊后将首先查看使馆损坏情况,然后立即开始为重建使馆做准备工作。当天随同4人工作小组进入伊拉克的还有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等3家公司的7名工作人员。
  由于中国使馆内的办公用房和住所均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个小组在伊拉克期间暂住在位于巴格达市中心、有美军重兵把守的一家饭店内。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3月17日,前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率领当时在伊的最后13名中国人撤离了伊拉克。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老夫突发杀人狂 集市飙车酿血案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7月16日下午,一位86岁的老翁飞车冲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西部海滨圣莫尼卡市中心的一个露天农贸集市,当场撞死9人,包括一名两岁的孩子,此外还有45人受伤,其中15人伤势严重。现场蔬菜水果散落满地,街道一片狼藉。伤者哭叫的喊声及死伤者的鲜血令现场一片混乱。下午2时以后现场被警方封锁。
  圣莫尼卡海滩是洛杉矶著名的旅游点,当地的金黄色沙滩与优美的海岸风景每年夏天都吸引无数游客。集市位于海滩,每周只开放一次。附近的农民和渔民把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海产品运到这里出售,而洛杉矶的市民也开车到这里采购。据警方估计,当时有近万人在集市上。
  下午1时50分左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开着一辆快速行驶的小汽车闯入集市,估计时速为100公里左右。人们躲闪不及,因而酿成特大事故。这位老者名叫罗素·威勒,他开的是一辆1992年出产的暗红色别克小汽车。这辆车横冲直撞,一直向前冲了相当于3个街区的距离。因为肇事车辆速度太快、也根本没有刹车,许多购物者和摊主当场被撞倒,许多摊位的帐篷也被撞得支离破碎,撞飞的木块、铁片造成更多的人受伤。许多停放在路边的车辆也被撞得面目全非。
  事发时,老人显然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一名叫克里斯曼的目击者称,老头当时显得完全迷糊了,当他走下车时,看上去十分迷惑,“他不应该开车,他肯定不怎么懂驾驶”。克里斯曼说,当时还有一名妇女被压在车下面,当老头被逮捕后,约10个人一起将汽车抬起,救出了那名妇女,所幸她仍有呼吸。
  圣莫尼卡市警察局长称,肇事老翁已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检查。据称,老人并没有醉酒,也没有精神病史,目前正在接受警官的询问。
  在美国,汽车司机的年龄没有上限,而且由于子女和父母一般分开居住,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高龄老人开车外出,不时有他们出车祸的报道。老年司机肇事已成为美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报华盛顿7月16日电)(附图片)
  圣莫尼卡市的农贸集市发生惨案后,现场一片狼藉。
  新华社记者 颜亮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平静的对抗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美国摧毁了萨达姆政权以后,把伊拉克划为3个军事管制区: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北方区由美军自己掌控,以巴士拉为中心的南方区交英军管辖,中部区则委任一名波兰将军当司令,由波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组成的联军负责。美国刻意作出这种安排,显然有冷落和惩罚法国的含意。然而,目前情况却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9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放风说,欢迎包括法德在内的国家派兵参加驻扎在伊拉克的联军。对此,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说,只有在安理会有明确授权的前提下,以及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框架内,法国才可能考虑派兵。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法国现在有意拿美国一把。
  之所以发生上述情节,是因为形势有变。第一,萨达姆政权倒台已经3个多月,但美国至今未能在这个国家恢复正常秩序。不仅经济发展谈不上,就连水电供应也没完全恢复。伊拉克老百姓对美国怨声载道,怒火越来越大,并屡屡发生向美军偷袭和放冷枪的事。自从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结束以来,到本月16日共有33名美军士兵被冷枪打死。美国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说,现在驻伊美军每天遭到10到25次的偷袭。布什日前访问非洲时也承认,在伊拉克的美军存在“安全问题”,他担心在背后有反美游击队在活动。第二,美国当初发动战争的理由是解除伊拉克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今,美军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就再一次使这场战争的合法性从根本上受到质疑。第三,驻伊美军每月开支将近40亿美元,还不知道要驻扎到何时,因此也不知道这笔军费会增加到多少。无论何时结束,美国财政负担都十分沉重。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得不想些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这样,“鹰派”的拉姆斯菲尔德才放出了新口风。美国参议院也于10日通过一项决议,请布什要求北约和联合国帮助维持伊拉克和平与重建。
  虽然拉姆斯菲尔德放出了新口风,但美国并未正式向法国提出派兵的要求,德维尔潘预先向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谈话,表明法国的态度,大概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当初,为了阻止这场战争,法国总统希拉克说法国要行使否决权,布什还是坚持向安理会提出美国的决议案并要求投票表决,后来又干脆踢开联合国直接对伊开战,致使法美两国发生正面碰撞,失去了回旋余地。现在德维尔潘先表态,为的是使两国不再出现摊牌的情况。其次,法国不考虑出兵,也是因为它对伊拉克问题的看法与美国相左。法国认为,解决伊拉克问题不在于驻军人数多少,正是因为伊拉克人民不接受、并且越来越仇视占领,才生出这么多问题,占领军应尽快成立过渡政府向伊拉克人民归还主权。再者,法国当初反对这场战争,主张用和平方式解除伊拉克武装,并要求由联合国来主导伊拉克的政治重建。现在若要出兵,则要有理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83号决议,解除了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制裁,并对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作出了整体安排。法国认为,现在只有根据新形势再通过一个新决议,规定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法国才能考虑向伊派兵。
  伊拉克战争使法美关系降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的最低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说,“忘掉德国、原谅俄国、惩罚法国”。现在,两国关系虽然从气氛上看得到了缓和,但各自立场并没有什么改变。伊拉克战争后,希拉克多次说过,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并不因为打赢了就获得了合法性。他还说,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进行并赢得一场战争,但它却不可能单独赢得一场和平。希拉克的话得到了应验,在伊美军有陷入泥潭的迹象。但从法国各媒体对目前美军在伊情况的报道看,法国并没有利用美国在伊的困难来显示“老欧洲”经验丰富、有见识。法国现在不与美国唇枪舌剑地争论,而是顽强地坚持、平静的对抗。希拉克说,法国在对美关系上要更加“务实”,这大概就是一种表现吧。
  6月初在埃维昂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希拉克与布什进行了伊战后的首次会面,双方不冷不热,但毕竟缓和了气氛、恢复了对话。其实,这一段时间以来,法美关系还是不断改善的。两国反恐合作一直在正常进行。法国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等地的军事行动,在涉及伊朗和朝鲜的武器扩散问题上,双方也态度一致,这些都使两国关系回暖。9月,希拉克预计还要去美国进行访问。不过,两国间的互不信任仍未克服。法国谴责美国利用自己一超独大的实力,为了本国利益而推行单边主义,美国则怀疑法国极力带领欧洲反美。这种信任危机恐怕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目前观察,法国对自己的原则是要坚持下去的,所以,“平静对抗”方针在法美关系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取决于美国受形势制约的程度和有多大的忍耐度。(本报巴黎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