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曾培炎慰问秭归滑坡灾区群众和抢险官兵
  部署下一步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新华社宜昌7月17日电 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来到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特大滑坡现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慰问战斗在抢险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贯彻落实温家宝同志指示精神,对下一步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16日深夜,灾区普降特大暴雨,滑坡牵引区险情进一步恶化。17日清晨,曾培炎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一行,冒雨来到滑坡现场,察看受灾情况,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在看望受灾群众时,曾培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情况。曾培炎强调,一定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清洁的水喝、有处住、有地方看病。他要求及早疏通河道,恢复基础设施。抓紧制定受灾群众安置方案,要结合三峡三期移民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尽快组织实施。要集中力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在慰问参加抢险的官兵时,曾培炎勉励他们,继续发扬九八抗洪精神,再接再厉,夺取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曾培炎还分别听取了专家组、地方政府以及三峡总公司的情况汇报。他说,国土资源部门灾前部署了观测点,通过群防群测,及时做出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曾培炎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近期内要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流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已完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要加强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快速反应机制。要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农业部提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措施
  下半年中央财政追加农业投资向灾区倾斜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夏珺报道:农业部日前召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分析全国特别是安徽、江苏当前洪涝灾情,提出了继续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和措施,要求今年下半年中央财政追加的农业投资向灾区倾斜。
  农业部提出,把当前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当前的抗灾救灾工作实际中。农业部将组织中国农科院等单位有实践经验的种植业、畜牧、水产专家,组成两个专家组,尽快分赴安徽、江苏指导灾后生产恢复工作;有关司局正着手研究制定本行业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的措施。农业部要求各有关司局认真做好灾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疫情监测、消毒防疫、控制扑灭等措施,预防灾后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抓紧落实救灾化肥、柴油、救灾备荒种子的下拨和调剂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核实灾情,及早落实国家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组织好灾区农民外出务工。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洪泽湖仍处高水位 长江潮位均超警戒
  据新华社南京7月17日电(记者汤涧、孙彬)洪泽湖洪水17日继续在高位运行。据江苏省防汛指挥部通报,14时,洪泽湖蒋坝水位为14.25米,仍超过警戒水位0.75米,超过1991年最高水位0.19米。
  江苏省防汛指挥部的汛情通报显示,17日14时,出洪泽湖的洪水总流量达11797立方米每秒,已大于9708立方米每秒的入湖总流量。淮河入江水道主要站点水位高位回落,14时,入江水道金湖站水位为11.61米,高邮湖水位9.37米,均低于历史最高水位。
  在淮河干流洪峰压境的同时,长江恰逢农历十八天文大潮,江苏沿江潮位3天来均超过警戒水位。17日8时,长江大通流量达61300立方米每秒。受上游来水增加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全省沿江潮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上,其中南京高潮位9.22米,超过警戒水位0.72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淮河流域20日至22日将出现大到暴雨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姚润丰)中央气象台最新的预报显示,7月20日至22日,由于四川盆地的强降雨区将逐渐东移再次影响淮河流域,淮河流域又将出现一次大到暴雨的强降雨过程。
  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主任毕宝贵介绍,17日至18日,我国大到暴雨区主要位于淮河流域到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两天总降雨量一般有30至60毫米,其中,湖北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河南东南部、江苏、安徽中南部的部分地区有70至100毫米,局部地区将超过1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19日的降雨将明显减弱,但四川盆地又将出现大到暴雨。
  各地在防范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洪涝和相关地质灾害的同时,沿淮各地要注意雨情、水情变化,加强防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京沪全线列车恢复正常速度
  本报合肥7月17日电 经过蚌埠铁路分局和解放军战士的奋战,受洪灾影响的京沪线滁州段最后一处限速地段,于7月16日10时1分全线恢复正常。
  7月5日,京沪线滁州段多处出现水漫钢轨、路基塌方等重大险情,其中最严重的水害地段为乌衣至担子间上行线K972.8—K973.3公里1874号桥处。当日20时39分,该段线路被封锁。
  险情发生后,铁道部、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和安徽省等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险。7月6日3时8分,线路开通,列车限速5公里/小时运行。之后,此线路列车陆续提高运行速度。7月16日10时1分,京沪线滁州段乌衣至担子间恢复正常速度运行。至此,京沪线列车速度全线恢复正常。
(刘杰 陆应果)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卫生部教育部发出通知
 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教育部今天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部分省份的学校发生了结核病的暴发流行。疫情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学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卫生部、教育部要求:
  一、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三、要做好在校学生的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工作。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隔离治疗,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病人的治疗和管理,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入学;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校医负责,执行“监督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四、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校医或分管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肺结核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督促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五、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染机会。
  六、严格执行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结核病疫情必须及时向所在地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七、对因玩忽职守,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条款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北京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
 收缴毒品海洛因十三点二公斤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岳瑞芳、李京华)北京市公安局17日宣布,警方近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海洛因贩毒案,抓获贩毒嫌疑人两名,收缴毒品海洛因13.2公斤,价值200多万元。
  警方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一案收缴毒品海洛因数量最多的一次。
  据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透露,贩毒嫌疑人马秀琴和张尕娘是两名甘肃籍女子。现年31岁的马秀琴2002年底来到北京后,就多次在京进行贩毒活动。今年6月26日,北京市刑侦总队缉毒支队接到甘肃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情报:一名有重大贩毒嫌疑的甘肃籍女子租住在北京,近期活动频繁。案情上报到北京市公安局后,北京警方迅速成立了代号为“6·26案件”的侦破专案组。
  经过连续几天的缜密侦查,专案组锁定了两名贩毒嫌疑人的身份和租住地,并于7月1日晚对嫌犯及其同伙实施抓捕。两名嫌犯落网后,警方在其所供出的藏毒点缴获了15块整板海洛因和79小袋海洛因,总计重量达13.2公斤。
  据介绍,北京市公安局自今年5月开展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以来,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620余起,抓获640余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毒品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21公斤;破获吸毒人员从事的盗窃、抢劫、杀人等其他刑事案件65起。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生命与时间赛跑
——湖北秭归千将坪特大滑坡抢险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杜若原
  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一场突发性、特大型、毁灭性的滑坡灾害,降临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边的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一声巨响,巨大的山体整体下滑,将宽阔的青干河拦腰砸断,掀起20多米高的巨浪。短短5分钟时间里,80多栋农舍和4家企业厂房化为废墟。千将坪村生活着1200多名群众,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危急关头当机立断
  “青干河岸边千将坪山体发现裂缝!”7月12日是星期六,上午8时,正在办公室加班的沙镇溪镇党委书记龚发会接到三金硅业公司董事长宋文诏的报告。来不及细想,他立即召集镇委副书记王雄、副镇长王山等赶往现场。他们在现场分析认为,山体滑坡征兆已经形成。龚发会一边打电话通知千将坪村组干部加强裂缝监测,一边打电话向县里报告险情。
  14时30分,县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后,与镇领导一起对千将坪村山体裂缝进行会诊,初步确认为滑坡体。
  21时40分,贴在三金硅业公司厂房墙壁上监测裂缝的纸条被撑破。龚发会再次赶到硅厂,到成品车间一瞧,裂缝明显增大,伴随着啪啪的响声。这可能不是一般的滑坡!龚发会当机立断,命令企业职工全部撤离,并火速赶回镇里,仅用了10多分钟时间,就召集了42名机关干部,分头到村里疏散村民。
  党员干部是抢险主力军
  23时20分,大撤离开始。此时,山体在加速运动,裂缝出现错位。
  由于村民居住点分散,镇党委紧急决定组成三人一班的党员干部突击队。突击队员手持电喇叭、打着手电筒,在黑夜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着,挨家挨户地敲门,催促村民尽快撤离险区。
  51岁的王祖彦是沙镇溪镇土地建设环保所长。23时50分左右,当他看到裂缝已超过30厘米时,意识到滑坡马上就要发生。他迅速跑到监测点附近农户谢克才家中,背起老人向施救车辆一路小跑。
  镇经贸办副主任梅东辉从滑坡体上爬起来时,不知东西南北。此时,他听到不远处有一群人向他跑来。他晃动着手电筒大声喊道:“往青干河大桥方向跑,注意脚下的裂缝。”送走一拨群众,梅东辉听到身后有人在哭喊。他赶紧摸过去,背起一位70多岁的老人往安全地带跑。一趟、两趟、三趟……梅东辉就这样将4位老人背到了安全地带。
  零时20分,大滑坡开始,长1200米、宽1000米、平均厚度20米,总方量约24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直冲青干河,将河道彻底阻断。此时,1200名群众已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千将坪灾情发生后,牵动众人心。
  武警宜昌市二支队60名官兵,县内9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110名干部、200多名农民志愿者陆续赶到,展开水陆两路大范围搜救。搜救队员救出了12名被困群众。中午气温高达46摄氏度,搜救队员交叉施工,流水作业,昼夜奋战。
  13日,国家民政部派出救灾工作组,来到现场。湖北省民政厅紧急安排100万元救灾款、200顶帐篷,投入救灾工作。
  目前,灾民暂时安排在沙镇溪镇和千将坪两所学校内,人均300元现金、50公斤大米、2.5公斤食油、2套衣物等救灾物资均发放到位,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截至16日下午,灾区共收到捐款50万元。兄弟县市及香港联立集团、信德公司先后发来慰问电函。此外,一大批药品、衣物也通过湖北省、宜昌市红十字会陆续运抵灾区。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记者来信

黄河在玛曲水流量降到近十年最低点,这一严峻现实呼唤——
保护玛曲草原生态
本报记者 王方杰
  今年以来,黄河在甘肃省玛曲县境内水流量已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最小平均流量仅为80立方米每秒!专家指出:这是导致黄河今年出现50年罕见水枯的原因之一。
  黄河在玛曲县境内流程为433.7公里,玛曲不仅自然景观壮美,而且是黄河上游的巨大生态屏障和黄河水源补充地。这里雨水充沛,雪山连绵,草原如茵,湖泊、沼泽密布,在1019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遍布大小河流300余条,补给黄河上游水量的45%,是黄河极其宝贵的“蓄水池”。鉴于玛曲草原对黄河上游的重大生态贡献,2001年它被列为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
  由于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急剧恶化。玛曲县所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31.7%的草地出现重度退化,水源涵养调蓄能力大幅下降,连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近年也出现5次史无前例的干涸。目前,玛曲县草原退化面积46%,沙化面积达80多万亩,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这些因素使补给黄河的水流量减少了约15%,是直接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改善甘南和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玛曲县作出了积极努力。在2001年,甘南州牧民结束了几千年的游牧生活。在玛曲草原被列为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后,甘南州和玛曲县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作为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些许投资,对于偌大的草原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黄河玛曲水流量降到了近10年来的最低点,今年春天和初夏,整个黄河的水流量也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点。黄河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黄河中下游甚至是上游的工农业用水紧张。有关专家指出,黄河流域人口占全国的8.6%,工业、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5.3%和6.1%,一旦黄河水资源短缺现象持续下去,将对整个流域带来极大的制约。保护玛曲草原生态,刻不容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特写

巡诊情暖藏胞心
本报记者 刘亮明
  7月的藏北草原蓝天白云,绿草无边。15日上午,那曲县那曲镇的藏胞从四面八方赶来,把来镇上义务巡诊的那曲军分区的10位军医团团围住,一双双真诚的眼睛充满信赖和感激。军医们一丝不苟地为前来就诊的每位藏胞诊断配药,并关切地告诉大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解放军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总是把老百姓的难处放在心上,送医送药是经常的事,对老年人更是周到,常把医药送到家里。乡亲们从心眼儿里感激解放军。”指着专心诊病的军医们,50岁的东嘎一个劲儿地竖大拇指。
  78岁的老阿妈次仁普赤不停地自言自语:“解放军好,菩萨心肠啊。”陪同老人来就诊的女儿次仁卓玛说,阿妈患风湿性关节炎,最近正痛得厉害。阿妈最信解放军,早早就催着出门。老人晃动着手中的风湿贴和专治关节炎的口服液感激地说:“社会主义好,解放军好。这不,还免费送了药呢。要是在过去,农奴只有作牛马的分,谁管你死活。”
  来问诊瞧病的藏胞越来越多,军医们检查、给药、讲解防治病知识,一个个忙得连口水都顾不得喝。33岁的军医李孝文真诚地说:“只要能为藏族同胞解除病痛,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是我们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职责。”
  那曲军分区副政委张根绪介绍,军分区和各县人武部都开设了“便民诊所”,成立了“义务巡诊服务队”,定期为农牧民群众诊病治病,每年义务巡诊不少于300次,解除疾患的农牧民接近万人。同时还为地方培训了大批卫生员和医疗骨干。军医们被群众誉为“科学活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上海轨道四号线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险情区段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全面恢复
  本报上海7月17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越江隧道事故,经过十几个昼夜抢险,目前险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从7月15日早晨起,险情区段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已经全面恢复。
  7月1日凌晨,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因大量泥沙涌入,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3幢建筑物严重倾斜,出现防汛墙裂缝、沉陷等险情。
  目前,在对险情区段的隧道采取了水泥封堵、向内灌水等措施后,隧道内外已经基本形成水土压力的平衡。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孩子,你一定会好起来”
  本报7月17日“图文广角”专栏刊登的摄影报道《千里传递生命希望》,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深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闻报道,关注着捐献者黄国利的现状和远在北京的患者张钰露的病情,希望加入捐献者的行列。
  17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解到,32岁的黄国利是深圳一家通讯公司的员工,早在2001年就选择中华骨髓库深圳分库存入了个人血液相关信息。今年7月1日,黄国利得知一名北京患者在经过复杂的血液细胞配型筛选,与他的造血干细胞(骨髓)配型相符时,毫不犹豫地签订了“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右图)。黄国利的身体瘦弱,为了他的健康,医生决定分两次抽取骨髓。16日,第一次抽取骨髓后,黄国利的身体状态良好。17日上午,重新躺在血细胞分离机旁的黄国利一再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听张钰露的消息。
  17日16时,在接受了骨髓移植近19个小时后,18岁的大学生张钰露终于见到了10多天未曾见面的母亲(上图)。母女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隔着双层玻璃,用手机互诉亲情。母亲微笑着说:“孩子,你一定会好起来!有那么多好心人在关心你,你一定会战胜疾病,重返课堂。”
  17日21时,张钰露接受了第二次骨髓移植。再经过3天到15天的观察,她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本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子夜走笔

不幸中的幸运
斌来
  正值18岁妙龄,却罹患白血病,北京的张钰露小妹妹是不幸的;在千里之外的深圳,素不相识的黄国利大哥哥主动捐献符合配型的造血干细胞,张钰露又是幸运的。在不幸中的幸运背后,是可贵的爱心和浓浓的温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又称骨髓移植,可使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2年12月25日,深圳等省市的近7000份HLA分子生物学分型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入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又称中华骨髓库)实现了全国联网。能够快捷、准确、高效地共享全国的捐献者资料,确实是我国400多万白血病患者的福音。然而,中华骨髓库的资料目前尚不足10万份。而且,非血缘关系的配对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一边是众多患者迫切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边是杯水车薪难救急。
  5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倾注着黄国利无声的祝福,点燃了张钰露生命的希望。发生在深圳—北京的故事,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述说着无私助人精神的崇高,感人至深。
  爱心创造奇迹。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捐献骨髓志愿者行列,会有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重新绽放生命之花。


返回顶部